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記者蘇秀慧、周義朗/台北報導】
總統馬英九昨(6)日表示,「不景氣的情況比我們想像中要來得久」,所以一定要想出扎根方案以提振經濟。未來我國產業除了維持既有效率、也應增加創新及加值,一旦成為全球的關鍵元件與精密設備提供者,人民薪資方能提升。
馬總統認為,我國經濟雖然維持每年成長,人們的實質所得卻未見提升或比以前少,重要因素之一在於產業結構未適時轉型,產業有效率卻賺得少,企業老闆不加薪,中年人、年輕人就不會有好待遇;展望未來,必須輔導產業轉型,才不易被他人(別國企業)取代,人民才能拿得到好薪資。
馬總統昨天出席「第十屆遠見華人企業領袖高峰會」,與理律法律事務所所長暨執行合夥人陳長文、嘉新水泥董事長張安平、夢想學校創辦人王文華及遠見雜誌創辦人王力行對談,針對促進就業、協助企業轉型、扶植文創產業及發展兩岸關係交換意見。
青年失業問題也是政府關心的問題,馬總統說,先前推出的「協助青年就業接軌方案」,由經濟部和青輔會等部會合作輔導,但解決年輕人的失業問題,必須多管齊下,成效才會逐漸顯現,政府在朝此方向努力中。
馬總統指出,根據「世界銀行」公布的「2013年全球經商環境報告」,我國「經商便利度」名列全球第16,較去年進步9名,更較他上任前進步45名。馬總統認為,台灣在亞洲地區的排名領先日本與韓國,但落後新加坡與香港,必須急起直追。
談到由東協(ASEAN)所領導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RCEP),馬總統說,我國因應原則為「各方接觸、逐一洽簽」,因此不排除加入,台灣已大幅落後韓國與新加坡,「只要有機會,我們都願意抓住。」政府也調降營利事業所得稅及遺產贈與稅,希望藉由鬆綁法令,為台灣打造自由、開放及有利經營的環境。
馬總統說,全球政治人物均面臨做「領導者」(leader)或「跟隨者」(follower)的難題,民意並非一成不變,領導人須有定見,在掌握最多的資訊,並做出最好的決策後,即應勇往直前,「雖千萬人,吾往矣。」
【記者蘇秀慧/台北報導】總統馬英九昨(6)日表示,兩岸領導人互訪必須解決身分問題,他不可能有別的身分,只能是中華民國總統,不能叫「馬教授」或「馬主席」,否則互訪就會比較困難;雙方領導人互訪在現階段不具迫切性。
馬總統認為,深化與擴大兩岸交流才是我國目前最應努力的方向,政府將朝擴大與深化兩岸交流、海基會與海協會互設辦事機構,及通盤檢討與修正「兩岸人民關係條例」3項目標而努力。
馬總統表示,假如他要去大陸訪問,勢必不可能有別的身分,只能是中華民國總統,因為台灣的人民沒有辦法接受,這個問題不克服,要想互訪就會比較困難。
【2012/11/07 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