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貢藝術綜述

  熱貢藝術簡介

  一、熱貢藝術概況

  “熱貢藝術”是藏傳佛教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頗具廣泛影響的流派,從十五世紀開始,發祥于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同仁縣境內隆務河流域。數百年來,這裏有大批藝人從事民間佛教繪塑藝術,從藝人員之眾多,群體技藝之精妙,都為其他藏區所少見,故被譽為“藏族畫家之鄉”,而同仁地區在藏語中稱為“熱貢”,因此這一藝術便統稱為“熱貢藝術”。

  西元十四世紀前後,藏傳佛教開始在同仁地區流傳,至十五世紀以後,隨著薩迦派,繼而格魯派黃教的迅猛發展,各地區大興寺院,隨使大量藏族、土族僧俗投入到繪塑佛像、裝飾寺廟的活動中。

  幾個世紀以來,熱貢藝人四處作畫,足跡遍及青海、西藏、甘肅、四川、內蒙古及國外的印度、泰國、蒙古等國,給這些地方留下了數以萬計的精美藝術品,贏得了很高的聲譽。並從西藏繪畫藝術、敦煌壁畫和國外的同類作品中吸取了豐富的藝術養料,加上結合青海本地的民間藝術進行總結、提煉,因而技藝日臻嫺熟,影響廣泛,在中國西部、西北及東南亞一些國家久負盛名。

  在品類上,熱貢藝術包括繪畫(壁畫、卷軸畫即藏語稱唐卡)、雕塑(泥塑、木雕)、堆繡(刺繡、剪堆)、建築彩畫、圖案、沙畫藝術、酥油花等多種藝術形式。內容主要有釋迦牟尼傳、菩薩、護法神、佛經故事及仙女之類的佛像。

  熱貢藝術早期的作品手法粗放古樸,色彩單純,繪畫帶有較典型的印度、尼泊爾風格。其筆調雄邁,人物、山水、花鳥、草蟲生動傳神,畫面給人以雄渾、博大之感。至十七世紀中葉,熱貢的匠師們技藝日趨精妙,線描簡練流暢,剛勁有力,採用工筆重彩,莊重沉穩,設色清新濃郁,勻淨協調,所畫人物形身兼備,畫風趨向華麗、精細,同時開始注重畫面的裝飾效果,成為熱貢藝術承前啟後的輝煌鼎盛時期。經過幾個世紀的風風雨雨,很多早期、中期優秀的繪塑作品已不復存在,但現在仍能零星地在隆務寺、年都乎寺、吾屯寺院裏見到早、中期匠師們留下的氣勢弘偉的巨副壁畫和技藝精湛的唐卡。

  十九世紀以後,為熱貢藝術的近期。這個時期的作品色彩鮮豔,筆法細膩,特別追求裝飾趣味,同時大量用金,使畫面呈現出金碧輝煌的效果和熱烈的氣氛。近期的代表人物有更藏、尖木措、夏吾才郎(上世紀四十年代曾隨師受聘協助張大千赴敦煌臨摹壁畫),他們的作品構圖疏密有致,人物造型嚴謹又不顯刻板,色彩鮮麗和諧,富於裝飾性,畫面既有一種統一感,又顯得生動活潑,藝術效果不同反響。熱貢藝術作為藏傳佛教藝術中的一個流派區別于其他藏區藝術,也是這一時期表現得最為突出,作品一經拿出,即知是熱貢地區的佳作。

  熱貢藝術在它產生至今的幾百年的歷史中,逐漸提煉、發展,成為獨具一格的民族藝術。其作品造型準確生動,工筆精細絕美,色彩豔麗富於裝飾性,充分發揮了線條的節奏感、運動感和立體感,強調了整體的完美。質樸的畫風,勻淨、協調的設色,惟妙惟肖的神態刻畫,充分體現了藏族人民創造的光輝燦爛的文化,是我國文化遺產中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許多作品曾在北京、上海、天津、香港、廣州、深圳、西藏、甘肅、青海等地展出,獲得了極大的成功和高度的評價。

  藏傳佛教藝術給中華古老的文化藝術藝苑增添了新色,熱貢藝術就是這個百花園中的一朵奪目的奇葩。藝術家們通過無以倫比的藝術和幾百年漫長的歷史蹤跡,反映了他們對生活的理解,是藏族不同地區之間,藏漢民族之間交光互影的產物。它雖歷經波瀾,幾度興衰,但它有寬廣的前途,一定能從浩如煙海的民族、民間藝術中吸取精華,不斷創新,使熱貢藝術這一“明珠”大放異彩。

  二、黃南州熱貢藝術館概況

  “熱貢藝術”是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同仁縣境內以繪畫、雕塑、堆繡為主要內容的民間藝術,是中國藏傳佛教藝術領域的一個重要流派。目前,從事這一古老藝術的民間藝人約100余人。

  黃南州熱貢藝術館是青海省唯一的藏畫研究機構。藝術館始建於1982年,時稱“熱貢藝術研究籌備小組”。隸屬青海省文聯管轄。1985年,由於眾多因素,黃南州人民政府決定從省文聯接管“籌備小組”的工作,並於1985年6月成立了“黃南州熱貢藝術館”、“黃南州熱貢藝術研究所”。原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於1986年視察黃南時為該館題寫了館名,著名美術家朱乃正先生題寫了所名。其主要職責是對熱貢藝術的歷史發展、藝人生平和作品分佈、失落情況進行調查研究,挖掘、搜集、整理、徵集藝術精品,作好熱貢藝術的宣傳,積極開展工藝美術研究和學術交流工作,負責培養藝術後備人才。

  1988年,在中央、省、州政府的支持下,征地5.9畝,投資30萬元,興建了一座集繪畫室、辦公室、宿舍為一體的700平方米的綜合樓,1996年又投資178萬元,修建了一座具有濃郁民族特色、藝術色彩的2203平方米的業務大樓,主要擔負作品展出、開發研究、藝術交流等工作任務。

  全館現有展廳五個:唐卡廳、雕刻廳、堆繡廳、沙盤廳、文物廳。館藏明、清時期作品近百件,近代精品1000多件,版畫、雕塑等作品100多件。現有工作人員15名,其中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1人,高級工藝美術師1人,工藝美術師4人。

  長期以來,熱貢藝人們在藝術道路上,不斷實踐,技藝日趨嫺熟,他們的足跡遍及青、藏、甘、川、內蒙及印度、尼泊爾、泰國等國家,給這些地區和國家留下了數以萬計的精美藝術品,贏得了很高的聲譽。由於譽及我國西北、西南及東南亞、歐美一些國家,美、日、德、泰、韓及港澳臺等國家和地區的研究人員慕名前來考察,學習這一獨特的藝術,已經成為黃南乃至青海主要的旅遊專案、旅遊產品。

  熱貢藝術有著巨大的發展潛力,許多作品曾在北京、上海、天津、廣州、深圳、廈門、西藏、四川、甘肅、青海等地展出,獲得了高度的評價,並獲多種獎項。前來我館參觀的中外遊人與日俱增,年參觀量達10000多人次。

  熱貢藝術館現已形成以展覽為主體,門類齊全,結構合理的展銷體系,成為集收藏、研究、展覽、開發熱貢藝術為一體的基地。

  三、熱貢藝術門類介紹

  唐 卡

  繪畫即卷軸畫(藏語譯音為唐卡),是一種便於懸掛,易於收藏的畫種,用彩緞裝裱而成。這種畫具有顯明的民族特點,濃郁的宗教色彩和獨特的藝術風格,歷來被藏族人民視為珍寶。

  熱貢地區的唐卡題材極為廣泛,常見的有:釋迦牟尼、無量壽、菩薩、文殊、觀音、白度母、羅漢、護法神以及各時期有名的高僧等。在繪畫技巧上它相似於漢族的工筆重彩,一般採用單線平塗略加烘染和色塊填勾的手法,構圖都採用散點透視的手法。畫面上的神、佛、山水、花草、樓臺亭閣、各種鳥獸等都繪得很細緻、生動而色彩鮮豔,特別是一些被誇張變形的密宗造像,性格鮮明,形態各異,對不同身份的神給予不同身份的性格,有的靜坐,有的狂舞,有的微笑,有的憤怒,有的和善慈祥,有的青面獠牙,真是千變萬化,姿態各異,各盡其妙。熱貢唐卡畫人物形象筆精而有神,形象栩栩如生;寫走獸花鳥,則精於勾勒,注意設色,姿態生動,配奇石山景,峰巒疊嶂,氣勢雄偉;繪宮殿樓閣,格調穩重,佈置壯麗。在取景佈局上視野廣闊,不受時間、空間的局限,把同一主題而發生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的事物組合在一起,使一幅作品猶如一本連環畫,使畫面有咫尺千里之感,具有較強的感染力。熱貢唐卡這種獨到之處的技巧,使其在同類藝術中別具一格,成為藏畫藝術的一種風範。

  雕塑藝術

  雕塑在熱貢藝術中佔有顯要的地位,它主要包括泥塑、木雕、磚刻、石刻等,其中泥塑最為發達。泥塑分為單色泥塑和彩塑,它是熱貢雕塑的主體。泥塑藝術的成熟期約在十七世紀中葉至十九世紀初期,這個時期的塑像造型完美生動,神態刻畫惟妙惟肖,服飾衣褶既簡練流暢,又富於質感,既玲瓏剔透,又雅致大方,色彩對比強烈又鮮豔協調,使單色泥塑和彩塑統為一體。

  熱貢泥塑和寺院建築相結合,力求表現其廣泛的內容。塑像的取材範圍也十分廣泛,除以日月星辰、山川草木、鳥獸蟲魚作為裝飾紋樣和陪襯物外,往往還根據佛教故事或經典的需要塑色彩形象,如奇譎多樣、光怪陸離的護法神,青面金剛,馬頭紅發的天神,有的騎獅坐象,舞槍弄棒,有的頸掛人頭蓋骨做的項鏈,狂怒舞蹈……神態各異使人敬畏。選擇具有概括性的一瞬表情與形體動態,使人們從靜的形象中聯想其前因後果,從而間接地把握與這一物體形態相聯繫的潛在內涵,是熱貢泥塑家極大的成功。

  另外,木雕、磚雕、石雕也頗具規模,木刻主要是印刷用品的經書板,門楣、柱頭上的裝飾雕刻,也有相當量的木雕佛像。磚雕主要見於建築物,如屋脊上的花、龍鳳、對獅,飛簷上的獸吻,牆壁上的浮雕等。

  圖案藝術

  圖案是依附於建築物、室內擺設、日常用具而存在的裝飾藝術,多見於佛教寺院的建築物,多用於畫像、書籍、壁畫、牆裙、門窗、柱飾、藻井、畫梁雕棟等。這類圖案畫勻稱、清晰、典雅、莊重,呈方形、圓形或者其他幾何圖形。再運用色彩和表現手法的不同,以及疏密、聚散、曲直、長短、大小等手法來進行變化,同一花形,可以產生多種多樣的形式,構成豐富多彩的圖案。

  圖案藝術在很大程度上已跳出了佛教藝術的範圍。從宗教法具、日用器皿到地毯、織物上的裝飾,處處琳琅滿目,其特點是具有更加濃郁的地方氣息和民族色彩,並有較高的實用價值。

  堆繡藝術

  堆繡是一種運用“剪”、“堆”技法塑造形象的特殊的藝術。從技法上區分,它又分為“剪堆”和“刺繡”,熱貢地區的堆繡主要以剪堆為主。堆繡製作時,藝人根據內容表達需要選好種種顏色的綢緞,剪成一定尺寸的任務、走獸、花鳥等,用彩色綢緞粘壓在事先剪好的紙張模式上,然後讓顏色從濃到淡,依次粘堆。由於中間突出,故產生了較強的立體效果,猶如一幅絲質的彩色浮雕。堆繡的取材大都是佛經故事,多以人物為主,一般不表現大場面。它注重人物的造型和神態,講究各色綢緞的配置,粗獷中見細膩,由於主體佛像突出,色彩鮮豔,對比強烈,有較強的立體感。堆繡,是刺繡藝術的創新,是刺繡與浮雕的結合。一幅堆繡就是一幅絲質的彩色浮雕。

  木雕藝術

  木刻主要是印刷用品的經書板,門楣、柱頭上的裝飾雕刻,也有相當量的木雕佛像。佛像一般分為單色木雕和彩色木雕兩種,且有俱佳俱作,風格多樣,刀法婉轉勁利,剛柔相濟,極富變化,民族特色濃厚,在熱貢木雕藝術中獨具一格,名揚天下。

  四、人物介紹

  夏吾才讓

  熱貢藏族彩繪藝術家。1922年6月至2004年1月,男,藏族。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同仁縣吾屯上莊人,先後任熱貢藝術館籌備組成員之一、自治州政協委員、中國美術家協會青海分會常務理事等職,並在黃南州藝術館工作。

  吾屯是熱貢藏族傳統宗教繪畫的集中村莊之一。夏吾才讓從小受佛教繪畫藝術的薰陶和環境影響,七歲即拜當地著名的藏畫家索南旦巴為師,在吾屯上莊開始學畫,進步很快,既學畫,又得到生活資助。隨師在青海塔爾寺作畫八年之久,基本掌握了傳統繪畫程式和方法要領。塔爾寺的許多壁畫即出自他師徒之手。此間,他跟著名國畫大師張大千在甘肅敦煌作畫兩年,協助臨摹壁畫,大大開闊了眼界,提高了繪藝水準和鑒賞能力,吸吮中國傳統佛教繪畫藝術和藏傳佛教繪畫藝術的表現形式、構圖染色技巧之精華,為他以後藏漢佛教繪畫藝術有機地應用結合以及以後的藝術創造和藝術風格的形式,奠定了一定的基礎,使他在藝術道路上邁出了決定性的一步。

  夏吾才讓23歲出師,帶著他的藝徒夏俄洛藏等人,到四川省阿壩尕爾登寺、甘肅省夏河拉蔔楞寺、武威瑪鐵寺、青海夏瓊寺、德紮寺、曲藏寺、隆務寺等地作畫習藝七、八年,使得藏畫技藝達到嫺熟地步,幾乎不用畫稿直接構圖作畫。後來他來到西藏布達拉宮和印度佛教聖地多結丹,欣賞和領略了名刹古寺中無數珍貴的藝術品,耳目為之一新,繪技和鑒賞力達到新的高度。他學習、繼承、吸取、發展各地寺院壁畫的特長和技法,特別是對熱貢當地坎巴著名畫師格登的技巧專長的吸取。以後又從佛教題材繪畫,將佛教繪畫藝術手法應用於藏族民間史詩《格薩爾王傳》,為現代藝術服務經過10餘年,技藝日臻成熟,如他的代表作《釋迦牟尼生平故事》中顯示出他的繪畫特點,代表了近期熱貢繪畫藝術的風格。他彩繪佛像畫近千幅。他的作品集錦是佛教繪畫藝術之大成,獨樹一幟。他在為培養下一代藝人辛勤工作著,對“熱貢藝術”的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六十多年來,繪製各種作品4000餘幅,館藏有成名作《八馬財神》及《西方廣目天王》、《長壽五仙女》、《蓮花生八相》、《內修閻魔護法神》等。

  夏吾才讓在1988年第三屆全國工藝美術藝人創作設計人員代表大會上,被授予“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稱號。

  更 藏

  更藏,藏族。一九二0年十一月生於青海省黃南州同仁縣尕沙日村。原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美協青海分會理事、青海省文聯常務理事、同仁縣政協常委。是黃南州熱貢藝術館籌備組成員之一,1996年去世。

  更藏從幼年起,跟隨名師桑傑太學習繪畫。二十歲出師,開始在青、甘、川等省各大寺院繪畫。1940年至1949年,在上述等省完成三千餘幅壁畫、唐卡作品,使其名聲大振。同時,也為熱貢藝術的傳播與熱貢藝術館的創建起了重要的作用。

  一九八一年,他與十余名藝人一起精心繪製了百餘幅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並赴北京、上海、西寧等地、市展出,受到國內外各界人士好評。一九八六年,原總書記胡耀邦視察黃南時,曾親切接見更藏先生,勉勵他為藏族民間藝術繼續發揚光大,培養後繼。更藏一直致力於熱貢藝術的研究、整理工作,並收徒傳技藝。館藏作品有《東方持國天王》、《妙音天女》、《普賢菩薩》、《黃文殊菩薩》、《格薩爾王出征》等。

  更藏有嫺熟的技藝和藝術修養,對熱貢藝術研究精深,見地獨特,是我州最著名的三大名師之一。

  尖木措

  尖木措,藏族,一九一七年十月生於青海省黃南州同仁縣吾屯下莊,著名的民間美術家。黃南州熱貢藝術館籌備組成員之一,二00二年三月去世。

  幼年時,他就開始在吾屯村拜名畫家本巴太為師,學習泥塑、彩繪等技藝。十五歲時跟師在青海各大寺院繪塑佛像,這對他來講,既開闊了視野,又對自己的知識不足是一個新的補充。二十三歲出師,從此,邊自學邊摸索,輾轉在青海、甘肅、西藏等地,先後作畫、塑像幾千幅、尊作品,使自己的技藝達到嫺熟的水準。期間他先後培養了三十一名徒弟。由於他的作品風格獨特,筆法細膩,在熱貢地區獨樹一幟,使之成為當代繪畫藝術著名的三大名師之一。館藏作品有《南方增長天王》、《六臂救怙主》、《宗喀巴王形象》等。

 

相關文章:
淺析熱貢藝術中唐卡的視覺張力 姚輝 緣氣:(2903)

上一篇(淺析熱貢藝術中唐卡的視覺) 回目錄 下一篇(唐卡 藏族文化藝術和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