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空又稱法無我,指法之自性不可得也,因其皆是因緣和合而生,沒有堅實的自性故。我人因迷執我法皆實有,才無法得証涅槃,輪迴不已。故對於一切法空的正見是有必要深入與確立的。因觀諸法皆空可破除自性執,而這法是可涵蓋相當廣的,如我人身心之五蘊、十八界等,這些亦是屬於法,還有宇宙間的一切都屬於法。若証得法空,自然我亦是空的。因此筆者才以法空觀為主而作個探討,但唯識學派說,二乘人但證我空,未證法空,這當然是二系不同點之一,現因篇幅關係不加以探討,筆者唯以中觀學派為主而作探討。
此篇最主要是以《中論》<觀因緣品>為主,去了解欲証法空的觀法,以助確立正見,助起修而破迷執。

法空的義涵:
是以龍樹菩薩之《中論》為主,故現要詮釋法空的義涵亦以此論最為妥當的;在《中論》卷四,<觀四諦品>第二十四章中有如下載:
眾因緣生法,我說即是空,亦為是假名,亦是中道義,未曾有一法,不從因緣生,是故一切法,無不是空者。(大正30‧33b)
接下來之青目論師的註釋:眾緣具足和合而物生,是物屬眾因緣故無自性,無自性故空,空亦復空。但為引導眾生故,以假名說。離有無二邊故名為中道。是法無性故不得言有,亦無空故不得言無。若法有性相則不待眾緣而有,若不待眾緣則無法,是故無有不空法。(大正30‧33b)在原始佛教時,一切法大多泛指十八界(我人身心為主),但發展到大乘時,一切法的定義就包括十八界,甚至是森羅萬象的一切,有為法無為法亦含括在一切法的定義了。筆者對於這首偈所給的定義現簡單做個詮釋,當然最主要亦是有參考了當代佛教思想家印順導師著之《中觀論頌講記》。

這頌主要是示出一切法皆是眾因緣和合而生,屬於因緣所生的法是沒有自性的。所謂自性在印順導師所著之《成佛之道》中有云:
自性是自體的,是本來如此的,自己如此的,永遠如此的。
一切法都是沒有自性故,謂之為空。青目論師特別指出空亦復空,意思即是為了遮止我人又起一個空的實有性,空亦是假名之安立,為離一切妄見故。因此,「緣起法即空離有邊,空又是假名(空也不可得)離無邊,緣起為不落二邊的中道。」

接下來之頌文是詮釋一切法,皆是因緣和合而生起,無一法不是緣生,也就無一法不是性空的了。從中可以明確知道,論主是從緣生一切法中了知其皆無自性可得,而稱空,而這空就不礙緣起現象宛然存在。這樣,「緣生而無自性,所以離常邊、有邊;性空而有假名,所以離斷邊,無邊;雙離二邊,合於佛法的中道。」
以上文中,很清楚法空是從一切法中去觀察其皆沒有常,一、不變的自性可得,一切法皆諸因緣和合而生故。而《中論》<觀因緣品>中所述之四門不生與四緣不生就是為了破除以為因緣各有自性的不正確理論,這如導師在《中觀論頌講記》中有云:
一般人對緣生的見解,生起不正確的錯誤,主要是以為有實在的法,從實在的緣生。本品觀因緣,就是否定自性有的因緣生,深刻的通過諸法無自性空。

以上,可得個訊息,因緣本身亦是諸緣和合,故皆無自性,而這因緣也是空的。空是不礙緣起的宛然存在。而有了空方能成立一切法。而中觀家所說的空觀,是從緣起中去如實觀其皆無自性可得,並非是離了這緣起的一切法中又有個空可証。這該是最基本要建立的常識吧!接下來,是要以<觀因緣品>為主之四門不生觀,來探討這主要的觀法之一。
結論:
一、 龍樹菩薩要破的對象是有自性執的謬見,絕非是破世間的一切因果法則。

二、 空是不礙緣起的宛然存在,一切法空是從其本質皆無自性而說。

三、 空方能成立一切的因果法則,若一切法皆固定不變,獨立存在的有自性,好人永遠是好人,富則永富,那什麼希望都沒有了。緣起性空的正見給眾生無限的希望,成佛方可能。

四、 <觀因緣品>,最主要確立了佛教緣生絕無自性的真理,這自可破邪因,無因,常見,斷見等錯誤。

五、 性空者,並不否定四緣;如幻如化的四緣是有的,從這樣的因緣生起,不僅遮破了自性的緣生,也顯示了一切法本性空寂的不生,若能理解一切法畢竟空,才能建立如幻的緣生,若如實有者所說,是不行的。

六、 了知法無自性后,對人對事的見解有所改變,如一個人曾發脾氣,往往就定他脾氣不好。從無自性的立場來看,就深知一切是緣起法,未必要將他定形。回過來說,自覺不足處很多,但透過努力、用心會逐漸進步的,不要有個固定不變的自性見來看待任何一切人、事。故也蠻認同一句話:世間上沒有真正的壞人,只有曾經做錯事的人。這點,可說是筆者在生活啟示上得到的利益吧!

節錄法空觀初探─以《中論》「觀因緣品」為主








相關文章:
【No301】學佛真的很難 changchihchun 緣氣:(7220)
【No300】諸行無常 鄔金依喜 緣氣:(10098)
【No299】法尊法師佛學論文集 釋法尊撰 緣氣:(5836)
【No288】佛概念之研究與深思 張瑞良 緣氣:(10849)
【No287】「雙運論」&「次第論」 王堯論作 緣氣:(10366)
【No286】聖道三要 尊貴 達賴喇嘛 緣氣:(6756)
【No285】大圓滿傳承表 david 緣氣:(9799)
【No284】《金剛薩垛修法如意寶珠》講記〈五〉 益西彭措 講解 緣氣:(8120)
【No283】《金剛薩垛修法如意寶珠》講記〈四〉 益西彭措 講解 緣氣:(55892)
【No282】《金剛薩垛修法如意寶珠》講記〈 三〉 益西彭措 講解 緣氣:(7199)
【No281】《金剛薩垛修法如意寶珠》講記〈 二〉 益西彭措 講解 緣氣:(25904)
【No280】《金剛薩垛修法如意寶珠》講記〈 一〉 益西彭措 講解 緣氣:(22499)
【No279】金剛薩埵法門介紹 Jonerson 緣氣:(11284)
【No278】密勒日巴中陰開示 祝務耕 緣氣:(6933)
【No277】從數息觀論中國佛教早期禪法 陳英善論作 緣氣:(5619)
【No276】智者與法藏圓頓研究 郭朝順論作 緣氣:(6591)
【No275】天台止觀修行中的「二十五方便」 王寶珍論作 緣氣:(5939)
【No274】天台觀不可思議境 林建強論作 緣氣:(6498)
【No273】 智覬「摩訶止觀」之研究 古天英論作 緣氣:(7131)
【No272】慧解脫所依二智及定地 黃雪梅論作 緣氣:(6437)
【No271】慧能般若與佛性的頓教禪法 陳平坤論作 緣氣:(6620)
【No270】《妙法蓮華經》「十如是」 黃國清論作 緣氣:(6613)
【No269】天台智顗《法華三昧懺儀》 陳玉美論作 緣氣:(6801)
【No268】智顗醫學之研究 黃柏源 論作 緣氣:(6542)
【No267】藏傳佛教繪畫藝術美學 李源盛論作 緣氣:(6833)
【No266】四諦研究 聶秀藻論作 緣氣:(6465)
【No265】 天台法華三昧 韓子峰論作 緣氣:(5874)
【No264】清辨二諦研究 曹志成論作 緣氣:(6183)
【No263】智者大師教觀研究 林志欽論作 緣氣:(5741)
【No262】唯識三性&二諦 蔡伯郎論作 緣氣:(6309)
【No261】智者大師之一佛乘思想與實踐 林明莉 論作 緣氣:(5755)
【No260】《成實論》「三心」思想之研究 陳世賢論作 緣氣:(6388)
【No259】 龍樹認識論 游祥洲論作 緣氣:(6058)
【No258】龍樹中道緣起 劉英孝論作 緣氣:(6383)
【No257】龍樹中論八不思想 陳學仁 緣氣:(9938)
【No256】宗喀巴菩薩戒研究 王惠雯 緣氣:(11686)
【No255】無我與解脫 簡淑雯 論作 緣氣:(5844)
【No254】天台懺法 蕭麗芬論作 緣氣:(5713)
【No253】攝義論 陳水淵論作 緣氣:(6280)
【No262】兜率天上師瑜珈法甚深導引 曾淑娟論作 緣氣:(6959)
【No261】中論論證方法 楊滿堂論作 緣氣:(9338)
【No260】文殊師利菩薩本願研究 黃靖芠論作 緣氣:(6076)
【No259】《維摩詰經》禪觀之研究 簡秀娥 緣氣:(11804)
【No258】藏傳佛教傳記的主體性與空性 劉婉俐論作 緣氣:(10253)
【No257】現代禪創始人談 古月胡 緣氣:(5718)
【No256】四法寶鬘 談錫永論作 緣氣:(6355)
【No255】大圓滿教義中原史 A. W. Barber 緣氣:(9109)
【No254】解脫道要義 張澄基教授撰作 緣氣:(6555)
【No253】方便道修持次第 張澄基教授撰作 緣氣:(5831)
【No252】僧叡「禪」「智」雙運 劉貴傑教授論作 緣氣:(6237)
【No251】戒律 釋果徹論作 緣氣:(5938)
【No250】禪法修行 釋果徹論作 緣氣:(6328)
【No249】藏密修行 藏密修行 緣氣:(7537)
【No248】西藏大手印 [下] :林崇安 緣氣:(11219)
【No247】西藏大手印 林崇安教授 緣氣:(11122)
【No246】喜金剛壇城 讀書人 緣氣:(11808)
【No245】清靜自己的方法--百字明咒 尊貴 貝瑪南傑論作 緣氣:(16404)
【NO244】菩薩﹝三﹞ 陳玉蛟教授論作 緣氣:(6313)
【No243】菩薩﹝二﹞ 陳玉蛟教授論作 緣氣:(5696)
【No242】菩薩﹝一﹞ 陳玉蛟教授論作 緣氣:(6058)
【No241】修心所成之量 貢噶旺秋 口述 緣氣:(10528)
【No240】正修菩提心 ﹝下﹞ 貢噶旺秋仁波切 緣氣:(11977)
【No239】正修菩提心 貢噶旺秋仁波切 緣氣:(11409)
【No238】菩提道次第略論﹝下﹞ 法尊法師 緣氣:(12661)
【No237】菩提道次第略論(中─2) 法尊法師 緣氣:(18336)
【No236】菩提道次第略論(中─1 ) 法尊法師 緣氣:(15101)
【No235】菩提道次第略論(上) 法尊法師 緣氣:(15602)
【No234】現觀莊嚴論內涵﹝下﹞ 陳玉蛟教授論作 緣氣:(5734)
【NO233】現觀莊嚴論內涵﹝上﹞ 陳玉蛟教授論作 緣氣:(6181)
【No232】現觀莊嚴論 陳玉蛟教授 緣氣:(6297)
【No231】四百論大義 釋見愷論作 緣氣:(5854)
【No230】四百論 釋見愷論作 緣氣:(5870)
【No229】菩提道燈論 阿底峽尊者造 緣氣:(6385)
【No228】達賴喇嘛全球中文翻譯蔣揚仁欽喇嘛演講 :michael chen 緣氣:(6172)
【No227】七十空性論 龍樹菩薩造 緣氣:(11596)
【No226】十善業道是菩薩戒根本 聖嚴法師 緣氣:(10637)
【No225】菩薩戒重點 聖嚴法師 緣氣:(11055)
【No224】心所是戒 楊郁文教授論作 緣氣:(5853)
【No223】寶性論 釋恒清教授論作 緣氣:(6952)
【No222】佛性&佛性自體相意義 釋恒清 緣氣:(9779)
【No221】佛性論意趣 釋恒清 緣氣:(10062)
【No220】解深密經疏 楊白衣教授論作 緣氣:(6058)
【No219】羅什法身析論 ﹝下﹞ 王堯教授論作 緣氣:(5108)
【No218】羅什法身析論 ﹝上﹞ 王堯教授論作 緣氣:(6131)
【No217】鳩摩羅什涅槃思想 王堯教授論作 緣氣:(6234)
【No216】鳩摩羅什實相思想 王堯教授論作 緣氣:(6429)
【No215】鳩摩羅什禪觀思想 王堯教授論作 緣氣:(6026)
【No214】鳩摩羅什之空觀思想 劉貴傑教授論作 緣氣:(6005)
【No213】鳩摩羅什大乘思想 劉貴傑教授論作 緣氣:(5852)
【No212】宗喀巴中觀不共勝法 王堯教授 緣氣:(11303)
【No211】龍樹「緣起」解釋 王堯教授論作 緣氣:(5565)
【No210】從法華到淨土 安愚論作 緣氣:(5479)
【No209】貫通顯密 陳玉蛟 緣氣:(10724)
【No208】菩薩戒學以無著為主寂天為輔 陳玉蛟教授論作 緣氣:(11223)
【No207】千手千眼觀音齋戒閉關功德利益 創古仁波切 緣氣:(11663)
【No206】千手千眼觀音齋戒閉關 第一世卡盧仁波切 緣氣:(12122)
【No205】四臂白觀音法儀軌 尊貴 創古仁波切講授 緣氣:(7124)
【No204】六字大明咒利益功德 第一世卡盧仁波切 緣氣:(12470)
【No203】菩提道次廣論造作翻譯內容題解﹝下﹞ :法尊法師 講論 緣氣:(11911)
【No202】菩提道次第廣論造作翻譯內容和題解 法尊法師 緣氣:(11280)
【No201】吉藏心性說 楊惠南教授論作 緣氣:(6383)
【No200】吉藏「中道」觀 楊惠南教授論作 緣氣:(5875)
【No199】佛教辯證思維略析﹝下﹞ 呂有祥教授論作 緣氣:(5010)
【No198】佛教辯證思維略析﹝上﹞ 呂有祥教授論作 緣氣:(4966)
【No197】觀音菩薩含義與系統 巴宙教授論作 緣氣:(6757)
【No196】涅槃定義〈下〉〈佛性定義〉 張曼濤 緣氣:(9902)
【No195】涅槃定義﹝中﹞〈解脫大意〉 張曼濤 所長教授論作 緣氣:(6612)
【No194】涅槃定義﹝上﹞ 張曼濤 所長教授論作 緣氣:(5962)
【No193】涅槃思想﹝二﹞ 張曼濤 所長教授論作 緣氣:(4862)
【No192】涅槃思想﹝一﹞ 張曼濤 所長教授論作 緣氣:(5006)
【No191】大乘資糧的實踐--發菩提心﹝下﹞ 張福成 緣氣:(10481)
【No190】大乘資糧的實踐--發菩提心﹝上﹞ 張福成教授 緣氣:(10743)
【No189】大乘資糧的涵攝--顯密融貫 張福成教授論作 緣氣:(11924)
【No188】壇經自性觀念的探索 李昌頤論作 緣氣:(4874)
【No187】心淨則佛土淨 釋惠敏教授論作 緣氣:(8672)
【No186】《維摩詰經》之心淨則佛土淨─釋惠敏教授 釋惠敏教授 緣氣:(11185)
【No185】三十七菩提分法的特色 楊郁文教授論作 緣氣:(6195)
【No184】大乘佛教菩薩觀念 蔣義斌教授論作 緣氣:(6245)
【No183】大智度論大乘十地 蔣義斌教授論作 緣氣:(6473)
【No182】大乘之法空觀 釋海實 論作 緣氣:(4888)
【No181】二乘之法空觀 釋海實 論作 緣氣:(5449)
【No180】無我定義 釋海實 緣氣:(4993)
【No179】中論破四緣觀法 釋圓智 作 緣氣:(9328)
【No178】《中論》<觀因緣品〉四門不生觀 釋圓智 作 緣氣:(14594)
【No176】四無量法門重要性 釋開仁 論作 緣氣:(5861)
【No175】四無量心修行次第﹝巴利語系統傳承﹞ 釋開仁 論作 緣氣:(6942)
【No174】四無量心之方法次第﹝漢文系統的傳承﹞ 釋開仁論作 緣氣:(6189)
【No173】念佛色身三昧殊勝原因 釋果化 緣氣:(9253)
【No.172】念佛三昧行法次第﹝下﹞ 釋果化論作 緣氣:(6255)
【No.171】念佛三昧行法次第﹝上﹞ 釋果化論作 緣氣:(6207)
【No.170】格魯派佛性論 林崇安教授論作 緣氣:(10732)
【No.169】藏地佛性論 林崇安教授論作 緣氣:(5186)
【No.168】漢地佛性論特別經據 林崇安教授論作 緣氣:(5043)
【No.167】三中論與佛陀之本懷 李志夫教授 緣氣:(9990)
【No.166】佛陀緣起理事本懷 李志夫教授論作 緣氣:(4961)
【No.165】十種直心持戒 釋慈汶 論作 緣氣:(5757)
【No.164】華嚴經.十地品地位 釋慈汶 論作 緣氣:(6106)
【No.163】『阿含』──空與解脫道 印順法師佛學著作集 緣氣:(11529)
無量【No.162】 印順法師佛學著作集 緣氣:(8786)
空與心解脫【NO.161】 印順法師佛學著作集 緣氣:(8711)
大乘五蘊論 【No.160】 電子大藏經 緣氣:(5439)

上一篇(【No178】《中論》<) 回目錄 下一篇(【No176】四無量法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