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念動中禪 第一日法談  正念動中禪法談序
  
  序
  
  今日國內外有很多種禪修的方法,其目的不外是為了淨化內心、滅除痛苦,只是有的著重「寂止」,有的著重「內觀」;有的強調專注,有的強調覺知;有的屬於「靜態」,有的屬於「動態」。最重要的是,要能夠應用在日常生活之中,使禪修與生活合一。內觀教育基金會近年邀請泰國的隆波通禪師來台,傳授隆波田禪師所教導的「正念動中禪」,他對學員的指導與問答,都是精簡扼要,甚受學員們的歡迎與肯定。
  
  
   正念動中禪是一種動態的禪修,透過覺知肢體的動作,培養出強而有力的覺性,用以看清身心實相、滅除痛苦。由於此方法輕鬆而自然,可以與生活結合,甚合現代人的需要,值得介紹。
  
  
   為了方便教學,今將動中禪的內容依照佛法的次第與深淺重新整理,並且以法談的方式編寫出來,取名為《生活即禪修》,一方面供社會大眾瞭解「正念動中禪」的基本原理,一方面供法友們配合禪修的實踐,來品嘗正法的滋味。
  
   願正法久住!
  
   林崇安 200096

   編著於中壢市內觀教育基金會

  正念動中禪 第一日法談

  五蓋、四念住、五蘊

  1. 現在是我們法談的時間,請放鬆身心,眼睛自然的張開。此時,不用作手部的動作,要以覺性來聽講。
  2. 在這兒,先把動中禪的要點提醒一下,它的要點就是在舉手投足之間都要一直保持覺性,動作要輕柔,身心要放鬆,使覺性持續如鏈子,愈長愈好。當我們翻掌時,知道在翻掌。當我們的手往上移時,知道手往上移。當我們的手往下移時,知道手往下移。手移動時,知道手在移動。手停的時候,知道手停。一次一個部位在動,要清楚的知道。同樣的,走路時知道左腳或右腳正在移動,走時自然而輕鬆。白天任何時候,眼睛要自然的張開,讓眼耳都自然的運作。一直覺知身上一個部位的動作。舉手、投足、眨眼、吞口水、搖頭、點頭等等,都覺知到那一部位在移動。移動時,我們的覺性就在裏面,因此,把這個覺知持續成鏈,我們的覺性就愈來愈高。人是動物,整天都在動。動中禪就是利用這個自然的原理來培養我們的覺性。
  3. 經過不斷的練習,你也許已經發現到了五個心理現象,會在禪修中出現,阻礙我們的修行,佛法上稱作「五蓋」。五蓋就是五個障礙,像蓋子一樣蓋住我們的心。第一個蓋就是貪欲。貪欲是指對所想要的東西生起貪求的心理。例如,貪求成果的出現,就是一個貪欲蓋。第二個蓋是瞋恚。瞋恚就是別人觸犯了你,你生起了生氣的心理,或者想到以前不如意的事情而生氣。第三個蓋是昏沉睡眠,就是感覺身心沉重、昏昧、提不起勁,想睡覺,覺得很累。第四個蓋是掉舉惡作。掉舉是想到過去所經歷的歡樂事情,內心浮動而胡思亂想,生起種種雜念。惡作是指後悔的心理,例如,想到我還有很多事情要辦,我何必來這兒禪修,這種後悔的心理,就稱作惡作。第五個蓋是疑,就是懷疑老師、懷疑方法,懷疑這個方法能不能達到滅苦的目標等等。
  4. 要時時警惕自己,貪心、生氣、昏沉、雜念以及懷疑這五個蓋是禪修的大障礙。如何處理這五蓋呢?這要懂得善巧。特別是,昏沉睡眠將要生起之時,你就要立刻逃開,不要給它們抓到。也就是說,當你坐著覺知手部動作時,覺得有一點點的昏沉,就立刻要改變手的姿勢,或者起來走路、經行、洗臉。務必要把昏沉睡眠趕掉。記住,永遠不要讓昏沉靠近你。至於貪念、生氣、後悔、妄念、懷疑等等心理生起之時,就不用管它們,只要繼續覺知自己的動作就對了,當你的覺性增強後,這些都自動會被處理掉。
  5. 為了培養我們的覺性,晚上好好的睡覺後,白天就不用睡覺,要把覺性持續不斷,中午不用午睡。開始也許不習慣,但依據以往學員的經驗,兩三天后就習慣了,而且覺性增加後,晚上睡眠的時間也會自動縮短,並且白天仍然很有精神。
  6. 有的學員覺得其他的禪修方法開始不會這麼累,為什麼動中禪一開始會這麼累呢?
  這有不同的理由,一個理由是因為還沒適應新的環境、新的作息,另一個理由是因為以往有的學員是以靜態的方式坐在禪堂,身體都不動,因而昏沉生起時並未察覺,而且覺得自己坐得不錯。但是,現在因為要移動手部,你只要有一點昏沉、睡眠,自然就覺得異常沉重而有累的感覺。你如果被昏沉征服,你的覺性就沒有了。因此,要不斷移動你的身體來做「動中禪」,幾天下來,你將發現你的昏沉不見了,而且禪修的品質比往日大大的提升了。
  7. 有的學員說:中午沒有睡一下,下午反而沒精神。
  不錯,開始幾天也許會如此,但漸漸的,你不喂「食物」給午睡,午睡就愈來愈無力,最後就消失掉了。在禪修期間,一旦克服掉昏沉,你會發現自己的覺性大大的提升了,而且接下來,你對自己的身心將會有更深的體驗。以往許多學員降服昏沉睡眠後,內心就生起喜悅,身體也變得輕盈了。
  8. 如果晚上睡得夠,但白天卻覺得昏沉,那麼,這種昏沉是來自無明煩惱。這種無明煩惱必須去除,只要一直的覺知肢體動作或經行,終必將之克服。
  9. 關於禁語,大家也體會到,即使不講話,腦中已胡思亂想,若再講話,那麼,內心的寧靜就不可能達成了,因此,整個禪修課程要一直保持禁語。靜靜的覺察自己身心的動作。
  10. 在小參時,可以向禪師請問問題,所問的是與此刻的禪修技巧有關的問題,這樣對你才有幫助。由於每人的背景不同,因此,禪修中所呈現的身心狀況有所不同,禪師會依你的狀況給予指導。除了小參時間外,當你有特別的體驗而有疑問須要澄清時,也歡迎來找禪師解答,但不要找學員或其他人談,找別人不但沒有幫助,有時反而誤導。每人的禪修體驗要在最後一天來分享,這時可以好好講出來。
  11. 有的學員問:像現在在聽講,此時手是否也要一直動?
  這一點,要掌握動中禪的訓練基本原則,是一次以一個對象為主要的覺知對象,因此,聽時就只是聽,以所聽的內容作為物件,讓耳朵自然的運作著。但是,如果聽講時,外面有聲音傳來,心就被吸引過去而忘了聽講,那就不對了。反之,如果外面有聲音傳來卻完全聽不到,那就是心太專注,應放輕鬆,使耳朵自然地工作。因此,在聽講時,要保持放鬆,以覺性來聽。
  12. 有的學員問:像現在在聽講時可以不可以閉起眼睛?
  這要瞭解正念動中禪的禪修目的,是要培養覺性應用到日常生活當中。平常我們除了睡覺以外都是張開眼睛的。因此,在禪修訓練時,就一直要自然而輕鬆的張開眼睛,如此隨時都準備好應用在日常生活當中。因此,只有晚上睡覺時,才閉眼睛,平時聽講要輕鬆的張開眼睛。同樣的道理,我們的呼吸完全順其自然,不去刻意的調息。動中禪是一個順乎自然而簡單的方法,重點是要輕鬆而有覺性在。
  13. 在這兒要澄清一個觀念,就是「覺知」與「專注」的不同。覺知是很輕鬆,很開放地知道對象。專注或全神貫注則是費力的集中在物件的一點,因此,專注會覺得累,甚至會產生頭痛。有些禪修的人,常常頭痛,一個原因便是以專注於一點的方式來禪修。而動中禪則完全是走覺知的方式,很輕鬆的覺知肢體的動作,使心能夠持續的覺知動作而沒有任何的散亂。覺知與專注不同,覺知時,內心輕鬆、沒有壓力、沒有散亂。專注或全神貫注時,雖然也沒有散亂,但是內心並沒有放鬆,有壓力在,因為想要專注於一點,就會費心力。
  14. 專注與覺知的不同,可以用譬喻來說明如下:在冰箱裏的小冰塊,結成四四方方的硬塊,也非常的冷,但是一移到陽光下,不久就融化了。專注便像這個樣子,在禪堂時,專注一點,內心不動,但是一到生活中,心就散亂了。另一種狀況是深海裏的水,同樣是非常的冷,但卻是流動的,不會忽硬忽軟。覺知便像這種水,在任何狀況都是內心柔和而不散亂。冰箱的冰塊與深海的水,同樣是水,但是大不相同。專注與覺知也很類似,但是大不相同。動中禪訓練我們的身心放鬆並且充滿覺知,能夠運用到行住坐臥中。
  15. 因此,練習動中禪的手部動作時,內心只要輕鬆地知道手在動、在停就對了,不是用眼睛去看手的移動,只單純的感覺到手在移動。但是不可以專注於手上任何一點,如果專注一點,那就有壓力、就不自然,會覺得累。同樣的,手的移動速度也要自然,不要太快,不要太慢,整個手臂都要放鬆,移動時內心要不急不緩。這樣持續的覺知手部運動的動和停,覺性就慢慢提升起來了。每一動作中的停止,都要覺知到,這個停的動作,對覺性的培養大有幫助。
  16. 同樣的,來回走路時,用「心眼」去覺知腳的移動就對了,不要走太快,也不要走太慢,要自然的走,也不要專注於腳上某一點,因為我們是在訓練覺性,走時眼睛、耳朵都自然的運作著,只要覺知到腳的移動就可以了,並且把這覺知持續如同鏈子一樣,愈長愈好。走時也會覺知到腳與地面的接觸,甚至覺知到各種感受,但是不要把注意力移到這些現象去,不要專注到感受上面,而是仍然一直覺知腳的移動就對了,這樣,你的覺性就很容易增長起來。
  17. 也不要故意走得慢,或者刻意想把動作看得清楚,這樣會走入太專注而使身心緊張起來。正確的動中禪的走路,是很輕鬆而自然的走動,讓覺性自然而然的增長,一點也不刻意。最重要的是要掌握到動中禪的正確方法,進步就會很快。什麼是正確的方法呢?就是一直覺知肢體的動作,身心保持放鬆,使覺性持續如煉。
  18. 當你的覺性增強以後,就能清楚地看清自己身心的實相。我們的「心」與「身」,在經典上稱作「名」與「色」。詳細一點,把心又分成「受蘊」、「想蘊」、「行蘊」、「識蘊」四種。「受蘊」就是各種感受,「想蘊」就是辨別與記憶,「行蘊」就是心理的造作,如貪心、生氣等等。「識蘊」就是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以及意識的認知。這些心理現象歸納為「四蘊」,身體則屬於「色蘊」,因此,將這些身心現象,合稱作「五蘊」。我們每個人,不外是這五蘊所組合而已,沒有一個獨立不變的我,因此稱作「無我」。當我們覺性強時,就能夠清清楚楚的看清自己五蘊的運作過程,也就是說,看清我們的身心現象。能夠看清我們的五蘊,就能看清我們的煩惱以及痛苦的來源,接著才能滅除我們的痛苦。因此,不斷地培養覺性是當前最重要的事。
  19. 有的學員問到動中禪與四念住的關係。
  四念住是身念住、受念住、心念住以及法念住。這是將心安住於觀察身體、感受、心意及念頭。現在有四樣東西,如何去練習呢?動中禪就是「四合一」的方法,透過覺知自己的動作,將覺性培養起來後,就以大的覺性將當下的身、受、心、法看得清清楚楚。以大的覺性,同時掌握四念住。因此,動中禪是一個「四合一」的方法,是一條修行的快捷方式。因此,為了看清我們的身心實相,為了照見我們的五蘊,為了達成四念住,就要時時刻刻培養我們的覺性。當我們覺性尚未培養起來之前,不要急著去觀察感受及心念,因為弱的覺性會被感受等拉著跑,會捲入其中而不自覺。因此,正確的方式是,要先培養出持續不斷的覺性。
  20. 有關正念動中禪的傳承,由於時代久遠,一般相信這種手部的動作,是經由緬甸、寮國傳到泰國,再由泰國的隆波田禪師發覺其精髓而重新宏揚開來。隆波田生於1911年,早年學了多種禪修方法,雖然他很努力練習,但未能解決他的生死問題,因此,到了46歲時決定離家實修,並且下定決心:若不能體驗正法、親證真理,就不回家。他在泰國農蓋省的摩尼光寺從一位寮國法師學到了這種移動肢體的方法,這位寮國法師所教的方法除了肢體動作外,還要心裏默念「動、停」,一教完他就回寮國去。隆波田則繼續練習這個方法,但他自己覺得不要默念「動、停」才對,只輕鬆而單純的覺知肢體的動作,結果,他的覺性一路增長,到第三天早上當他作手部動作時,有一隻母蠍子背著一些小蠍子跌落到他的大腿上,當下他生起了看清名色的智慧,看清身心的無常、苦、無我。不久非常強烈的情緒與念頭在他心中生起,他努力回到繼續覺知動作,不久一切回復安詳。到了晚上,他的覺性強到足以看清念頭的來源,不久證悟就產生了。他繼續練習,他的心整個改變了,隔日早上經行時,他的體證更為深入,他的貪、瞋、癡一直削減,接著,拔除了對「寧靜」的執著,他繼續保持對身心的覺知,最後將最細的無明拔除而達到苦的完全滅除。
  21. 後來,隆波田就回家把所體驗的正法教給妻子與親友們,引導他們走向滅苦。二年八個月後,他決定出家使正法更為弘開。從此,他所傳的動中禪便流傳到國內外。七年後,隆波通學到這個方法,十八年後,隆波田指定隆波通為主要道場 - 南來寺的住持。再過四年,隆波田禪師就安詳的離開了人世,享年七十七歲。如果照著正念動中禪的正確方式,勤奮地練習,隆波田保證:「最多三年,苦就可以滅盡;有的人也許只要一年;有的人甚至只要一天到九十天。練習動中禪可以使痛苦減少或者痛苦不再干擾你了。」因此,大家要有信心,要勤奮的一直培養覺性。
  22. 最好常常想一下我們的譬喻:覺性像貓,妄念、雜念像大老鼠。如果你的覺性弱,那就像一隻小貓,而且是生病的小貓。此時對大老鼠是無可奈何的。小貓的天性雖然不怕老鼠,會去抓老鼠,但小貓會給大老鼠拉著跑,解決不了問題。因此,你現在所須要的是好好照顧這只小貓,不斷餵食,使牠健康長大,不用去管大老鼠。當貓長得強壯後,自然會去處理大老鼠。因此,你現在所要做的事,是不斷的去喂這只小貓。也就是說,你要一直覺知你的肢體動作。不要靜坐不動。如果靜坐不動,你很容易昏沉或生起妄念、雜念,不知不覺就給大老鼠拉跑了。
  23. 因此,你要一直移動你的肢體,一直覺知你的肢體動作,這樣便是一直在喂貓。把貓養大,是你的責任,是你的工作。在禪修期間,你唯一的責任、唯一的工作,便是覺知你肢體的動作。一直培養你的覺性便是你唯一的工作。要努力的喂貓,不要忘了你的責任。
  24. 在禪修期間,外面的噪音出現了,別人的舉止不合己意時,該怎麼辦呢?
  每一位學員的唯一責任、唯一工作是覺知自己的動作。但是,每位學員的背景不同、習性不同,因而,有的學員在開始的階段難以覺知自己,大部分的時間妄想紛飛,甚至不能守規矩。當你看到、聽到這些不如己意的情況時,最重要的仍是要覺知自己的動作,不要使覺性中斷,要先照顧好自己,否則看到、聽到不順己意的事情就生氣,那麼,你的覺性當下就中斷了,因為你心隨境轉,被境界拉跑了。因此,先照顧好自己。當學員們有特別的個案發生時,將由義工或禪師來處理。
  25. 不要有期待成果的心理。有時你會想著:今晚要好好睡,明天努力用功,希望有所突破。結果反而輾轉不能入睡。應該只單純的把心思一直放在當下,輕鬆的覺知此刻的肢體動作就對了。只要當下做得好,好的結果自然就會來臨。
  26. 不要用功用過了頭。有的人強忍著肢體的痛苦,堅持不改變姿勢,反而,心煩氣燥,覺性就不見了。要讓覺性自然的成長,當覺性強時,對肢體的疼痛,能夠適量的承受,而不起排斥的心理,因而,愈來愈能坐得久而且不心煩。覺性強大後,不用強求,就能自然坐得久。
  27. 佛陀時期,有一位比丘,名字叫做「首樓那」。他出身富貴人家。跟著潮流也來出家。他非常勇猛精進,來回的經行,一直走到腳都流血了,地面上血跡斑斑,好像屠宰場一樣。但是,一點證悟的影子都沒有。他想道:「沒有人比我更用功了。血流滿地,我還不斷地用功。但一點消息都沒有。是不是這個方法不行?以前在家時,多麼舒服,傭人們服侍得好好的。享受都是一流的。現在苦得什麼都不是。我也許不是修行的料子,還是還俗去享受人間之樂吧!」
  首樓那比丘在胡思亂想時,佛陀來了,問他:「首樓那!你以前不是很會調琴嗎?琴的弦調太緊,聲音會好聽嗎?琴的弦太松,聲音會好聽嗎?不是只有適中才能彈出好的琴聲嗎?」
  首樓那一聽佛陀的指點,就知道自己毛病之所在,立刻調整身心,以輕鬆而自然的心情來修行,不久就證得阿羅漢的果位,將苦完全滅除了。
  28. 總之,在禪修時,要調整好我們的心態,不要好高騖遠,不要渴求開悟,也不可以懈怠。要心平氣和的一直覺知自己當下的肢體動作。心跑開了,就拉回來,要有屢敗屢戰的精神。從早上醒來,覺知眼皮的張開,一直到入睡前眼睛的閉上,整天都要耐心而持續的覺知自己的動作:在刷牙時、在吃飯時、清理桌面時、上洗手間時、洗澡時、洗衣服時……時時刻刻都覺知肢體的動作,時時都在禪修。這是一個整天的禪修。生活中,有時動作比較複雜,有幾個部位在動,那就選擇其中一個主要的部位來覺知。如此,整天可將覺知都貫連起來。課程中,有時白天有安排環保的清理工作,這就是禪修的好時刻,此時一邊輕鬆的清理,一邊覺知自己肢體的動作。讓整個清理過程,變成一種藝術。
  29. 最後,將以上所談的,作一個總結。要知道五蓋的生起,要善巧的處理它們,不要給昏沉睡眠佔據了,不要捲入妄念之中,要一直覺知自己的肢體動作,使覺性如煉,沒有間斷,自然就會圓滿四念住,自然就能看清自己身心五蘊的實相。要輕鬆而自然的練習,不要太過勇猛、不要過度折磨自己。
  30. 不管是新學員、舊學員,都要好好的培養自己的覺性。好好的喂貓。請繼續用功、繼續用功。 

相關文章:
正念動中禪的四個要點 岩松 緣氣:(4935)
逆流而上 正念動中禪修行體驗 岩松 緣氣:(4801)
正念動中禪 一種簡單直接的修行法門 隆波田禪師 緣氣:(3841)
正念動中禪 第七日法談 總結、生活運用、禪修課程 緣氣:(3764)
正念動中禪 第六日法談 聖者、八聖道、受 緣氣:(3832)
正念動中禪 第五日法談 慈悲、七覺支、界 緣氣:(4180)
正念動中禪 第四日法談 五根五力、四食、四諦 緣氣:(3260)
正念動中禪 第三日法談 經典、四神足、緣起 緣氣:(3399)
正念動中禪 第二日法談 戒律、四正勤、六處 緣氣:(3224)

上一篇(正念動中禪 第二日法談 ) 回目錄 下一篇( 自覺手冊(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