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勒菩薩概述
  印如居士
  彌勒,全譯梅達麗(Maitreya),又譯為慈。彌勒是姓,名阿逸多,義譯無能勝。西元前六世紀人,與釋迦世尊同時代人。
  據《賢愚因緣經》載,彌勒生於印度波羅奈國劫波利村波婆利大婆羅門輔相之家,生而莊嚴三十二相,十二種好,具足轉輪聖王相,身紫磨黃金色,姿容挺特,聰慧異常。輔相歡喜,召相師相之。相師曰善。因爾立名。則問兒生時凡有何相。答言其母素性不能良善。懷兒以來。慈予今苦見。相師喜言。是兒者必慈心。因此為立名。號曰彌勒。就彌勒之字,阿難曾問佛。此文載於《賢愚因緣經》中:何因緣故。得彌勒字。佛答。過去久遠。于閻浮提中。有一佛出世。名曰弗沙佛。彼時有國王。名曇摩留枝。往佛所時。見一比丘。入慈心三昧。形身安靜。放大光明。王見則問佛。此比丘。入何三昧。光明乃爾。佛答王雲。此比丘。入慈心三昧。王聞此語。信增欽仰言。此慈心定魏魏乃爾。我亦修習此慈心三昧。爾時。曇摩留枝王。今彌勒是。於世則發此慈心。自此以來。常字彌勒。久習性故。至成佛時。猶名慈氏。
  下面這段摘自《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緣食肉經》中的經文,更能體現久劫以前彌勒修慈心三昧的慈悲特點,也更能說明彌勒“慈氏”的由來。在過去無數劫時,有一世界,名曰華敷,佛號彌勒。有一大婆羅門人名一切智光明,聰慧多智,廣博眾經,世間技藝六十四能,無不綜練。聞佛出世,說《慈三昧光大悲海雲經》,即便信服,為佛弟子。尋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誓願未來成佛,亦號彌勒。於是舍家入山,勤修梵行。八千歲中,少欲無事,乞食自活,誦持《慈三昧光大悲海雲經》,一心不亂。
  時世間有雨星現,連雨不止,洪水暴發,一切智光明仙人不得乞食。歷經七日,粒米未進。時彼林中有五百白兔,有一兔王,母子二獸。見仙人七日未食,命不雲遠,法幢將崩,法海將竭,為護無上大法久住,不惜生命,投入火中,令己肉熟,供養仙人。仙人聞睹,悲不能言,心痛欲碎,即語慈偈:
  甯當燃身破眼目,不忍行殺食生。
  諸佛所說慈悲經,彼經中說行慈者。
  寧破骨髓出頭腦,不忍啖肉食眾生。
  如佛所說行慈者,此人行總不滿足。
  常受短命多病身,迷沒生死不成佛。
  偈了,更發誓言,願我世世不起殺想,恒不啖肉,乃至成佛。制斷肉戒。語已,即投火中,與兔王母子並命。
  以上這個生動的故事充分體現了彌勒菩薩愛憐一切眾生的大慈大悲。彌勒菩薩不但自己身體力行,以金剛之志持修慈心,還制定了“斷肉戒”,規定弟子不得食肉,開了古印度修行食素的先河。
  上述兩則摘自佛經的敍述表明,母懷彌勒而能改其不善變得慈悲賢良,乃因彌勒久劫以前修行大慈的願力所致。從曇摩留枝國王隨弗沙佛修慈心三昧,至光明仙人拜華敷國佛誦持《慈三昧光大悲海雲經》,都說明了彌勒“慈氏”的由來。隨兔王母子並命,“寧破骨髓出頭腦,不忍啖肉食眾生”,更體現了彌勒“慈氏”的含義。這既是彌勒“慈氏”的由來,也是彌勒修行的特點。
  因此,當他遇到釋迦世尊,跟隨他出家時,才能向世尊提出修慈心觀的問題。這一問答,記載于《華嚴經修慈分》篇裏。佛告彌勒:“善哉彌勒。汝於我所。常有所問。今所問義。最順我心。汝今哀湣諸天及一切世間。無量眾生。多所利益。多所安樂。故能問我如是之義。吾當為汝。分別演說。今諸菩薩。不經勤苦。而能速疾證佛菩提。佛子。若有眾生。為求菩提。而修諸行。願常安樂者。應修慈心以自調伏。如是修習。於念念中。常具修習六波羅密。速能逮及諸忍之地。速得圓滿無上正覺。具足十力四無所畏。十八不共法。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最上功德。莊嚴其身。盡于未來。常住安樂。亦能除滅。一切眾生無始以來諸業重障…佛子當知。此修慈者。乃至未能離於分別。未能不知我我所見。常得六種梵天之福。若舍分別。離我我所。此則名為廣大之慈。先世以來。所有罪障。皆得除滅。不久當證無上菩提。”
  這段世尊對彌勒首肯讚揚的經文,進一步表明修慈心觀而上求佛道是彌勒一貫的思想。
  而彌勒名阿逸多,又譯為無能勝,則體現了彌勒重修慧學的特點。“無能勝”譯名的由來,是因其修唯識觀而著稱於世。萬法唯識,一切唯心。彌勒修此觀非始於現在,而是源遠流長。在《楞嚴經》中,彌勒菩薩曾說:“我憶往昔,經微塵劫,有佛出世,名日月燈明,我從佛出家。時佛教我修習唯心識定,入三摩地。曆劫以來,以此三昧,事恒沙佛。至燃燈佛出現於世,我乃得無上妙圓識心三昧。乃知盡虛空。如來國土,淨穢無有,皆是我心變化所現。”彌勒的唯識觀,不僅否定了婆娑世界外境實有,更徹底把盡虛空世界所有佛土,一筆勾銷。一切染淨因緣沒有了,呈現諸法的‘我心’,又將安立何處!這種不定一法的精神,唯佛與佛乃能證知,非凡夫、二乘、權位菩薩所能勝過,故名無能勝。
  彌勒菩薩在佛教中是一個極其特殊的人物。不僅大乘信仰他,小乘也信仰他。這一論述可在大、小《阿含經》中略見一斑。有關他的事蹟的記載更是不勝枚舉。彌勒菩薩隨釋迦世尊出家時,常與大乘菩薩為伍,和文殊、普賢、觀音、大勢至菩薩等同事。在大乘法會上,彌勒菩薩都佔有重要席位。如《華嚴經》中,彌勒故現樓閣,令善財入於法界;《般若護國》中,為波斯匿王酬量希相;法華會上,與文殊共任流通。他還得世尊瑜伽了義之教,九百年後由其弟子無著宏揚於世,此經乃《解深密經》。又創瑜伽學派,將自己的思想、修證的方法論全部付諸弟子無著,使其弟子得以匯成曠世巨著《瑜伽師地論》。後世學子根據此論又衍生出諸多門派,不斷發揚光大。
  彌勒菩薩求道、行道、得道都有其自己的特點。在《彌勒菩薩所問本願經》中,佛語賢者阿難:“彌勒菩薩本求道時,不持耳鼻頭目手足身命珍寶城邑妻子及國土佈施於人,以成佛道,但以善權方便安樂之行得致無上正真之道。”彌勒菩薩行道的方法在於莊嚴國土,護法利生,宏揚釋迦教法,拔苦施樂,開啟眾生智慧,宏播慈心。他取佛果的宏願則是:使其作佛時,令我國中人民,無有諸垢瑕穢,於淫怒疑不大,殷勤奉行十善。
  從彌勒菩薩的發願、修行的過程可以看出,彌勒菩薩具有與眾不同的大智大 慧。也正基於此,釋迦世尊在他的眾多弟子中,對彌勒菩薩總是另眼看待,並選中彌勒作接班人,予以授記,次當作佛。並重申,彌勒將來定成佛無疑,接釋迦世尊之位,作眾生的大歸依主。
  南無當來下生彌勒尊佛

 

相關文章:
彌勒菩薩的尊貴與淨土法門的殊勝 釋如吉 緣氣:(7526)
彌勒菩薩是歡喜佛 淨空法師 緣氣:(7204)
供養彌勒菩薩、四大天王的意義 淨空法師 緣氣:(6807)
彌勒菩薩及其兜率淨土 則 慧 緣氣:(7188)
普賢、文殊、彌勒菩薩代表什麼? 淨空法師 緣氣:(7692)
彌勒菩薩聖誕日 緣氣:(7274)
彌勒菩薩略說 緣氣:(6566)
彌勒菩薩本事介紹 緣氣:(7166)
解讀敦煌彌勒菩薩 胡同慶 緣氣:(6530)
彌勒菩薩之名稱 緣氣:(10070)
彌勒菩薩七因明 緣氣:(8139)
佛說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天經講釋 常照法師 緣氣:(7372)
彌勒菩薩與一具腐爛的狗屍 緣氣:(6966)
藏經中有關彌勒菩薩的經論目錄 緣氣:(7029)
妙光菩薩 燃燈菩薩 彌勒菩薩 慈心三昧 《摘錄》 法華經 緣氣:(6256)

上一篇(彌勒菩薩本事介紹) 回目錄 下一篇(彌勒造像語境略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