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傳佛教舞蹈寧瑪派金剛舞之探討

金剛舞是西藏宗教藝術型態之一,是一種法舞,運用舞蹈的表演方式將佛法的教義及善的意念傳達。本研究從台灣地區噶陀十方尊聖學會所引進的噶陀寺金剛舞為主要依據而展開金剛舞的脈絡探尋。探討金剛舞儀式裡所蘊涵的內在作用。先從苯教與蓮花生大士進行了解,並由經典文獻中發現可尋之脈絡,而以寧瑪派金剛舞為探察重點,試圖掌握金剛舞的儀式大綱,並從宗教的角度分析金剛舞藉由外相顯現出的內在作用。並針對金剛舞的表現內容一一分析金剛舞的類別、信仰神祇、面具與色彩、法器、樂器、服飾、舞步等。


在研究過程中發現金剛舞會依時代性、地域性之不同而有差異,故將八世紀桑耶寺與十一世紀噶陀寺、二十一世紀台灣地區噶陀傳承作一寧瑪派金剛舞之內容分析與比較。試圖了解寧瑪派金剛舞發展模式之演變及所蘊含的內在思想與作用,並蒐集他派金剛舞以玆參考。


桑耶寺和噶陀寺的金剛舞差異並不大,僅在兩寺的信仰本尊不同,儀式各段落扮演的神祇不同,順序不同。但兩寺金剛舞的基本儀式內容及內在作用卻是相同的,無論從敬神驅邪的角度,生命教育的角度或欣賞娛樂的角度進入,最終仍可體驗佛法的境地。金剛舞雖以外相現佛,但欲了解金剛舞的實相實義,則仍要透過對佛法的領悟。金剛舞意涵生命死亡教育,但知生可以法喜,死亦可法喜。如此觀待金剛舞,則金剛舞將有不可限制的教育渡化作用。


隨著藏傳佛教日益深廣,金剛舞在台灣的演出已漸漸增加,但台灣民眾仍屬陌生。希望透過本文對藏傳佛教金剛舞的探討,使觀者能在觀看金剛舞時,提昇欣賞的角度,進而了解金剛舞的內在功能及蘊涵的思想,體驗宗教舞蹈對生命教育的憾動。

參考文獻
中國戲曲志編輯委員會。《中國戲曲志》。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92。
王文科。《教育研究法》。台北市:五南書局,1999。
王輔仁。《西藏密宗史略》。台北:佛教出版社,1985。
王堯。《土番文化史》。吉林:吉林教育出版社,1998。
王克芬、金立勤與霍德華。《佛教與中國舞蹈》。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5。
王堯。《土番文化史》。台北:吉林教育出版社,1998。
王磊義、金申。《藏傳佛教尊相選》。北京:文物出版社出版。
丹珠昂奔。《藏族神靈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
札雅活佛。《西藏宗教藝術》。拉薩:西藏人民出版社,1999。
田聯韜。《藏傳佛教宗教樂舞「羌姆」音樂考察》。台北:佛光出版社,1998年佛學研究論文集,1998。
台北烏金顯密佛學會。《藏傳佛教名詞檢釋》。台北:噶陀十方尊聖學會印,2000。
冉光榮。《中國藏傳佛教史》。台北:文津出版社,1996。
全佛出版社。《佛菩薩的圖像解說》。台北:全佛出版社。
多邊。《綜論藏傳佛教羌姆音樂》。台北:佛光出版社,2000。
多邊。《當代西藏樂論》。西藏:西藏人民出版社,1994。
李安宅。《藏族宗教史的實地研究》。北京:中國藏學出版社,1989。
李冀誠、丁明夷。《佛教密宗百問》。台北:佛光出版社,1996。
李冀誠。《西藏佛教密宗》。台北:佛光出版,1993年。
何永才。《西藏舞蹈概論》。西藏:西藏人民出版社,1988。
呂建福釋譯。《大日經》。中國佛教經典寶藏精選白話版。高雄:佛光山宗務委員會,,1997。
羌安。《雪域中的珍寶》。台北:圓明出版社,1996。
法尊法師。《西藏佛教史》。台北:天華出版有限公司,1978
阿旺克村。《西藏舞蹈通史》。湖南:湖南文藝出版社出版,1995。
林克歡。《戲劇表現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
河邑厚德、林由香里著。《大轉世-西藏度王經》,李毓昭譯。台北:方智出版社,1995。
馬吉祥、仁青加布。《中國藏密聖像解說》。台北:書華出版事業有限公司,1998。
郭淨。《西藏山南札囊縣多德大典》。台北:施合鄭基金會出版社,1997。
陳玉蛟。《台灣的西藏佛教》。台北:西藏研究論文集,西藏研究委員會出版,1990。
張雲盛編輯。《密勒日巴佛學研究專刊》。台北:施法苑出版。1997。
黃英傑。《民國密宗年鑑》。台北:全佛出版社,1995。
黃瑞琴。《質的教育研究法》。台北:心理出版有限公司,1991。
黃政傑。《質的教育研究:方法與實例》。台北:漢文書局,1996。
郭淨。《驅鬼、逐疫、醮神》。台北:台灣珠海,1993。
曹本治。《儀式音樂研究的理論定位及方法》,。宗教音樂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高雄縣:財團法人佛光山文教基金會、台北市立國樂團,2001年5月。
伊利雅德。《聖與俗-宗教的本質》。楊素娥譯。台北:桂冠,2000。
庹修明。《佛光山佛學研究論文集》。台北:佛光出版社,1996。
陳榮富。《宗教禮儀與古代藝術》。江西:江西高校出版社,1994。
第五世達賴喇嘛。《西藏王臣護法記》。台北:佛教出版社,1985。
楊明貴。《宗喀巴誕生地塔爾寺文化》。青海:青海人民出版社,1997。
聖嚴法師。《西藏的佛教》。台北:法鼓文化出版社,1997。
廖東凡。《雪域西藏風情錄》。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1。
稽浩存、何青劍。《各民族宗教與神話大辭典》。台北:學苑出版社,1993。
鄭金德。《西藏佛教文化》。台北:圓明出版社,1999。
談錫永。《西藏密宗百問》。台北:全佛出版社,1998。
劉志群。<論西藏原始祭祀習俗儀式和藝術>。《民俗藝術》。1994。
蓮花生。《西藏度亡經》。徐進夫譯。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1995。
諾那呼圖克譯義。《蓮花生大士應化史略》。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92。
賴永海。《維摩詰經》。中國佛教經典寶藏精選白話版。高雄:佛光山宗務委員會。1997。
韓廷傑。《中論》。中國佛教經典寶藏精選白話版。高雄:佛光山宗務委員會,,1997。
顏榮豐。《噶陀心的家》。初版。台北:顏榮豐唱印單位,2000。
若那華藏精舍。《若那華藏精舍》。初版。1991。
期刊
朱文惠。《藏傳佛教儀式的探討-以羌姆為例》。中國邊政,143期,1999。
李安宅。<從拉卜楞寺的護法神看佛教的象徵主義>。《西藏研究》。創刊號。1981。
李濤、劉劍。<藏族服飾的流變與特色>。《西藏民俗雜誌》。第4期。1994。
克李斯托弗.馮、福雷爾,<西藏的宗教藝術>。《國外藏學研究藝文集》。第六集。1999。
姚麗香。<藏傳佛教在台灣發展的初步研究>。《佛學研究中心學報》,第五期。2000。
耿振華。<藏傳佛教的源流及其在台灣發展>。《市立師範學院學報》。第27期。1996。
郭淨。<藏地節祭中的假面神舞-羌姆>。《西藏民俗》。1995。
郭淨。<藏傳佛教羌姆與中陰救度>。《民俗曲藝》。第116期。1998。
強巴曲杰。<三論藏文古籍中對舞蹈的論述>。《西藏藝術研究》。1999。
圖齊。<西藏的苯教>。金文昌譯。《國外藏學研究藝文輯》。第四輯。1988。
劉志群。<藏戲面具的淵源品味和特色>。《藝術家》。第287期。1999。
劉志群。<藏族文化圈跳神及其面具述略>。《民俗曲藝》。第70期。1994。
劉志群。<西藏祭祀的供品、聖器和特殊巫儀及咒述御邪術>。《西藏藝術研
民視。《民是新聞台》。2001年4月3日,19:00-20:00。
全德佛教。《六臂瑪哈嘎拉》。台北:三如企業有限公司印製。
佛網。<普巴金剛舞>。《佛網密教文集》。台北:2001。
佛光編輯部。《佛光大辭典光碟版》。台北:佛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0。
.
論文
鄭怡甄。<藏戲諾桑王傳人神關係之分析>。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民族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

中國文化大學/舞蹈研究所/89/碩士/   研究生:蕭君玲   指導教授:曾永義;蔡麗華


延伸閱讀:【數位佛學院】【利美知識
相關文章:
藏傳佛教格魯派創始人: 宗喀巴·羅桑札巴大師 編輯部 緣氣:(11554)
藏傳佛教格魯派創始人: 宗喀巴·羅桑札巴大師 編輯部 緣氣:(10196)
1168~藏傳佛教格魯派創始人: 宗喀巴·羅桑札巴大師 編輯部 緣氣:(9460)
◎藏傳佛教寧瑪巴各佛學中心 編輯部 緣氣:(5626)
1978~藏傳佛教尊者~利美交流全球翦影 編輯部 緣氣:(4782)
967~藏傳佛法詞慧 編輯部 緣氣:(4555)
948~藏傳佛法詞彙 編輯部 緣氣:(4514)
879~ 藏傳佛教噶瑪噶舉傳承在台灣中心 台灣中心  緣氣:(8035)
816~藏傳佛法詞彙 編輯部彙集 緣氣:(4660)
778~藏傳佛教現代國寶~全球唯一金銅雕美學藝術唐卡 塔爾寺 緣氣:(8065)
766~藏傳佛教格魯派佛教創始人--宗喀巴大師 編輯部 緣氣:(8879)
762~藏傳佛法名詞解釋﹝1﹞ 編輯部 緣氣:(4839)
法光佛研所的藏傳佛學終身學習課程 札西德勒 緣氣:(9476)
藏傳佛教 中陰文武百尊超度法會 阿不拉 緣氣:(5576)
635~藏傳佛法概要 達賴喇嘛西藏基金會 緣氣:(4712)
寧瑪巴噶陀傳承 藏傳佛教大圓滿精義研習班開課 sophia 緣氣:(7402)
藏傳佛教大圓滿精義研習班 sophia 緣氣:(7972)
582~藏傳佛教名詞 kathok 緣氣:(4611)
藏傳佛教與藏醫的關係 cmh 緣氣:(5779)
藏傳佛教八大護法 慧林 緣氣:(5804)
No318藏傳佛教藝術介紹 秘境寶藏 緣氣:(7190)
【No267】藏傳佛教繪畫藝術美學 李源盛論作 緣氣:(6247)
【No258】藏傳佛教傳記的主體性與空性 劉婉俐論作 緣氣:(9284)
藏傳佛教簡介 ( 下) 藏傳佛教簡介 緣氣:(4984)
藏傳佛教簡介(上) 藏傳佛教簡介 緣氣:(5184)
藏傳佛教基本禮儀 tanya 緣氣:(5682)
藏傳佛教中密法的特色與意義─西藏協會 覺安慈仁 昭慧 緣氣:(5695)
藏傳佛教中的生死觀─西藏協會理事長覺安慈仁 昭慧 緣氣:(5162)
藏傳佛法四加行 卡塔任波切 緣氣:(9842)
藏傳佛教舞蹈寧瑪派金剛舞之探討 指導教授:曾永義 ; 蔡麗華 緣氣:(9064)
達賴喇嘛論藏傳佛教的價值 郭國汀編譯 緣氣:(4675)
藏傳佛教中流傳之準提法探討 普光 整理 緣氣:(10184)
藏傳佛教中的度母形象 緣氣:(9749)
藏傳佛教的重要本尊 綠度母 緣氣:(11596)
藏傳佛教及其造像 緣氣:(5529)
清淨的心靈世界藏傳佛教藝術造像賞析 陳俊吉 緣氣:(8270)
試論中國三峽博物館所藏藏傳佛教文物 陳俊吉 緣氣:(8413)
藏傳佛教密宗神像的宗教文化內涵 陳俊吉 緣氣:(11922)
藏傳佛教中的造像分類 緣氣:(9570)
靈相佛光 藏傳佛教金銅佛像藝術漫談 丹曲 緣氣:(7889)
清代宮廷與藏傳佛教文化 王家鵬 緣氣:(5291)
藏傳佛教的著名寺院 布達拉宮 緣氣:(11272)
論藏傳佛教中佛塔的歷史傳承 劉成有 緣氣:(4891)
藏傳佛教五大金剛的藝術特性 緣氣:(16417)
觀修的智慧與歡喜 藏傳佛教五大金剛的藝術特性 格桑尼瑪 緣氣:(9034)
什麼是藏傳佛教佛像? 緣氣:(5539)
散談藏傳佛教唐卡藝術 李念 緣氣:(4666)
天人合一的藏傳佛教密宗曼荼羅藝術 康格桑益希 緣氣:(10538)
藏傳佛教格魯派修行人一生的修行情況 雪歌仁波切 緣氣:(9024)
論藏傳佛教薩迦派的哲學思想 喬根鎖 緣氣:(5414)
藏傳佛教噶舉派史略(下一) 措如·次朗等 緣氣:(6365)
談藏傳佛教對創建和諧社會的積極作用 多識仁波切 緣氣:(10427)
青海宗喀巴文化研究為繼承挖掘藏傳佛教理論提供依託 王大千 緣氣:(7715)
甘丹寺創建六百周年 藏傳佛教史地位重要 緣氣:(8332)
淺談藏傳佛教格魯派的寺院教育 緣氣:(9328)
藏傳佛教聖地 塔爾寺感受穿越歷史的虔誠 鈕東昊 緣氣:(11160)
宗喀巴改革藏傳佛教和黃教的興起 緣氣:(10261)
宗喀巴對以往藏傳佛教的改革和格魯派 緣氣:(10428)
藏傳佛教時輪法的傳承源流 緣氣:(9606)
傳奇 藏傳佛教的時空結點 劉岩 緣氣:(8049)
青海掠影探訪藏傳佛教之光 緣氣:(7649)
有關藏傳佛教的帽子 緣氣:(5681)
藏傳佛教派別 緣氣:(8614)
藏傳佛教祖師像所特有的造型風韻 緣氣:(5482)
太虛大師與藏傳佛教 劉雨濤 緣氣:(8949)
藏傳佛教高僧活佛的塔葬 寧世群 緣氣:(5501)
藏傳佛教的形成和發展 緣氣:(6245)
青海藏傳佛教各教派的主要寺院 緣氣:(5088)
藏傳佛教史上的公案“他空見”與“自空見” 緣氣:(7602)
藏傳佛教的形成和發展 緣氣:(5574)
藏傳佛教喇嘛:11世班禪已承擔起歷代班禪的重任 緣氣:(8425)
藏傳佛教的文化瑰寶 緣氣:(4498)
藏傳佛教造像題材分類及其藝術特徵(一) 緣氣:(7731)
藏傳佛教造像題材分類及其藝術特徵(二) 黃春和 緣氣:(10858)
弘宣佛法與記錄人生--略說藏傳佛教傳記文學作品 陳慶英 緣氣:(5081)
藏傳佛教的“前弘期”與“後弘期” 西藏文化保護與發展協會 緣氣:(10466)
宗喀巴大師對藏傳佛教文化的貢獻 索代 緣氣:(10483)
探索藏傳佛教寺院管理的新模式 鄭堆 緣氣:(7619)
藏傳佛教及其殊勝 貝瑪旺晴 緣氣:(11359)
元代藏傳佛教在華北的傳播 李尚全 緣氣:(4237)
藏傳佛教供養儀軌 緣氣:(15799)
借藏傳佛教活佛轉世反思企業精神領袖與團隊管理 世界經理人網 緣氣:(9444)
談藏傳佛教培養人才的模式 緣氣:(5045)
藏傳佛教菩提道次皈依境 喜饒嘉措 緣氣:(8375)
宗派概論 藏傳佛教 佛光教科書 緣氣:(6421)
關於對藏傳佛教、密法的幾個錯誤認識 洛桑陀美仁波切 緣氣:(9567)
簡論上師善知識與藏傳佛教的關係(一) 班班多傑 周拉 緣氣:(7942)
簡論上師善知識與藏傳佛教的關係 (二) 班班多傑 周拉 緣氣:(8536)
簡論上師善知識與藏傳佛教的關係(三) 周拉 班班多傑 緣氣:(8005)
簡論上師善知識與藏傳佛教的關係(四) 班班多傑 周 拉 緣氣:(8142)
藏傳佛法智慧手機版入口 陳俊吉 緣氣:(5783)
藏傳佛教 什麼是根本上師?! 緣氣:(5872)

上一篇(中國民間文學中財神的研究) 回目錄 下一篇(雲林縣寺廟觀音造形之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