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認識自己的限制(下)

“Learn to achieve the same result, but in a different way, in a light and joyful way. ” 

  - Godwin Samararatne

學習達到同樣的效果,但以不同的方式,以輕鬆與愉快的方式。 - 葛榮居士

 

(五十)請認識自己的限制﹙下﹚    路

  上期的文章提到觀察與認識自己的限制,然後學習耐性地引領自己循序漸進。

 

  有趣的是,當進一步觀察與認識自己的時候,漸漸發現到很多時候責備自己沒有「盡力而為」其實是一場誤會、誤解,因為自己根本就沒有不盡力,只是自己誤以為(mistakenly believe)自己不盡力。

 

不以成敗得失來量度是否盡力

 

  舉一個有趣的例子,曾在工作上草擬了一份建議書,送給兩位元客戶審閱。第一位客戶回復,認為這份建議書不詳盡,有很多處地方沒有清楚列明細則,也沒有足夠理據去支持建議書內的提議,聽到了這些批評之後便懊悔,責備自己沒有盡力,責備自己疏懶或疏忽,沒有好好把意見書詳細做好。後來,接到第二位元客戶的回復,他對同一份建議書卻大加贊許,認為這份建議書的內容詳盡,也清楚列明所有有關資料,還立刻接受這份建議書內的所有建議,這時候才醒覺到之前對自己的一切責備與懊悔都是不必要的。

 

  這個例子說明人常傾向以事情的成敗得失來量度自己盡力與否(result orientated)。若然事情的結果順利,就認為自己曾經盡力,給自己一個加號;若然事情的結果不順利,就認為自己沒有盡力,給自己一個減號;其實,兩者皆是虛妄,是惟心所虛構,心不自覺地迷失於成敗得失之中,而然後不必要地責備自己,自己成為了自己的無辜受害者。

 

  既然如此,所需要做的並不是責備自己的迷失,也不是預期自己以後也不會再無辜地責備自己,而是每當覺察到懊悔或責備自己不盡力時,需友善地提醒自己看清楚實況,認識是否已經迷失予事情的成敗得失之中,耐性地幫自己一次又一次從迷亂中復原過來。

 

  上述這個例子也說明若然以某一個標準來制定甚麼是盡力,這只是概念(concept)而已,無實質的。若然如實地去瞭解甚麼是盡力,便會明白到,每一個人只可以他在某一個階段的盡力程度而盡力,而每一個階段的盡力程度也會受這一個階段的經驗、知識、心的質素和種種不斷變遷的處境所限制。

 

  又舉另一個例子,在工作的時候,常需要思考有哪幾個處理事情的方案,然後作出決擇,決定以某一個方案來處理面前的公事。後來事情不如意,回望時才發覺其實是有一些更好的處理方法,但在作決擇之前卻疏忽了這些更好的方案,於是便怪責自己沒有盡力,若然盡力的話便不會疏忽了這些更好的方案,而取決了一個錯誤的方案行事。

 

  經過長年累月的觀察與瞭解,漸漸發現到這些對自己的責備或認定自己當時沒有盡力,也是不必要的,都只是對實況的不明白,因為實況是原來自己根本就沒有大意或疏忽,只是經驗不足,或只是思考不夠靈活,或在工作時事情發生得太快而沒有足夠時間思考,或只是世事難料、難測,這與沒有盡力根本就是兩回事。當一個人怪責自己經驗不足時,或預期自己事事與時時都思考靈活時,或常常能預測世事的變化而能在事前選擇最佳的方案時,就是不瞭解自己的限制,就是迷失予成敗得失之中。

 

不迷失于完美概念之中

 

  在現今的社會生活,每事都講求完美(perfection),無論物質的樣貌品質也好,或工作的目標與質素也好,或政府的設施與效率也好,都「要」(want)完美。當不自覺地以完美為目標時,稍為有少許不當或不滿意的地方,便會到處尋找過失,誤以為必定有人犯錯,繼而抱怨別人或這個社會。若然不是別人或政府錯的話,就是自己做錯了,始終都要找一個人來承擔這「錯誤」,但原來實況是這個所謂「錯誤」只是惟心所虛構,只是心盲目追求與預期完美的後果。完全公平、平等、平衡,無差誤的社會只是幻想,不設實際。

 

  同樣,當不自覺地追求與預期自己完美,便會不自覺地以事後的成敗得失來量度自己的盡力與否,向自己追究不完美的責任。

 

  修行是學習不走兩個極端(avoid two extremes)。一方面不跟隨現今社會的完美概念生活,因為實相是世事從來就沒有完美。另一方面也不草率了事,得過且過。兩者之間的中道(the middle way),便是正如上一篇文章所提及,如實認識與瞭解自己的限制,然後逐步循序漸進地提升這限制,不操之過急。

 

  祝願各位會學習不迷失于完美或成敗得失之中。

 

 

相關文章:
在生活中禪修 請讓被壓抑的情緒釋放 葛榮居士 緣氣:(4534)
在生活中禪修 請逐漸改變行為的模式 緣氣:(3275)
在生活中禪修 請認識思緒的特性 緣氣:(3280)
在生活中禪修 請如實認識所付出的努力 緣氣:(3306)
在生活中禪修 請認識心的本然 緣氣:(3367)
在生活中禪修 請認識心的無懼 緣氣:(3207)
在生活中禪修 請知道任務是否已經履行 緣氣:(3245)
在生活中禪修 請培育純真的感恩 緣氣:(3230)
在生活中禪修 請認識自己的限制(上) 緣氣:(4151)
在生活中禪修 請治療內心的傷痕 緣氣:(3713)
在生活中禪修 請學習如實觀之 緣氣:(3480)
在生活中禪修 請無需把苦膨脹 緣氣:(4601)
在生活中禪修 請以自己為歇息的地方 緣氣:(3248)
在生活中禪修 請學習如何有智慧地不打擾 緣氣:(3254)
在生活中禪修 請培育自力 緣氣:(3088)
在生活中禪修 請勿活在概念中(六) 緣氣:(3176)
在生活中禪修 請勿活在概念中(五) 緣氣:(3261)
在生活中禪修 請勿活在概念中﹙四﹚ 緣氣:(3330)
在生活中禪修 請勿活在概念中﹙三﹚ 緣氣:(3393)
在生活中禪修 請勿活在概念中﹙二﹚ 緣氣:(3294)
在生活中禪修 請勿活在概念中﹙一﹚ 緣氣:(3970)
如何在生活中觀無常 索達吉堪布 緣氣:(4093)
在生活中禪修 葛榮居士 緣氣:(4617)

上一篇(在生活中禪修 請培育純) 回目錄 下一篇(在生活中禪修 請認識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