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密度亡經-中陰聞教大解脫

作 者: 丘揚創巴仁
譯 者: 鄭振煌
出版社: 知識領航
ISBN: 9868154707
分 級: 普級
出版日: 94年09月13日

分類: 宗教命理 / 佛教 / 宗派

├ 書 籍 簡 介
「我因心識投射的暴亂景象而生死流轉,
  在屏除一切畏懼的光道上,
  唯願寂忿諸尊引領於前,
  空行母眾護佑於後;
  助我走過中陰的險道,
  帶我進入圓滿的佛境。」
  ──《藏密度亡經》
├ 書 籍 詳 介
《藏密度亡經》揭示了「生固欣喜,死亦無懼」的殊勝智慧,生是階段,死不過是另一個階段的開始。創巴仁波切充滿智慧的講釋,清楚簡潔地闡釋《藏密度亡經》所教導的生死學法門。所以這本書不只引導臨終與已逝者,也引導生者──就在當下,生死出現在每個人身上。經中描述的細節,幾乎都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會碰到的,而不只是死後才出現的景象或幻覺。只要要修行得夠,面臨死亡和中陰就不會過於驚懼疑惑,因為我們已經下過功夫,參過生死這門學問了。

  《藏密度亡經》不只講述死亡,而是以全然不同的觀點來看待死亡。我們也可以將它當成《藏密度生經》。死和生之間是連續的,在「中陰」階段,亡者的心識往往處於夢境般的恍惚狀態,經驗到法性中陰、名光、受生中陰,也會看到來世的父母或是出生的環境;中陰經驗可以從我們經歷的六道輪迴,也就是從我們的六種心理狀態來看待,也可以從接近我們的不同聖尊來看待,如同本書所說:頭七天出現寂靜尊,最後一七則出現忿怒尊;聖尊之中有五如來、嘿嚕嘎與八方位寒林女噶烏利,這些其實是虛妄想像,是業力牽引的結果;此時生者應唸誦《藏密度亡經》告訴臨終者:「你正在死亡,你正在離開你的親朋好友,你最喜歡的環境將會消失,你將離我們而去。但是同時,也有什麼會持續下去;你跟朋友和教法的正面關係會持續下去,所以繼續培養那基本的延續,它跟自我無關。你去世時,會經驗到各種精神上的衝擊:離開身體的衝擊,舊時的記憶也會如幻覺一般浮現。不管出現什麼景象和幻覺,只要觀照正在發生的事就好,不要逃跑。待在那裡,觀照就好。」生者的開示是臨終者的支持力量,給臨終者清明穩定的情境,導引他憶起正念,屏除對紅塵俗世的貪戀,得聖文武百尊之救度而解脫輪迴之苦,往生淨土佛國。

  佛說世界虛妄不實,看穿虛妄方能證得空性智慧。常人都從顛倒、自我中心的觀點來經驗整個生命,所以無法知道世界的真實本性。創巴仁波切在前言中說道:「我八歲時接受上師的灌頂與訓練,並且學習引導臨終者。因此從那時起,我每星期大約探望臨終者或亡者四次。如此不斷接觸死亡的過程,尤其看到自己親朋好友的死去,對本教法的弟子是極為重要的,因為這樣才能讓無常的概念成為活生生的經驗,而不是哲學觀點。」創巴仁波切的講釋格外生活化,將生死學法門轉譯為人們容易認同的語言,讓芸芸眾生究竟佛法精微之處,領略生命的奧秘,進而獲得身心靈的平靜與安頓。

《新書預告》12月將推出丘揚創巴仁波切另一巨作
《當野馬遇見馴師──修心與慈愛》(Training the Mind and Cultivating Loving-Kindness)

  「恆持歡喜心」這句口訣的重點是一直維持歡喜滿足的心。意思是每個惡緣都是好的,因為它激勵你修法。別人的惡緣也是好的:你應該分擔並承受它們,當作是別人修行的延續。所以你的修持也應該包含承受他人的痛苦。那種感覺其實是很好的。──《當野馬遇見馴師──修心與慈愛》

  本書能喚醒你的心,生起對世界的慈悲與愛。幾個世紀以來,西藏佛教徒以書中五十九句口訣幫助禪修者憶持修心,在生活中實際地淨化我執,培養柔軟心和慈悲心。本書中每句都有西藏禪修大師丘揚創巴仁波切的講釋,著重以智慧和慈悲來啟發世人——學會接納世界,也接納自己——把生活中的每一面向和修行結合,在覺悟道上利益一切有情眾生。


├ 作 者 介 紹
創巴仁波切(1940~1987)
  是藏傳佛教在西方講經弘法的第一人。創巴仁波切成長於西藏,接受了正統的藏密噶舉派佛法養成,二十歲時率僧人翻越喜馬拉雅山流亡至印度,其後輾轉前往西方, 1967年與阿貢仁波切在蘇格蘭創立第一所藏傳佛教海外靜修中心──三昧耶林;創巴仁波切的佛學素養高深且熟諳西方思惟,為藏傳佛教弘揚海外奠下堅實的基礎。

  傳統的藏傳佛法道統著重經典傳承的準確與學術性,使得渴慕求道的西方人備感艱難;而創巴仁波切首度突破了這一堵文化高牆。他認為佛法是精神與世俗的合一,以獨特的方式向西方追隨者闡釋佛法及禪修之道。創巴仁波切講論佛理不拘形式,從心所欲地將抽象的理念運用在每個錯綜複雜的生命經驗,也因此在西方掀起一股藏密修行風潮,追求心靈解放的的花童世代(flower children generation)深受創巴仁波切的行誼吸引,視其為精神導師。

  創巴仁波切由世界屋脊遷徙到大洋彼岸,一生正如他的第一本英文著作「動中修行」(Meditation In Action)──修行是他畢生前進的方向與志業,著作包括《香巴拉:勇士之聖道》(Shambhala: The Sacred Path of the Warrior)、《突破修行之物質觀念》(Cutting Through Spiritual Materialism)、《自由的迷思》(The Myth of Freedom)和《當野馬遇見馴師──修心與慈愛》(Training the Mind and Cultivating Loving-Kindness)。

├ 譯 者 介 紹
鄭振煌居士
  資深佛學弘講者,學生時代即活躍於佛學社團,修習佛法至今三十餘年,曾翻譯享譽盛名的《西藏生死書》等多種佛學書籍,亦曾為達賴喇嘛、一行禪師等大師擔任口譯。現為慧炬出版社副董事長、慧炬雜誌發行人以及「寶蓮淨土專宗佛學院」首屆院長,也在中華佛學研究所擔任教職。

相關文章:
○藏密最勝招財引福長壽聚福五色寶箭 編輯部 緣氣:(4322)

上一篇(○轉世) 回目錄 下一篇(○西方的蓮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