喇嘛網 日期:2009/12/02  編輯部 報導                                                                                佐欽本樂仁波切
<大手印傳承的祈請文:金剛總持讚>
(一九九五年十月五、六、七日於噶瑪迦珠香港佛學會)

大家好!歡迎各位參與這個大手印傳承的祈請文研討。一般來說,這是一段具有整個圓滿修持的祈請文,其中亦包括大手印傳承的歷史背景,對大手印的修持者來說,這是一段很深奧和圓滿的祈請文,現在讓我們逐一研討傳承經文的意思。 這段傳承的祈請文首先帶出大手印傳承的背景,大手印傳承是一種直接傳承。在這方面的傳承概念中,我們有種很近似金剛乘傳承的「直接傳承」與及一種由一個人傳給另一個人的「長傳承」。在這個大手印修持裡,傳承的重點就是在這直接傳承,正如在祈請文的開始時所述:「金剛總持、帝洛、那諾巴、瑪巴、密勒法王、甘波巴、偏明三世所知噶瑪巴。」 現在我們就討論這一節:

這直接傳承是由金剛總持佛直接傳給印度的大成就者帝洛巴祖師,因此,帝洛巴祖師在他的瑜珈士歌曲中說:「我瑜珈士帝洛巴,沒有人身上師,我沒有普通人作為上師,我的上師只有法身佛。」 法身佛即金剛總持,在這直接傳承中,帝洛巴祖師直接從金剛總持佛處接收了圓滿的大手印証悟,所以,並沒有任何人身上師介於金剛總持佛及帝洛巴祖師之間。 後來帝洛巴祖師將這傳承傳了給他的心子 - 偉大瑜珈士那諾巴。洛巴及那諾巴兩者皆為所有佛教經典的偉大印度學者,亦是偉大的大乘上師,稍後皆成為金剛乘修行者,晚年時更示現為金剛乘瑜珈士。 這兩位偉大印度瑜珈士將整個大手印傳承傳了給西藏的上師瑪巴洛沙---即西藏大譯師瑪巴,瑪巴袓師將這純淨的傳承帶回西藏修持,後來更將這純淨的傳承傳給他的心子,也就是你們都熟悉的密勒日巴袓師。之後,密勒日巴袓師將這傳承傳給偉大的西藏上師甘波巴,他將大手印和卡當派兩種傳承合而為一。 卡當巴傳承是早期印度大乘佛教的傳承,由偉大的上師們如阿底峽尊者等傳給甘波巴。至此,金剛乘的大手印傳承和大乘佛教傳承的兩種智慧被甘波巴綜合起來。

在這金剛乘的大手印傳承裡,強調傳承是金剛乘道上很重要的一環,因為傳承是由一位上師傳與另一位上師的完整傳統智慧,連綿不絕地流傳下來。這傳統或傳承主旨也許近似保存某種智慧或傳統,在某方面來說,是有這保存的含意。但它並非只是保存某些古代物品,譬如說,它不似保存一些古代麵飽,用冷藏或其他方面將麵飽保存數百年至今,如果傳統是這樣的話,它就不是真正的傳承,它沒有生命,它不是有生氣的傳統,它不是有生氣的傳承,它已經死去,只是以冷藏方法將當年的形態保存下來而矣。即使我們能成功保存這些麵飽,它們已不再新鮮,無論保存得怎樣好,當你吃這些麵飽時,你仍會知道這些麵飽並不新鮮,不能夠滿足到不同年代和不同處境的人的需要。所以,傳承真正的含義是焗新鮮麵飽的智慧,做麵飽所需的材料和份量,焗麵飽和品嚐麵飽的活生生傳統,在意識上極度新鮮,但同時,在很大程度上也包含著保存傳統和智慧的成份。我們這裡提到的大手印修持傳統,這是明白怎樣去修持的傳統,有如知道在適當情況和環境下,用適當材料去焗麵飽。有了這種真正有生命的佛法和修持的意識,你無須保存古代的大麥、麵粉和焗爐,仍然可以一在我們的焗爐裡,或者是香港的焗爐裡,焗出同類的麵飽,你仍然可以用在香港買得到的香港麵粉,在香港的環境裡焗出同類的麵飽。所以,在有傳承的情況下,我們修持大手印傳承時,會體驗到它是一種新鮮的傳承,新鮮程度尤如當年各上師修持時所體驗到的一樣。這種傳承從甘波巴袓師到第一世大寶法王道松青巴之後,直至現在,就成為白派傳承的大手印修持。與此同時,甘波巴祖師亦將傳承傳給另一位上師柏慕竹巴,從而開始了其他的傳承,所以現在噶珠大手印修持共有四大八小的傳承。

在祈請文的開端,我們向所有在四大八小傳承証悟了大手印本性的上師們祈請,祈求加持使我們得以步他們的後塵,將傳承延續,以利眾生。現在讓我們誦唸剛才研討的一段經文:(粵音)

 

多遮昌青帝洛那羅登 瑪巴密勒操車甘波巴 金剛總持帝洛那諾巴 瑪巴密勒法王岡波巴
刀鬆些渣宮虔噶瑪巴 車瀉沖既月巴扇南騰 偏明三世所知噶瑪巴 四大八小傳承授持者
之得測鬆包釘足巴淑 霎林察加車啦瓦呢啤 哲達擦派具德竹巴等 得甚深道自在大手印
音咩足冠踏波卡珠啦 梭娃嗒蘇噶珠喇嘛南 達波噶珠無比度力生

至心啟請口傳諸上師

月巴扇糯南他煎之洛   願能跟隨傳承祈加持  

現在當我們誦經時,我們就很清楚知道在唸甚麼。在這幾行經文裡,我們向所有傳承袓師祈請加持,使我們能步上師後塵,像過往的上師們一樣証得大手印本性。這就是我們的祈請了。

跟著的一組四行經文就是前行的部份,為修持大手印作好準備,培育出離和捨棄的意識。如祈請文裡所述:「教言脫離貪慾大足印」,為了可以修持大手印我們必須首先培育純淨的出離意識我們必須對輪迴苦受的了解然後培育純淨的出心,捨棄苦受及無奈,激勵我們修行,使我們對修持和証悟大手印有更多的信念。如果沒有腳的話,根本就沒法開始這旅程。如果你沒有腳,你怎樣可以在証悟途上邁進?我們根本就沒法開始這旅程,無法達到目的地。為了能夠開始我們的旅程,首先,我們必須具備適當的交通工具,亦可以說我們必須有腳,就如開汽車駛向目的地一樣我們必須充了氣的車胎,而非洩了氣的車胎,令我們可在雪地上行車,在泥濘上行車,在任何路面上行車。所以,我們必須先培育好這腳的部份正如經文所說:「教言脫離貪慾大足印」,為了培育所須的出離心,我們必須先明白我們要捨棄甚么。首先我們必定要明瞭輪迴悲痛和苦受的本性,這些就是我們要捨棄的,我們要捨棄娑婆世界的悲痛、苦受和生命輪迴苦受,因此我們對輪迴必須有正確的了解,明白輪迴的本性就是苦受,這就是佛陀初轉法輪時從苦受的真諦開始說法的原因。很清楚地,娑婆世界的任何地方,都沒有人喜歡聽到有關苦受的真諦,我們還會盡力去逃避苦受的真諦和苦因,苦受的本來面目,但在大手印和佛教的修行道上,逃避苦受并非除苦受的最終解決辦法,不理會苦受的本來真諦並不能消除苦受。所以,佛陀說我們一定要正視它,必須仔細察覺這苦受的真相,清楚明白它,這樣我們才可以超越苦受,超越恐懼,能夠超越產生恐懼的原因。所以,要培育出應有的出離心,我們一定要明白苦受的本性就是輪迴的本性。

培育捨棄和出離心無須遁世,並非要遠離娑婆世界,我們這兒所說的出離心是指培育對恐懼、對苦受的正確了解,然後超越它們,發展對超越恐懼的純淨發心和決心,超越恐懼就是我們所謂出離心。所以這出離心,或是對苦受的了解,在我們邁向証悟的解脫道上非常重要。它並非是我們嘗試學習的新事物,並非是另一個世界的事物,它潛伏在我們的基本成份裡,存在於我們的生存空間裡。當我們面對不理想的情況時,好像生病或抵受痛苦時,我們都會產生極多恐懼,這恐懼在每一刻鐘都存在,無論我們快樂與否,基本的恐懼都存在於眾生的任何情況之下。所以出離心就是發展對我們內心的基本恐懼的正確認識,培育怎樣去處理和超越這恐懼的智慧。這就是發出離心的整個過程了。

修持出離心有助培育知足心和降伏不知足的妄心,就是這個妄心,它為我們製造了悲痛和苦受。所以,這兒所說的出離心就是發展知足心,只要具備修行的基本條件,我們就應感到滿足,就應該有知足心。如果我們不能夠處理這種不知足的情緒,它可能會成為我們修行道上的痛苦感受,因為當我們獲得上師傳授某種法時,如果沒有知足心的話,我們就會不停地擔心,修這種法也許不夠,這種法或者不夠好,可能這種並非是我們渴望修持的法。所以,即使在我們修持大手印時,也會不斷感覺到這份不滿。當我們的修行道上出現了這充滿不知足的岐途時,要証得大手印的本性,達至金剛總持境界就更難了。開始大手印修持之前,培育有如修持之足部的出離心,對我們是很重要的。現在讓我們一起誦念以下的四句經文:(粵音)

 

醒洛甘次更巴鬆巴先 些諾冠啦測醒咩巴登 教言脫離貪慾大印足 於諸飲食財物無繫著
車嫡堆達車披工千啦 呢咕升巴咩巴煎之洛 捨棄世間貪網而修正 無著名利恭敬祈加持

問: 請教給我們一種實在的方法去克制恐懼。

答: 實在的方法?其實恐懼的主要問題在於害怕恐懼。恐懼本身並不是一種困難,如果你簡單地觀察恐懼的自性,那么你就能夠証得大手印。恐懼並不存在,並無實在的恐懼,恐懼的問題在於對恐懼的害怕。當我們將恐懼納入我們的觀念和哲學時,恐懼就會變成惡魔猛獸,這只是我們的所作所為的成果,我們將嚇煞人的面具套在恐懼上,又名相不同的事物,令恐懼變得可怕,一種克服恐懼的簡單方法就是觀察恐懼,不作任何名相地觀察恐懼,直視恐懼。

問:當我們觀察恐懼時,須要多少時間才會消失呢?

答: 唔,毋須多少時間就可以令它消失。當你直視它時,它會立刻消失,但它會再回來。消除恐懼真的不用很長時間,當你觀察恐懼、面對恐懼時,它會即時消失,但在同一時間,它會去而復返。作為一位初階修行者,你要修不同的法去培育自己不斷的觀察和超越恐懼,直至將來當你觀察恐懼時,它會永遠消失,清楚嗎?當你的修持成熟至某階段時,你在恐懼升起時深入觀察它,它可以完全昇華,永不再示現,但這需要一段長時間。

問:每段經文完結時好像都有「煎之洛」,請告訴我們這句子的意思。

答: 它的意思是「祈願我加持」或者是「但願我獲傳祝福…..」。

出離心的基本概念有如在祈請文中所述,"於諸飲食財物無繫著,捨棄世間貪妄而修正,無著名利恭敬加持。" 發展出離心的基本概念就是去明白我們的輪迴自性,不能將我們帶到平靜和快樂的目的地。我們花在輪迴的努力、時間和精神全部都是徒然的,後果有時是在我們意料之外,並不一定是快樂和平靜。所以說,我們在輪迴中所做的一切只會為我們帶來苦受和悲痛,而捨棄就是証悟輪迴自性的方法。

當我們仔細地觀察輪迴生命裡的名和利時,究竟輪迴那一部份是最好的呢?或者有人會說:「快樂」,財富帶來的快樂、成名帶來的快樂、我們所追求的目標帶來的快樂。如果我們認真的研究這某一種快樂,例如財富帶來的快樂,就會發現這種快樂的本身會成為苦受的泉源。但沒有財富時,積聚財富也是一種苦受。所以,我們因缺錢而受苦、因要積聚財富而受苦、繼而因貪得無厭而受苦、循環不息。同樣地,如果我們有某程度的快樂和財富的話,我們仍然要承受痛苦,一些不同的痛苦;我們會擔心失去這財富、擔心如何去保護這財富、擔心不能增長這財富。故此,無論我們放眼輪迴的某一方面,即使是最好的一方面,它的自性都是恐懼和苦受。因為我們不想有痛苦和不喜歡苦受,所以大手印的第一種修持就是培育出離心,捨棄輪迴。

為了能發展純淨的出離心和修持大手印,我們須要修持四加行:
(一) 寶貴人身;(二)生死無常;(三)業果不壞;(四)輪迴是苦。

我們的出離心猶如這四共加行的果實,為了能生起純淨的出離心,我們必定要修四共加行。當我們思量四共加行時,我們就能生起一種出離的意識。我們怎樣去思量四共加行呢?首先我們思量自己已經得到的寶貴人身,我們應該怎樣去思量這寶貴人身呢?我們是要思量這寶貴人身的三種特質和條件,我們可以將這些特質歸納為三種基本質素,就是信心和虔誠,精進與及智慧和慈悲。只要我們得到這三種質素,我們就是得到了寶貴人身。我們應以思考信心和虔誠來開始寶貴人身的思量,這兒所指的信心就是對佛、法、僧三寶的信心:

對佛陀作為一位真正的上師,真正的導師和帶領我們在修行道上邁向証悟的典範的信心和虔誠;
對佛法作為我們從輪迴苦受中解脫的真正途徑的信心;
對僧作為幫助我們跨越輪迴苦海的真摯伴侶的信心。

在培育對三寶的信心的過程中、我們需要有大量的智慧和知識。信心並非盲從,它包涵了極度的知識感。如果對佛、法、僧三寶的本質沒有認識的話,我們將無法培育出對三寶的信心。這種信心能令我們明白修法之道和佛法禪修之道,基本上無異於知識和智慧之道。因此,從智慧和對三寶的認識開始,我們能培育出正確的信心,與三寶建立起正確的關係。這信心可使我們感受到三寶的加持和庇蔭,因此我們就得到佛、法、僧三寶的加持相庇蔭。我通常以一輛車為譬喻以作解釋:培育信心尤如擁有一輛車子的堅固外殼,因此你在旅途上有一定的保護,品質好的坐位和性能良好的車子會令你有一定的舒適感,有了這信心就如有了這輛車子的外殼一樣。跟著要說的就是修行道上第二種基本質素~~精進和勤奮。即使我們對三寶有了這種極為重要的信心,尤如車子有了堅固的外殼一樣,但如果我們沒有機器和汽油,我們就不能將車子開動。同樣道理,我們對三寶的信心無論多麼堅定都是徒然的,如果我們沒有毅力在修行道上前進,我們就無法達到我們的目的地~~証悟的階段。我們那輛美好的車子就無法向這目的地前進。因此,為了得到在修行道上前進的動力,我們需要有這寶貴人身的第二種質素~~精進,這精進並不是指對工作的狂熱,精進修持不單是勤力工作,這兒所說的精進是指真正修行的發心,具有純淨的意願將自己和眾生從輪迴中解脫。所以,這兒所說的精進是指真正的意欲去發展善行。一旦我們有了信心和精進這兩種基本質素,我們就可以發展第三種基本質素,那就是知識,智慧和慈悲,這三種本質有若車子的車身,機器和汽油以及開車子的技術,當我們有了這三種本質後,我們就可以在修行道上前進,向我們的目的地~~証得菩提境界~~進發。思量寶貴人身時就可以察看到我們究竟有沒有具足這三種本質,如果沒有的話,就要培育欠缺的部份,如果已經具足這三種本質的話,思量這三種內在的本質會加強效應,這就是思量寶貴人身的部份。

第二加行就是我們最熱門的話題~~生死無常,這就是說,任何生起的事物都會靜止,有生命的終會消逝。這無常並無一定的規律運行,這緣生緣滅的循環在每一刻和每一種情況下都存在。思量生死無常只是參透這剎那間存在的自性,寶貴人身的剎那間存在的自性,和示相世界的剎那間存在的自性。以無常的觀點來看,生命的存在好像一支燃著的蠟燭,燭光的延續基於臘的燃燒和之後的溶化。所以,沒有臘或燃料減少的每一刻,我們就不能維持燭光的延續,這燭光不斷的存在絕對依賴臘或燃料不停的遞減,正如我們生命的存在,有賴剎那間的緣滅和消逝。因此,思量生命和寶貴人身這無常的自性,是四共加行中最重要的一環。

我們要思量的第三種共加行是因果業報不壞的定理。每天晚上回顧當日所做的一切正業惡業,正行惡行等等,就是我們早期的卡當派大師們的修持辦法。他們每天晚上都點算當日所做的一切正業惡業,以便翌日可以將正業遞增,惡業則遞減。

第四種共加行就是輪迴的無奈,就是在前面提到輪迴的痛苦和苦受時所討論的內容。

通過這四共加行的思維,我們可以培育純淨的出離心。發展了這出離心,和培育了足夠的意欲將自己從恐懼中解脫後,下一步就是修持第二個重點,發展虔敬信奉心,這就是我們跟著下來的四行經文的含意,這四行祈請文是關於虔敬信奉心的:"教言虔敬上師大印頭,"跟著告訴我們對上師虔敬的原因,這原因就是,"為諸虔誠願修行者,開啟口授傳承實藏門,"當我們祈請時,我們是祈請"至誠無謀恭敬祈加持。"所以我們在這兒是培育純淨的虔敬信奉心,問題是,"虔敬信奉心是甚麼?" 虔敬信奉心在藏文是"咩鋸",這是"咩巴"和"鋸巴"兩個字的組合,"咩巴"是強烈的發心和意願,"鋸巴"是尊敬,所以,"咩鋸"合起來就被譯作虔敬信奉,它的意思就是與上師的心連結,與上師的証悟連結,與傳承上師証得大手印的心連結的強烈發心和意願。事實上,這虔敬信奉心是一種完全坦蕩蕩和信任的意識。為了能夠完全信任一個人,我們要培育這種坦蕩蕩和有信心的意識,這坦蕩蕩的意識在大手印裡即是虔敬信奉心,虔敬信奉心一般來說就是絕對信任和強烈的信心。現在我想告訴你們一個在不久之前發生的真實故事,上世紀在拉薩,有一個學生侍奉他的上師喝一種西藏酒,他的上師一邊喝酒一邊跟他討論佛法,不論上師是否有醉意,這學生的心絕對地專注於他的上師的心,他對上師絕對坦白,信任和虔敬信奉,在討論中投入地專注於他的上師的心。不一會,他自已居然有些醉意,即使他沒有喝過一滴酒,他只是在與上師討論佛法時侍奉上師喝酒,但他卻有了醉意。這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去說明坦蕩蕩和信任的強烈意識,當我們有這份坦蕩蕩和專注的信任和信心時,我們就真正能夠接受傳承和上師們的加持了。發展這虔誠信奉心就如發展"頭"一樣,所以他們說,"教言虔敬上師大印頭。"當我們在這大手印道上前進時,具備虔誠信奉心就好像有了頭一樣。如果沒有這個頭,我們就無法看清楚這修行之道,無法聽清楚教誨,無法清楚地跟著修行之道走。我們一定要具備這大印頭,即虔誠信奉心,方可以在這大手印道上走向証悟。這兒所提到的虔誠信奉心是指對自己的上師的信奉,信奉掌管口傳法教寶藏的上師們。所以當我們以純淨的信心和完全的信任向上師祈請時,上師就能夠傳給我們真正的大手印証悟,亦即是令我們醒覺。大手印傳承的醒覺過程跟其他佛教傳承的很不同,我會說它像被人以一桶冰水淋醒,而非被自己調校的鬧鐘吵醒,我們自己能夠終止鬧鐘的鈴聲而重返輪迴之夢,但當我們對上師有絕對的信心而任由他將我們弄醒的話,我們其實已經放棄了自己去選擇如何醒來的辦法。在大手印傳承的大多數例子裡,上師都會採取以一桶冰水將我們從輪迴之夢淋醒的辦法,一旦被這冰冷的加持之浴淋醒之後,我們的輪迴溫床就不再舒適溫暖,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亦不會再有睡意。當我們被這種方法弄醒之後,我們將會很清醒,我們將不能重返輪迴之夢,除了絕對清醒和起床之外,並無其他選擇。所以虔誠信奉心在這種醒覺過程中扮演著一個很重要的角式,虔誠信奉心就是我們修持的第二個重點。現在我們誦唸關於虔誠信奉心的四句經文:(粵音)

 

冒鋸甘之果窩鬆巴先 面瓦爹果遮披喇嘛啦 教言虔敬上師大印頭 開啟口授傳承寶藏門
捐刀梳娃嗒披工千啦 卓面冒鋸茄娃煎之洛 為諸虔誠祈願修行者 至誠無謀恭敬祈加持

培育了對大手印上師絕對信任和服從的意識後,只要我們有了這份真正的坦蕩蕩,下一步就可以修持大手印的第三個重點,那就是修持的正行~~靜慮。繼續下來的八句經文是形容靜慮的,它以覺知開始:"教言堅忘精進大印身,一切思維皆屬如來性,住於任運不整聖修中,遠離分別修定祈加持。"這就是我們祈請文裡面形容正行的部份。大手印這返樸歸真的禪修途徑,亦是一種任運自如和簡樸的途徑,它被稱簡樸之途是因為它沒有複雜的觀想和本尊壇城,它是覺知的靜慮、培育這基本覺知和全身溶入這覺知裡面的靜慮。在我們修持大手印的靜慮之前,首先我們要清楚靜慮的定義。引用瑜珈士密勒日巴在他的歌曲中所說,靜慮並非以某些事物作靜慮,它是熟習自性,領悟到這熟習自性的真諦就是靜慮。從這瑜珈歌曲中,我們清楚明白到靜慮只是熟習自己的基本內在自性,只是專注於自己的內心,深入洞悉自己的基本自性。究竟在我們這些輪迴眾生的身上發生了甚麼事情呢?我們經歷了一些不必要的迷亂,致令我們遠離自己的基本自性,使我們自己的基本自性幾乎變得與自己無關,變得近似我們自己塑造出來的身份,讓塑造出來的身份與自己的基本自性混為一體。因此,靜慮的過程就是將這迷亂還原。回復自己本來的清明心智,任運自如的本性,全無這些迷亂和我執的基本自性。實際上,靜慮是重返我們的基本自性,這種靜慮的境界就是祈請文中所提到的覺知了。覺知這個詞語在藏文裡亦可解作不分心,在文字上,經文的意思是"不分心為大印身",基本上,如果我們的心不被外物吸引,如果我們的心只是覺知自己的基本自性,如果我們能夠停留在這種狀況的覺知,這就是靜慮了。靜慮並不是戲劇性或是在覺知以外才找到的東西。

培育這大手印靜慮的覺知的過程,是透過大手印的止定和慧觀,它們與止定和慧觀的一般觀念稍有差別。發展覺知的第一階段以止定開始,止定只是不分心,不被外物吸引,心念生起時讓它任運自散,與及休止於這覺知狀況之中。這就是經文中所說的"一切思維皆屬如來性。"我們並非要休止於其他在自己的慣性或混鈍思維以外的事物,在妄念生起的一剎那,我們要超越這些迷亂和世間的妄念,休止於這覺知狀況之中,這就是止定。這止定有三種特性.就是不分心,不靜慮,不捏造。首先,止定的不分心特性是指我們的心不應該跟著心念走,我鬥不應該理會心念,我們不應該

被心念影晌,我們不應該將心念誇大,我們不應該將心念繼續演變成某些故事,只應休止,不分心就是不被心念牽引。

第二種特性就是不靜慮。當我們修持這大手印靜慮的覺知時,我們不應該被靜慮這個念頭所影晌。如果你不停地想著靜慮,你就已經不是正在靜慮了,你只是在思考著有關靜慮的種種,你只是在準備著開始靜慮,卻不是處於靜慮的狀態中。所以,當我們靜慮時,我們應該完全沒有靜慮的念頭,完全沒有靜慮方法的念頭,我們也不應該勉強自己的身體去擺出某一種姿勢,同時,將自己完全放鬆,擺脫靜慮的念頭,所以不靜慮才是真正的靜慮狀態。

第三種特性就是不捏造。這只是不將心念本性和覺知分開,不在兩者之間作出距離,不告訴自己心念是負面的,不告訴自己心念是我們應該併除的,不告訴自己心念是對我們沒有好處的,也不告訴自己覺知是好的,而且可以用作對治心念的抗體。只要我們有這兩種不同層次的捏造,我們的靜慮就不是在大手印的止定境界了。這就是第三種特性,只是不將心念本性和覺知分開,不在兩者之間制造距離,並且明白到任何生起的心念皆清純,而我們可以休止於心念此刻的狀態中。你母須運用某些抗體去併除心念,印度的偉大瑜珈士沙哈拉曾說,"煩燥的心,如果不再受騷擾,會變得平靜。"這就是止定。

發展覺知的第二階段是通過大手印傳承的慧觀。這兒所說的慧觀是認明心念的動向,了解心念動向的自性。培育慧觀的方法是不對未來作出揣測,不眷戀過去,不週旋於現時的心念之間。通過這些方法,我們就可以認明心念動向的自性。要做到這一點,我們將要經歷大手印上師直指心性修持方法的不同境界,這是很詳細和很直接的醒覺方法,也就是我們較早時提到的一桶冰水,這其賞就是培育覺知的過程,也就是在這祈請文裡提到的大印身。我們一旦有了大印頭,大印足,加上大印身,那我們就成為完整的大手印修行者了、之後我們就能夠毫無困難地,在這深奧的大手印道上走向目的地。我們在這裡祈請的就是我們能夠休止於這覺知的狀態而母須改變它、因此我們能夠在不受制於任何捏造和觀念的情況下靜慮,如果我們能夠做到這一點,那麼我們就已經培育好大印身了。現在我們唸這四句經文:(粵音)

 

贏咩甘之柯師鬆巴先 更沙禿啤柯窩梳娃爹 教言堅志精進大印身 隨所顯現了達如如性
嗎初爹加足啤工千啦 工渣囉登渣窩煎之洛 住於任運不整勝修中 遠離分別修定祈加持

跟著的四句是有關大手印在金剛乘方面的更詳細指引。經文說,"教言妄念體性即法身,所顯非真宛然而顯現,了達無障心現諸幻有,証知輪涅不二祈加特。"我們亦可以說這是大手印慧觀的精髓或是區別,它基本上就是介紹佛的三身(即是心的自性)不可分割的觀念,佛的三身就是法身佛,報身佛和化身佛(即應身佛),佛的三身存在於我們心念和心的每一個境界。在大手印的指引裡,法身佛(即是佛陀的心)就是我們的心念的自性或精髓,換句話說,當我們審核這心的自性時,我們會發現空性是法身佛的自性。我們的心的光明和明淨性就是報身佛,或者說它帶出報身佛的持質,而兩者不停的示現就是化身佛。總括來說,心念的自性就是佛的三身的自性,因為心念的自性存有空性,光明性和兩者不停的示現。所以,在普通眾生的此一刻裡,我們的心的自性,或者說心念的精髓,從無始以來已經是在佛的境界裡,亦即是我們的修持成果。所以,心念和它的究竟自性並無分別,輪迴與涅槃無異無別。於此,我們向傳承祈請能夠証悟輪迴與涅槃之無異無別。有關這方面,甘波巴祖師指出下列四種過患:

(一) 即便我們的自性不離法身佛的境界,我們仍然不能察覺祂的存在,因為它們離我們太近。近至我們不能相信而未能察覺。這就是第一種過患,正如我們看不見自已的眼睛一樣,因為它們離開自己太近。

(二) 甘波巴祖師說,第二種過患就是我們的心的自性(即法身佛)不停示現。祂不停示現而我們在心念裡的每一刻不停地遇到法身佛的自性,但我們仍不能捕捉這心的自性,只因我們將祂誤以為是極之高深莫測。

(三) 第三種過患就是,只是覺知就已經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已經是太足夠了。只要能培育好這覺知,就是我們証得法身佛自性(即是真正的佛性)的途徑。因為這道理實在太顯淺,我們不能夠相信,我們不敢信任如此簡單的覺知修持。

(四) 第四種過患就是,即使佛的三身常在我們心中,常存於心念和觀念的每一境界中,我們竟混然不知、只因我們以為祂們極其深奧。

所以甘波巴祖師說,要洞悉心的自性,去明瞭成佛的境界,並不困難,它離我們不遠,並不是遠至在我們能力範圍以外,我們達不到這境界是因為我們離它太近,亦因為它是如此簡單,這就是最後一段祈請文的意思。總結部份只是祈願我們在修行道上能常得真正的上師帶領著;願我們在未來世不會和上師分離;為安全起見,我們也祈願如果我們在今世不能証悟,但願我們能常在上師身邊。祈請文最後的部份說,"願我生世不離根本師,修習無上基深微妙法,圓滿成就菩提次道位,願我速成今金剛大總持。"那就是我們最後祈請的目的或目標。現在我們唸這兩段:

 

南禿柯窩初咕鬆巴先 之央嗎煙車央叉娃啦 教言妄念體性即法身 所顯非真宛然而顯現
嗎噶諾巴叉威工千啦 哥爹夜咩托巴煎之洛 了達無障心現諸幻有 證知輪涅不二祈加持
茄娃冠刀央達喇嘛登 斗咩著己巴啦浪雀千 願我生世不離根本師 修習無上甚深微妙法
沙登林之容廳納作呢 多遮昌己哥棚了托淑 圓滿成就菩提次道位 願我速成金剛大總持

在金剛乘裡,達到金剛總持的境界就是圓滿証得佛果,在金剛乘或大手印道上,我們修持的最終成就或目的,就是達至金剛總持的境界,亦即是成佛的境界。所以,無論我們修甚麼法,我們必定要以達此証悟而迴向。在修行道上達到任何體驗或証悟並不太簡單和容易,並不會在修法數次或靜慮數週之後就見成效,我們明白這一點是很重要的,我們必要緊記著這一點。並且,無論能抽出多少時間,我們都要更有規律地每天修法,修法時間的的長短並不是最重要,只要你修法,而在你每天的生活裡有修法的連貫性就成了,因為在靜慮的真正境界中,時間並不存在,你不能量度時間,也不能量度靜慮的份量,所以時間的長短並不重要,只要我們能坐下和將我們的心納入這覺知的境界就可以了。當我們修法時,不要一開始就對自己要求過高,我們在靜慮與修行的道上必會有很多起落,這亦是我們修行的原因,如果一開始我們的修持就圓滿的話,我們就無須在修行道上,國為我們已經到達了目的地,在成果的境界中。所以我們不可以是完美主義者,而對開始時的幾課修持,甚至對數月以至數年的修持,期望過高。我們要很腳踏實地,很實際地和很精進地,盡一己之所能去修持,並且不可以一開始就期望事事圓滿。現在可以開始發問。

問:如果沒有涅槃就沒有輪迴,或者沒有輪迴就沒有涅槃,我們為甚麼還要修持呢?
請就這點加以解釋。

答: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這兒提到的有兩件事,在相對的層次裡,它們是互相牽引著,我們如果沒有輪迴就沒有涅槃,而沒有涅槃就沒有輪迴,在我們的概念框框裡,它們倚賴對方而存在,在我們的觀念裡,涅槃的存在基於我們對輪迴的想法,從輪迴中解脫出來而達到的境界就叫涅槃。但在究竟的實性裡卻只有一樣,那就是涅槃,從無始以來就沒有輪迴,輪迴是我們普遍創造出來的幻象,一種個別創造出來的幻象。所以,由始至終,你的基本自性常處菩提境界,常在涅槃的境界,在這涅槃境界的四週從沒有輪迴,在基本的究竟層次裡只有一樣,即使是涅槃以外,它更超乎心念之外。但只要為了討論,我們唯有說只有一樣,那就是解脫的境界。我回答了你的問題嗎?

問:這兒說的"了達無障心現諸幻有"的意思是甚麼?

答:它是說法身佛即是心的自性,而法身佛不停地在我們心念中的每一種境界示現,在我們的心念模式中,法身佛的不停示現是不斷的,祂從不間斷,祂沒有在某一點停下來,令我們可以說這就是法身佛停止示現而輪迴從此開始的一刻,諸如此類。祂是不停的示現,祂無時不在,清楚嗎?

現在讓我們一同迴向。

相關文章:
◎大手印導引顯明本體四瑜伽 貢噶上師法獅子講授 緣氣:(7213)
1064~大手印五支道 編輯部 緣氣:(6647)
1063~ 大手印禪修 噶千仁波切 緣氣:(8166)
1009~「示解脫道」(大手印傳承啟請文論註) 大堪布創古仁波切 緣氣:(7188)
895~甘丹大手印根本頌 甘丹大手印根本頌  緣氣:(6947)
894~大手印「顛爹納定」 大手印「顛爹納定」 緣氣:(6887)
754~甘丹大手印根本頌 法尊法師 緣氣:(7368)
680~止貢噶舉大手印五支圓滿道 吉天頌恭 緣氣:(6977)
655~印度大手印閉關~第二世波卡仁波切 利生佛法中心 緣氣:(6657)
大手印無上心要及止觀禪修 噶舉顯密三乘普門 緣氣:(8031)
598~大手印「顛爹納定」緣起七法 竹巴噶舉 緣氣:(7193)
586~ 阿企佛母傳 ‧大手印禪修 ‧破瓦法‧加持之雨 mingfaiplastic 緣氣:(6901)
584~大圓滿心髓、大手印、無相密心中心&禪宗心印 明心精舍 緣氣:(8443)
578~「大手印五支道」灌頂法會 僧格巔增仁波切 緣氣:(6901)
465~大手印﹝5﹞Mahamudra 元音老人 緣氣:(6736)
464~大手印﹝4﹞Mahamudra 中國直貢噶舉顯密協會 緣氣:(6753)
462~大手印﹝2﹞Mahamudra Kagyuoffice.org 緣氣:(7308)
461~ 大手印Mahamudra Kagyuoffice 緣氣:(7594)
大手印五支道實修班』 僧格巔增仁波切 緣氣:(6677)
NO312大手印傳承祈請文(摘要) 桑傑年巴 緣氣:(9754)
NO311大手印傳承祈請文 大手印祈請文 緣氣:(8854)
【No248】西藏大手印 [下] :林崇安 緣氣:(10198)
【No247】西藏大手印 林崇安教授 緣氣:(10016)
大手印傳承祈請文(摘要)-桑傑年巴仁波切講授 彭光正 緣氣:(7795)
恆河大手印(第三講)元音老人 多傑 緣氣:(7432)
四加行 七支坐 大手印 多傑 緣氣:(7194)
噶舉派經典 密續 大手印之道 甘珠爾 緣氣:(8997)
大手印五支圓滿道 緣氣:(6584)
大手印五支道概說 緣氣:(9599)
《恒河大手印》聽講記 貢噶 仁波切 緣氣:(7932)
蓮花生傳記 第五章 依止真實普巴尊 修習大手印持明 緣氣:(8969)
大手印傳承祈請文 竹慶本樂仁波切 緣氣:(10134)
大手印的入門法 第一世卡盧仁波切 緣氣:(9188)
指示大手印精髓 麥哲巴大師 緣氣:(6203)
「示解脫道」(大手印傳承啟請文論注) 創古仁波切 緣氣:(6654)
觀修世音皆鳥聲 獵鳥者證大手印 明吉·金貝巴班 緣氣:(8761)
賭徒輸光觀空性 即身證悟大手印 明吉·金貝巴班智達 緣氣:(6822)
大手印瑜伽法要 七支坐法 緣氣:(9989)
大手印瑜伽法要 的禪定方法 逸塵 緣氣:(10896)
大手印教言 催動空行心弦 時輪金剛傳承 第三世蔣貢康慈仁波切 緣氣:(10174)

上一篇(空性開示- 第十七世大寶) 回目錄 下一篇(綠度母修法之功德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