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道次第廣論 奢摩他章 思想研究 

《菩提道次第廣論》中對修持奢摩他的次第、方法以及修證的標準均詳細說明,關於修持奢摩他的思想在宗喀巴佛學體系中有著獨特位置。通過對《奢摩他》章梳理,可以看出,宗喀巴對止觀雙運的強調。 

《菩提道次第廣論》系宗喀巴大師之代表著作,全書貫穿“教”,“證”二法, 攝經律論三藏之要旨, 意蘊深廣。全書以“三士道”為縱線,以“六波羅密”為綱宗構架菩提道學修次第。“六波羅密”依次是“佈施”, “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在《廣論》中皆分章敍說,然“奢摩他” (禪定) ,“毗缽舍那”(般若) 兩章在全書中所占比重極大,極其重要。

首先,在“奢摩他”章中開篇即強調修習“止觀”的重要。文章指出了修持止觀的功德,“大小二乘世出世間一切功德, 皆止觀之果”。“止”“即”“奢摩他”,“觀”即“勝觀”, 這裏是在強調二者應同時修持, 莫有偏廢。文中對“奢摩他” (禪定) 的定義進行了細說。“奢摩他自性, 如《解深密經》雲:即於如是善思惟法, 獨處空間內正安住, 作意思惟, 如是正行多安住故, 起身輕安及心輕安, 是名奢摩他”。在此引用了《解深密經》的文字來說明奢摩他的性相。修練止寂的禪修者獨自坐在幽靜的地方, 使心專一安住於內, 把經義內容進行仔細思索。即將所緣境上的能思惟之心斂入其中, 不致昏沉或掉舉, 對於這樣的思惟應時常作意。如此反復修習可使身心輕安自在,這種禪定狀態就是奢摩他。

在原文中還強調單獨修持寂止或勝觀都是不可行的, 必須止觀雙運。文中說: “譬如夜間, 為觀壁畫而然燈燭, 若燈明亮無風擾動,乃能明見諸像;若燈不明, 或燈雖明而有風動, 是則不能明見諸色。”以此喻止觀雙運之理, 下文解說: “如是為觀甚深義故, 亦定解真義無倒妙慧, 及心於所緣, 如欲安住而無擾動, 乃能明見真實。若僅具有心不散亂無分別定, 然無通達實性妙慧, 是離能見實性之眼,於三摩地任何薰修, 然終不能證真實性。若雖有見能悟無我真實性義, 然無正定, 令心專一堅固安住, 則無自在, 為分別風之所動搖, 亦定不能明見實義, 是故雙須止觀二品”。這裏指明若要明見真實, 必須雙修止觀, 具有對於真實無顛倒的決定智慧和安住於無分別之禪定。二者對於觀察甚深空性之義同樣的重要。

其次, 文章講述修持奢摩他的資糧。修行者先集資糧, 是快速成就寂止之因。原文舉出六項: (一) 住隨順處, 住具五德之處; (二)少欲; (三) 知足; (四) 斷諸雜務; (五) 清淨屍羅; (六) 斷除貪欲等諸惡尋思。原文中說明這六項資糧對於修習止寂的意義, “如是六法能攝正定, 未生新生, 生已不退, 安住增長因緣宗要。尤以清淨屍羅, 觀欲過患, 住相順處為其主要”, 清淨屍羅指清淨戒行。另外六度中的前四度是第五度的資糧,《奢摩他》章中引《觀修次第初論》中的文字說明此點:“若能不著利等諸欲, 善住屍羅, 性忍眾苦,勤發精進, 速能引發正奢摩他”。

第三, 文章中廣泛論述修持奢摩他的方法問題。對於修持寂止時身體的姿態文中作了規定。“足者, 謂全跏跌, 如毗盧遮那佛坐, 或半跏跌。眼者, 謂非過後仰莫太前屈……息者, 內外出入莫令有聲;粗猛急滑, 必使出入無所知覺, 全無功用徐徐而轉”。

在說明心住所緣之時應當如何修持時分為認識心趨入何基所緣及心於所緣如何安住二類, 認識心趨入何基所緣再分為總的所緣格式及認識此處之所緣二類, 總的所緣格式又分為說明正式所緣, 說明何人應該所緣何境及說明所緣之類別共三種。

在說明正式所緣中提到修瑜珈師有四種所緣, 謂周遍所緣、淨行所緣、善巧所緣、淨惑所緣。在原文中對以上四者詳加敍述。“周遍所緣複有四種, 謂有別影像, 無分別影像, 事邊際性、所作成辦。就能緣心立二影像, 初是毗缽舍那所緣, 二是奢摩他所緣。”“言影像者, 謂非實所緣自相, 惟是內心所現彼像”,這裏強調所謂的影像, 並非真實所緣的自相,惟是內心中所現的假相, 原文中對淨行所緣的界定是“淨行所緣者, 由此所緣能淨貪等增上現行, 略有五種, 謂不淨、慈, 緣起、界別、阿克波那”。所謂淨行所緣, 就是由於這個所緣能淨除貪欲等習氣。五種淨行所緣是:不淨、慈心、緣起、界別、呼吸。在原文中還分別對以上五種評介解說, 針對種種習氣分別予以對治。原文對善巧所緣的敍述是:“善巧所緣亦有五種, 謂善巧蘊、界, 處緣起及處非處”, 善巧所緣也有五種, 就是對蘊、界、處, 緣起、處、非處六者極為善巧, 而淨惑所緣是暫伏煩惱的種子和根除煩惱的種子, 即“淨惑者, 謂惟暫傷煩惱種子及斷種”。

對於多種所緣, 應該依哪一種所緣而修持寂止呢? 文中告訴說, 依據前述經典中所說明的那樣沒有固定章式的, “以補特伽羅有差別故。尤其上品貪行者等修奢摩他時, 所緣各別決定。若不爾者, 縱或能得奢摩他相應三摩地, 然不能得實奢摩他。”對於各種修習寂止之方法, 要依經教所言的, 並無一定的程式可循, 完全是依照修行人的具體情況而定的, 對於上品貪行者須當修持所緣境, 若不是如此雖能獲得隨順之三摩地, 可是不能獲得真實的寂止。

修持止觀, 使心安住於所緣極為重要。心于所緣如何安住原文中分三方面來談的: (一)立無過規; (二) 破有過規; (三) 示修時量。第一點是成立沒有過失的規律, 此中所修持的三摩地, 要俱備兩種殊勝, 是:“令心明顯具明顯分”和“專住所緣無有分別具安住分”,另外有些人在此之上加安樂為三者, 又加上澄淨為四者。第二項是破有過規, 即破除有過的規律, 具有妄念邪執應當要破除, “若如前說策舉其心無分別性, 雖無少許沉沒之過, 掉舉增上, 現見不能相續久住。若低其舉緩其策,現見住心速能生起, 遂謂此方便是大教授, 發大音聲, 唱言善緩即是善修”, 對於修持奢摩他必須分辯清昏沉舉掉名言上的差別, 並依經論找到對治方法來對治。

在奢摩他章中對於修持過程中出現的各樣情況均有說明,在行文時以修習次第為順序展開內容。先是住心於所緣,而後交待對治沉掉的方式,在對治沉掉的方法上用了大篇幅的文字詳細說明,之後又指出了當遠離了沉掉後如何修持寂止。在最後又說明奢摩他是否成就的界限, 給人以修持的標準。

綜觀《奢摩他》章的內容可得出這麼三點, (一) 奢摩他(止寂) 可以看作菩提道次第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同時也是“六度”中聯繫前四度和慧度的仲介。(二) 原文中對修持奢摩他的前提條件,準備過程,正式修行的方法,過失的防治,以及是否成就的界限都用極詳盡的文字加以說明,體現了《廣論》之廣。(三) 強調止與觀必須要雙運,止寂和勝觀不相離棄。在原文中有:“具足明顯無分別等眾多殊勝正奢摩他,全不修習二種勝觀,且不能伏欲界所有現行煩惱, 況能永斷煩惱種子及所知障?故欲離欲界,欲得初靜慮者,應依止而修勝觀”這一段點明了此道理。

 

相關文章:
◎1201~入菩薩行論‧菩提道次第 見悲青增格西 緣氣:(8742)
840~菩提道次第心論 能海上師集 緣氣:(8644)
753~菩提道次第廣論(道前基礎)導讀 宗喀巴大師~菩提道次 緣氣:(7940)
728~菩提道次第攝頌 宗喀巴大師  緣氣:(7931)
660~菩提道次第廣論‧藏語文教授 西藏宗教基金會 緣氣:(7488)
647~菩提道次第禪修閉關‧大乘佈薩律儀 雪歌仁波切 緣氣:(8162)
603~菩提道攝頌 宗喀巴大師造 緣氣:(4113)
【No238】菩提道次第略論﹝下﹞ 法尊法師 緣氣:(11443)
【No237】菩提道次第略論(中─2) 法尊法師 緣氣:(17084)
【No236】菩提道次第略論(中─1 ) 法尊法師 緣氣:(13710)
【No235】菩提道次第略論(上) 法尊法師 緣氣:(14306)
【No229】菩提道燈論 阿底峽尊者造 緣氣:(5791)
【No203】菩提道次廣論造作翻譯內容題解﹝下﹞ :法尊法師 講論 緣氣:(10816)
【No202】菩提道次第廣論造作翻譯內容和題解 法尊法師 緣氣:(10009)
菩提道次第廣論 談錫永 緣氣:(7930)
菩提道上 釋仁俊 緣氣:(4480)
菩提道次第略論 宗喀巴大師 緣氣:(8268)
菩提道次第廣論 尊貴 丹增嘉措喇嘛 講授 緣氣:(5744)
菩提道次第略論(1-39) 日宗仁波切 緣氣:(11501)
布達拉宮及參觀線路介紹 ~菩提道次第殿 宗喀巴大師 緣氣:(8068)
菩提道精華要義 多識仁波切 緣氣:(9281)
《菩提道次第心傳錄》談人生無常 緣氣:(7972)
轉化困難為菩提道 梭巴仁波切 緣氣:(7858)
宗喀巴大師的菩提道 釋恒強 緣氣:(9809)
《菩提道次第攝頌》(略本) 空穀天籟 緣氣:(7575)
菩提道次第心傳錄 談人生無常 緣氣:(9996)
菩提道次第皈依境 緣氣:(8482)
藏傳佛教菩提道次皈依境 喜饒嘉措 緣氣:(8375)
菩提道次第略論 雪歌仁波 緣氣:(8830)
菩提道燈論 緣氣:(6190)
實踐佛法 … 六度四攝 菩提道果必要條件 星雲大師 緣氣:(6735)
菩提道次第廣論-下士道-34集/永本法師 永本法師 緣氣:(1885)
菩提道次第廣論-中士道-32集/永本法師 永本法師 緣氣:(1533)
菩提道次第廣論-上士道-62集/永本法師 永本法師 緣氣:(1859)
菩提道次第廣論-道前基礎-23集/永本法師 永本法師 緣氣:(1605)

上一篇(蓮花心之莊嚴 (金剛祈請) 回目錄 下一篇(格魯派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