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彌勒信仰
  彌勒為梵姓,意譯為慈氏,也就是佛教所說將於釋迦滅度後於人間成佛的“末來佛”。相傳彌勒原出南天竺婆羅門種姓,他一生分為上生、下生兩個階段,因此彌勒信仰亦分為上生、下生兩種信仰。彌勒信仰是佛教淨土宗四種主要門派(彌陀、彌勒、觀音和十方諸佛)之一,也是北朝時期主要的崇拜對象。
  彌勒信仰在中國流傳,始於東晉十六國末期,從印度經中國西北再傳入內地。東晉法顯《佛國記》載法顯遊至北天竺的陀曆國,曾看到木刻的彌勒像。佛教彌勒經典漢譯本,主要有西晉竺法護譯《彌勒下生經》,後秦鳩摩羅什譯《彌勒成佛經》和北涼沮渠京聲譯《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天經》,合稱《彌勒三部經》。
  《彌勒上生經》說彌勒菩薩上生兜率天宮,宣說佛法,度脫眾生。修行者“若有得聞彌勒菩薩摩訶名者,聞已歡喜恭敬禮拜,此人命終如彈指頃,即得往生。”這一兜率淨土,有種種莊嚴宮殿、園林,化出無數金光蓮花、珠寶玉器,還有眾多“諸天寶女”,異常美妙。同時,彌勒能解決對佛的疑難問題,給人佛法的智慧,“決疑”成為彌勒菩另一顯著特點。這就是彌勒信仰在北朝時期得以迅速傳播的重要原因。人們期許往生兜率天宮,北朝造像中,以交腳菩薩象出現的彌勒造像,佔有相當的比重。炳靈寺一六九窟西秦壁畫中即已繪出彌勒菩薩。前秦名僧道安在長安“每與弟子法遇等於彌勒前立誓,願生兜率。”成為一代風氣。
  《彌勒成佛經》和《彌勒下生經》,說彌勒在釋迦生前上生兜率天說法,過五十六億萬年以後下降人間,在龍華樹下成佛,普度眾生。龍華林園中,曾先後舉行三次說法盛會,此稱“龍華三會”。以“未來佛”形式出現的彌勒佛,亦改為釋迦牟尼佛倚坐樣式,著佛裝,即彌勒下生成佛像。倚坐式的彌勒佛像,普遍出現於南北朝後期,著名的浙了剡溪大佛和河南浚縣大佛,即為其代表。世界最高的四川樂山大佛,同為彌勒佛。
  進入隋唐以後,淨土信仰由彌勒菩薩急遽轉為觀世音菩薩。這時的彌勒造像,多成為人們對未來憧憬的對象。武則天登基以及一此農民起義事件,常以“彌勒出世”為號召,就是明證。五代以後,興起了以布和尚為形象的彌勒造像,成為百姓喜聞樂見的中國式佛像。
  --取自《中國佛像藝術》一書

 

相關文章:
唐代彌勒信仰研究 鄭阿財教授 緣氣:(6628)
唐代彌勒信仰與佛教諸宗派的關係 緣氣:(7006)
彌勒信仰研究綜述 王雪梅 緣氣:(7644)
唐代彌勒信仰研究 汪娟 緣氣:(6389)
略論彌勒信仰 緣氣:(6878)
朝鮮半島彌勒信仰初探 明夷法師 緣氣:(6897)

上一篇(文殊菩薩的五堂智慧課) 回目錄 下一篇(彌勒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