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根本特質是什麼
演培法師講述

佛曆二五五年七月十二日講於星洲維多利亞紀念堂

諸位法師!諸位居士!諸位先生!今天我能在此地和諸位論說佛法,實在感到非常榮幸和快慰!不過講到佛法,由於深廣無涯,有時不免令人感到不知從何說起是好!因此,今天我要和諸位講的,是關於佛法的根本特質,其題叫做佛教的根本特質是什麼?本此而談,以免說得太遠,而使諸位把握不住佛法的中心論題。

佛教是釋迦佛陀所創立的:在時間方面,已流行了兩千五百多年;在空間方面,已普遍到世界各個區域,不用說,這自有佛法的真理所在,不然的話,決不會流傳得這麼廣和這麼久。因為如此:有人從宗教的角度看,說佛教是一切宗教中最高尚的宗教;有人從哲學的觀點看,說佛教是一切哲學中最深奧的哲學。是高尚的宗教也罷,是深奧的哲學也罷,佛教的根本特質是什麼,該是我們首先需要認識的。否則,所講的是不是佛法就成問題。

佛法不共一般宗教以及世間學說的,其根本特質在緣起性空。即緣起而性空,即性空而緣起,是佛法的中心論題,如真透徹的瞭解這兩句,對全體佛法也就思過其半了。

如有認為佛法是深奧的哲學,則我以為佛法所說空的哲學,才是最深刻最奧妙的哲學。因為佛法的空義,實在是很難講的。不說不善講空的人,不易使人瞭解,即使善說空義的人,用種種的巧妙言辭,將空的本義開顯出來,但在聽者的糢糊意識中,說他已懂而實際沒有懂,說他未懂而又似乎已懂,是以佛陀不輕易的為人說空。深恐不善瞭解空的人,誤解佛陀所說的空義,那就將發生很大的危險!

首先要知道的:佛法所說的空,非如一般所說空空寂寂的空,亦非一般以為什麼都沒有的空。然則空是什麼?要想用一句話,將它表達出來,事實有所不能,需要從空的背影空的根本空的內容,亦即是從所謂因緣方面顯示,方能瞭解空之所以為空。如果不知因緣,無論如何不會通達空。

因緣既為空的背景,所以當先瞭解因緣。從因緣兩字來看,似乎是很平凡的,但這就是諸法的真理,而為我人所不可懷疑者。古來大德說:知道因緣,就是知道佛教。這真可說把握了佛法的真詮。因為釋尊的成為佛陀,就是體悟了因緣的原理或緣起的真理。佛陀體悟萬物皆從因緣而生的原理,只可說是釋尊的發見,而不可說是釋尊的創新。釋尊自發見了因緣的真理,立刻就成為人間的佛陀。其後轉*輪的時候,將自己所發見的因緣的原理,如實的為人類宣示出來,是即所謂佛教。

體悟緣起真理的佛陀,離開現實人間,雖已有了二千五百多年,但他為人間所播放的真理之光,不但過去在照耀著人類,使人類踏上人生的光明大道,就是在現在以至永遠的未來,也在照耀著人類,使人類循著真理之光,向著真理之宮前進,所以佛法所說的因緣或緣起,實含有甚深的真理,實值得每個追求真理的人,從這因緣的原理中,來尋得萬有諸法的真理消息!

本於佛說的因緣,而得真理的消息,現在可以舉出兩個實例來說:

其一是佛大弟子中智慧第一的舍利弗:舍利弗本來是個婆羅門教的教徒,從婆羅門教追求真理已經很久,但始終不能得到真理的消息。有一天,舍利弗在王舍城的街巷裏行走,忽然碰到了最初從佛出家而為五比丘之一的馬勝比丘。馬勝比丘自受佛陀的德化,在身行上所表現的,總是那麼威儀庠序,使人一見,不自覺的對他生起崇敬。舍利弗遇到馬勝,很尊重的問他說:你的老師是誰?所說之法為何?馬勝比丘回答說: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我佛大沙門,常作如是說。舍利弗聽了這幾句含有真理的話,立刻就從這幾句話中得到真理的消息!大喜之餘,立刻就與老友目連,揚棄作為自己生命依賴的婆羅門教,歸投釋尊的懷抱中來,做了佛陀的忠實弟子!聞因緣的偈語而轉向佛教的舍利弗,並不是普通人,更不是愚癡人,而是解空第一以及智慧第一的人,可見佛陀所說的因緣,確是諸法的真理!

其二是捨棄一切邪論於佛法中出家學道的憍屍迦:憍屍迦原來亦是婆羅門教的教徒,而且精通當時數論、勝論等各派哲學思想,可說是個思想極為頑固的婆羅門教學者。他的轉向佛教,經過是這樣的:憍屍迦的家,住在阿育王所建的新都華氏城,離城不遠的一個村莊,有他的親戚住在那裏。一天,他去他的親戚家,探望他的親友,適值他的親友因事外出,為了坐等親友回來,就向親友家人,索取經書來看。時親友婦于無意中,取出佛說的十二緣經。憍屍迦得書,于林樹間靜靜的閱讀,從因緣的原理中,深深的悟達一切法,是刹那的生滅無常,是空寂的無有自我,於是不禁狂喜的說道:我於今者始得實論......佛法至真至實說有因果,因滅則果滅;外道法中甚為虛妄,說言有果而無其因,不解因果,不識解脫!憍屍迦婆羅門,自對佛法生起甚深的信敬心後,不特自己舍外道法除去邪見,而且還勸親友捨棄一切邪論,接受佛法所說的緣起真理,由此更知佛說的因緣法,是萬有諸法的正論!因緣,是佛教的重要論題,從上所舉兩個實例,我們該已無可懷疑。但因緣是什麼意義?現應進而加以說明:

因緣兩字拆開來講:因是主要的條件,緣是次要的條件;因是給予生界的直接之力,緣是給予生界的間接助力。宇宙間的萬有諸法,不論自然界生命界,無一不是由於種種關係的結合而成,離了各個結合的關係,絕對沒有一實法可得。舉最淺顯的例說:一粒黃豆種子,這是主要的因;水土、日光、空氣、肥料、人工等,這是次要的緣,如是因緣和合,然後方能抽芽、開花、結果。若將一粒黃豆,始終放在倉裏或石頭上,終久不過還是一粒黃豆而已。諸法因緣生,凡是從因緣生起的萬事萬物,不論在時間或空間方面,彼此之間都有要切而切不斷的密接不離的關係。

從橫的空間觀察,諸法之間似乎沒有什麼因緣關係,但若仔細的加以分析,法法都有因緣關係的,不說別的,只以兩人衣袖碰一下來說:一般或者以為是偶然的,但在佛法來看,他們是有前生因緣的,並不是一點關係沒有。再如今晚講法聽法的每個人,在此維多利亞大廈,是個極明白的事實;可是想想我們怎樣到這兒來?原有的家鄉是在那兒?生存的所需是怎樣有的?這樣逐一推想下去,那你必然將會發現:我這小小的生命存在,不特與親裏鄰黨,有著很深的關係,就是與整個世界,亦有不可分割的關係。個人如此,萬事萬物亦然。諸法相互存在於無限的關係上,這就是我佛所說因緣的原理。

從豎的時間觀察,前一時代的社會現象與後一時代的社會現象,前後之間似乎沒有什麼聯繫關係,實際推論起來,並不是這樣的,任何一個新的時代社會,決不能離開舊的時代社會而來。如背負過去孕育未來的現在,不但與過去有著密切的關係,而且與未來亦有密切的關係,所謂現在,決不是脫離過去未來而孤立的存在著的。時間如此,延續於時間流中的萬有諸法,亦莫不如此。離開相互關係,要在時間流中,求個實有東西,絕對不可得的。

總說一句:在我們這個世界中,所有一切事事物物,決沒有孤立而獨存的,大至宇宙,小至微塵,實在是都有其橫的關係與豎的關係。如以現在話說:是有無限的相對關係和無窮的延續關係,彼此在時空中,有著重重無盡的關係網,因而我們現在是立在無限的空間與無窮的時間之交叉點上,不但離開時空骨架不能生存,就是離開種種關係亦複不能生存。所以在佛法說:諸法的顯現,是由於關係,諸法的存在,亦由於關係,無一不是關係的和合。

從因緣母胎中出生的萬有諸法,要想在它們的關係網裏,求個實有自體性的東西,無論如何是求不到的。所以緣起必然是性空的。有人說:空是佛教的愛克司光。我以為這是很有道理的一句話,因為宇宙間的任何一樣東西,都要經過空的愛克司光加以透視,然後始能體認它的本有真相。世人所以不能如實體認萬有的諸法,病就病在沒有透過空性,沒有透過空性所認識的諸法,自然就要妄執其為實有,有了實有的妄執,那裏還能認識諸法實相?

佛法說的緣起性空,就是一般說的空有。關於空有的認識,世人與佛法有著很大不同:一般說到有,就以為什麼時候都有的實有;一般說到空,就以為什麼都沒有的頑空。其實這種看法,根本是錯誤的。佛法認為有,是如幻的緣起假有,所以有而不礙其空;佛法所說空,是無實的自性本空,所以空而不礙其有。即緣起而性空,即性空而緣起,就是本著這一意趣而來。吾人不管否定什麼,唯有對這緣起性空的事理,不可否定,否定亦是否定不了的。

為什麼一定要說緣起諸法是無自性空的?這沒有什麼特別原因,只是就諸法的本來狀態怎樣,仍然還它一個怎樣而已。諸法本來是空的,所以就說它是空。所謂無自性空的自性,含有永恆不變,獨自存在的意義在內,而此不變、獨存的實體性不可得,所以說為無自性空。雖說諸法無自性空,但不破壞因緣假法。空從具體的有上顯出,有在無性的空上成立,空有相成,不相衝突。這和常人的看法很不相同:常人以為有的不是沒有,空是沒有的不是有,把空和有的中間劃著一條不可溝通的界限。依般若法門說:空和有是極相成,二者似乎矛盾而是統一的。佛法是要人在存在的現象上去把握本性空,同時,在畢竟空的實相中去瞭解現象界的緣起法。諸法之所以空,即因無實體性,假使有實體性,那就應該永遠保持它的本有狀態,不應有什麼變化,應不受關係條件的變動而變動。可是事實不然,法法都在刹那生滅演化的,法法都在遷流變動不居的,所以諸法總歸是空不可得的。

諸法雖是空不可得,但假現的作用形態,並非亦是空無所有。如氫氧合成的水,有解渴、灌田、滌物等作用,有體積流動的形態,從此等形態作用上看,一般即認為是實有的。然若以甚深智慧來觀察,則知任何作用與形態,都是依關係條件而假立的,關係條件起了變化,形態也就變化了,作用也就不存在了。本於此義來看,我們可以知道:諸法所以是空,因為自性不可得;諸法所以是有,因為相用的非無。空有相成,唯有在緣起法上成立。

諸法無自性空的最具體說明,莫過通常說的五蘊皆空。五蘊是組合有情生命的元素,即色受想行識的五者。五蘊組合的生命,本是緣起的假現,在這生命的內在,要求有個實自我,是絕對不可得的。眾生不瞭解它的緣起假合,以為內有一個實在自我,於是於中生起豎固執著。因為眾生執有自我,所以一切苦痛都根源於這個自我執而來。人類的互相鬥爭,世界的苦難不已,根本原因不了我之本無。由於不了我之本無,於是一般人們,只知重視自己,不知尊重別人,甚至為了滿足自己,不惜犧牲他人一切。你這樣想這樣做,他也這樣想這樣做,我也這樣想這樣做,人人都這樣想這樣做,彼此間碰了頭,誰也不肯讓誰,大衝突就發生,即使驅使人群,走上毀滅邊緣,亦複在所不惜!現實世界所表演的一切,不正是說明了這一事實?所以佛法認為眾生的自我妄執,是世界的禍亂之源,是人生的苦痛之本,非擊破自我執,世界永遠不得和平,人生終究不得和樂,是以如何瞭解無我,實為最迫切的課題!

佛說五蘊無我,乃是生命實相,是佛親切體認以後而宣示的,並不是故違世間而作別說。試為仔細分析,你就可以知道:五蘊組合的生命,只是關係的存在,並無他的自內我,一旦關係有了變動,生命不但隨之而變,而且逐漸趨向於總崩潰,在這樣的情形下,試問有什麼實自我?況且我之所以為我,最重要的在於自由,可是我人的生命體,是不是有它的自由?依佛法說,是沒有自由的,如想不老,事實不能不老,想要不病,事實不得不病,特別是要求不死,而事實非死不可!所以一般以為生命自由,在佛法看根本非真自由!再說我之為我,是含有統一性的,亦即是整個的,但現實生命體,是由五大要素的結合,在這結合的要素中,缺少了任何一大要素,生命即不會出現,可見吾人的生命內在,如一般所妄執的自我,是絕對不可得的!佛陀洞徹了無我,所以特別為諸眾生開示無我之教,希望眾生從自我的妄執中覺醒過來,不要再為自我之所誑惑,不要因為自我而受無謂的苦痛!

進一步說,不但組合的生命沒有自我,就是組成生命的五蘊自性,亦是不可得的。因為五蘊的各自要素,同樣是緣起和合有的。所以佛法不但說生命無我,亦複說諸法無我。生命無我顯示我空,諸法無我顯示法空。緣起性空,是即總顯內而身心,外而器界一切法無自性空的。若有以為我空而法不空,是即不能得佛法的實義。所以我們應知緣起性空之說,是佛法中的最高真理,亦是一切諸法的究竟真理,應普遍的觀一切法無自性空。

真能瞭解諸法無自性空,必然亦即瞭解諸法是關係存在,因為瞭解諸法是關係存在,自然亦即瞭解人與人間,同樣是在關係條件下而生活而存在,所以人與人間,應該相助相成,不應相淩相奪,世界沒有相淩相奪現象,人類還有什麼苦痛可言?因此,在佛法的立場講:不通達法性空,無邊苦痛就都跟著而來:若了知諸法空,不但現實苦痛可以泯除,就是生死大苦亦可息滅。心經所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就是此意。

有人不解佛法所說緣起性空的本義,以為若真如佛所說一切皆空,豈不是世間什麼都沒有?設使真的什麼都沒有,還談什麼人生道德!更何須乎修學佛法?這是一般人對佛法說空所常生起的懷疑!可是現在敢肯定的告訴諸位;這是誤解了佛法所說空,並沒有真能瞭解到空義。佛法所說空,不是什麼都沒有,是約無實自性說。果能瞭解即緣起而性空,不但不會破壞諸法,且能積極建立諸法,因為唯有無自性空,染的方可轉為淨的,邪的方可轉為正的,不善方可轉為善的。非特個人的道德立基於此,就是菩薩的大悲心亦從此生。以能了達一切法都是關係的存在,救人即是自救,完成他人即是完成自己,由是犧牲自己,利濟他人。個人能達法空,則個人行動合理;大家能達法空,則大家行動合理,正見正行,自能得到苦痛的解脫而自在!可見佛法說空,並非否定一切。世間問題總是扶得東來西又倒,永遠糾纏不清,永遠不得解決,就是源於人們不瞭解空而妄執諸法實有!

上面我曾說過,佛法的根本特質在緣起性空,如前種種分析,可知緣起性空確為佛法的根本特質。但要把握這特質,不可忽略即緣起而性空,即性空而緣起的兩句名言。即緣起而性空,是即心經說的色即是空即性空而緣起,是即心經說的空即是色。古德對這有兩句寶貴教言說:若見色即是空,則成大智;若見空即是色,則成大悲。菩薩的悲智,都是從這佛法的特質中所導引出來的。所以佛法行者,應重視此根本特質,並予以切實的把握!

時代日趨於尖銳,世界日趨於動盪,值此世亂時荒,人心不安的今日,實在需要一切智者的佛法來救濟!換句話說:要想挽救世界的危機,要想拯救人類的滅亡,非弘揚佛法不可,特別是要弘揚作為佛法根本特質的緣起性空的思想,唯有緣起性空的正確思想,始能對治目下氾濫成災而毒害人群的邪惡思想!願具悲願的大心之士,積極起來推進世界佛化運動,人類幸甚!佛法幸甚!最後祝諸位身心自在!

相關文章:
867~西藏佛教的修行道 達賴喇嘛尊者 緣氣:(7719)
833~阿毘達磨佛教的聲聞成佛與法華經 美佛慧訊第七十九期 緣氣:(4887)
西藏佛教的薩迦派 釋法尊 撰 緣氣:(4854)
西藏佛教的修行道(一 ) 密宗講義 Geruda 緣氣:(4570)
佛教的女性觀 指導教授:陳迺臣 緣氣:(3944)
佛教的科學 尤智表 緣氣:(10996)
當代南傳佛教大師 第十七章 其他現行上座部佛教的禪修法 當代南傳佛教大師 緣氣:(4523)
佛教的精神與特色 林世敏居士 緣氣:(8012)
佛教的命運觀 紫虛居士 緣氣:(10043)
佛教的形成、教理和 人生價值觀 徐恒志居士 緣氣:(10055)
達賴喇嘛論藏傳佛教的價值 郭國汀編譯 緣氣:(4674)
藏傳佛教的重要本尊 綠度母 緣氣:(11595)
藏傳佛教的著名寺院 布達拉宮 緣氣:(11271)
佛教的持物(一) 緣氣:(7408)
佛教的持物(二) 緣氣:(7033)
宗喀巴對以往藏傳佛教的改革和格魯派 緣氣:(10428)
傳奇 藏傳佛教的時空結點 劉岩 緣氣:(8048)
有關藏傳佛教的帽子 緣氣:(5680)
藏傳佛教的形成和發展 緣氣:(6245)
藏傳佛教的形成和發展 緣氣:(5573)
藏傳佛教的文化瑰寶 緣氣:(4497)
藏傳佛教的“前弘期”與“後弘期” 西藏文化保護與發展協會 緣氣:(10465)
佛教的持物 緣氣:(6852)
佛教的財寶本尊 不空成就佛 特德 緣氣:(8564)
佛教的世界生滅觀 王家軒 緣氣:(4298)
佛教的無常觀 慧淨法師 緣氣:(4856)
世間人對佛教的誤解 慧律法師 緣氣:(3855)
世間人對佛教的誤解 慧律法師 緣氣:(4535)
學習外道觀點對於學習佛教的意義 索達吉堪布 緣氣:(4543)
佛教的見地與修道 正確的見地 空性 宗薩欽哲仁波切 緣氣:(9437)
簡論上師善知識與藏傳佛教的關係(一) 班班多傑 周拉 緣氣:(7942)
簡論上師善知識與藏傳佛教的關係 (二) 班班多傑 周拉 緣氣:(8536)
簡論上師善知識與藏傳佛教的關係(三) 周拉 班班多傑 緣氣:(8005)
簡論上師善知識與藏傳佛教的關係(四) 班班多傑 周 拉 緣氣:(8142)
《楞嚴咒》是咒中之王,佛經上此咒影響整個佛教的興衰,加持力量無比強大 緣氣:(4558)
佛教的中道 緣氣:(5363)

上一篇(佛教的精神與特色) 回目錄 下一篇(佛教的命運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