喇嘛網 日期:2010/02/14 01:11:45 NPO  編輯部 報導 

牛年過去,虎年明天就要到來。最近這段期間,國人使用最頻繁的一句吉祥賀詞,就是「福虎生豐」。的確,當台灣面臨的未來越加不確定,市場上就業機會越來越少,年輕人的起薪只降不升,多數人普遍感受日子越來越不好過,面對嶄新的一年,主觀上希望情勢能夠改變,從而出現令人振奮的新局面,乃是再自然不夠的事了。

     探究「福虎生豐」的真義,起碼包含以下三個面向的期許:其一是外在大環境上,不會發生令全體國人疑懼不安的事件;其二是就業機會增加,人人都能賺錢過好日子;其三是社會安和樂利,不致存在不公不義的現象。

     首先,就外在環境而言,對台灣影響最大的無疑是兩岸關係的發展。早年在李登輝及陳水扁執政時代,台灣與中國大陸之間關係不睦,經常突然爆發讓民眾驚恐的意外事件,這種狀況在二次政黨輪替之後不再出現。過去一年半來,台灣從兩岸和平發展之中獲取不少「紅利」。尤其是大陸因應全球金融風暴,採取擴大內需政策,提供國內企業許多商機,對台灣度過金融海嘯危機助益極大。如今兩岸面臨最重要的課題是推動簽署「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此事攸關台灣未來在「全球化」潮流中,能否繼續維持產業競爭力,政府主管當局務必加強全民溝通,化解任何可能阻力,促使本案早日塵埃落定。

     其次,一般民眾最卑微的期待,莫過於要有賴以維持生活的工作機會,當然所得如果能夠增加更好。馬政府上台時將失業率目標訂為3%以下,但面對全球金融海嘯衝擊,加上政府部門又欠缺積極作為,導致台灣經濟景氣低迷,失業率一度飆高超過6%,失業人口逾60萬人,受波及家庭人數直逼140萬人。在這種情況下,一般民眾自然怪罪政府施政不力,而馬總統的民意支持度也隨之持續下滑。行政院最近對於化解民怨固然不遺餘力,殊不知就業機會欠缺,就是最主要的民怨來源。

     解決失業率居高不下的問題,絕不能依靠政府部門提供一些短期性的臨時工作津貼或配額,根本之道還是應該提振民間企業投資意願,藉此創造更多就業機會。但這幾年民間投資金額不斷下降,例如民國97年負成長13.47%,去年前三季更分別出現35.63%、30.75%、13.31%的負成長。民間投資意願不振,自然減少就業機會,這是再簡單不過的道理,但政府主管部門似乎絲毫不以為意。一方面,對於現有企業提出的擴大投資計畫,看不到主管單位積極協助業界排除投資障礙,反而繼續懸著較之先進國家更高的環保或勞動條件標準,阻礙大型投資案件的推動;另一方面,行政院雖已擇定生技、綠能、醫療照護、精緻農業、文化創意及觀光旅遊等「六大新興產業」,預定2012年之前投入新台幣2,000億元預算,重點培植發展,但迄今看不到相關主管部會提出配套執行規劃。其實,這六項產業如能蓬勃發展,必能創造許多就業機會,重視「庶民經濟」的吳敦義院長應該督導所屬儘速、盡力落實此一重大政策,期能在新的一年增加工作機會,滿足民眾「福虎生豐」的殷切期望。

     另外,在社會安和樂利方面,則有兩個「隱憂」值得重視:其一為治安維護。最近幾年國內少見震驚社會的重大維安事件,顯見台灣治安的確顯著改善,但隨著失業率居高不下,治安惡化的隱憂千萬不能漠視,最近台北101大樓地下室大白天發生搶劫事件,就是一項警訊;其二是虎年物價預計仍將維持穩定,但資產(特別是房地產)泡沫化的隱憂依然存在,部分地區房價的飆漲讓庶民大眾產生貧富差距更加擴大的感受,主管單位若不採取有效措施予以遏止,最後結果只有由執政黨概括承受。

     揮別經濟景氣不盡理想的牛年,緊接著來臨的虎年,充滿新的希望,也讓我們看見「明天必定會更好」的曙光。全體國人除謹守自己崗位之外,尤須政府部門積極作為,創造豐衣足食的環境,領導庶民大眾度過「福虎生豐」的一年。

  • 2010-02-13 工商時報 【本報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