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本願經講記(六)

 【如來讚歎品第六】


  地藏神力唯佛能宣,眾生不識,故佛讚揚。一者讚歎地藏有如是等神力,二者令眾生獲種種利益,以此因緣故有此品。神力是度生之緣,向下二品,皆度生之緣。

  何以讚歎神力,而不讚歎功德?六度功德是因,不思議神力是果。贊果而不談因者,大論雲:“眾生有二種,一者樂善法,二者樂善法果報。為樂善法者,讚歎諸功德,為樂善法果報者,讚歎大神力。”今如來欲令眾生獲得種種利益,故讚歎地藏大神力耳。

  【爾時,世尊舉身放大光明,遍照百千萬億恒河沙等諸佛世界。出大音聲,普告諸佛世界一切諸菩薩摩訶薩及天龍鬼神人非人等:聽吾今日稱揚讚歎地藏菩薩摩訶薩,於十方世界,現大不可思議威神慈悲之力,救護一切罪苦之事。】

  此乃讚歎地藏神力之文。

  地藏神力普利一切群生,值得如來讚歎,所以“舉身放大光明”,表地藏神力整個是大光明藏,屬報得神通,是法身顯現報身功德神力。以此大光明“遍照百千萬億恒河沙等諸佛世界”,表地藏神力,遍滿十方恒河沙世界。

  “出大音聲,普告諸佛世界,一切諸菩薩,及天龍鬼神人非人等”,表地藏神力,唯十方大菩薩方能識,天龍鬼神人非人等,皆可獲神力之益。

  如是普告諸菩薩及天龍鬼神,聽“如來今日稱揚讚歎地藏菩薩摩訶薩,在十方世界現不可思議威神慈悲之力,救護一切罪苦之事”。威神與慈悲和合,就能救苦。威神能救,慈悲願救。單威神能救而不願救,亦不能救苦;單慈悲願救而無神力,亦不能救眾苦。所以威神與慈悲和合,既能救,又願救,方能救一切苦。

  【吾滅度後,汝等諸菩薩大士及天龍鬼神等,廣作方便,衛護是經,令一切眾生證涅槃樂。】

  此乃勉眾護經之文。

  釋迦不久滅度,地藏在六道教化,神力能救種種苦,而人不知,故勸諸菩薩及天龍鬼神,衛護是經。仰仗地藏神力,何只拔苦,更能得涅槃之樂。然而流通是經,需用種種方便,莫呆板啊!

  【說是語已,會中有一菩薩,名曰普廣,合掌恭敬而白佛言:今見世尊讚歎地藏菩薩有如是不可思議大威神德,唯願世尊為未來世末法眾生,宣說地藏菩薩利益人天因果等事。使諸天龍八部及未來世眾生頂受佛語。】

  此乃述贊請益之文。

  上來世尊讚歎地藏有大神德,救護眾生;令一切菩薩,衛護是經,當時會中,有一菩薩,名曰“普廣”。從心發智,智彌法界曰普;以智導行,行滿虛空曰廣。此菩薩即從座起,合掌恭敬而白佛言:“我等今日得聞如來讚歎地藏菩薩有不可思議神德,利益眾生。我等聞之,非常歡喜,但未知地藏神力,如何利益未來眾生,使獲人天因果等事。因為人天因果,因賅果海,果徹因源,非大智人,不能自知,願佛宣說,使得諸天八部及未來世眾生,頂受佛語,而獲人天利益。”大智度論雲:“佛何故讚歎菩薩?以佛讚歎故,無量眾生愛樂菩薩,恭敬供養,後皆成就佛道。”有是利益,故佛讚歎菩薩。

  【爾時,世尊告普廣菩薩及四眾等:諦聽諦聽,吾當為汝略說地藏菩薩利益人天福德之事。普廣白言:唯然,世尊!願樂欲聞。】

  即時世尊告普廣菩薩及四眾:“汝等諦聽!吾為汝說地藏菩薩利益人天成就福德之事。”

  固有之善曰德,福有五福,如五福臨門。五福者福壽、富貴、康寧、好德、考終。論語有五德,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人具五福、五德者,可以說為極圓善上等之人矣!

  【佛告普廣菩薩:未來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地藏菩薩摩訶薩名者,或合掌者、讚歎者、作禮者、戀慕者,是人超越三十劫罪。】

  此乃聞名滅罪之文。

  良由地藏神力周遍法界,普現一切眾生前;眾生被無明所迷、業力所障,對面如隔千里,不即獲地藏神力,失了許多利益。今佛一說:“假若未來世,善男子、善女人耳聞地藏聖號,或自稱自聞、或人稱我聞,將地藏功德洪名納在八識田中,下為善種,此善種之力,能破此人三十劫罪”。

  “或合掌者”,聞名之後,能對菩薩致敬合掌。或讚歎地藏菩薩曆劫度生大願功德,所度眾生已成佛,而地藏菩薩尚居菩薩位,分身無量世界,處處救眾生苦。

  “或六時禮拜地藏聖容”,面對慈顏,至誠作禮、五體投地、身心恭敬,感應道交--能禮所禮性空寂--與菩薩打成一片,仰仗菩薩神力,即能超越三十劫生死重罪。“或戀慕者”,如小兒戀慕父母,依依不捨、心心不忘結為天性父子,以地藏菩薩為師,戀菩薩大願度生功德,慕菩薩方便救苦神力,仰止菩薩,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如是心戀菩薩,感應道交,即滅三十劫生死重罪。【普廣,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或彩畫形像,或土石膠漆、金銀銅鐵,作此菩薩。一瞻一禮者,是人百返生於三十三天,永不墮於惡道。假如天福盡故,下生人間,猶為國王,不失大利。】

  此乃造像生天之文。

  “若有善根的男女,恭敬菩薩,發心造像。從心起敬,至誠作觀,觀菩薩聖像,觀成相現,即以五彩顏色畫菩薩真容。如是畫一張,或畫多張,自供養、送人供養,以此功德,命終生天”。

  梁武帝時,有一位大德,號張僧繇,繪地藏菩薩像,形狀似僧,披斂而坐,其像時放異光,以後別人模寫,亦放異光。又一商人妻,妊娠經二十八月,不產。一心發願模寫,當夜便生一男,相好端嚴,見者歡喜,於是舉世號放光菩薩。

  “若善男女以恭敬心,用泥塑菩薩像、或用石雕菩薩像、或用金、銀、銅、鐵鑄菩薩像,像成後,時時恭敬,刻刻供養,一瞻一禮,瞻仰聖容,至誠稽首。如是之人,臨命終時,即生三十三天;生而複生,曆一百次,享受天樂,永不墮惡道。假如天福盡故,餘福未盡,下生人間,猶為國王;當汝下生做人王時,仗菩薩威力,有佛出世,必定見佛聞法,依法修行,不失將來成佛大利。”

  【若有女人,厭女人身,盡心供養地藏菩薩畫像及土石膠漆銅鐵等像。如是日日不退,常以華香、飲食、衣服、繒彩、幢幡、錢寶物等供養,是善女人,盡此一報女身,百千萬劫,更不生有女人世界,何況複受。】

  此乃供養轉女身之文。

  男女身無定性,煩惱重作女身,輕則為男。汝將女人習氣,洗得乾乾淨淨,保汝來世不受女身。今生為女,業障重故,唯要仰仗地藏神力,即能轉女身。法華經龍女修行八歲,即轉女身而成正覺。其贊佛偈雲:“深達罪福相,遍照于十方,微妙淨法身,具相三十二,以八十種好,用莊嚴法身。”觀此偈,則龍女了達罪福,深悟實相,光明遍照,即見法身,法身微妙,具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不修則已,一修使成正覺。

  “今日有女人,厭惡女身為百惡之所逼惱,每欲厭離,唯有盡心供地藏菩薩畫像,或土石膠漆銅鐵等像,要長遠心,日日不退,常以華香、飲食、衣服、繒彩、幢幡、錢寶等物,盡情供養。捨得清清淨淨,一心無妄時,便與菩薩神力、願力相應。是善女人,盡此一報女身,百千萬劫,更不生有女人世界,雲何複受女身。”

  【除非慈願力故,要受女身,度脫眾生。】

  若修行見自法身清清淨淨,無所謂男身、女身。從法身起應,現男也可,現女身亦可。如華嚴經摩耶夫人現女身,為千佛之母。又筏蘇蜜多女,得離欲際法門,能令一切眾生離欲。此現女身,又有何垢?

  【承斯供養地藏力故及功德力,百千萬劫不受女身。】

  結示永離女身。

  承斯供養地藏菩薩的神力,及供養功德力,百千萬劫不受女身。

  【複次普廣,若有女人,厭是醜陋,多疾病者。但于地藏像前,志心瞻禮,食頃之間,是人千萬劫中所受生身,相貌圓滿。】

  此乃轉醜轉病之文。

  上來供養地藏功德能轉女身為丈夫身。複以轉女身之次,“普廣,若有女人,厭惡自己,生得醜陋--醜容鄙陋,是人人所不喜的,尤其是女人,更不喜歡自己醜陋。既已生成,雲何能改?唯一方法--轉業。業轉報改:前世惡業,今生醜陋;今生修德,前生罪滅,醜報即轉矣”。例如波斯匿王,有女名金剛,生得非常難看,發硬如鐵、皮似樹膚、面醜像鬼,國王禁在內宮,不許人見。嫁夫婿後,亦鎖屋內,不許外出。後來自思惟:“我生在帝王家,少被父禁,長受夫困,不得自由,得無宿罪乎?今佛在耆闍崛山,大慈湣世,我今向佛懺悔宿世之罪。”即時作禮,舉頭見佛發,自發轉柔;見佛面,自面轉好;見佛身,自身亦莊嚴。佛說:“汝前世輕賤聖人,故受此報。”所以今生醜陋,皆由前業。但于地藏像前,志心瞻禮,懺悔宿障,乃至一食之頃,至誠作禮,即仗地藏神力,千萬劫中,世世受生,相貌圓滿。

  “又女人多疾病亦苦。何故自己比別人特別多病,而且醫來醫去皆不愈,此由前世惡業所致。本經雲:‘殺害眾生,多病短命報。’唯有在佛菩薩前至誠瞻禮,仗菩薩神力宿業消除,自然無病,且身體康健。”

  佛在世時,嘗看病僧,為其洗滌,佛手觸體,即時病癒,此亦佛神力所致,菩薩神力亦然。但出家人,不可完全無病,所謂“比丘常帶三分病,無病不肯出三界”。

  寶王三昧論:“一念身不求無病,身無病則貪欲易生。”此是古德訓人,些少病是修道的增上緣。修行,病來能作得主,生死有把握了。真歇禪師偈雲:

  訪道尋師實可傷,終年倒臥涅槃堂,

  門無過客窗無紙,爐有寒灰席有霜,

  病後方知身是苦,健時都為別人忙,

  老僧自有安閒法,八苦交煎也不妨。

  【是醜陋女人,如不厭女身,即百千萬億生中常為王女,乃及王妃,宰輔大姓、大長者女,端正受生,諸相圓滿。】

  “醜陋女人,禮拜地藏菩薩,固然能轉女身,又能轉醜為妍。假如不厭女身,菩薩亦能滿其願,百千萬億生中,常為王女。”如波斯匿王之勝蔓,阿闍世王之術達,皆才貌福貴具足。乃至作國王之妃,如末利夫人、韋提希夫人。“宰輔”者,宰相之女也。“大姓”,貴族女也。“大長者女”,如須達多之有蘇曼,維摩詰之有月上。生生世世端正受生,諸相圓滿,有福有慧,眾人愛敬。

  【由志心故,瞻禮地藏菩薩,獲福如是。】

  此句最重志心,若不志心,不感應。志心者,誠心也。至誠所感,金石為開,誠能開衡山之雲,不誠無物。所以要至誠瞻禮為能感,菩薩神力為所感,感應道交,獲福如是。

  【複次普廣,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對菩薩像前,作諸伎樂及歌詠讚歎,香華供養,乃至勸於一人多人,如是等輩,現在世中及未來世,常得百千鬼神日夜衛護,不令惡事輒聞其耳,何況親受諸橫。】

  此乃音樂供養之文。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對菩薩像前,作種種伎樂供養。“伎樂”者,音樂也。及歌詠、讚歎:“歌詠”者,梵音、梵調;“讚歎”者,嗟歎三寶功德也。

  法華經雲:“若使人作樂,擊鼓吹角貝,蕭笛琴箜篌,琵琶鐃銅鈸,如是眾妙音,盡持以供養。或以歡喜心,歌唄頌佛德,乃至一小音,皆已成佛道。”

  觀此文,以樂器、以梵唄,歌頌佛德,皆成佛道。此亦如是,若以種種伎樂、微妙梵音讚歎地藏菩薩,功德甚大。不但心供養、口供養,還以音聲供養。以聲音作佛事,是我們娑婆世界的教體。楞嚴經雲:“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欲取三摩提,實以聞中入。”

  我們中國,以種種贊,讚歎三寶。佛寶贊、法寶贊、僧寶贊、彌陀贊、藥師贊等。又以種種音調,宣揚佛法,例如炎口,從頭至尾,以種種音韻讚歎三寶,人歡喜聽,鬼神更歡喜聽。鬼神聞法音而離苦,聞梵音而發心。所謂“法樂奏無生之曲,梵音演最上之宗”。其中三寶贊、音樂咒、獻供咒、五方佛贊、准提贊,一一嘹揚悅耳、扣人心弦、文含妙義、字蘊禪機,我們莫看輕炎口課本啊!

  中國禮記曰:“禮樂之行乎陰陽、通乎鬼神。”漢書雲:“夫樂者,聖人所以感天地、通鬼神,又能移風易俗,使民蕩穢滌邪,故禮樂不可須臾去身。”

  夫樂,清明象天、廣大象地、終始象四時、周旋象風雨。所以“以音樂供養菩薩,或勸多人共同供養,感得未來世常得百千鬼神日夜衛護,不令惡事,輒聞其耳,何況親受諸橫。”

  【複次普廣,未來世中,若有惡人及惡神惡鬼,見有善男子善女人歸敬供養讚歎瞻禮地藏菩薩形像,或妄生譏毀,謗無功德及利益事,或露齒笑,或背面非,或勸人共非,或一人非,或多人非,乃至一念生譏毀者。】

  菩薩神力威猛,歸依罪滅,供養得福,譏毀獲愆。複以鬼神擁護之次,“普廣,未來世中,若有惡人--憎厭修善是‘惡人’;濫作威福,求血肉享是‘惡神’;處穢求食是‘惡鬼’。如是惡人、惡神、惡鬼,心既著惡,不喜善人。所謂清濁異流、明愚異處、忠佞相仇、邪常嫉正,故著欲之人,不喜我無欲之行。於是惡類遂生嫉心,見有善男子、善女人,歸依恭敬菩薩而不恭敬他;供養菩薩而不供養他;讚歎菩薩,益顯他無德;瞻禮地藏菩薩而不禮他,所以心生嫉妒,妄生譏毀。‘譏’者嘲誚之言,‘毀’者謗壞之事。宣言供養菩薩,有何功德?徒喪資財,有何利益?種種譭謗,欲人退善。或露齒大笑,或當面非,又複背非;自己非,複勸人非,或勸得一人非,再勸多人而共非之,乃至一念生譏毀者。”此乃邪見作祟,縱我為非,自害害人,其禍無窮,斷無量人善根之罪啊!

  【如是之人,賢劫千佛滅度,譏毀之報,尚在阿鼻地獄受極重罪。過是劫已,方受餓鬼。又經千劫,複受畜生。又經千劫,方得人身。縱受人身,貧窮下賤,諸根不具,多被惡業來結其心。不久之間,複墮惡道。】

  此乃譏毀菩薩、退人善根,其罪極長之文。

  “菩薩神力周遍法界,能救眾生苦。汝今譭謗菩薩神力,其罪極大,何況又斷一切人善根,其業寧有涯耶!所以如是之人,賢劫千佛滅度尚在阿鼻”。我們這個世界,賢劫有千佛出世,第一拘留孫佛,釋迦第四,最後樓至佛。化眾生入三賢位,故號賢劫。千佛滅度時長,其譏毀之報,不論是人、是神、是鬼,尚在阿鼻地獄受極重苦。“賢劫過已,從地獄出,才受餓鬼饑渴之苦;經過千劫,再受畜生之苦;又經千劫,方得人身,縱受人身,貧窮下賤”。昔日謗人供養菩薩,故感貧窮之報;昔日謗人歸敬菩薩,故感下賤之報;昔日謗人瞻禮菩薩,故感諸根不具之報。“宿世之邪見、譭謗,故今煩惱熾盛,動輒作業,不久又墮惡道。”從迷入迷,苦上加苦,譭謗不信,仰誰來救呢?

  【是故普廣,譏毀他人供養,尚獲此報。何況別生惡見毀滅。】

  此以輕況重之文。

  “是故普廣,譏毀供養,尚獲此報--千劫受苦,何況別生惡見,種種毀滅三寶,作一闡提,其罪更重,其苦更甚。”

  【複次普廣,若未來世,有男子女人,久處床枕,求生求死,了不可得。或夜夢惡鬼乃及家親,或遊險道,或多魘寐共鬼神遊,日月歲深,轉複[九+王]瘵,眠中叫苦,慘淒不樂者,】

  此乃罪深病重之文。

  複以譏毀之次。“普廣,若未來世,有男子女人,久處床枕,病苦纏綿,既請醫治,複自己調,總不見效,終身臥床,不能起居,欲求其生,而不得生;意欲求死,又不速死。或時夜夢惡鬼來追;或時夢家親敘面;或時夢遊履險惡之道;或時夢魘鬼壓身,寐不能覺;或共鬼神同遊幽冥,從日至月,從月至歲,病入膏肓。轉複[九+王]瘵(勞病也),眠中常常叫苦,面容慘淒不樂者。”

  【此皆是業道論對,未定輕重,或難舍壽,或不得愈。男女俗眼,不辨是事。】

  此乃解釋之文。

  “此是何病?非世間四大不調之病,乃宿世怨業來追,在幽冥界論對,既未能即定其是輕?是重?豈便判是人之死生?所以應死者,或難即可舍壽:未應死者,尚爾淹留難痊,魂系陰司,災生陽間。世人凡夫俗眼,豈窺此業道論對之事乎?”

  【但當對諸佛菩薩像前,高聲轉讀此經一遍,】

  此乃惡業報病,須藉法力才祛。“蓋諸佛心者,慈悲為體,能作大醫王,善療眾生身心之病;此經是法藥,能治宿業障病;菩薩是瞻病人,故須對佛菩薩像讀經”。然只轉一遍,便明因果業報之事。金丹一粒,點鐵成金;至理一言,革凡成聖。何俟多耶!

  【或取病人可愛之物,或衣服寶貝、莊園舍宅,對病人前,高聲唱言:我某甲等,為是病人對經像前,舍諸等物。或供養經像,或造佛菩薩形像,或造塔寺,或然油燈,或施常住。】

  此乃為病舍物作福之文。

  世人之病有二種:(一)四大是身病。(二)三毒是心病。身病可用藥,心病須修福。“或取病人可愛之物”,供養三寶;昔日以貪造業,今日以舍滅罪,務令其難舍能舍,難割能割,斷其病之根也,三毒是病之根。“或衣服寶貝”:衣以嚴身,寶以致富。“花園”,遊玩之處;“舍宅”,棲身之所,盡能舍之。舍物舍心,心空罪忘故也。

  所舍之物對病人說,高聲唱言:我某甲等,為是病人,對佛經、佛像前,舍諸等物。供養“經”者,法也。法是佛母,佛從法生,三世如來,皆供養法。

  “像”是世尊遺容。雖泥塑木刻,見者皆生佛想,與真佛無異,故供者得福。

  “造佛菩薩形像”者,功德殊多,因為造一尊佛像、或菩薩像,令無量眾生,見者、聞者、合掌者、供養者、作禮者,皆種成佛之善根。是緣因佛性,如是善根功德皆因汝造像而來,所以其功德,最為殊勝。

  造像之人,來世眼目淨潔,面貌端正,身體手足,常好柔軟,若生天上,紫磨金色,端正無比。

  “或燃油燈”。香油供佛,晝夜長明。尤其是鬼神、龜精、非人等輩,因燈光照夜間,得睹佛相好莊嚴。

  “或將病人可愛之物”,盡施十方招提(即常住),供養十方僧眾,功德難思。

  【如是三白病人,遣令聞知。假令諸識分散至氣盡者,乃至一日二日三日四日至七日已來,但高聲白,高聲讀經,是人命終之後宿殃重罪,至於五無間罪,永得解脫。所受生處,常知宿命。】

  此乃脫罪之文。

  代病人施物供養三寶,必三白令知,令其洞聞於心,深知自己有如是功德。“假令”者,藉此施福,病去身安,何善如之,假使大難難逃,世緣已盡,當“諸識”分散時,指八識,八識和合,而為人。八識者,一阿賴耶識,二末那識,三第六意識,及眼、耳、鼻、舌、身五個識。如是八識和合,假名為人,八識分散,則人死矣!

  第八識阿賴耶,此雲藏識,含藏無量有漏種子故,又名異熟識,一切種子其結果時,是異時而熟、異類而熟、變異而熟,三義立名。

  第七識末那識,有念念執我故,將所作的種子,下在八識田中。若無我執,則無人下有漏種子,則“阿賴耶”不藏有漏種子,純是無漏種,即不名阿賴耶,而轉名“如來藏”耳,所以修行,先破我執。

  第六意識。誰人作業呢?乃是第六意識,心心念念分別人我、是非、取捨、憎愛,對違順境,而造一切善惡之業,由第七識執之為我所,而下在八識心田中,作為生死之因。

  前五識者,六識只能內起分別,不能取境,由前五識,眼、耳、鼻、舌、身取五塵之境,造身三、口四等善惡業。

  所以八識和合,故有人。若人聞佛法而起修,先破我執,次不起分別,則前五識不取境作業。既無業種下八識田中,則阿賴耶無種不起現行,不造三界依正二報,則出三界,了生死矣!此時各識轉識成智:第八識號大圓鏡智、第七識號平等性智、第六識號妙觀察智、第五識號成所作智。

  我們修行,八識中先觀第六識,令其不起分別,以無分別智破第七識我執。無我去執,則八識田中,業種子不起現行,自然枯槁;八識有漏業頓空,則純是無漏清淨種子,此是清淨法身佛。從無漏種起現行,即從性起修,廣修六度萬行,一一行到波羅密彼岸,功德圓滿,成報身佛。複從報起應,用妙觀察智,觀機逗教,用成所作智,現身說法,處處教化,則成化身佛,大用現前矣!所以六祖雲:

  大圓鏡智性清淨,平等性智心無病,

  妙觀察智見非功,成所作智同圓鏡。

  五八六七果因轉,但轉其名無實性,

  若於轉處不留情,繁興永處那伽定。

  “氣盡者”。阿賴耶識去後來先作主翁,就是我們的命根,此識未走,猶可蘇生,此識一去,則氣盡矣。死後七日是可超度之時,應該高聲白唱以施功德,大似今日佛前讀疏文;高聲讀經,聲遍法界,冥陽皆聞。仗施物及讀經功德,是人命終之後,所有宿殃重罪,必定消滅無餘,乃至五無間罪,仗三寶力亦漸得解脫。所受生處常知宿命,自然深信因果,罪福分明,從明入明,必階聖域,遠離苦海矣!

  【何況善男子善女人,自書此經,或教人書,或自塑畫菩薩形像,乃至教人塑畫,所受果報,必獲大利。】

  況顯之文。

  上來代人舍施,獲報尚爾,何況善男子、善女人,親自書此地藏經,又教人書寫此經,令自若他,皆曉喻大願度生之真理。

  或自塑畫地藏形像,又教人塑畫地藏菩薩像。佛說“塑像之福,比四天下江河海水,超過十倍,不墮三惡道”。

  如是書經、造像,兩種果報,必獲現在人天利益,及得將來成佛大利。

  【是故普廣,若見有人讀誦是經,乃至一念讚歎是經,或恭敬者,汝須百千方便勸是等人,勤心莫退,能得未來現在千萬億不可思議功德。】

  此乃勸持之文。

  上來自書、教人書此經,所受果報,必獲大利。“因是之故,普廣,汝若見有讀此經、誦此經、讀誦此經者,乃至有人聞此經,一念心開意解,稱揚讚歎者,或有三業虔誠,歸命恭敬此經者。第一讀誦,是信行人;一念讚歎,是法行人,恭敬是初下種子。普廣,汝須用百千方便,種種外護,勸其勤心思惟,隨文入觀。日久有功,觀成理現,便開圓解,此時與菩薩神力相應,則知自心具無量清淨功德。從性具而起事造,修成將來無量清淨功德。”性德屬現在,故雲“現在得千萬億不可思議功德”;修德屬未來,故雲“未來得千萬億不可思議功德”。性德修德,唯是一心,故雲“能得未來現在千萬億不可思議功德”。

  大方廣總持經雲:“佛滅度後,若法師,善隨樂欲,為人說法,能令聞者,發一毫歡喜之心,乃至暫下一滴淚者,當知皆是佛之神力。”

  以此證知,其有誦讀,而生一念讚歎恭敬者,安知非佛力乎?

  【複次普廣,若未來世諸眾生等,或夢或寐,見諸鬼神乃及諸形,或悲、或啼、或愁、或歎、或恐、或怖,】

  此乃親眷現形求度之文。

  複以勸人莫退之次。“普廣,未來之世,有的眾生,或夢(日想夜夢),或寐(將睡而未睡著之時),就見種種鬼神及種種形狀,有的向汝悲傷;有的向汝啼笑;有的面帶愁容;有的向汝歎息;有的向汝現恐懼之形;或現怕怖之狀”,總不能講話,以形狀表達其意,但汝不識是什麼人,時時像這樣入夢。

  【此皆是一生十生百生千生過去父母、男女弟妹、夫妻眷屬,在於惡趣,未得出離,無處希望福力救拔,當告宿世骨肉,使作方便,願離惡道。】

  此乃釋意之文。

  佛說:“這樣發夢,乃是多生眷屬,或一生、百生、千生,過去父母,向汝求超度,或過去男女弟妹,或夫妻眷屬,可能墮落鬼趣,日久未得出離,又無一處可希望福力救拔。因為墮落鬼趣,拜佛無得拜,看經無經看,佈施無物可施,亦無三寶給予供養。既不能作福,則不能自救,無聊之極,不得已唯要希望宿世骨肉念親屬之情,代其向三寶中,作種種功德,俾其早日解脫惡道苦難。”

  【普廣,汝以神力,遣是眷屬,令對諸佛菩薩像前,志心自讀此經。或請人讀,其數三遍,或七遍。】

  此乃敕遣讀經之文。

  “普廣,世人愚癡,尚既不知夢中之事,縱許知之,亦未必肯救援。因世人今生六親,尚不關注,何況遠親。所以汝以神力,入此人心識,令其憶念過去眷屬,發起慈湣超度之心,指示其對佛菩薩讀此經,或請僧人讀此經。少數三遍、或七遍(三七乃陽數),回向亡者,俾其脫陰間鬼趣之苦,得生陽世人天之樂。”

  【如是惡道眷屬,經聲畢是遍數,當得解脫。乃至夢寐之中永不復見。】

  “如是讀此地藏經三遍、或七遍,回向過去眷屬,若解脫時,則夢寐中,永不復見來入夢矣。”

  【複次普廣,若末來世,有諸下賤等人,或奴或婢,乃至諸不自由之人,覺知宿業,要懺悔者。志心瞻禮地藏菩薩形像,乃至一七日中,念菩薩名,可滿萬遍。如是等人,盡此報後,千萬生中,常生尊貴。更不經三惡道苦。】

  此乃下賤求懺罪滅之文。

  複以超度遠親之次,則現罪亦應懺悔。“普廣,如來滅度之後,未來末法之世,如有種種下賤、卑使、僕隸等人,或為人作奴、或為人作婢,系屬於人,自身無絲毫自由自在分,卒然覺悟宿業所致,今受此苦,唯要懺悔宿障。向誰求懺悔呢?誰有神力願拔我苦呢?嘗聞地藏菩薩有大願力,願救眾苦;又有大神力,能拔眾罪。自己至誠一瞻一禮頂禮地藏菩薩聖像,一日乃至七日;同時在七日中,每日念菩薩功德名號萬遍,念到萬罪消除為止。若能如是向菩薩至誠瞻禮、懺悔,仰仗菩薩願力、神力,此等人盡此報後,千萬生中,常生尊貴之家,永不受三惡道苦。”

  【複次普廣,若未來世中閻浮提內,刹利、婆羅門、長者、居士,一切人等及異姓種族有新產者,或男或女,七日之中,早與讀誦此不思議經典,更為念菩薩名,可滿萬遍。】

  此乃代嬰兒修福之文。

  複以滅現罪之次。“普廣,若未來世,閻浮提洲內,刹帝利種也可、婆羅門種也可、長者居士也可,一切人等,乃至異姓種族也可,其有新產者,或男或女也可。未生以前最初懷孕時,即為子作福,增長善根。如何作呢?最初懷孕第一個七,就開始讀誦此不思議神力經典,更念地藏聖號,不論多少,務令念念真實,可滿萬遍,則所孕之兒,萬罪消盡,萬福駢臻。”

  【是新生子,或男或女,宿有殃報,便得解脫,安樂易養,壽命增長。若是承福生者,轉增安樂及與壽命。】

  此乃脫殃增壽之文。

  妙哉兒子,未生就能令其滅殃增福。“將讀經功德,念名功德,回向所孕之兒,仗菩薩神力消其宿殃,增其福基,安樂易養,更增壽算。以增福故,懷孕期間,香風來吹,吹其兒體,柔軟端正,相好莊嚴。未生以前,可以改造相貌端正,生了以後,則無能為力耳。若是來投胎的兒子,自已有福--承福來生者,父母為其讀經、念聖號,則轉增其善根,福上加福、壽上加壽,萬般如意。”我們無輕此文,曾見有人證驗啊!

  【複次普廣,若未來世眾生,於月一日、八日、十四日、十五日、十八日、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八、二十九日乃至三十日,是諸日等,諸罪結集,定其輕重。】

  地藏齋日之文。

  觀音六齋日,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三十,此六日,是觀音齋期。又每年有三長齋月,正月、五月、九月是也。

  地藏菩薩教人每月有十齋日,如上文所說。

  齋者齊也。我們修心齋戒,與佛看齊,佛如是,我們如是,故名之為齋,離邪祛欲、節食養志、身心清淨,與佛相同,故名之為齋。此經說十齋日,乃是諸天結罪,定業輕重,所以此日受齋戒,則所定之業,是善無惡。若能日日齋戒,更好,如沙門比丘是,否則每月十日,奉齋修心。

  【南閻浮提眾生,舉止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何況恣情殺害、竊盜、邪淫、妄語,百千罪狀。】

  舉閻浮罪多之文。

  四大部洲,南洲之人最剛強,其罪特別多。先說意業:“閻浮眾生意業,一念來、一念去,一日一夜可以知者無數,不知者更多,且惡念多過善念。善惡有報,所以得人身時短,失人身時長。善念猶自可,惡念就障我們修道啊!”

  昔日優波摗鮤尊者,向師求道,師曰:“汝年未滿,且正心念。”教其觀心:起一念惡,即取黑豆入袋;起一念善,就取一粒白豆入袋。如是臨睡數之,黑多白少;日日觀心,不覺白多黑少;最後,純白無黑。即白師。其師商那和修尊者,乃教修行之旨,不久證阿羅漢果。且度人無數,因此修行,先除掉自己的穢念,方可說修,否則雜毒攻心,難矣哉!

  此文講“閻浮眾生舉念、止念,若動、若靜,無非是生死之業,無非是招苦之罪”。動念固然是罪,何故止念也是罪?動念是妄想,止念是昏沉,安得無罪!一個是妄想魔,一個是昏沉魔,俱障我們修行啊!“何況更縱過去之情,恣目前之欲,殺害無邊生靈、貪心竊盜他人之財物,邪淫妄犯別人之外色,罪狀百千。”這麼多,若不自製,必受諸苦。

  【能於是十齋日,對佛菩薩諸賢聖像前,讀是經一遍。東西南北,百由旬內,無諸災難。當此居家,若長若幼,現在未來,百千歲中,永離惡趣。】

  誦經離難之文。

  既然過去罪這麼多,“若能於是十齋日,在佛菩薩前、賢聖像前,恭敬讀此經一遍,仗地藏神力,東西南北百由旬內,不受種種災難。同時汝一家之人,若長(父母)、若幼(兒女),現在免難,未來百千歲中,仗菩薩願力,永離三惡道。”

  【能於十齋日,每轉一遍,現世令此居家無諸橫病,衣食豐溢。】

  齋日誦經滅罪文。

  “能”者,實行也。實實在在能於十齋日,轉經一遍入心,心空、罪滅、福生。現世令此居家之人,個個無諸橫禍之病,個個衣食豐足、身心安樂。

  【是故普廣,當知地藏菩薩有如是等不可說百千萬億大威神力利益之事。】

  總結威神之力。

  上來所說神力,略言之。其實普廣,當知地藏菩薩,有如是等不可說百千萬億大威神力,利益之事,利益眾生,不能盡說。

  【閻浮眾生,於此大士有大因緣。是諸眾生聞菩薩名,見菩薩像,乃至聞是經三字五字,或一偈一句者,現在殊妙安樂,未來之世,百千萬生,常得端正,生尊貴家。】

  閻浮眾生與菩薩有緣之文。

  因地藏菩薩最初發心在閻浮;二次度母,一次做國王,皆是閻浮之人。又閻浮眾生,多是菩薩超度,令其出生人間者。閻浮眾生一聞菩薩誕辰,不論小兒老婦,皆歡喜慶祝賀誕;男女老幼,無不知有地藏菩薩。所以“閻浮眾生,與大士特別有大因緣”。

  有緣易度。是諸閻浮眾生,或聞菩薩名而常念;或見菩薩像而常禮;或聞此經受持讀誦;乃至受持此經三字五字、或一偈一句,終身奉行而不違者,現在殊妙安樂,乃至未來之世,承菩薩願力,百千萬生常得端正之身,生尊貴之家。

  【爾時,普廣菩薩,聞佛如來稱揚讚歎地藏菩薩已,胡跪合掌,複白佛言:世尊!我久知是大士有如此不可思議神力及大誓願力。為未來眾生,遣知利益,故問如來,唯然頂受。世尊!當何名此經,使我雲何流布?】

  贊畢請名之文。

  爾時普廣菩薩,聞佛如來稱揚、讚歎地藏菩薩已,胡跪(世稱長跪),合掌,複白佛言:“世尊,我久已知地藏大士,有如此不可思議神力,能拔苦,及大誓願力,願救苦。”普廣亦地藏之流,亦具此神力、願力,故雲“久知”,今日求佛為眾宣揚,無非想令未來眾生,鹹知供養地藏,有如是利益,故問如來。“唯然”者,地藏神力無疑矣!我能頂戴受持,流通此經。“世尊,但此經當安何名?”名能招實,無名,使我依何法門而流布之?

  【佛告普廣:此經有三名:一名地藏本願,亦名地藏本行,亦名地藏本誓力經。】

  緣此菩薩最初發願,依苦諦理而發“願度一切眾生之苦”,即所謂“眾生無邊誓願度”。度眾生者,度眾生之苦也,眾生離苦,苦盡即見諦理,此是“地藏本願”,從願起行,欲救眾生苦,故起廣大度生之行,行行利益眾生,故名“地藏本行”,從行得力,度生度得多,其功德神力增加,遍滿法界,無非拔苦之力,故名“地藏本誓力經”。陰持入經雲:“力應以何為義?無能壞為力義,有所益為力義,有膽為力義,能得依為力義。”今地藏從發心以來,不為天魔沮壞,一力也;在所利益眾生,二力也;有膽遍化地獄,三力也;能為六道得依止,四力也。此地藏本時誓願,所成之力,故名“本誓力經”。

  【緣此菩薩,久遠劫來,發大重願,利益眾生。是故汝等,依願流布。普廣聞已,合掌恭敬,作禮而退。】

  佛語普廣:“地藏菩薩久遠劫以來,皆發大願,利益眾生,是故汝等,依地藏願而行,在在處處拔眾生苦,與經相應,便是流布此經。”普廣聞已,依教奉行,合掌恭敬,作禮而退。

 

相關文章:
地藏本願經的源流 星雲大師 緣氣:(6444)
地藏本願經講記㈠ 聖一法師 緣氣:(7117)
地藏本願經講記㈡ 聖一老法師 緣氣:(6510)
地藏本願經講記㈢ 緣氣:(5760)
地藏本願經講記㈣ 緣氣:(6303)
地藏本願經講記㈤ 緣氣:(6025)
地藏本願經講記(七) 緣氣:(5882)
地藏本願經講記(八) 緣氣:(5899)
地藏本願經講記(九) 緣氣:(6592)
地藏本願經講記(十) 緣氣:(6273)
地藏本願經講記(十一) 緣氣:(6381)
地藏本願經講記(十二) 緣氣:(6593)
地藏本願經講記(十三) 緣氣:(6791)
《地藏本願經》中的“易行道”思想解析 緣氣:(6451)

上一篇(地藏本願經講記㈤) 回目錄 下一篇(地藏本願經講記(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