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編譯/余曉惠】
Google7月初推出最新Android 2.2版作業系統FroYo,不但運算速度快五倍,還能讓手機變成無線熱點供其他裝置行動上網,而Google擇定的時機頗耐人尋味,因為一周前蘋果才剛推出最新款iPhone 4,與蘋果較勁的意味濃厚,但Google執行長史密特(Eric Schmidt)刻意淡化與蘋果的競爭,強調Google採用與蘋果截然不同的商業模式和策略。
史密特說:「我們並不打算打擊蘋果,這是我們一貫的營運方式。我們試著做與蘋果不同的事,而好消息是,蘋果讓這件事變得容易。」
史密特解釋,蘋果和Google的商業模式完全迥異,他說:「Google採取完全開放的模式,基本上任何人都能免費取得軟體,隨意調整、加入任何應用程式、在此建立任何商業模式,或加入任何硬體。蘋果則恰恰相反。」
科技章魚 觸角無遠弗屆
施密特在科技業打滾30年、自2001年起擔任Google執行長至今,因此早就歷練得精明幹練,對於任何不同意的字眼會馬上提出更正,例如被問到如何控制(control)像Google這樣的大公司時,史密特回答:「『控制』在Google沒有那麼強烈的意涵」。
在回答Google如何回應(react)蘋果推出的iPad時,他堅定地說:「我們不回應。」
雖然Google看來就像支揮舞著爪子的科技章魚,意圖把觸角伸到各個領域,但史密特對Google的想法非常簡單,「你可這樣看待Google:利用任何我們想得出來的方法,試圖在任何裝置上組織世界上的資訊」。
史密特舉Android為例說:「多年來我們一直在談論手機,如今終於有斬獲。我們的目的是想瞭解這個策略能否運作,也就是開放性、開放的平台和網路平台。」
但Google採用這種策略的風險不小,因為這不只是賣給人新產品,而關係到引領社會變革。史密特說,三到五年內世人將透過動態裝置消費幾乎所有網路上的資訊,這類裝置的特色是能知悉使用者的身份、人在何處,能夠播放影像,還有記憶。
Google所描述的未來或許有些抽象,但如果回想該公司過去三到五年來的長足進展,就容易理解得多。Google曾買下線上影音平台Youtube、推出Google文件、大幅強化地圖應用功能,並分別推出Android和Chrome OS,跨足手機和個人電腦(PC)的作業系統。
策略彈性 保持公司靈活
Google Android 2.2版是該公司自2008年9月推出該作業系統以來的第七度更新。
Google最初發展Android時,自覺有必要推出一款手持裝置壯大聲勢,因此一年半前委由台灣宏達電(HTC)推出自有品牌手機Nexus One,企圖讓手機硬體平台產業向前邁進。
史密特說,如今看來Google的確做到了,而且十分成功,但Google不打算再做第二支手機。他說:「我們認為這將帶來正面效果,但人們為此大肆批評我們。於是我召開董事會說:『好了,策略奏效了。恭喜大家!但我們得就此喊停』我們喜歡這種(策略上的)彈性,在我們看來,彈性能讓我們這種規模的公司保有靈活度。」
那麼,Google是否會打算把這種成功模式複製到以雲端為運算架構的Chrome OS,為這款可搭配較精簡硬體的作業系統尋求合作夥伴?
對此史密特似乎另有想法,他說:「Google的確曾談論過此事。我們已為Chrome OS建立應用規格,口袋裡備有硬體業者合作名單,開放資源也一應俱全。但我認為不須如此,因為PC產業和手機產業大不相同,前者向來習慣與微軟合作,而後者則還不習慣和軟體搭配。」(綜合外電)
【2010/07/19 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