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參加 我要祈福
尊貴吉美法王

 

 

 

 

嘉義文殊道場

修持《藥師佛儀軌》

 

 

 

 

2019.3.23.(2/3)藏密白玉佛學會/嘉義文殊道場

 

尊貴上師吉美法王主法修持「藥師佛儀軌」~弟子請益開示分享

 

3. 弟子請益:

我的小孩念國一,最近跟同學有些糾紛,然後被同學欺負了一段時間.. 我應該堅持找對方的家長談嗎?

 

法王開示:

應該沒關係。我認為,從世間的角度來講,小朋友基本上是看父母親的習慣; 父母的身教和言教是最重要的。為什麼這麼講?人世間第一個老師是自己的父母親,小朋友第一個學習的對像不是老師,是自己的父母親,尤其是母親。小朋友的習慣,講話、做事的方式,一切言語行為、整個行住坐臥都是看大人、跟大人學習。

 

譬如:講話大聲的父母,小孩講話也會大聲; 講話比較溫柔的父母,小孩也會比較溫柔。意思就是:父母自己要改變,因為小孩在學習。小孩的問題也不是去找別人的父母,自己可以先反省; 自己反省出來後,慢慢再用自己的身教和言教來改變小孩,這是最重要的。

 

 

 

 

佛法裡講:最大的敵人不在外面,是自己的心; 自己的貪嗔癡才是最大的仇敵。為什麼?因為調伏好自己的內心,外界自然無需調伏。調伏好自己,你就看不到外面一切的仇敵。這樣講其實很有道理:你外面的狀況今天解決了,明天還會有,明天解決了,後天還會有; 小朋友在學校會遇到很多小孩,如果今天碰到事情,你幫他找對方父母解決,你怎麼知道下個月她會不會遇到別人?還有明年呢?你永遠也沒辦法圓滿這件事,這是你永遠也解決不完的事。

 

所以我認為,自己的身教、言教最重要。而「意教」,除非多上一些課,自己有正確的觀念; 或許聞法後要生起很多智慧,這有點困難,可是最起碼聞能建立正確的觀念,你的心態會越來越健康,看法會越來越正念; 而不是以色彩,或較偏烈的角度去看事情,你會比較客觀。這時,你的「意教」會有一點。

 

 

 

 

心裡有了正確的觀念,自然而然身和口就會改變:做事、說話的方式也會改變,因為你的心在改變。心就是主,身、語是僕,我們身體做的事、嘴巴講的話,都是心在做、心在講。有人說:有心無力,或有力無心.. 等等,其實都是心意的造作; 心裡先想,你才會有第二個動作和說詞。

 

所以我覺得先看自己,然後用正確的觀念與客觀心態去看待這件事,然後再用自己的身教與言教來跟小孩溝通,這是最好的教育。我也提醒大家,在21世紀這個時候,社會對父母來說,責任是最重大的。很多小孩為什麼不懂孝順、不會感恩、沒有規矩?太多太多缺少的東西,因為我們做父母的沒有認真去面對。

 

譬如生小孩很快,但教育小孩就沒有很認真; 小孩無緣無故蹦出來了,無緣無故就長大了,很多事小孩還是搞不清楚,所以知母、念恩、報恩永遠都不會。所以要加油!

 

 

 

 

4. 弟子請益:

 

法王您好!第一次見面,覺得法王非常慈祥,而且也非常崇拜您剛才的解說。

 

有件事情請教:剛討論小孩子的問題~我的小孩已成年,二、三十歲以上了,在以前的過程,我專心工作事業,所以剛說的教育,我真​​的沒做到,現在就開始修這個,正在承受這個結果。而現在,內心剛好處於恐懼、害怕,以及憂慮、很多無力感的階段,這些都大於外在的環境。所以您剛說的心,請您指導我要怎麼抓住這個心?要怎樣產生自信,又不傷及家人和周遭的人?謝謝您。

 

法王開示:

 

我們先講小朋友:基本上小朋友出生,三到五歲前,他帶來的是前世的習氣,比如說中陰的恐懼。小朋友很多習慣是中陰和前世所造成,所以這個階段,小朋友很容易害怕、緊張; 因此父母要疼愛、寶貝小朋友就是這個階段。這個階段過後,七歲到十三、十五歲的階段,記憶力最好,最容易教導,所以中國的儒家、佛教界都強調,此時對小朋友的身教、言教最重要。

 

這個階段,他開始面對人生,開始要習慣世間、南贍部洲的環境; 他開始學習,此時就是靠父母的身教、言教。所以,父母想好好培養小孩就要從五歲開始,最慢七歲開始教導~小學、中學、大學; 到了十七、八歲,他就差不多已固定了。

 

 

 

 

過了十七、八歲,記憶力就沒那麼厲害,會退; 大概二十歲以後,他的聰明、學習能力就差不多固定了,身體結構也差不多固定了,所以,這個時候開始,父母就要慢慢學習放下了。如果你不學習放下~就像剛才你說的,小時候該寵沒寵、該寶貝沒有寶貝,該教育也忘記教育,所以很多事都亂掉了。

 

生小孩前我要做什麼?生後幾年要做什麼?五、六歲後該給他看或學習什麼?成年後我又該怎麼看待我的兒女?有時我們就是方法錯誤:該寵的沒寵,該放下又不放下,結果就是執著。小孩唸完大學,二十幾歲成年了,他開始學社會上的吃喝玩樂,此時你就管不動了。

 

你管不動就有煩惱,煩惱就形成執著,這個執著就造成很大的痛苦。我認為煩惱也沒有用,執著也是很大的痛苦,這時只能講一句話:兒孫自有兒孫福啦!所以我就祈禱三寶護祐他、加持他,讓他能夠健康、平安,反正,順其自然面對它會比較快樂一點。

 

已經形成的很難改變,我們不如選擇轉念。轉念是一個最好的方法。其實,轉念對自己是很委屈的事,可是你覺得委屈一點好?還是受很大的傷害好?當然是委屈點沒關係。受到很大的傷害時,你生病、吃不下、睡不著.. 兒女的問題好像變成父母的問題,兒女的痛苦變成父母的痛苦。結果,兒女都好好的。

 

 

 

 

兒女做他的事,結果父母受苦; 很多事本就本末倒置。佛法裡說,你沒辦法改變這個外境的時候,你就改變自己的心。能夠改變的,就是轉念而已。

 

所以弟子們,還是要多聽課。多聽課就可以轉念。我們學佛有很多方式,最正確的方式就是聞思修三個字。要多聞法、多思考佛法涵義,懂了之後還要去修持,這就是最正確的學佛方式。

 

為什麼?學佛的目的就是求解脫、遠離世間,這是學佛的目的,也是一個究竟。可是,你還無法修持出世間的法,還無法讓自己解脫、讓眾生解脫,首先你應讓佛法為你帶來正確觀念。這個正確的觀念:我如何看待我自己?如何看待自己的親人、朋友,還有世間一切萬法?這就是學佛。

 

所以,你也不必覺得學佛、念佛號很殊勝,或者聽不懂的都很高端,你不需要這麼想。其實學佛也可以講,你是在學「因緣法」。很多事你不懂什麼是因?什麼是緣?也許我們懂一點點,因為我們懂世間所謂的種瓜得瓜、種米得米。簡單的觀念我們懂,可是這麼簡單的觀念能不能讓你思考更遠、分析更透徹、更細微?

 

我們可能沒這個要求,也沒想到讓自己練習。其實佛法就是科學,講的都是道理; 但有時,我們學佛的方式有很大的錯誤,以為上師、三寶都是高高在上,眾生都很卑微; 感覺佛法很殊勝,一方面很恭敬,但一方面又覺得很迷信.. 這都是很大的錯誤。

 

 

 

 

你想對上師、三寶生起信心,你要覺得它有道理,否則你為何要生起信心?你的對境是什麼?你需了解它的道理。比如佛有什麼樣的功德?法有什麼樣的利益?什麼是僧眾?什麼是上師?為什麼我們要對三界眾生生起慈悲心、菩提心?為什麼要普度三界一切眾生?你要先了解三界眾生,你才能發菩提心; 不會有人根本不了解上師、三寶,就能對他們生起信心,有的話也只是表面,不是真正的信心。

 

若有人發菩提心,卻不了解:什麼叫作無始劫以來?什麼是三界一切眾生?為什麼三界一切眾生都當過你父母?這樣,我們對父母不了解,知母念恩報恩也不了解,這些觀念、思維都不在心裡,你就不會很認真,因為你沒有很在乎這些觀念,那麼說真的,想要有慈悲心、菩提心,這不太可能。

 

我常說,若我們連親生父母都不孝順,怎麼會孝順完全不認識、前世的、累世的父母?肯定不可能。今生有互動、有感情的父母,你都做不到對他們生起慈悲心、菩提心,那麼前世的、前世的前世、無始劫以來的父母,這都是非常遙遠的事了。

 

講這些,重點是什麼?你需要多上課、多思惟。每個人都有佛性,但可以說,我們心中的佛性完全沒作用。為什麼?佛性被煩惱障、所知障蓋住了,好比白天,太陽一定在虛空,可是厚重的雲層擋住,太陽就看不到。每個人心中都有佛性、如來藏,可是你不是佛; 不是你沒有佛性,而是你有煩惱障、所知障。二障蒙蔽了佛性,所以完全沒有作用。

 

 

 

 

上課不是一開始就講大道理、講神通,或講最高境界、最究竟的東西; 也不是一開始就給你開智慧、灌頂、加持,讓你喝一口水之類的.. 我們沒有這麼好的境界。我們上課就是從最簡單的觀念開始; 大乘佛法、小乘佛教也都一樣。釋迦牟尼佛教導也是從人天乘,然後小乘、大乘,這叫作般若因乘,這是三乘; 然後密乘有外三密、內三密。這樣總共有九乘的境界。

 

其實,所有佛法綜合起來,這九種就可以代表。這一切從人天乘開始,都是先建立正確的觀念。這個觀念很重要,上課的重點就是講世界上最直接的:什麼樣的心態是正確的?什麼是不正確的?正確的心態、觀念會帶你到哪裡去?我們可以分析得很清楚,所以上課很重要。

 

上課時,或許你無法聞而生起慧、思而生起慧、修而生起慧,這都是結果的東西; 可是最起碼,聞了正法後,你對自己會有所了解,知道我這個「人身」該怎麼活?活的意義是什麼?人身究竟是什麼?我的親人、受用怎麼來?之後又怎麼去?

 

有了正確的觀念,你的看法就不一樣了。比如你對自己有所了解,你會想:我的我執重不重?重的話你會想改; 不重你就覺得還好,但還是要改。或是你如何看待你的親人和一切受用?你也會從苦、樂不同的角度去看,都是不一樣的。

 

 

 

 

用這樣的方式,你透過聞思修,慢慢的超越世間的法; 一旦超越了世間法,就像釋迦牟尼佛從小乘開始傳法一樣,你就慢慢的走向解脫的道,你就不會再輪迴了。不再來輪迴,以小乘的說法,你已破除我執,慢慢有了小小的證悟、成就,就是了悟我的空性~沒有這個我。

 

你慢慢知道這個「我」是因緣和合:我是靠父母十月懷胎而來,原本也沒有我。我靠父母因緣和合成為有手腳、有眼耳鼻舌身的「人」的形相,這個人相的姓氏、名字都是父母給的; 你從因緣和合開始,最後也由因緣和合而滅、而結束。

 

這樣,你慢慢會了解世間法。因此,學佛的人一定要聞思修; 有了聞思修,你的觀念每天會進步,看法也是每天不同; 慢慢的,你就會超越世間法,然後走向解脫、真正修行的路。(待續)

 

~妙音度母分享(2/3)

 

 

佛學會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