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峨眉派”大師對話:未來領袖 四大特質
教育和尚-寂靜法師
【編者按】峨眉山大佛禪院“未來領袖行願夏令營”進行到第三天,迎來了行願最高力量。“大師面對面”邀請到峨眉山佛學院副院長、四川省佛教協會常務理事,樂山市佛教協會副會長、樂山市政協委員滿霖法師、四川峨眉山佛學院副院長,西昌光福寺慈氏內學書院導師隆藏法師、峨眉山佛學院副院長兼教務長法源法師、峨眉山佛教協會辦公室主任、佛學院教師定慧法師、《行願》雜誌社創辦人趙倩女士以及柏瑞詩萊國際集團總裁閆坤鵬先生出席演講,德慧女子大學堂校長王紅作為本次訪談的主持人。本文截取現場學子與諸位老師的精彩問答,節選了一些具有共性的問題分享,願智慧的甘露潤澤你的心田。
【弘揚傳統文化的障礙在哪裡?】
(一)
學員:老師您好,現在隨著國學熱,好多企業、民間組織,都以國學的旗號,去謀取利益,謀求發展,您怎麼看?請寂靜法師回答。
寂靜法師:我們站在世間來說,不管弘揚什麼,首先它應該存在。只要存在,就需要物質基礎。(當然)我的回答只代表我個人看法。雖然我們(活動)是做公益的,但是我也為那些做商業的搖旗呐喊。為什麼?我們中國的文化,之所以不能夠快速的弘揚,就是它總是強調不能賺錢。那不能賺錢就很少有人去做,很少有人去做當然就不好弘揚。我心中的願望是讓全中國賺錢的方法都是(傳播)傳統文化就好了,(因為這樣後)傳統文化怎麼都是普遍的弘揚的。我覺得應該用一種包容的心看待這類情況。當然,如果他們以此謀取暴利的話,我們有機會也可以和他們談談。我們可以用聖賢的文化智慧來生存,但我們不能用聖賢的文化智慧拿取暴利。
另外,因為我們是出家人對這個體相用特別理解。所有的(事業)就四個字“慈悲智慧”,只要不脫離慈悲,我們所做的就是從慈悲出發。但如果我們在實際操作的時候沒有智慧,即使我們有慈悲之心,做的也不是慈悲之事。所以,收費是可以的,不收費也是可以的,只要那顆心是純的。
(二)
學員:中國和外國的人才相比,我們的不足在哪?在未來,作為中華文明的傳播者,我們以怎樣的姿態對待外流入侵?怎樣弘揚傳統文化?
定慧法師:弘揚自己的優勢。
寂靜法師:我們和外國人相比,缺了什麼?汽車,自行車,飛機,大炮,四輪的溜冰鞋,都是他們發明的,為什麼不是我們發明的?中國古代有著名的四大發明,為什麼今天我們發明不出來了?真的要好好學習(傳統文化),佛法的體相用就把這個問題解決了。過去創造力那麼豐富,今天的想像力去哪了呢?因為我們某種程度被所知障障礙了!我們文化中有些是非常優秀的,如果我們使用不好,也是一種束縛。
其二,東西方人的著眼點不一樣。東方注重內在精神層次昇華,生命的解脫。西方注重物質的發展,物欲的滿足。兩種思維導致如今局面的不同。我們應該將東西方的觀點結合起來,重視內在的同時,也要重視物質科技的發展。淺見,謝謝大家!
【夢想何時照進現實?】
(三)
學員:我到這裡是看著“行願”二字來的。在這之前,我不斷考慮我的使命是什麼,我一直沒有找到答案。今天播放的短片,臺北的運動員長跑,本來他沒有任何想法,但在跑的過程中他起了一個願——我不能輸給外國人。我想問,我現在沒有什麼特別迫切想幹的事,難道一定要在此刻找到這個心(願)嗎?
滿霖法師:諸法因緣生。沒有必要此刻找到那個心,因為你來參加這個活動,接受了佛法的熏洗,自然會有成熟的時候來找到這個心。
(四)
學員:我是一名學生,經常遇到很多不良的誘惑,比如網路遊戲,怎樣讓我的意志力更堅強,不被外在所污染?
滿霖法師:要有方向,要發願,然後不斷的學習。
隆藏法師:找到生命中更重要的事情。
【助人為樂,還是為苦?】
(五)
學員:這個問題困擾我很久了,看到別人很痛苦,想幫助別人,可是我能力有限,我真的很想哭。
隆藏法師:這是一種困惑,我們看任何事務是對立的,不是好就是壞,不是是就是非。你現在知道(答案),不一定能做到,這需要你訓練,需要你通達,需要你把握,(通過對)萬事萬物的分析找到屬於自己的價值,才可解決問題。首先我回答你,我也有些情感上的變化,但是暫時的,而你需要不斷的探索才能達到這個境界。
(六)
學員:現在身邊的同齡人,隨著長大,總在丟失身上很美好的東西。明知這樣是不好的,他們也笑著說沒辦法,我很難過,應該怎麼幫助他們?
寂靜法師:帶她來上課(參加正能量的活動)。
(七)
學員:佛法的宗旨是教人行善,佛教講要對人好,但很多人會把你對他的好慢慢變成理所當然,甚至傷害你。我想問人與人之間的善和好要達到什麼程度?
法源法師:我們之所以計較,是因為幫助別人後並沒得到好的回饋。當我們還在介意回饋時,說明我們還沒有真正真心誠意的去為了別人好。如果你真正放下介意時,就從煩惱中獲得瞭解脫。在經典裡記載了很多菩薩,累世累生可能僅僅幫助了一個人,幫助的同時可能橫加折辱,遭受了各種痛苦,但他無怨無悔。菩薩的情懷就四個字:無怨無悔!
【修行,真有答案嗎?】
(八)
學員:我已經找到自己的願,也在行願的路上。我現在的問題是,我觀想到自己有很多妄念,包括現在說話都有妄念,如何修行斷除自己的妄念?
寂靜法師:你問這個問題時,又增加了一個妄念:為什麼這麼多妄念。已經有那麼多妄念了,就讓它過去,而不是斷除。在世修行的,出世修行的,誰沒有妄念。妄念總是有的,他們只是不跟著妄念走。妄念就像塵埃,隨處都有。比如你在公園裡,這邊是鮮花,那邊是廁所,你可以把注意力放在鮮花上,而不是集中在廁所上。禪宗有一句話“竹密不防流水過”,竹子很密,但水總可以穿過它,穿過它,就可以了。
(九)
學員:請問英語可以速成,書法可以速成,甚至婚姻可以速成。請問修禪修道可以速成嗎?如果可以,怎樣理解“朝聞道,夕死可矣”?
法源法師:這不是速成的問題。六祖慧能說過,法本無鈍漸。每個人的因緣有所不同,我們要有頓悟之心,更要有持久堅持的勇氣,理可頓悟,事須漸修。
【校裡校外,教育教不同】
(十)
學員:大家都是大學生,踏入大學校門等同一隻腳就踏入了社會,就業方向的選擇是大家面對的問題。我認為走多遠走多高,不是學歷(決定的),是個人的選擇和定位。請針對個人的選擇和定位,解答如何選擇就業方向?
閆坤鵬:大學生踏上社會,要建立的是什麼?選擇待遇,機會,還是發展?大學畢業關鍵找到自信,培養生存能力很重要。不要局限學什麼專業,一旦局限、設定就很難成功!我瞭解佛法的過程就是發現規律的過程,如果你覺得這個和那個是有區別的,你肯定做不大。沒有一個人有過總統的簡歷才去做總統,但一定是有總統的行為,所以行願很重要。
滿霖法師:我補充一下,用一個時髦的說法,你們TOO YOUNG TOO SIMIPLE。你們可以是錯的,你們不一定要去走別人所設定的正確道路。一個健康的社會,包括東西方文化,我們不一定要有對立的心態,不一定要東風壓倒西風。正常健康的社會應該是多元價值觀。(我們現在在)未來領袖夏令營,領袖的定義不一定是指某項事業的成功,每個人做好該做的事都是偉大的成就。某種程度上,能發現一草一葉的美好,也是一種巨大能力。
(十一)
學員:我的問題很簡單,怎麼區分是對成功的執念,還是積極向上純粹的努力?
閆坤鵬:努力是在行動上,成功是在念頭上。如果你是在行為上、生活中去實踐,那就是不執著成功,就是在成功的路上。如果你只是想,而在生活中沒體現,這就是對成功的妄念。
【行願也是行孝】
(十二)
學員:父親對家人很好,但對母親不好,父親有外遇,還有家暴。我擔心父親,也擔心母親,怕他這樣遭遇果報,怎麼辦?我能改變父親嗎?怎樣讓他回頭是岸?
法源法師:懂得發願,行善,將一切善的功德回向。你父母是“不是冤家不聚頭”,所以聚在了一起,我們要通過回向進行化解。
隆藏法師:補充分享一個真實案例。我父母離婚,母親一直生活在痛苦的心境裡,她不勸我還俗,她只是對著我哭,這個是很令人恐懼的。我閉關的時候就把所有的功德力量,通過祈禱發願(回向母親),我們真不能忽視祈禱的力量!一個月修行完,我有強烈的信心,我什麼都不用說,母親也一定會有巨大的改變,果然第二天我就領著母親皈依了。第一個祈禱發願,至誠心發願,用善行回向。第二個,改變他所處的環境,親近善知識,遠離惡緣。很多時候我們能被情境轉變自己的想法,當你換了一個情境,整個人就變了。
未來是否是領袖,不是知識與文憑決定的,不是金錢決定的,不是靠山決定的,而是思維模式決定的。未來超級領袖的四大特質是:大願、奉獻、遠見、勇敢(大願、大慈、大智、大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