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研院院士江安世在果蠅神經領域的成功創新和瘋狂點子,常令學界驚艷。諾貝爾獎得主、DNA之父華生二○一○年訪台時,也特別與江安世會面。但江安世說,其實他犯過的錯、失敗過的次數很多,雖然大家都只看到他成功的一面,「但這些失敗經驗是我最珍貴的寶,也是我成長的最大動力。」

在成長的道路上,江安世其實沒怎麼和世俗定義的「成功」同路過。小學時因為覺得珠算課太無聊,常常蹺課缺席,成績竟拿「戊」;考高中時因為愛玩不愛讀書,聯考低分落榜。

後來,父親忍不住要江安世到鐵工廠學一技之長,以後好謀生,他才驚覺念書好像比較輕鬆,最後匆匆發憤三個月,重考也只勉強考到一所私立高中。

「不愛讀書很正常呀!很多人都是這樣。」江安世笑說,他「只做得好自己有興趣的事」,「為了我喜歡的事、為了滿足好奇心,我什麼事情都可以搞定。」

因此就連研究上的重大錯誤,導致江安世須放棄四年來辛苦的研究心血、從頭來過,這樣的失敗仍讓他覺得慶幸,「我們在只完成十分之一的研究時,就發現問題、找出解決方法並即早修正,比研究快完成才發現出錯好太多了。」

這也是為什麼江安世選擇果蠅腦而不是人腦來做研究,「因為我知道研究一定會犯錯,果蠅便宜、成本風險低,失敗也容易重新來;人腦做失敗的話,損失太高了。」

江安世強調自己是個愛作夢的人,且他認為,每個大膽的目標背後,失敗跟成功發生的次數差不多各占一半,所以他常鼓勵學生勇敢做夢、勇敢嘗試並勇敢失敗,即使知道年輕人出去闖蕩後會摔跤,還是要給他們失敗的機會。

不過江安世也幽默提醒,「同樣的失敗可不要體驗第二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