《華嚴經》是佛教一部非常重要的聖典,其經所蘊涵的圓滿義理,皆是佛陀海印三昧中所炳現的自證境界,決非小乘根機之人所能信受理解。而<十地品>則是《華嚴經》中非常重要的一品,其於佛一代時教中的地位如何?下面將逐一來探討。
<十地品>的佛教地位
《華嚴經.十地品》的內容主要在說明登地菩薩修行菩薩道的十個階位,從最初的歡喜地一直到第十法雲地,於此十地中詳細闡明菩薩如何修因趣果,分證菩提,如何實踐十度,成就三學,經中說得相當清楚分明,次序井然,所以這十個階位,不祇是菩薩道通前徹後的中心幹道,同時也是趣證佛果菩提的要階。
然非僅如此,此<十地品>中所說,菩薩於十地中順其階位所修行的法門教義等,亦可說是將佛陀說法的一代教綱,悉皆濃縮統攝於此品經中,故於其他的經典中較少見到此種殊勝的情形,因通常經典,大致上不是單說空,就是但說有,或唯說中道;或偏於戒學,或偏於定學,或偏於慧學,而<十地品>不祇無此缺失,且將佛陀一代時教中,菩薩於菩提道所必須修學的一切教綱,悉皆網羅統攝無遺,這正是<十地品>獨特之處,故法藏《華嚴經探玄記》卷第九說「此十地通攝五乘」,1即是在說明十地所攝的菩薩法周全圓滿,由此足見<十地品>的重要地位和其權威性。
另外,菩薩由於在此十地中,修行戒定慧三學及圓滿十波羅蜜等諸菩薩行後,即具足福德智慧,乃至最後圓證佛果菩提。故<十地品>初歡喜地的經文中說:
一切佛法皆以十地為本,十地究竟修行成就,得一切智。此正說明佛的一代時教中,乃是以十地為大小乘佛教的中心,而大乘佛教修行者-菩薩,必須徹底去修滿十地的菩薩行,才能證得一切智慧,由此可知,菩薩不歷經十地是無法成佛。
另外,《六十華嚴》卷二十三的<十地品>,及羅什譯的《十住經》卷一,和世親造.菩提流支譯的《十地經論》卷一中,也皆有相同的主張,其經文說:
十地者,是一切佛法之根本,菩薩具足行是十地,能得一切智慧。
這幾種譯本所說的和前面引《八十華嚴.十地品》經文所說的,可看出是文異義同,皆同樣主張十地是一切佛法的根本,修大乘菩薩行的菩薩,須十地徹底修圓滿,方能證得一切智慧及福德,唯有福慧圓滿具足,方能成就佛道。
因此可知十地在佛法中的重要地位,更因此明白詮釋十地菩薩法之《十地(品)經》的重要性及權威性,無怪古今中外的佛教祖師和學者,皆極努力在為這部大乘佛教最富權威的經典做傳譯和弘揚的工作。
所以根據資料顯示,目前這部《十地(品)經》除了有多種的梵語寫本及版本外,又有漢、藏、蒙、滿、日等各種譯本6,而漢譯本中,除了晉、唐二譯的《華嚴經.十地品》外,又有三種別行譯本,即西
釋慈汶論作
晉竺法護譯的《漸備一切智德經》、姚秦鳩摩羅什譯的《十住經》、及唐朝尸羅達摩譯的《十地經》。另外,由於《十地經論》中所依據的經文是完整的《十地經》,所以應該可視為是《十地經》的另一種別行譯本。
由上面這些頻繁的傳譯實況,可知《十地經》是何等受佛教界及佛教學者所重視。
然而既知《十地(品)經》一直被佛教界及佛教學者認為是大乘佛教重要的典籍。
摘錄《華嚴經.十地品》的地位與弘傳
相關文章:
【No301】學佛真的很難 changchihchun 緣氣:(6626) 【No300】諸行無常 鄔金依喜 緣氣:(9131) 【No299】法尊法師佛學論文集 釋法尊撰 緣氣:(5274) 【No288】佛概念之研究與深思 張瑞良 緣氣:(9730) 【No287】「雙運論」&「次第論」 王堯論作 緣氣:(9173) 【No286】聖道三要 尊貴 達賴喇嘛 緣氣:(6078) 【No285】大圓滿傳承表 david 緣氣:(8824) 【No284】《金剛薩垛修法如意寶珠》講記〈五〉 益西彭措 講解 緣氣:(7416) 【No283】《金剛薩垛修法如意寶珠》講記〈四〉 益西彭措 講解 緣氣:(55333) 【No282】《金剛薩垛修法如意寶珠》講記〈 三〉 益西彭措 講解 緣氣:(6565) 【No281】《金剛薩垛修法如意寶珠》講記〈 二〉 益西彭措 講解 緣氣:(25178) 【No280】《金剛薩垛修法如意寶珠》講記〈 一〉 益西彭措 講解 緣氣:(21940) 【No279】金剛薩埵法門介紹 Jonerson 緣氣:(10058) 【No278】密勒日巴中陰開示 祝務耕 緣氣:(6338) 【No277】從數息觀論中國佛教早期禪法 陳英善論作 緣氣:(5149) 【No276】智者與法藏圓頓研究 郭朝順論作 緣氣:(6034) 【No275】天台止觀修行中的「二十五方便」 王寶珍論作 緣氣:(5423) 【No274】天台觀不可思議境 林建強論作 緣氣:(6032) 【No273】 智覬「摩訶止觀」之研究 古天英論作 緣氣:(6546) 【No272】慧解脫所依二智及定地 黃雪梅論作 緣氣:(5954) 【No271】慧能般若與佛性的頓教禪法 陳平坤論作 緣氣:(6081) 【No270】《妙法蓮華經》「十如是」 黃國清論作 緣氣:(6052) 【No269】天台智顗《法華三昧懺儀》 陳玉美論作 緣氣:(6156) 【No268】智顗醫學之研究 黃柏源 論作 緣氣:(5964) 【No267】藏傳佛教繪畫藝術美學 李源盛論作 緣氣:(6247) 【No266】四諦研究 聶秀藻論作 緣氣:(5957) 【No265】 天台法華三昧 韓子峰論作 緣氣:(5401) 【No264】清辨二諦研究 曹志成論作 緣氣:(5672) 【No263】智者大師教觀研究 林志欽論作 緣氣:(5233) 【No262】唯識三性&二諦 蔡伯郎論作 緣氣:(5784) 【No261】智者大師之一佛乘思想與實踐 林明莉 論作 緣氣:(5252) 【No260】《成實論》「三心」思想之研究 陳世賢論作 緣氣:(5857) 【No259】 龍樹認識論 游祥洲論作 緣氣:(5541) 【No258】龍樹中道緣起 劉英孝論作 緣氣:(5917) 【No257】龍樹中論八不思想 陳學仁 緣氣:(8853) 【No256】宗喀巴菩薩戒研究 王惠雯 緣氣:(10423) 【No255】無我與解脫 簡淑雯 論作 緣氣:(5340) 【No254】天台懺法 蕭麗芬論作 緣氣:(5175) 【No253】攝義論 陳水淵論作 緣氣:(5834) 【No262】兜率天上師瑜珈法甚深導引 曾淑娟論作 緣氣:(6354) 【No261】中論論證方法 楊滿堂論作 緣氣:(8366) 【No260】文殊師利菩薩本願研究 黃靖芠論作 緣氣:(5553) 【No259】《維摩詰經》禪觀之研究 簡秀娥 緣氣:(10704) 【No258】藏傳佛教傳記的主體性與空性 劉婉俐論作 緣氣:(9284) 【No257】現代禪創始人談 古月胡 緣氣:(5266) 【No256】四法寶鬘 談錫永論作 緣氣:(5797) 【No255】大圓滿教義中原史 A. W. Barber 緣氣:(8056) 【No254】解脫道要義 張澄基教授撰作 緣氣:(5962) 【No253】方便道修持次第 張澄基教授撰作 緣氣:(5286) 【No252】僧叡「禪」「智」雙運 劉貴傑教授論作 緣氣:(5697) 【No251】戒律 釋果徹論作 緣氣:(5410) 【No250】禪法修行 釋果徹論作 緣氣:(5806) 【No249】藏密修行 藏密修行 緣氣:(6995) 【No248】西藏大手印 [下] :林崇安 緣氣:(10197) 【No247】西藏大手印 林崇安教授 緣氣:(10015) 【No246】喜金剛壇城 讀書人 緣氣:(10820) 【No245】清靜自己的方法--百字明咒 尊貴 貝瑪南傑論作 緣氣:(14844) 【NO244】菩薩﹝三﹞ 陳玉蛟教授論作 緣氣:(5766) 【No243】菩薩﹝二﹞ 陳玉蛟教授論作 緣氣:(5148) 【No242】菩薩﹝一﹞ 陳玉蛟教授論作 緣氣:(5574) 【No241】修心所成之量 貢噶旺秋 口述 緣氣:(9527) 【No240】正修菩提心 ﹝下﹞ 貢噶旺秋仁波切 緣氣:(10875) 【No239】正修菩提心 貢噶旺秋仁波切 緣氣:(10391) 【No238】菩提道次第略論﹝下﹞ 法尊法師 緣氣:(11443) 【No237】菩提道次第略論(中─2) 法尊法師 緣氣:(17084) 【No236】菩提道次第略論(中─1 ) 法尊法師 緣氣:(13710) 【No235】菩提道次第略論(上) 法尊法師 緣氣:(14305) 【No234】現觀莊嚴論內涵﹝下﹞ 陳玉蛟教授論作 緣氣:(5272) 【NO233】現觀莊嚴論內涵﹝上﹞ 陳玉蛟教授論作 緣氣:(5665) 【No232】現觀莊嚴論 陳玉蛟教授 緣氣:(5748) 【No231】四百論大義 釋見愷論作 緣氣:(5342) 【No230】四百論 釋見愷論作 緣氣:(5407) 【No229】菩提道燈論 阿底峽尊者造 緣氣:(5791) 【No228】達賴喇嘛全球中文翻譯蔣揚仁欽喇嘛演講 :michael chen 緣氣:(5677) 【No227】七十空性論 龍樹菩薩造 緣氣:(10642) 【No226】十善業道是菩薩戒根本 聖嚴法師 緣氣:(9648) 【No225】菩薩戒重點 聖嚴法師 緣氣:(10007) 【No224】心所是戒 楊郁文教授論作 緣氣:(5341) 【No223】寶性論 釋恒清教授論作 緣氣:(6414) 【No222】佛性&佛性自體相意義 釋恒清 緣氣:(8876) 【No221】佛性論意趣 釋恒清 緣氣:(9175) 【No220】解深密經疏 楊白衣教授論作 緣氣:(5552) 【No219】羅什法身析論 ﹝下﹞ 王堯教授論作 緣氣:(4687) 【No218】羅什法身析論 ﹝上﹞ 王堯教授論作 緣氣:(5626) 【No217】鳩摩羅什涅槃思想 王堯教授論作 緣氣:(5730) 【No216】鳩摩羅什實相思想 王堯教授論作 緣氣:(5889) 【No215】鳩摩羅什禪觀思想 王堯教授論作 緣氣:(5534) 【No214】鳩摩羅什之空觀思想 劉貴傑教授論作 緣氣:(5456) 【No213】鳩摩羅什大乘思想 劉貴傑教授論作 緣氣:(5349) 【No212】宗喀巴中觀不共勝法 王堯教授 緣氣:(10184) 【No211】龍樹「緣起」解釋 王堯教授論作 緣氣:(5133) 【No210】從法華到淨土 安愚論作 緣氣:(5077) 【No209】貫通顯密 陳玉蛟 緣氣:(9746) 【No208】菩薩戒學以無著為主寂天為輔 陳玉蛟教授論作 緣氣:(10083) 【No207】千手千眼觀音齋戒閉關功德利益 創古仁波切 緣氣:(10678) 【No206】千手千眼觀音齋戒閉關 第一世卡盧仁波切 緣氣:(10955) 【No205】四臂白觀音法儀軌 尊貴 創古仁波切講授 緣氣:(6377) 【No204】六字大明咒利益功德 第一世卡盧仁波切 緣氣:(11369) 【No203】菩提道次廣論造作翻譯內容題解﹝下﹞ :法尊法師 講論 緣氣:(10816) 【No202】菩提道次第廣論造作翻譯內容和題解 法尊法師 緣氣:(10009) 【No201】吉藏心性說 楊惠南教授論作 緣氣:(5877) 【No200】吉藏「中道」觀 楊惠南教授論作 緣氣:(5359) 【No199】佛教辯證思維略析﹝下﹞ 呂有祥教授論作 緣氣:(4566) 【No198】佛教辯證思維略析﹝上﹞ 呂有祥教授論作 緣氣:(4554) 【No197】觀音菩薩含義與系統 巴宙教授論作 緣氣:(6241) 【No196】涅槃定義〈下〉〈佛性定義〉 張曼濤 緣氣:(8956) 【No195】涅槃定義﹝中﹞〈解脫大意〉 張曼濤 所長教授論作 緣氣:(6040) 【No194】涅槃定義﹝上﹞ 張曼濤 所長教授論作 緣氣:(5416) 【No193】涅槃思想﹝二﹞ 張曼濤 所長教授論作 緣氣:(4449) 【No192】涅槃思想﹝一﹞ 張曼濤 所長教授論作 緣氣:(4542) 【No191】大乘資糧的實踐--發菩提心﹝下﹞ 張福成 緣氣:(9468) 【No190】大乘資糧的實踐--發菩提心﹝上﹞ 張福成教授 緣氣:(9762) 【No189】大乘資糧的涵攝--顯密融貫 張福成教授論作 緣氣:(10852) 【No188】壇經自性觀念的探索 李昌頤論作 緣氣:(4453) 【No187】心淨則佛土淨 釋惠敏教授論作 緣氣:(7897) 【No186】《維摩詰經》之心淨則佛土淨─釋惠敏教授 釋惠敏教授 緣氣:(10193) 【No185】三十七菩提分法的特色 楊郁文教授論作 緣氣:(5629) 【No184】大乘佛教菩薩觀念 蔣義斌教授論作 緣氣:(5732) 【No183】大智度論大乘十地 蔣義斌教授論作 緣氣:(5876) 【No182】大乘之法空觀 釋海實 論作 緣氣:(4466) 【No181】二乘之法空觀 釋海實 論作 緣氣:(4993) 【No180】無我定義 釋海實 緣氣:(4625) 【No179】中論破四緣觀法 釋圓智 作 緣氣:(8376) 【No178】《中論》<觀因緣品〉四門不生觀 釋圓智 作 緣氣:(13238) 【No177】法空的義涵 釋圓智 作 緣氣:(5391) 【No176】四無量法門重要性 釋開仁 論作 緣氣:(5286) 【No175】四無量心修行次第﹝巴利語系統傳承﹞ 釋開仁 論作 緣氣:(6330) 【No174】四無量心之方法次第﹝漢文系統的傳承﹞ 釋開仁論作 緣氣:(5604) 【No173】念佛色身三昧殊勝原因 釋果化 緣氣:(8374) 【No.172】念佛三昧行法次第﹝下﹞ 釋果化論作 緣氣:(5627) 【No.171】念佛三昧行法次第﹝上﹞ 釋果化論作 緣氣:(5634) 【No.170】格魯派佛性論 林崇安教授論作 緣氣:(9870) 【No.169】藏地佛性論 林崇安教授論作 緣氣:(4727) 【No.168】漢地佛性論特別經據 林崇安教授論作 緣氣:(4625) 【No.167】三中論與佛陀之本懷 李志夫教授 緣氣:(9007) 【No.166】佛陀緣起理事本懷 李志夫教授論作 緣氣:(4530) 【No.165】十種直心持戒 釋慈汶 論作 緣氣:(5272) 【No.163】『阿含』──空與解脫道 印順法師佛學著作集 緣氣:(10463) 無量【No.162】 印順法師佛學著作集 緣氣:(7908) 空與心解脫【NO.161】 印順法師佛學著作集 緣氣:(7808) 大乘五蘊論 【No.160】 電子大藏經 緣氣:(4966)
上一篇(【No.165】十種直心) 回目錄 下一篇(【No.163】『阿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