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喀巴大師應化因緣集 〔校對版〕

修慧法師編述

 

二、觀世因緣 降生邊地


  (一)雪山邊地降生

  西藏,這塊神秘寧靜的土地,聳立在喜馬拉雅山之旁。它是地球心臟的自然堡壘,更是人間的淨土,佛國天堂。

  整個西藏,可說是由幾座世界最大的山脈連結起來的。境內層巒聳峙,在雪線以上的高峰,有數百座之多,山上積雪終年不化,一眼望去,整片雪白,因此有“雪國”、“雪山”之稱。佛經上所說的“雪山邊地”,指的就是這裏。

  距今六百多年前,西藏的大依怙主宗喀巴大師,就是降生在這塊人口稀少的土地上。地點是青海省西寧附近的宗喀。西寧一帶,藏族自唐代即稱之為宗喀(tsong-kha),義為宗水(今之湟水)岸邊。那一帶更大的地方,藏人稱為宗喀欽布(Tsong-Kha chen-po)。西藏人為了尊崇大師,不敢直呼他的名字,一般稱他為“宗喀巴”(義為宗喀人)。

  (二)種性圓滿

  大師的家族種性非常圓滿,自大師降誕以來,上至父族,乃至母族,好幾代行止都無弊端。

  父親名叫魯布木格(klu-'bun-dge),是一位心性仁慈,智慧超群,深心敬仰佛法僧的三寶弟子。由於他深明因果的道理,具足勇健的毅力,所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成就了七種功德財。(七功德財:㈠信財、㈡戒財、㈢舍財、㈣聞財、㈤有愧財、㈥知慚財、㈦慧財。)他每天持誦文殊真實名經,從無間斷,對於文殊菩薩的種種殊勝功德,也有無比的信敬與歡喜心。

  母親名叫阿卻(a-ckos),是一位聲譽圓滿,懿德昭著的佛門弟子。她心地善良,和藹賢淑,沒有嫉妒慳吝的心,也沒有女人一切的過失。對於無依無靠的人,自然會生出無量的悲湣心,每次總是盡其最大的力量去安慰他們,救助他們。她每天不斷的禮佛,持誦觀音菩薩的六字大明咒,積極攝集身、口、意三種清淨善業。

  大師有六個兄弟,他排行第四。親戚鄉里的人口相當旺盛,大約有一千多人。族人全部信仰佛法,就是發心出家的人,也屢見不鮮。

  (三)父親的夢兆

  在我國元順帝至正十六年(歲次丙申,一三五六)年底的一個夜晚,大師的父親跟往常一樣,誦完了文殊真實名經,很安樂的躺在床上。不久,他在夢中,很清楚的見到一位出家人,慢慢的走向家中來。這位出家人,法相非常莊嚴,法衣上圍著一串很漂亮的花環,裙子很特別,是用叨利形樹葉編成的,看起來有點像黃絹。後面背著一堆沉甸甸的佛經,說是來自中國山西五臺山,想在這裏借住一晚。說完,逕自轉身上樓,走進佛堂。

  次日醒來之後,他自忖道:

  “五臺山是文殊師利菩薩的根本道場,而夢中這位出家人正來自五臺山。莫非這是菩薩授記,告訴我將生下一個具足殊勝智慧的兒子?”

  雖然這個夢很奇特,但是大師的父親並沒有把它放在心上,也沒有把這個夢兆告訴別人。他仍然跟過去一樣,每天很虔誠的誦經,很精進的積集各種資糧。這樣過了沒多久,大師的父親又做了一個夢。

  睡夢中,他忽然看到一支非常明亮的金剛杵,從空中緩緩而降,最後投入夫人的腹中。這支金剛杵,說是金剛手菩薩,從綠葉國土中拋擲出來的。

  夢醒之後,大師的父親感到又驚又喜,心想:

 “金剛手菩薩具足大勢力,能降伏各種邪魔。他是三世諸佛力量的具體表現。莫非這又是菩薩授記,說我將生下一個具足大勢力的兒子?”

  (四)母親的夢兆

  同樣在丙申年的年底,大師的母親也做了一個夢。

  睡夢中,她和成千上萬的女孩,圍坐在一片佈滿各色妙花的草原上。突然間,東方出現一位白色童子(觀音菩薩的化身),手裏提著淨瓶。西方出現一位紅色童女(度母的化身),右手拿著孔雀翎,左手拿著一面大明鏡。

  童子指著其中一位女孩,問童女說:
  “這一個可以嗎?”

  童女搖著頭,指出一種過失回答他。童子又另外指一位女孩,問道:
  “那麼,這一個可以嗎?”

  童女還是搖著頭,也指出一種過失回答他。這樣童子一個又一個的指著女孩問,童女每次都搖著頭,,並各指出一種過失回答他。最後童子指著大師的母親,問道:
  “這一個可以嗎?”

  “這一個可以!”童女面露喜色,很高興的回答。

  “那你快去沐浴!”

  童子一邊告訴大師的母親,一邊倒出淨瓶裏的水,灑在她的頭上。同時口中不斷的誦著贊佛謁。

  翌日,大師的母親醒來之後,身心感到無比的輕安,有一股說不上來的喜悅,不斷的從心中流出。

  (五)鄰人的夢兆

  這一段日子,村裏的人,大約都做過像這樣類似的夢:夢中,看到許多相貌非凡的出家人,從拉薩迎回釋迦牟尼佛的佛像(傳聞就是文成公主請回西藏的那尊佛像),安置在大師父親家中的佛堂。

  此後,在佛堂的四周,常常出現不平凡的異兆。比如在佛堂的上空,有時顯現出美麗的彩虹;有時天空中,飄落著各種顏色的妙花;有時散發出奇異的妙香;有時天樂、天鼓齊鳴;有時大地震動,東湧西沒,南湧北沒,四周湧中間沒等,並發出無量吼聲。

  (六)托胎奇瑞

  丁酉年(一三五七)正月初十的晚上,大師的母親又做了一個非常吉祥的夢。

  夢中,她看到無量不可思義的僧俗男女,有的手中拿著幢幡,有的演奏著伎樂,有的端著殊妙的供品,集聚在一個廣場上,很虔誠的說:
  “恭迎觀世音菩薩”

  她很好奇的看了一下四周,並沒有發現到什麼,心中感到很詫異。隨後抬頭仰視天空,望見雲中有高大如山的金色佛身,光明如日,遍照一切大地。口中還宣說種種的法音。佛身四面圍繞著許許多多的天子和天女,有如眾星拱月,顯得非常莊嚴圓滿。

  不久,金色的佛身慢慢縮小,最後降入到她的身中。天子天女,以及迎接的人,也化為一道光芒隨著進入。這時,各種梵唄誦贊聲,仍不絕於耳。

  大師的母親醒來,把夢相一五一十的告訴大師的父親。大師的父親說:

  “這是一個吉祥的夢兆,表示你將生下一個具足無量悲心的孩子。他將住持如來正法,摧壞邪魔幢,饒益無邊的眾生。”

  大師的母親自從做了這個夢以後,就和一般女人不一樣。她每天過著清淨梵行的生活,沒有煩惱,沒有貪欲,更沒有嫉妒和慳吝的心生起來。她不喜歡喧鬧的地方,每天只喜歡在幽靜的佛堂禮佛,誦持六字大明咒。

  (七)降誕紀異

  日子一天一天的過去,大師的母親十月懷胎漸漸滿足。在元順帝至正十七年(歲次丁酉,一三五七),十月二十五日那天晚上,四周萬籟俱寂,大師的母親舒適平和的躺在床上。她在朦朧的睡夢中,忽然見到許許多多的出家人,手裏拿著各種不同的法器和供品,慢慢的走進家中來。問道:

  “請問,佛堂在那裏呀?”

  先前見過的白色童子,手中拎著一把水晶鑰匙,在旁邊回答說:

  “佛堂在這裏!”

  童子一邊說,一邊用鑰匙在大師母親的胸口上,打開一片小小的黃色門,請出以前放進去的金色佛像。

  佛像有點灰塵,先前見過的童女,馬上倒出瓶水,用孔雀翎很小心的擦拭。擦乾淨以後,以清淨悅耳的聲音,作種種的讚歎。前來供養的出家人,有的在旁邊殷重至誠的祈禱,有的在佛像的前面頂禮,有的持誦佛號不停的繞佛。

  大師的母親醒來不久,就安然誕生了大師,剛降誕的大師,顯得非常安詳。這時,東方已現魚肚白,金星正高掛在天空,閃閃晃耀。這好比蘊涵著,將來大師掃除眾生的無明,就像太陽光芒劃破沉寂的黑夜一樣。

  (八)古本栴檀

  大師出生後,大師的母親將胎衣埋在土裏。埋胎衣的地方,後來長出一棵白色的栴檀樹(見封面圖),枝葉繁茂,共有十萬片之多。這棵樹的葉子非常特別,每片葉子的脈網自然形成獅子吼佛的聖像,或文殊五字明的字樣。眾人見胎衣生出新樹,已是驚奇萬分,後來見此樹的葉子,現出聖像和陀羅尼,更是感到不可思議,遂稱此樹為“古本kumbum栴檀”(古本的意思,即十萬尊佛像)。

  後人為了追念大師的功德,和想植善根種最佳福田,於是在樹旁建塔造寺,並以“古本”為寺名。這座寺,就是如今黃教六大叢林之一,名震海內外的塔爾寺。

  (九)圓滿相好

  村裏的人聽說大師誕生了,都發出驚喜心,爭先恐後的聚集在大師出生的房間。這時,每個人都目不轉睛的端詳著相好圓滿的大師。

  大師的面容非常尊嚴,周身充滿光耀,猶如琉璃一般。他那付明淨廣長的眼睛,潔白細滑的肌膚,修直高挺的鼻樑,紅潤豐盈的嘴唇,長垂相好的耳珠,開廣平整的前額,圓如寶蓋的頭頂,以及渾圓不見筋骨的四肢,整個相貌看起來,就像秋空圓滿的月亮,池中清淨的蓮花。

  在場的人越看越喜歡,就是煩躁不安的人,一時也生起安穩寂靜的心來。

  (十)頓珠仁欽仁波切特來慶賀

  頓珠仁欽(Don-grud rin-chen,1309-?,義譯為義成寶)仁波切,是修“大威德”獲得成就的大師。他曾經兩次進藏,從大喇嘛布頓仁欽珠(Bu-ston rin-chen grub,1290-1364)等善知識修學佛法,不論是顯教或是密法,都學到最究竟位。回來後,在當地創建甲瓊(bga-khyung dgon-pa,1349年建)和霞章(sha-sbrang)兩座寺,親自教導後學。在世時,他時常顯現神通,對有緣的眾生作記莂。其目的在引導眾生入佛知見,或更進一步的令他們得到解脫。

  丙申年(一三五六)年底的一個夜晚,本尊大威德金剛(文殊菩薩化身)突然在夢中示現。頓珠仁欽仁波切很歡喜,立即至誠的祈禱本尊,請求常來指導。本尊隨即轉身面向宗喀,說:

  “明年此時,我要到這個地方來,於此中間,你可以安樂而住。”

  本尊說完就不見了。頓珠仁欽仁波切不明白這個夢兆的真實意義,於是入三摩地,以神通力親察未來的種種因緣,才了知夢兆的一切。

  於是在宗喀巴大師誕生後的第二天,頓珠仁欽仁波切派遣一位守戒非常清淨的在家弟子,攜帶以甘露丸和麵粉做成的食物,以及一尊加持過的大威德金剛佛像,前去慶賀。

  詩曰:

  “悲智摧魔三本尊,化身宗喀眾依門;
   義成夢感文殊記,神力觀知湟水村。 ”

三、國師授記 第二尊佛

  (一)噶瑪巴的授記

  光陰似箭,轉眼間,大師已長得是一個聰明伶俐、活潑可愛的幼童了。

  大師三歲那年,噶瑪巴饒必多傑(Kar-ma-pa rol-pa'l-rdo-rje,1340-1383,噶瑪巴第四世,生於元順帝至元六年,十九歲晉京,明太祖洪武十六年圓寂,世壽四十四歲)國師因為元順帝的迎請,從西藏動身前往中國。途經西寧時,大師的父親帶他往謁。噶瑪巴國師看到大師器宇非凡,特別為他傳授在家五戒,並賜給他法號名叫貢噶寧布(gun-dga' snying-po,慶喜藏)。監走時授記說:

  “此乃聖童,以後將到藏中住持如來正法,饒益無邊眾生。他是第二尊佛。”

  後來西藏、蒙古等地的人民,均尊崇宗喀巴大師為“第二能仁”,正符合噶瑪巴國師的授記。

  (二)禮拜上師

  宗喀巴大師三歲那年,大師的父親恭請頓珠仁欽仁波切駕臨家中接受供養。不料,仁波切卻帶來大批財物,送給大師的父親,並請求將大師送給他。大師的父親知道頓珠仁欽仁波切是大成就者,必能對兒子有所饒益,因此很高興的答應了。

  自此以後,一直到十六歲的這幾年間,宗喀巴大師完全依止頓珠仁欽仁波切,學習顯密教法。

  大師賦性天聰,超群拔眾,對於一切沒經過傳授的經典,只要稍微的思索一下,就可讀誦如流,沒有任何滯礙。頓珠仁欽仁波切眼見如此,更加高興,為了使他智慧早日開發,特別傳授文殊五字明,和妙音天女給他修習。

  頓珠仁欽仁波切深知大師將來必定得成菩提,當轉無上大法輪,是佛教中的大法王,是一切眾生的大依怙主,所以就像培植藥王樹一樣,一心一意的教導大師。只要是對大師有幫助的,不論是顯是密,全部毫不吝惜的傾囊教授。因此大師在入藏時,聞、思、修三慧資糧,已相當廣備,奠定了廣事修學成功的基礎。

  後來大師每想起頓珠仁欽仁波切所賜給的恩德時,往往淚流滿面的說:
  “頓珠仁欽金剛上師的恩德最為深廣,就是父母之慈愛,也只不過如此!”

  (三)出離的誓願

  童年的大師,有如一朵世間稀有的烏巴拉花。正當許許多多的同伴,興高采列地逐戲于各種遊樂之時,大師的心,卻超乎異常的寧靜,這些嬉戲遊樂,始終吸引不了他。秉性高超、態度莊嚴的大師,似乎寄託在另外一個更高的境界。平日他緘默寡言,靜坐終日,但一說起話來,滔滔不絕,充滿著無邊的智慧。

  大師的悲心,有如一口源源不絕的泉水,從心中流出,毫不做作,從無間斷。每遇到或聽到別人有苦難的時候,他的心就像被利刃所傷一樣,感到無限的悲痛。如果是他能力所及的,一定毫不考慮的盡力去幫助;如果超乎他能力範圍的,也都能至誠發願,盡力回向給他們。

  大師恭敬三寶,可說是出自天性,跟幼兒哺乳一樣,不必經由別人的指導,自然就懂。

  大師在幼年的時候,就對喧嘩的俗務感到無比的厭惡。認為居家,有如陷身在牢獄、火坑、蛇穴一樣,永遠沒有片刻的安寧。三界中所有的東西,都是無常、苦、空,沒有堅固不壞的,就像閃電一樣,剛剛才出現,隨著又不見了。他面對這種虛幻無常的世間,強烈的出離心不禁油然而生。

  他又覺得世間是個痛苦無止盡的地方。眾生因為被五欲的假像所朦蔽,愈想追求五欲的快樂,就愈墮入痛苦的深淵中。探求其原因,貪愛實是罪惡的本源。如果想遣除痛苦,就必須斷除貪愛。為了斷除貪愛,則應捨棄暫時的恩愛而出家。十方三世諸佛也都因出家而證得無上菩提。

  於是大師一再向父母乞求出家,但都因年紀太小,未能如願。

  (四)修持密法的功德

  大師在七歲以前,頓珠仁欽仁波切已經為他傳授大威德金剛、勝安樂輪、歡喜金剛、金剛手等多種灌頂。並賜給他密號,名叫不空金剛(藏語為頓悅多傑don-yod rdo-rje)。

  灌頂後,大師就能如理遵守密乘的一切戒律。尤其守護三昧耶戒,就像在保護這對眼珠一樣,絲毫不敢觸犯。在很短的時間內,已能把勝樂輪金剛、喜金剛、大威德金剛等秘密儀軌牢記在心,每天修持好幾次,從無間斷過。其他本尊法,也同時進行念誦次第,沒有荒廢。

  這時,大師的年紀雖然還很小,但他能夠如理思惟,發大菩提心;修持的時候,又能全神貫注,一心不亂,堅信本尊的力量,懇切的祈禱本尊。所以修習文殊心咒(五字明)沒多久,他所住房間的石板上,有很多地方浮現五字明的字跡,了了分明,宛如手寫一般。

  大師滿七歲那年,二臂金剛薩埵就常常在夢中示現。更不可思議的是,三百多年前西藏的大依怙——阿底峽尊者,也一再的現身指導。(後來大師到藏中求學時,特地拜謁尊者像,發現和夢中所見的一模一樣。)或許這就是日後大師發揚尊者教法的前兆吧!

  (五)童年出家受戒

  由於大師具有甚深的智慧,以致厭離恩愛束縛之心,越來越強烈。同時為了能真實利益眾生,令佛法永住世間,於是他不斷的向上師、本尊、三寶祈求,希望出家因緣能早日成熟。

  癸卯年(一三六三,大師七歲),大師出家的願望終於達成了。在一個吉祥的日子裏,舉行了莊嚴肅穆的剃度儀式。

  大師依止對教理和證悟都有特殊成就的頓珠仁欽仁波切為親教授,顯密教法都非常善巧的圓努香曲(義譯為童子菩提)為阿闍黎,正受出家沙彌十戒。法號叫“賢慧名稱吉祥”(藏語為羅桑劄巴貝blo-bzang grags-pa dpal)。

  大師受沙彌戒以後,不論是性戒或是遮戒,都能小心防護,受持不犯。一切作為,時時刻刻都能遠離生死恩愛,成為一個真正清淨梵行的出家人。

  (六)決心廣事修學

  如果說,世界上有聞一知百的人,那麼這個人一定非大師莫屬了。大師依止頓珠仁欽仁波切,十多年來,廣事多聞,每一部論都學得非常善巧。但智慧廣大如海的大師,不因此而感到滿足。有一天,他這樣想:

  “世尊所教導我們的,不外兩件事。一種是讀誦聞思,另一種是修定斷惑。這兩種,以聞思為首要。

  “然而聞思一定要親近善知識。唯有在善知識妥善的指導下,才能沒有錯誤的瞭解三藏中一切經論。如果遇到意義不明確的地方,必須以諸大論師的正理辨別真假,而決定正確的見解。也就是說,學習一切經論絕對不能有一絲一毫的錯誤。等到完全瞭解世尊一代教法之後,再依照它一定的次序,精進修學。

  “如果不這樣,而只依自己不正確的見解,隨便歪曲佛經上的意義;或只依佛經上的某一段,乃至某一句話,自以為是的盲修瞎煉。像這樣的修學,怎麼會有成就呢?好比一位對路途不熟的瞎子,想到高山峻嶺的地方,誰都難保他不會有失落懸崖的危險。

  “所以說,修學佛法的人,必須在顯密教理完全通達之後,才能修習一切禪定。也只有這樣,才能順利通過自由解脫的大道。

  “如果我想繼續廣事修學的話,那麼衛藏勝地應該是最理想的地方。因為衛藏四周有高大的雪山環繞,氣候較為調和,四季溫差不太大,所以是求學的最佳環境。此外,更為重要的是,衛藏乃是佛法最早開發的地方,當初有眾多大菩薩在這裏建立正法,後代大善知識又接著不斷的弘揚,以致到現在,仍然有許多對教理和證悟都極為善巧的人。這些有利的客觀條件,足以影響一個人的成就。所以我應該離開家鄉,前往衛藏學習更多的經論。

  “從宗喀到衛藏,路途相當遙遠,途中又要經過重重阻隔的高山峻嶺,以及無數個封閉的窪地,跋涉非常辛苦。然而,這跟常啼菩薩(薩陀波倫)為了求法,而歷盡艱辛比起來,也就不算什麼了。

  “常啼菩薩,他為了尋求真正的法,餐風飲露,夜宿荒山野外,飽嘗了旅途的困頓和痛苦。有時候,他必須忍受異國之人的嘲笑、辱駡,或詆毀;有時候,甚至須賣身為奴以圖生活。他又曾為了記載上師寶貴的教誨,在缺乏筆墨的困境之下,以刀刺傷自己的手臂,以滴滴鮮血寫下了上師的教示。人人都知道,把心挖出來是只有死的,但是他為了求法,仍舊毅然的把心挖出來。由於他這樣一心精進的求法,突破很多橫逆阻礙,終於得到最高貴、最殊勝的成就。

  “常啼菩薩是我最好的榜樣,為了求得一切正確的教授,我要學習他勇猛精進的精神。那怕是滿地荊棘,刺得我全身是血,乃至骨枯血幹,我不達此願,誓不停止。”

  大師想到這裏,心中頓時生起金剛似的無比道心,決定前往衛藏參學。

  (七)臨別教授

  大師把前往藏地修學佛法的願望,詳詳細細的稟告頓珠仁欽仁波切。仁波切具足神通,知道大師入藏的因緣已經成熟,心中很高興,所以頻頻鼓勵大師。

  壬子年(一三七二,大師十六歲),大師如同鵝王游泳蓮池一樣,滿懷無限的喜悅,動身前往衛地。

  出發前,頓珠仁欽仁波切問他說:

  “賢慧!我現在想傳你一種法,你需要什麼呢?”

  大師回答說:“我希望仁波切,傳授給我一種對修心最有幫助的教法。”

  頓珠仁欽仁波切隨即入三摩地,以神通力詳加觀察。然後以偈體文,一句一句的開示。大意是告訴他:開始時應該怎樣去遍學一切法門,廣求聞思;然後應該怎樣去依聞思而修學;再次應該怎樣去修法義;最後應該怎樣去成熟有情、住持正法等。大師將這些偈頌全部背熟,並且一一的記載下來。

  仁波切所開示修學的程式是這樣的:首先學習彌勒菩薩造的五部論(㈠現觀莊嚴論,㈡大乘莊嚴經論,㈢辯中邊論,㈣辨法法性論,㈤寶性論),其次學習法稱論師造的七部因明(㈠釋量論,㈡定量論,㈢正理滴論,㈣因滴論,㈤觀相屬論,㈥成他相續論,㈦諍正理論。釋量論,目前已由“佛教出版社”排印流通,是法稱論師的第一部中文版因明大著,非常珍貴),然後再學習破除斷常邊執的中觀論,最後才學習其他一切顯密教法。

  頓珠仁欽仁波切望著大師,很慈悲的教導說:

  “由於眾生的業力,和本身罪障的關係,修學者在從事自他二利的事業上,多少會有一些障礙。為了要破除魔障而順利得到成就,必須修學本尊法。

  “如果想要破除內外魔障,應當修持金剛手;要想增長廣大的智慧,應當修持文殊五字明;要想成就順緣,應當修持財寶天王;要想增益福壽,應當修持無量壽如來;要想消除人非人之擾亂,以及求賜一切成就,應當修持嘛哈嘎拉。

  “這些都是我的本尊,現在全部傳授給你,你一定要如法修持,千萬不可間斷啊!”

  (八)成就教主的瑞兆

  頓珠仁欽仁波切為了替大師送行,特別陳設一座莊嚴的壇城,並供上許多殊妙的供品。

  供養時,仁波切入勝三摩地,至心墾禱一切護法聖眾加持,並祈願大師得到一切成就。祈禱完畢,以青稞供養壇城。刹那間,所有的青稞變成像珍寶一樣,大放光明。

  仁波切看了,很高興的說:

  “這乃是賢慧,成就佛教第二能仁(教主)之瑞兆也。”

  (九)不回鄉裏的徵兆

  臨別之前,大師向頓珠仁欽仁波切禮辭。

  這時,師徒一個以恩深,一個以義重,二人相互依依不捨,不勝惜別之情。但大師這次到衛藏,意義非常重大,關係著整個佛教的盛衰,無量眾生的利益。因此不敢強留,唯有至誠發願,希望將來能夠在淨土中相見而已。

  大師由於思念上師平日教誨的深恩,熱淚不禁奪眶而出,心中覺得無限的悵惘。仁波切為他摩頂加持,並一再安慰他。最後雙雙含著熱淚,互道珍重後,才緩緩的離開。

  大師一面走,一面誦文殊真實名經,海潮般離別之情,才慢慢平靜下來。但每當回頭一望時,雖然已看不清上師的住處,心中卻又湧起萬般的悲痛,忍不住幾乎想跑回去。於是加緊誦持真實名經,努力鎮抑住這股洶湧澎湃的悲哀。

  然而很不可思議的是,大師只要誦到“不還之中複不還”這句經文時,心中自然而然又生起堅定不移的信念,不由自主地跨出篤定的腳步,勇敢向前邁進。或許這種預兆,早已顯示出大師將斷除恩愛,不再回鄉裏了吧!

  詩曰:

  “神童佛子世希珍,噶瑪歎稱二聖人;
   七歲出家通六慧,年輕入藏遍修臻。”

 

相關文章:
宗大師對三界眾生真實處境的描繪 緣氣:(7536)
文殊菩薩對宗大師修持中觀正見的教導 洛桑成列·確吉堅贊仁波切 緣氣:(11436)
宗大師應化因緣集 (一)〔校對版〕 修慧法師 緣氣:(9618)
印順法師三乘共法與宗大師中士道的比較研究 黃國清 緣氣:(9387)
宗大師應化因緣集(三)[校對版] 修慧法師 緣氣:(8411)
宗大師應化因緣集 (四)〔校對版〕 修慧法師 緣氣:(8385)
宗大師應化因緣集(五)〔校對版〕 修慧法師 緣氣:(7577)
宗大師應化因緣集(六)〔校對版〕 修慧法師 緣氣:(8479)
宗大師應化因緣集(七)〔校對版〕 修慧法師 緣氣:(8496)
宗大師應化因緣集(八)〔校對版〕 修慧法師 緣氣:(9208)
宗大師應化因緣集(九)〔校對版〕 修慧法師 緣氣:(8127)
宗大師兩大活佛系統傳承的鼻祖 多識仁波切 緣氣:(9760)
三十五佛現全身 宗大師 三十五佛懺的修觀儀軌 緣氣:(8372)
被稱為肉身菩薩的淨土宗大師 曇鸞 緣氣:(4832)

上一篇(印順法師三乘共法與宗大師) 回目錄 下一篇(宗大師應化因緣集(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