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云者,菩提薩埵之略稱,意譯為覺有情。覺有情有三種解釋:(1)從自利而言,菩薩在因地修行,已是覺悟我空、法空之有情,不同於凡夫之不覺;(2)從利他而言,菩薩得到覺悟之後,就生起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再來教化一切眾生,覺悟一切有情;(3)從自他兩利而言,菩薩不但上求佛道,而且下化眾生。菩薩因『自利』故應修慧;因『利他』故應修福,如是以『福慧雙修』而自莊嚴,終究能夠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至於菩薩應如何『自莊嚴』?依《佛說轉女身經》開示:菩薩有十種衣服瓔珞而『自莊嚴』。何等為十?即:
(一) 不失菩提之心(屬福德)。
(二) 不忘廢深心(屬福德)。
(三) 常以大慈為一切眾生而作救護(屬福德)。
(四) 大悲為本勤行精進(屬福德)。
(五) 度諸眾生不捨成就一切眾生(屬福德)。
(六) 常以慚愧莊嚴身口意業(屬智慧)。
(七) 一切物施不望其報(屬福德)。
(八) 持諸戒行頭陀功德終不違犯(屬智慧)。
(九) 住忍辱力能忍難忍(屬智慧)。
(十) 以正方便求勝善根,其心雖住禪無量等諸三昧中,終不求證非時解脫(屬智慧)。
由此觀之,菩薩以相好嚴身,勝諸瓔珞,而此相好從福慧生。何等福慧?所謂種種布施愛重之物,能捨與他,於諸眾生無恚恨心,常求善行不限布施令他滿足,觀一切眾生皆是福田,是名菩薩衣服瓔珞莊嚴;若菩薩欲證聲聞辟支佛乘,不名莊嚴;若住慳心、破戒心、瞋恚心、懈怠心、亂想心、惡慧雜諸煩惱卑小之心,則不能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則將驚怖悔恨,亦非菩薩莊嚴。所以者何?蓋遠離菩薩莊嚴法(指福慧雙修)故。
總而言之,菩薩欲『莊嚴佛淨土』,首應由上述之『自莊嚴』做起,而且應如同<金剛經>所云:『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淨心,不應住(色)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蓋能如此,菩薩即能從一地至於一地,是其莊嚴;能捨諸地過患,是其莊嚴;能捨諸魔業,是其莊嚴;能化度眾生,是其莊嚴;能淨佛世界,是其莊嚴;能現菩薩神變,是其莊嚴;能度生死大飢饉,是其莊嚴;能入如來行處,是其莊嚴,此等方為『莊嚴佛淨土』之真諦。願與諸仁者共勉之!Tuesday, February 11, 2003
妙音書院【http://home.kimo.com.tw/famscl/ 】
【http://tw.groups.yahoo.com/group/famscl-1 】
【http://tw.club.yahoo.com/clubs/famscl 】
【http://club.pchome.com.tw/myclub/famscl/ 】
【http://home.pchome.com.tw/school/famscl/ 】
【http://groups.msn.com/p477dr5jofi8mjdsl9vac38hh4/general.msnw 】
相關文章:
菩薩如何實踐方便波羅蜜 緣氣:(6042)
上一篇(金剛經) 回目錄 下一篇(阿彌陀佛法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