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尊者

佛說

舍利弗尊者被世尊譽為聲聞弟子中智慧第一,但他能獲此最高榮譽不是無因無緣,也不是偶然,全是導因於過去世的善業及願力所致。聖人已遠去,典型在夙昔,雖然我們與尊者緣慳,但我們仍可藉由經、律的記載學習“念僧”。本篇選譯自北傳律部《摩訶僧祇律》,律部中對於舍利弗尊者本生的因緣有很詳盡的記載,願能激起人天見賢思齊,尊敬僧伽。

  選譯自北傳《摩訶僧祇律》 

  譯於西元2006/3/26 



  當舍利弗斷除所有的煩惱,獲證阿羅漢果時,佛陀是這樣當著比丘們的面前如此讚譽舍利弗:“在我聲聞弟子之中,聰明智慧第一者,唯有俱瑟恥羅(舍利弗)比丘!”

  而諸比丘對於舍利弗能如此快速解脫,都感到非常好奇,便請教世尊:“這位舍利子究竟前世曾作過何種善業,由那種善業的緣故,能感得聰明、利智、深遂的智慧、無疑惑的智慧等善果?”

  佛陀解釋:“諸比丘,你們應當仔細地聽好,假經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這位舍利子,過去世所作過的善業,終將回到自身,不會遺落在他處。

  過去很久很久以前,有一處村落,有位婆羅門,娶妻沒多久,便生一子。沒經過多少年,又生一女。這對兄妹漸漸長大,父母卻在他們尚需養護的時候相繼過世。他們頓失所依,心裡感到憂傷,打算住到山林裡,哥哥便帶著他的妹妹,一起住進山林裡,平時以采拾花果為生。

  比丘們,就如同大黑蛇,具有五種過患。是哪五種呢?一者多嗔,二者多恨,三者作惡,四者無情無義,五者內含劇毒。你們應當明白女人也同樣有這五種過患。除開前四項過患,你們可知為何女人還內含劇毒?這是因為凡所有女人,多懷劇猛愛染渴欲之心。這小女孩長大成人後,身心情欲漸盛,便對他的哥哥說:‘我不想這樣經常吃花果。我想去山下人多的地方,找其它的食物。’

  哥哥愛護妹妹,只好帶著妹妹走出山林,前往一處婆羅門家行乞。兄妹兩一起叫喚,屋主人應聲出門,一見到兄妹竟誤會他們是夫妻,便譏刺道:‘沒想到隱居之人,竟也有妻室?!’

  哥哥趕忙解釋:‘她不是我的妻子,她是我親妹妹。’

  婆羅門立即問哥哥:‘那有沒有人曾下娉想娶你妹妹?’

  哥哥回答:‘沒有。’

  婆羅門:‘既然如此,何不將你妹妹許配與我?’

  答曰:‘我們都已遠離世間惡法。’

  但妹妹身心情欲熾盛,對其兄說:‘我沒辦法就這樣一輩子在山林裡采野果維生。我實在經不起情欲煩惱所逼,所以才提議一起離開林野,重返人煙。你不妨將我許配與這婆羅門。’

  哥哥說:‘我實在不能娶你,因為這是逆倫惡法。我不可能作這種事,既然你有情欲,那只好任你情所欲。’

  此時婆羅門知年輕女孩心意後,便延入家中,大會宗親,舉行婚禮,納以為妻。

  兄妹情深,妹妹婚後仍依賴哥哥:‘你要與我住一起喔。’

  哥哥說:‘我對欲樂沒有興趣,我想出家。’

  妹妹任性地說:‘如果你想出家,必須答應我一項條件,我才讓你離去。’

  哥哥問:‘是什麼要求?’

  妹妹說:‘如果你證得殊勝果,你一定要回來看我。’

  哥哥承諾:‘沒問題,我答應你!’說完隨即離去。

  哥哥找到一處隱士所居住的處所出家,由於過去宿世善根力的緣故,遂於三十七品菩提分法,無師自悟,證獨覺果。

  哥哥成辟支佛後,心想:‘我曾答應過我妹妹,修成聖果後要去看她。’便來到妹妹住所,飛到虛空中,展現神變,上身出火光,身下流清水,千變萬化。施展神通後,便縱身而下。凡人一見神通,猶如大樹崩倒於地,立即伏地頂禮尊足。

  妹妹興奮地說:‘大哥,你今天是否已證得殊妙勝德?’

  答說:‘沒錯,我已證得。’

  妹妹生起清淨心,祈求:‘就算是聖人,也必須靠飲食維生。同時我也想求福,我願興供養,希望聖人可常住於此。’

  答說:‘你可能無權作主,不妨去跟你丈夫商量。’

  妹妹立即入屋內找丈夫商量:‘我兄出家,成就禁戒,已得上妙果,世間第一福田。我想供養他,但不敢獨自霸佔功德。如果你答應我的話,可否於三個月中,讓我自由支配飲食?’

  丈夫回答:‘賢妻,你的哥哥就算不出家,我也會供濟他一生,更何況他已出家,還獲殊勝道,你可隨意供養他三個月。’

  在這三個月中,妹妹盡心盡力以種種上妙飲食供給其兄。三月已滿,即以上等刀子及針奉施其兄。兄接受後,以刀割截其衣。刀子非常銳利,很快將衣布裁割妥。

  妹妹見後,便跪下來,發願道:‘願我天資、智商,猶如此刀,思考及反應,犀利敏捷,生生世世,直至未來,成就犀利的智慧。’

  此時獨覺取衣縫刺,善用針線,縫刺無礙。妹妹見後便發願:‘願我從今起,生生世世,乃至未來,令我智慧,猶如此針,智慧深遠,通達無礙。’”

  佛陀說到這裡,便對諸比丘解釋:“你們不要誤會,過去那位婆羅門女,不是別人,就是今天舍利弗的前身。由於她過去供養獨覺,奉施刀、針,以及白布等,加上廣發誓願,由此善根,能在今世獲得利智聰明第一。

  比丘們,你們應當明白,黑業有黑報,白業得白報。

  此時諸比丘仍有疑惑,問世尊:“舍利弗往昔又曾作何業?能于今世出生雖非貴族,但亦非極下賤種姓,於中上階級家庭出生?又能世世出家?”

  佛陀解釋:“你們仔細地聽好,過去很久遠以前,有一位國王,娶妻未久,盡情享樂,常常遊山打獵,沒經幾年,便誕一子。

  其子長大,見其父王不以正法治理國家,便憂慮:‘我父死後,定當下墮地獄。我若紹繼王位,亦必將承受此苦。所以我應住於善法律中,出家修道,乃至梵行。’

  打定主意後,來到父王面前說:‘父王,希望您放我出家。’

  國王怒斥:‘所有種種祭祠天等,無非希求富貴。你貴為太子,乘象之種,王位在即,你今是何故而求出家?’

  國王以種種難聽的話呵責太子,就是不放他出家。

  有一次,太子乘象出城遊觀,看見一個窮人持荷葉乞食,因見他自由自在,無拘無束,便將出家的期望投射在窮人身上,對窮人說:‘我礙于貴族種姓,無法自由出家。你並非貴族種姓,為何不出家?’

  答言:‘我沒有衣缽,如何出家?’

  太子說:‘沒關係,我會供給你三衣缽等必需品,只要你答應出家。’

  窮人高興地答言:‘太好了!’

  太子便如上付與三衣缽。

  這時有五通仙人聚在一樹下靜坐修禪,太子與乞士一起來到仙人修行的地方。

  太子從大象背上下來,走到仙人面前說道:‘聖者,請讓這位居士跟隨你們出家修行。’

  仙人們見太子誠懇,即允諾讓窮人出家。

  太子對窮人說:‘我要走了,如果你修行有成,獲證道果,希望你能來告訴我。’

  窮人答應:‘我會的。’

  窮人出家後,即往安靜之處,靜坐修定,秉持宿世善根,遂於三十七品菩提分法,無師自通,證獨覺果。

  窮人成辟支佛後,憶起太子引渡的恩德,自忖:‘我能證果,皆因太子相助。我應前赴太子宮殿,展示神變。’打定主意,便來到太子宮殿前,飛升虛空,展現種種神變,乃至上身現火光,下身現流水等。’

  大家一見神變,心生恭敬,猶如大樹崩倒於地,全都伏地頂禮。太子詢問辟支佛:‘聖者,您是否已證殊勝果?’

  答言:‘是的,我已證。’

  太子見後,雖心生隨喜,仍不免感歎:‘他所獲證的道果皆悉由我相助之故,我今天不能出家證此聖果,全是因為出生在高族種姓之家。’於是便發誓願:‘唯願我今後生生世世,勿出生于高族種姓之家,也不生在下賤卑微之家,恒生在中上階級之家,令我毫無障礙,輕易便能出家。’

  比丘們,你們不要懷疑,過去那位太子,不是別人,正是今天舍利弗的前身。他由於往昔過去誓願力之故,今生出家,自在無礙。所以你們應當明白因緣果報,自作自受,若作白業,還得白報;若作黑業,還得黑報。你們比丘也應當如此學習。”

  比丘們對於舍利弗尊者能蒙受世尊當眾讚譽智慧第一的榮譽,仍有疑惑,便問世尊:“舍利弗尊者又是作何福業成熟善根,能于聲聞中,蒙世尊當眾讚譽智慧第一?”

  佛說:“這也是由他昔過去所發願力之故。”

  諸比丘問:“世尊,那他是作何誓願?唯願佛陀慈悲,為我們解釋。”

  佛陀告訴諸比丘:“你們仔細地聽,過去很久以前,在賢劫中,當時人類壽命平均有二萬歲。有一位佛陀在那時候出世,名叫迦葉波佛,十號具足。當時舍利弗的前生有一位教師,在迦葉佛的僧團裡出家,受到迦葉波佛授記他的老師為聲聞眾中,聰明智慧,最為第一,乃至梵行,全無虧缺。

  舍利弗在他老師命終時,廣發誓願:‘願我所修行梵行功德,以此善根回向,如同迦葉波佛授記我的老師彼嗢怛囉婆羅門一般,在未來世的時候,人類壽命平均百歲,未來有佛出世,叫做釋迦牟尼應正等覺,十號具足,我也能于未來佛的教法中出家,斷諸煩惱,乃至漏盡,證阿羅漢果。’

  今世舍利弗所獲道果,一如他前世在他老師面前所發的願,由他當時所發願力之故,故今世舍利弗能于諸聲聞中,獲得智慧第一的榮譽。


  《摩訶僧祇律》 

  佛告諸苾芻。于我聲聞弟子之中。明解聰利。
  俱瑟恥羅苾芻。最為第一。時具壽舍利子。
  斷諸煩惱。證阿羅漢果。時諸苾芻鹹皆有疑。
  請世尊曰。此舍利子。先作何業。由彼業故。
  感得利智。深智。無疑惑智。佛言。諸苾芻。
  汝等應聽。其舍利子。先所作業。還應自得。非于餘處。
  廣說乃至。果報還自受等。乃往古昔。
  於一聚落。有婆羅門。娶妻未久。便誕一息。不經多年。
  複生一女。俱漸長大。父母遇病。皆悉身亡。
  時彼童子既遭憂戚。念往山林。即攜其妹。
  共至林所。采拾花果。以自支持。汝等苾芻。
  如大黑蛇。有五過患。雲何為五。一者多嗔。
  二者多恨。三者作惡。四者無恩。五者利毒。
  應知女人。亦有五過。一者多嗔。二者多恨。
  三者作惡。四者無恩。五者利毒。
  雲何名為女人利毒。凡諸女人。多懷猛利染欲之心。
  是時童女既至成人。欲心漸盛。告其兄曰。
  我今不能常餐花果。以自存命。可往人間。求請飲食。
  時兄將妹。共出山林。往婆羅門家。而行乞食。
  兩俱齊喚。主人出看。見而告曰。隱居之人。
  亦畜妻室。兄曰。此非我妻。是親妹也。即問兄曰。
  曾娉人未。彼報言未。若如是者。何不與我。
  答曰。此已遠離世間惡法。女心欲盛。報其兄曰。
  豈我林中食諸花果。不能活耶。
  然我不堪煩惱所逼。共辭林野。遠至人間。
  今可以我與婆羅門。兄曰。我實不能嫁娶於汝。此是惡法。
  非我所為。汝有俗心。任情所欲。
  時婆羅門知女心已。延入家中。大會宗親。納以為婦。
  報其兄曰。今與我同宅而居。別為一室。兄曰。
  我不求欲。當樂出家。妹曰。共立要契。方可隨情。
  兄曰。是何言要。妹曰。若其證得殊勝果者。
  可來相見。兄曰。善哉。如汝所願。即便辭去。
  至隱士所。而為出家。由彼宿世善根力故。
  遂於三十七品菩提分法。無師自悟。證獨覺果。
  便作是念。我先與妹。共立要契。今可往看。
  便至其所。上升虛空。身現神變。上出火光。
  下流清水。奇相非一。縱身而下。諸凡夫人見神通時。
  心疾回轉。猶如大樹崩倒於地。頂禮尊足。
  白言。大兄。今得如是殊妙勝德。答言。我證。
  白言。兄為資身。須得飲食。我為求福。
  願興供養可住於此。答曰。汝無自在。可入報夫。
  即白夫言。仁今知不。我兄出家。成就禁戒。
  得上妙果。世間第一。我欲供養。不敢自專。
  若見許者。於三月中。飲食資給。答言。賢首。
  彼不出家。我雖不欲。終須供濟。況已出家。
  獲殊勝道。今隨汝意。供養三月。其三月中。
  種種上妙供給其兄。三月既滿。即以上[疊*毛]刀子及針。
  即便奉施。兄既受已。以刀割截。刀子善利。
  裁割迅疾。其妹見已。便即蹲踞。作如是言。
  願我根性。如此刀子。得善迅利。乃至未來。成就利智。
  于時獨覺取衣縫刺。善用針線。縫刺無礙。
  妹便發願。願我今身。乃至未來。令我智慧。
  猶若此針。智慧深遠。通達無礙爾時佛告諸苾芻。
  勿生異念。往昔婆羅門女者。豈異人乎。
  今舍利弗是。由彼過去供養獨覺。奉施刀子。
  及白[疊*毛]等。廣發誓願。由此善根。
  今得利智聰明第一。汝等苾芻。當知黑業。還得黑報。若行白業。
  還得白報。乃至廣說。如上應知。
  時諸苾芻鹹皆有疑。白世尊曰。具壽舍利弗。昔作何業。
  今得非貴族種。非極下賤。處中而生。數數出家。
  佛告諸苾芻。汝等應聽。乃往過去。有一國王。
  娶妻不久。自恣欲樂。乃至遊獵。不經多年。
  便誕一息。其子長大。見其父王非法化世。
  便作是念。我父滅度。當墮地獄。我紹王位。
  亦同斯苦。我應往於善法律中。出家修道。乃至梵行。
  作是念已。即詣父所。白言。大王。
  願王放我出家。王告子曰。所有種種祭祠天等。皆求富貴。
  汝是太子。乘象之種。王位在即。汝今何故。
  而求出家。種種呵責。不放出家。後於異時。
  太子乘象。出城遊觀。見一貧人持葉乞食。
  告曰賢首。我是貴種。不得出家。汝非貴種。
  何不出家。答言。我無衣缽。雲何出家。報言。賢首。
  我當與汝三衣缽等。汝應出家。答言。極善。
  于時太子如上付與。時有五通仙人。在一樹下。
  樂寂宴坐。于時太子。及與乞士。俱詣仙人處。
  太子下象。至仙人處。白言聖者。願與出家。
  時彼仙人。即與出家。太子告言。我今欲去。
  汝若得道。及與證果。願令相報。彼即答言。
  如仁所言。既出家已。即往靜處。宴坐修定。
  遂於三十七品菩提分法。無師自悟。證獨覺果。
  便作是念。我所證果。皆由太子。我應於彼今可往看。
  示現神變。作是念已。便至其所。上升虛空。
  種種神變。乃至火光。下流水等。廣如上說。
  時諸人等見神變已。心疾回轉。
  猶如大樹崩倒於地。鹹皆頂禮。白言聖者。今證如是殊勝果耶。
  答言。我證。太子見已。作如是念。
  彼所獲者皆悉由我。我不出家證斯果者。
  莫不皆由高族家生。作是念已。便發誓願。
  唯願我等生生世世。勿于高族家生。及以下賤。處中而生。
  令我無障。易得出家。汝等苾芻。勿生異念。
  往太子者。豈與人乎。今舍利弗是。
  由彼昔時誓願力故。今生出家。自在無礙。當知果報。
  自作自受。若作白業。還得白報。若作黑業。
  還得黑報。乃至善惡。廣說如前。汝等苾芻。
  當如是學。時諸苾芻鹹皆有疑。唯佛世尊能斷疑惑。
  諸苾芻等白世尊言。此具壽舍利弗。
  作何福業成熟善根。于聲聞中。智慧第一。佛言。
  由昔過去發願力故。諸苾芻等白言。世尊。
  作何誓願。唯佛慈悲。為我廣說。佛告諸苾芻。
  汝等應聽。乃往過去。此賢劫中。人壽二萬歲時。
  有佛出世。號曰迦攝波。十號具足。
  此舍利弗有一教師。迦葉佛所。而得出家。
  迦攝波佛記舍利師。汝于聲聞眾中。聰明智慧。最為第一。
  乃至梵行。而無虧缺。然無果報。非獲於果。
  至師命終時廣發誓願。我所修行梵行功德。
  以此善根。願迦葉波佛與彼嗢怛囉婆羅門。
  當來世時。人壽百歲。有佛出世。
  號曰釋迦牟尼應正等覺。十號具足。於彼教中。而得出家。
  斷諸煩惱。乃至漏盡。證阿羅漢果。爾時舍利弗。
  今所獲果。一如師願。由彼願力故。今舍利弗。
  諸聲聞中。智慧第一。

 

相關文章:
七佛之師.智慧第一 文殊菩薩 《摘錄》 緣氣:(4168)

上一篇(須菩提 第一個禮拜佛陀) 回目錄 下一篇(道生  孤明先發 頑石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