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世紀噶舉派大成就者瑪爾巴大師

陳曉東著《神奇舍利子》

藏傳佛教中的噶舉派,大致分香巴噶舉和塔波噶舉兩大系統。因該派僧人喜穿白色僧裙,被俗稱為“白教”。其教法源自十世紀左右的印度高僧底洛巴與那若巴,由瓊波南交和瑪爾巴分別傳往藏地。瓊波南交(978-1127)為香巴噶舉派的創始人,活了一百五十歲,入滅荼毗後屍骨上顯現眾多神像。瓊波南交畢生倡建寺院一百餘所,接納徒眾數萬,是藏傳佛教史上一個傳奇式的人物,其所創香巴噶舉大約興盛了四百年,而後逐漸湮沒。瑪爾巴(1012-1097)為塔波噶舉的開創者,後來所指的噶舉派,主要就是指的塔波噶舉。由塔波噶舉後來又發展出噶瑪噶舉、采巴噶舉、巴戎噶舉、帕竹噶舉四大派系。

瑪爾巴于宋大中祥符五年(西元1012年)誕生於洛紮秋切(今西藏南部羊卓雍湖之南)的卓窩壟村,家境富裕,父名瑪爾巴·旺久維色(自在光明),母名嘉姆朵德(王母光明),有子女四人,瑪爾巴為次子。十三歲前,瑪爾巴在家裡度過,那時他性情暴烈,嗜酒好辯,父親對他說:“既然這樣,你還不如到外地去學習吧。”就給他備了乾糧用品,讓他出門去求學。瑪爾巴來到拉堆芒哢木古龍寺,在卓彌大師跟前學了一段時間梵語和佛法,改正了以前的一些壞習慣。卓彌大師的學問取自印度,瑪爾巴很想直接去印度學法,就回家準備盤纏,父母覺得路途太遙遠,不大贊成,但瑪爾巴還是毅然上路了。

到尼泊爾後,瑪爾巴從基特巴和本達巴兄弟處聽學了不少密法。基特巴和本達巴兄弟皆為印度大成就者那若巴(1016-1100)的弟子,瑪爾巴因之對尚未見過面的那若巴生起很大信心。三年後,瑪爾巴由尼泊爾去了印度,直接拜倒在那若巴門下,求請七次,方得到喜金剛的灌頂和傳授,後來又系統地聽習了佛合和加行、呼金剛、勝樂和密集等四續部的教授。為了求得佛說大幻化經,他不辭辛苦,專門前往毒河洲拜謁大成就者古古熱巴。

返回西藏後,瑪爾巴在北方一帶以“炭煙天女法”為一些富戶的稚童醫治疾病,積聚了一些黃金,他收下的俄敦曲多等弟子也奉給他不少供養,有了充足的資糧,他遂再經尼泊爾去印度,在那若巴座前求得許多新的教法。

再回西藏,他定居在家鄉洛紮卓窩壟寺,攝受了不可思量的弟子,使密續諸法象日月一樣宏揚光大。當他最看重的弟子米勒日巴懇請教授往生奪舍大法時,他在自己的密法手冊裡找不到這方面的記載,於是決定再赴印度求法。到了尼泊爾,遇到本達巴上師,告訴他那若巴已經去世,瑪爾巴心中生起難以忍受的悲痛。在布拉哈日山,那若巴的弟子沙彌·西繞僧格把上師留下的一幅喜金剛畫像和顱器、金剛杵交給了他。瑪爾巴問沙彌:“將來還能不能見到那若巴至尊?”沙彌說:“清淨的弟子在清淨的曼荼羅中進行祈禱,有希望見到上師,除此之外,沒有別的機緣。”

瑪爾巴在印度恒河邊的戒香寺裡設置了曼荼羅,苦苦觀修,但未能見到那若巴。他進入紫檀木森林,到處尋找,在一塊水晶磐石上發現了那若巴的足跡。他在上師的足跡旁極其專注地祈禱了三晝夜,天亮時,光彩環繞全身的那若巴在空中真實地向他顯現。瑪爾巴拿出隨身帶來的金粉,要獻給上師,上師說:“我不貪圖黃金。”瑪爾巴再次請求上師收下,那若巴便把金粉灑向林中說:“那就供奉上師寶吧。”。瑪爾巴請求賜示往生奪舍法。上師問他:“這是你自己想祈求這個法?還是得到了什麼授記?”瑪爾巴說:“這是我的一個名叫米勒日巴的弟子,他得到授記,想求學這個法。”那若巴說:“在北方黑暗之地,有這樣的光明人物出現,實在太好了。”就將往生奪舍法傳授給了瑪爾巴,而後消逝在虛空中。

瑪爾巴返藏後,仍在家鄉卓窩壟定居,四十幾歲時娶達麥瑪(無我母)為妻,在外遵循隱修瑜伽士的戒行,過一種世俗生活,在內修習生圓二次第甚深瑜伽。他培養了許多弟子,最出名的有俄敦曲多、促敦旺額、梅敦村布、米勒日巴、瑪爾巴敦亞五大弟子。他翻譯了許多佛教經典,被稱為古代西藏七大譯師之一。據《瑪爾巴譯師傳·見而有益》裡記載,他把往生奪舍法教授給了米勒日巴,自己也曾在死鴿和羊羔身上進行驗證,以奪舍法將人的靈識投入死鴿身上,死鴿當即就拍拍翅膀活轉過來……

宋紹聖四年(西元1097年),瑪爾巴八十六歲,有一天,他對眾人說:“快把供品擺設好,那若巴上師來迎接我了。”等弟子把會供佈置好,他對妻子達麥瑪說:“該隱化的時刻到了。”隨即結跏趺坐,雙手合什,施行往生法。只見他頭頂凸出大如拇指的頭蓋骨,靈骨自成為喜金剛五佛身,靈識如一股青煙,從頭頂出殼而去,頭部放射出大如瓦器的白光,逐漸上升,最後隱化於虛空中。天空出現美麗彩虹,空中降下花雨,還有種種不可思議的異兆。

俄敦曲多等眾弟子把師父的遺體請到當雄地方的瓊頂山給予火化。火盡煙滅後,瑪爾巴的靈骨上顯現出九尊喜金剛化身,個個形態精緻逼真,連最高超的能工巧匠也難以鑄造出來。

 

相關文章:
西藏11世班禪 TVBS 緣氣:(3271)
藏傳佛教喇嘛:11世班禪已承擔起歷代班禪的重任 緣氣:(8425)

上一篇( 禪觀) 回目錄 下一篇( 功德雲 如何佈置整理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