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蚌赤蘇仁波切 格西洛桑丹巴在台弘法行程 法鼓山春聯開放索取「有大願力」迎好年 宗薩遍喜自在學佛會12月法訊
 
 
 
 
 
 
 
弘揚佛法 行銷規劃 公益VIP申請
 利美園地
心靈.心理.管理搜尋
地區:
分類
精選顯密資訊
  PLIBC
雪謙寺 
SMTB
寧瑪巴噶陀大圓滿虹光
佛學數位圖書館暨博物館
台灣蒙藏文化中心
喇嘛網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莊子》與禪宗「遊」之研究   
轉寄 列印 迴響 閱讀尺
加入會員
更新日期:2010/01/06 23:37:29
學習次第 : 進階

喇嘛網 日期:2010/01/06 23:33:24   編輯部 報導 

《莊子》與禪宗「遊」之研究
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97/碩士/  研究生:林蘭育   指導教授:許端容

人生存在人間世中除了自處外,與他人互動、溝通相處,也是無所逃於天地間,如何於人間世中應世,《莊子》提出了「逍遙遊」,禪宗提出「遊戲三昧」以應人間世,於人間世中自處與處世。但在人間世中,人與人之間溝通的管道必須有賴於「語言文字」,《莊子》與禪宗知道「語言文字」的重要性,也發現它的侷限性,語言文字雖然無法表現出道的全貌,但卻是指月之「指」,如何善用語言文字,不為物所役,便是《莊》、禪的著重點。


本論文採取「遊」來審視《莊子》與禪宗的異同,以「遊」為主題,探討《莊子》與禪宗「遊」之表現方式,第二章論述《莊子》與禪宗「遊」的釋義,先述「遊」字於莊書外的用法,莊書中的「遊」字統計,進而分析釋義,探討於內、外、雜篇意義各不相同,而外、雜篇對「遊」字又如何引申運用,最後論述禪宗如何運用「遊」。第三章以莊書全本為研究材料,論述「遊」於「三言」中的應用;第四章就公案的內容做分類,論述禪師對弟子的點撥及悟道方法及過程,第五章比較《莊子》與禪宗「遊」的相同、相異處,最後總結《莊子》與禪宗「遊」之表現。


《莊子》以「三言」來表達「至道」,「三言」即寓言、重言、巵言。本論文將對「三言」中加以分析,以解《莊子》中的「言外之意」。禪宗的公案是禪師言行的一切記錄。禪師悟道前、悟道後的「遊戲」表現,或棒打,或大喝,或示相,或斬貓、殺蛇、燒佛,或機鋒相對,再再都表示禪師與禪師、禪師與弟子間的「遊戲」,是「無造作,無是非,無取捨,無斷常,無凡無聖」、「行住坐臥,應機接物」、「平常心是道」的「遊戲人生」。


《莊子》與禪宗皆以「無言」為最高境界,始於言而終於無言,無論是《莊子》或禪宗,都是有意識的要擺脫語言的侷限性,它們終極的目的是要超越語言,表現語言無法表達的感覺,這點《莊》、禪是相通的,便是在相通的基礎上,《莊》、禪「遊」之思想影在歷史的進程中不斷棄舊容新,不斷地自我創生,又不斷吸納著新的東西並加以轉化,成就語言文字與悟道方式之創新。若能解讀《莊子》的「三言」,禪師的「公案」,知曉言外之意,才能成為莫逆於心的知音人,正如〈齊物論〉中所言「萬世之後而一遇大聖,知其解者,是旦暮遇之也。」




引用文獻
專書
 
 
一、研究文獻
《莊子校詮(上、中、下)》 王叔岷撰 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景印三版 1999年6月
《景德傳燈錄》 (宋)道原撰 《禪宗全書》2冊 文殊文化有限公司 1988年3月初版
 
 
二、古籍文獻(依作者年代或譯者年代)
《毛詩正義》 (漢)毛亨撰 (唐)孔穎達疏 臺北:藝文印書館 1965年
《孟子注疏》 (漢)趙歧注 臺北:藝文印書館 1965年
《禮記正義》 (漢)鄭元注 臺北:藝文印書館 1965年
《說文解字》 (漢)許慎撰 (宋)徐鉉校訂  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1985年
《說文解字注》 (漢)許慎撰 (清)段玉裁注 臺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8年10月
《史記》 (漢)司馬遷撰 (宋)裴駰集解 臺北:藝文印書館據清乾隆武英殿刊本景印 2005年
《論語正義》 (魏)何晏注 臺北:藝文印書館 1965年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姚秦)鳩摩羅什譯 《大正藏》第8冊 
《妙法蓮華經》 (姚秦)鳩摩羅什譯 《大正藏》第9冊。
《維摩詰所說經》 (姚秦)鳩摩羅什譯 《大正藏》第14冊
《大智度論》 (姚秦)鳩摩羅什譯 《大正藏》第25冊 
《注維摩詰經》 (東晉)僧肇 《大正藏》第38冊
〈鼻奈耶序〉(晉)道安述  《大正藏》第24冊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 (劉宋)求那跋陀羅譯 《大正藏》第16冊
《高僧傳》 (梁)慧皎撰 《大正藏》第50冊 
《觀心論疏》 (隋)灌頂撰 《大正藏》第46冊
《祖堂集》 (五代)靜、筠編 《禪宗全書》1冊 文殊文化有限公司 1988年4月初版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406 (唐)玄奘譯 《大正藏》第7冊
《大方廣佛華嚴經》(80卷本) (唐)實叉難陀譯 《大正藏》第9冊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唐)般剌蜜帝譯 《大正藏》第19冊
《續高僧傳》 (唐)道宣撰 《大正藏》第50冊 
《楞伽師資記.弘忍傳》 (唐)淨覺撰 《大正藏》第85冊
《黃檗斷際禪師宛陵錄》 (唐)裴休集  《大正藏》第48冊
《圓覺經大疏釋義鈔》 (唐)宗密撰  《卍新纂續藏經》第9冊 
《龐居士語錄》 (唐)于頔編  《卍新纂續藏經》第69冊 
《大梵天王問佛決疑經》 《卍續藏》87冊 
《尚書正義》 (唐)孔穎達疏 臺北:藝文印書館 1965年
《晉書》 (唐)房玄齡等撰 臺北:鼎文書局 1980年
《佛果圜悟真覺禪師心要》 (宋)子文編 《禪宗全書》第41冊 文殊文化有限公司 1990年4月初版
《碧巖集定本》 (宋)圜悟克勤撰 《禪宗全書》第89冊 文殊文化有限公司 1990年4月
《無門關》  (宋)慧開撰 《禪宗全書》第87冊 文殊文化有限公司 1988年3月
《楚辭補注》 (宋)洪興祖撰 白化文等點校 北京:中華書局 1983年3月
《天目中峰和尚廣錄.山房夜話》 (元)中峰明本撰 《禪宗全書》第89冊
文殊文化有限公司 1990年4月初版
《南華真經副墨.讀南華經雜說》 (明)陸長庚撰 《中華續道藏初輯》第11冊 臺北:新文豐出版有限公司 1999年
《莊子解》 (清)王夫之撰 臺北:廣文書局 1972年11月
《莊子集解》 (清)王先謙撰 劉武校注 北京:中華書局 1987年10月
《莊子集釋》 (清)郭慶藩撰 王孝魚點校 北京:中華書局 2004 年1月
《六祖壇經諸本集成》(上) 《禪宗全書》37冊 文殊文化有限公司 1988年8月初版
《六祖壇經諸本集成》(下) 《禪宗全書》38冊 文殊文化有限公司 1988年8月初版
《經集》 郭良鋆譯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90年
 
 
三、今人專著(依書名筆劃)
《王弼集校釋》 樓宇烈校釋 臺北:華正書局 1992年12月
《中國哲學史史料學》 張岱年撰 香港:三聯書店 1982年
《先秦道法講稿》 王叔岷撰 北京:中華書局 2007年7月 
《老莊新論》 陳鼓應撰 五南書局 1995年5月
《呂氏春秋集釋》 許維遹撰 北京:中國書店 1985年5月
《《莊子》─「道」的思想及其演變》 池田知久撰 臺北:國立編譯館 2001年12月
《莊子今註今譯》 陳鼓應撰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2000年12月
《莊子哲學》 王博撰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4年3月
《莊子哲學及其演變》 劉笑敢撰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88年2月
《莊子哲學新探─道.言.自由與美》 徐克謙撰  北京:中華書局 2005年8月
《莊子校釋》 王叔岷撰 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1993年4月
《莊子評傳》 顏世安撰 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1999年12月
《莊子新釋》 張默生撰 臺北:天工書局 1993年6月
《莊子齊物論義理演析》 牟宗三講述、陶國章整構 臺北:書林出版社 1999年
《莊學中的禪趣》 劉光義撰 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 1989年2月
《莊學研究》 崔大華撰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2年7月
《莊學管窺》 王叔岷撰 臺北:藝文印書館 1978年3月
《淮南鴻烈集解》 劉文典撰 北京:中華書局 1989年5月
《虛靜與逍遙─道家心性論研究》 羅安憲撰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5年9月
《人:遊戲者─對文化中遊戲因素的研究》 胡伊青加 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 1998年1月
《中國佛學的現代詮釋》 吳汝鈞撰 臺北:文津出版社有限公司 1995年6月
《中國禪宗史》 印順撰 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1999年9月
《中國禪宗思想史略》 麻天祥撰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7年3月
《中國禪門公案》 劉長久撰 上海:知識出版社 1993年7月
《六祖壇經導讀》(上)(下) 許鶴齡撰 佛光人文社會學院 2003年7月
《知止齋禪學論文集》 杜松柏撰 臺北 文史哲出版社1994年11月
《唐五代禪宗史》 楊曾文撰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 1995年
《惠能評傳》 洪修平、孫亦平撰 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1998年12月
《游戲三昧:禪的實踐與終極關懷》 吳汝鈞 臺灣:學生書局 1993年
《敦煌壇經新書及附冊》 潘重規撰 佛陀教育基金會 2005年12月
《智慧的禪公案》 杜松柏撰 臺灣:學生書局 2005年12月初版
《壇經校釋》 郭朋校釋 北京 中華書局 1983年9月
《禪史與禪思─論禪宗公案中的矛盾與不可說》 楊惠南撰 臺北 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1985年4月
《禪史鈎沉─以問題為中心的思想史論述》 龔雋撰 北京:三聯書店 2006年8月
《禪宗公案體相用思想之研究》 黃連忠撰 臺灣:學生書局 2002年9月
《禪宗與中國古代詩歌藝術》 李淼 高雄:麗文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1993年10月初版
《禪宗語言》 周裕鍇撰 臺北:財團法人世界宗教博物館發展基金會附設出版社 2002年11月
《禪的體驗》 聖嚴法師撰 臺北:東初出版社 1988年1月
《禪海》 南懷瑾 臺北:先知出版社 1973年9月
《禪與中國》 柳田聖山撰 北京:三聯書店 1998年
《禪與老莊》 徐小躍撰 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1994年5月
《禪學入門》 (日)鈴木大拙撰 北京 三聯書店 1988年8月
《禪學與唐宋詩學》 杜松柏撰 臺北:黎明文化 1978年
《禪學的黃金時代》 吳經熊撰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69年3月
《禪學講話》 日種讓山撰、芝峰法師譯 臺北:文津出版社 1985年7月
 
 
博碩士論文
(依年代排列)
 
《莊子逍遙思想之研究》 黎惟東撰 臺北: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79年
《莊子「逍遙而遊」思想的理論與實踐研究》 傅維信撰 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1年
《莊子的遊戲三昧》 林維焄撰 臺北:輔仁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7年
《莊子<逍遙遊>研究》 王櫻芬撰 嘉義: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8年
《《六祖壇經》的禪學思想研究》 曾月娟撰 東海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8年
《莊子哲學中「遊」的美學意涵》 王寶惠撰 臺北: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9年
《莊子的語言思想析探》 魏家豪撰 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0年
《莊子逍遙美境之展現》 黃潔莉撰 臺南:國立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 2001年
《心知與氣化--《莊子》思維與言說方式之省察》 蕭美齡撰 桃園: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2年
《莊子的逍遙境界觀》 張妙兒撰 臺中:東海大學哲學研究所 2002年
《趙州公案語言的模稜性研究》 歐陽宜璋撰 臺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 2002年
《禪宗美學研究》 曾議漢撰 臺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2003年
《六祖慧能思想對禪宗興革探微》 葉國泰撰 新竹:玄奘大學宗教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4年
《莊子遊世觀》 李寶龍撰 臺北: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 2005年
《《莊子》語言思維研究》 劉原池撰 高雄: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博士論文 2006年
 
 
期刊論文
(依年代排列)
〈跋日本高山寺舊鈔卷子本莊子殘卷〉 王叔岷撰 收入《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 1950年7月
〈從禪宗的教學方法、勞動精神中看出宗師們的風格〉 慧風撰 收入《現代佛學叢刊.2.禪學論文集》 1976年10月 
〈禪宗公案之透視〉 巴壺天撰  收入張曼濤主編:《現代佛教學術叢刊.52.禪學專集之六》 1978年9月
〈卮言論:莊子論如何使用語言表達思想〉 楊儒賓撰 《漢學研究》第2期1992年12月
〈語言之外的終極肯定─談禪宗的語言觀〉 鮑鵬山撰 《江淮論壇》1995年第4期
〈解莊的金鑰匙〉 高樹海撰 《河北師範大學學報》第20卷第1期 1997年
〈禪 敬答胡適博士〉 (日)鈴木大拙 收入《禪宗.歷史與文化》  1998年
〈遊戲三昧〉 釋見融撰 《香光莊嚴》62期 2000年 
〈莊子「知」論評釋〉 朱敬武撰《世界中國哲學學報》第6期 2002年2月 
〈在自由與規範之間——略論中國禪的“游戲三昧”及其與律制的關系〉 龔雋撰 《哲學研究》第9期 2003年 
〈游戲三昧:南泉禪學的旨趣〉 李興中、許思友撰 《池州師專學報》第4期 2004年8月 
〈禪宗與道家之「無心」說的比較〉 鄧克銘撰 《清華學報》第34卷第2期  2004年12月 
《六祖壇經及其語言研究考述》 邱湘雲 《問學》第7期 2004年12月
〈莊子〈逍遙遊〉之藝術精神 〉黃潔莉 哲學與文化 2006年5月 
〈慧能創立禪宗與佛教中國化〉 方立天撰  《哲學研究》第7期 2007年 



上一篇(換個「健康」的好工作) 回目錄 下一篇(智慧經營/實在的力量)

全球慈智部落格
懺罪之咒王—百字明咒
止觀禪修
慧光集-喇榮三乘佛學會
阿彌陀佛暨觀音菩薩超渡
天法忿怒蓮師金剛盔甲

贊助網站
FPMT護持大乘法派聯合會
Phowa.com.香港
台北生技網
西藏敏竹梅芭藏香
達賴喇嘛西藏宗教基金會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