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樂願文》講記(一)

達真堪布

    為修持成佛要發殊勝菩提心!
    為度化一切父母眾生要發誓修持成佛!
    為早日圓成佛道要精進認真聞思修行!

    今天在這裡給大家講《極樂願文》。《極樂願文》的主要內容是往生的四因,也可以說是往生的四個條件。 

    我們現在修的法是淨土法與大圓滿法,使用的法本名為《淨土與大圓滿修法儀軌》,內容就是淨土與大圓滿法的修持方法。在無量無邊的法門中,我們為什麼要選擇學修這兩個法門呢?因為這兩個法門非常殊勝,和我們的相續非常相應,都是今生解脫的方法。現在是末法時期,法弱魔強,往後會越來越嚴重,成就也越來越困難。而且眾生的壽命非常短暫,沒有太多的時間修行。如果我們不選擇這樣的捷徑,不依靠這樣的方便,而修學其他復雜的法門,很難成就。所以解脫、成就的事不能一拖再拖,一定要抓緊時間,讓自己今生解脫。

    大圓滿法是至高無上的法門,是即身成佛的方法。有善根、有福德的人才能學修此法,才能真正成就此法,一般的人則很難。

    淨土法是臨終往生的方法,就是顯宗裡講的“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四因”;密宗裡主要講的是破瓦法,尤其是三想破瓦法。我們通過學修這些法門,今生一定能解脫。

    我希望大家最好能學修大圓滿法,讓自己即身成佛;最起碼也要學修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四個條件,或者學修三想破瓦法,讓自己臨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親見阿彌陀佛。我們面見阿彌陀佛的同時會得到他的授記,以後再也不用流轉六道輪回,可以在西方極樂世界繼續修行,最終一定能成佛。因此,在八萬四千法門中,我們選擇了這兩個法門。

    大家要相信,我們的選擇絕對沒有錯。在末法時期,對我們這些眾生來說,這兩個法門是最相應、最殊勝的,通過教證、理證都能說明。我們能夠選擇、修學這兩個法門,不是憑我們的智慧或者德行,而是靠上師如意寶的願力。上師如意寶住世時,主要強調的就是這兩個法門,這是末法時期攝受眾生、引導眾生、度化眾生的最方便的法門。

    我們有幸遇到了上師如意寶,並且得到了此法的傳承,這是宿世修來的福報,不是偶然遇到的。三界輪回中的眾生無量無邊,誰有這樣幸運,誰有這樣大的福報啊!在人間,包括在佛弟子當中,也只有極少數人才有這樣的機緣和福報。我們太有福報了!我是發自內心這樣想的。

    我們應該知道珍惜,應該感到稀有啊!身處五濁惡世的我們,若是沒有遇到法王如意寶這樣具徳的上師,沒有學修這樣清淨而又殊勝的法門,今生不可能有解脫的希望。若是真正能夠認識到,能夠珍惜的話,我們真的有救了!

    上師和上師不一樣,法門和法門也不一樣。在這個世界上,不是沒有其他具徳的上師,只是他們的願力還不到最成熟,法緣還不到最興盛的時候。而如今的末法時期,正是我們的上師如意寶願力成熟,法緣興盛的時候!所以說,上師如意寶賜予我們的這兩種法門非常殊勝,絕對能讓我們今生解脫。

    在諸多的佛學院和道場中,也有很多的上師、善知識。具徳的上師、善知識在功德方面沒有任何差別,都是一樣的。但是每位上師、善知識的願力不一樣,度化眾生的事業也各不相同。現在我們這個法脈,我們上師的這種法緣,其殊勝程度不用自贊,眾所周知!

    今天我給大家講這些,就是希望大家都能珍惜!不知道珍惜的人不會有進步,不會有成就。這麼殊勝的機緣和條件,若是沒有感到珍貴稀有的話,說明你還是沒有福報。

    上師如意寶再三地強調這兩個法門,並全力以赴地弘揚這兩個法門;我們跟上師如意寶一樣,也在這樣做。在座的每個人都是希求解脫、渴望成就的人。我們想脫離痛苦、擺脫輪回、成就佛果,就要靠佛法,靠正法,尤其靠大圓滿法或者淨土法。你能修持大圓滿法,就可以即身成佛;你能修往生的四因,或者修三想破瓦法,就可以臨終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

    修大圓滿法要具備三個條件:一、業障小,二、福報大,三、得到上師的竅訣,其他任何一種方法都無法能夠證得大圓滿。這是佛在密宗的續部中講的。

    首先,通過金剛薩垛除障法來鏟除自己的業障,業障要小,業力要薄。然後,通過供修曼茶羅積累福慧資糧,修福報。現在一說福報,有人就以為是財福,具足錢財。不是的,這裡的福報是指法福,不是指財福。法福是指具備修持佛法、正法的條件。外、內、密的這些條件都具備了,機緣都成熟了,這叫福報。

    我們現在都想求得上師的竅訣、口訣,但是只有具足善根、具足信心的人才能得到。業障小了,福報大了,相續成熟了,自然會瓜熟蒂落。那時,上師的一舉一動都是竅訣,都可以令你明心見性,令你成就。若是相續不成熟,上師整天給你宣講密法,宣講大圓滿法,在你的耳邊傳授口訣,你也得不到,也不能開悟。所以消業、積福非常重要。

    然後是淨土往生法。我們要臨終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這也不是無緣無故就能做到的。有因才有果,因具足了,果才會成熟。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佛在《阿彌陀經》、《無量壽經》中講了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四個條件:一、發菩提心;二、積累福慧資糧;三、觀修阿彌陀佛;四、回向發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四個條件具足了,才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如果有人問,“你有沒有把握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我們也許會盲目地回答說“有”或“沒有”。我們憑什麼說“有”或“沒有”呢?要知道,能否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憑是否具足這四個因。相續中具足了這四個因,才可以說“我有把握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有因就有果,因果絲毫不虛,這是自然規律,也是事實真理。因果規律是佛告訴我們的,西方極樂世界的存在是佛告訴我們的,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四因也是佛告訴我們的。我們要相信佛,要堅定地相信佛!因為佛是無欺的,不會欺騙眾生,佛說的句句都是真理,都是實話。

    “四谛”、“十二緣起”、“緣起性空”,佛講的這些道理千真萬確。佛講“四谛”的時候,主要講輪回的因和輪回的果,涅槃的因和涅槃的果。一般的凡夫無法能夠描述、宣講這種因果循環的關系,只有佛能夠完整地描述、宣講。無數的後學者都研究、學修這些道理,越研究越覺得有道理,越學越明白,越修越有興趣,越有信心。同樣,密宗很多續部裡講的大光明,很多智者、學者也都研究過,最後通過學修此法而解脫、成佛。 

    我們通過這些教證、理證能夠說明佛是無欺的。佛宣講的一切,包括西方極樂世界的存在,以及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四因,都是千真萬確的。

    佛在《阿彌陀經》裡講:“阿難,任何眾生若能再三觀想彼如來,積累諸多無量善根,發菩提心圓滿回向,發願往生彼佛剎土,則其臨命終時,善逝、出有壞、圓滿正等覺阿彌陀佛為數多比丘眾圍繞,現於彼前,垂視而住。彼等現見無量光佛後以極其清淨之心死去,將往生極樂世界。”

    “彼如來”就是阿彌陀佛、無量光佛。“再三觀想彼如來”,這是第一個因;“積累諸多無量善根”,是第二個因;“發菩提心圓滿回向”,是第三個因;“發願往生彼佛剎土”,即發願往生無量光佛的剎土——西方極樂世界,是第四個因。

    “則其臨命終時,善逝、出有壞、圓滿正等覺阿彌陀佛為數多比丘眾圍繞,現於彼前,垂視而住。”也就是說阿彌陀佛來接引。“彼等現見無量光佛後”,現量見到阿彌陀佛後;“以極其清淨之心死去”,就這樣死去;“將往生極樂世界”,立即就能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這就是《阿彌陀經》裡講的“往生的四個條件”。 

    如果沒有具足這四個因,你再怎麼吹牛也沒有用,誰說都沒有用,絕對不能往生。因為此教法的教主是釋迦牟尼佛,十方三世諸佛以各種形象,來輔助釋迦牟尼佛弘揚此教法,度化眾生,但是沒有權力改變釋迦牟尼佛的教言。能不能往生,就憑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的這四個因。具足了這四個因,絕對能往生。這也不是佛規定的,更不是我們規定的,而是一種自然規律。

    現在很多人都在念佛,求生淨土,但是都沒有具足這四個因,特別是很多人都沒有發菩提心。菩提心有勝義谛的,也有世俗谛的,一般凡夫具有的菩提心就是願菩提心和行菩提心。很多人是因為自己經歷得多,知道人生苦、輪回苦,所以想解脫,想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還有的人是因為聽說西方極樂世界特別好,可以享受各種喜樂,所以想往生,再也不回娑婆世界了。這樣的人連願、行菩提心都沒有,根本不是為了度化眾生求生淨土,而是為了自己享受。以這樣一個自私自利的心態或者目的,不可能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

    “發願往生彼佛剎土”,功德要回向,而且要發願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但是很多人沒有這樣發願,也沒有這樣回向,而是以一個狹隘的心態,回向給自己的兒女或親朋好友,願他們脫離暫時的一些困境。這樣的人也不能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

    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還要“積累諸多善根”,就是積累資糧,淨除業障。這些是佛告訴我們的標准,以這些標准來衡量自己的相續,才能判斷自己能否往生。很多人不僅沒有具足這四個因,還處處造業。我們以後不要吹牛,要實實在在。能就是能,不能就是不能,不要欺騙自己!否則,到時候會後悔的!

    這部《極樂願文》是喬美仁波切根據《阿彌陀經》而著的。它的主要內容就是《阿彌陀經》裡講的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四因。為什麼叫“願文”呢?它是以發願為主的,同時也涵蓋了其他幾個因。這裡的發願和一般的發願不一樣,非常殊勝。

    這次的學修時間不是很充足,雖然不能廣泛地講,但是我們可以簡略地講一下。我們每年的極樂法會講的就是《極樂願文》,僅僅用七天的時間就能講完。既然我們現在有了這樣一個殊勝的機緣,大家就要珍惜。通過學修此論,我們要了解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四個因,並且讓自己具足這些條件。每個人的根基不同,相續不同。條件已經具足的,要讓它增上;未具足的,要千方百計、想方設法讓自己具足。這是我們這次學修此論的最終目的,也是宣講此論的意義。所以大家要珍惜,珍惜,再珍惜!珍惜人身,珍惜法寶,珍惜光陰,珍惜這樣的機緣!

    今天就講到這裡。祝願大家吉祥圓滿,扎西德勒!

相關文章:
《極樂願文》講記(二) 達真堪布 緣氣:(3813)
《極樂願文》講記(三) 達真堪布 緣氣:(4845)
《極樂願文》講記(四) 達真堪布 緣氣:(4369)
《極樂願文》講記(五) 達真堪布 緣氣:(3798)
《極樂願文》講記(六) 達真堪布 緣氣:(4027)
《極樂願文》講記(七) 達真堪布 緣氣:(3674)
《極樂願文》講記(八) 達真堪布 緣氣:(3807)
《極樂願文》講記(九) 達真堪布 緣氣:(3953)
《極樂願文》講記(十) 達真堪布 緣氣:(4120)
《極樂願文》講記(十一) 達真堪布 緣氣:(3805)
《極樂願文》講記(十二) 達真堪布 緣氣:(3679)
《極樂願文》講記(十三) 達真堪布 緣氣:(4035)
《極樂願文》講記(十四) 達真堪布 緣氣:(4103)
《極樂願文》講記(十五) 達真堪布 緣氣:(4204)
《極樂願文》講記(二) 達真堪布 緣氣:(4654)
《極樂願文》講記(一) 達真堪布 緣氣:(4226)

上一篇(《五巨藏》簡介) 回目錄 下一篇(《極樂願文》講記(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