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施身法」淨業消災祈福.超薦報恩法會 『眾會主象鼻財神』無戲依一物增益祈福火供 2025 伏藏普巴金剛灌頂
 
 
 
 
 
 
 
弘揚佛法 行銷規劃 公益VIP申請
 利美園地
心靈.心理.管理搜尋
地區:
分類
精選顯密資訊
  PLIBC
雪謙寺 
SMTB
寧瑪巴噶陀大圓滿虹光
佛學數位圖書館暨博物館
台灣蒙藏文化中心
喇嘛網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大乘佛教倫理思想研究   
轉寄 列印 迴響 閱讀尺
加入會員
更新日期:2009/12/18 11:44:57
學習次第 : 進階

 

喇嘛網 日期:2009/12/18 11:38:34   編輯部 報導  

指導教授:李志夫

大乘佛教教倫理思想的精神在於「自利利他」。本文旨在澄清此一概念,並以之建構
一俗世的規範倫理學理論。

在資料的取捨上,以印度本土大乘佛教之中觀派及唯識派的學說為主,部派佛教的資
料則除了倫理思想上有連貫者外,較少引用。有關西洋倫理學的書籍則只採用討論規
範倫理學之著作。
 

方法上,以分析哲學的概念解析為主。針對討論對象之主要概念進行語言分析,以瞭
解這些概念的內涵與外延,而後再依邏輯次序架構這些概念,使成一理論體系。
 

本文的討論對象及其討論結果如下:
 

第一章:研究動機預期目標及研究方法之敘述。
 

第二章:由思想史著手,探討自利利他精神之彰顯;得出係以「我法二空」之「緣起
法」為理論基礎。
 

第三章:解析「緣起法」如何在經驗世界成為「因果法則」,並討論在此前顆下,意
志自由如何可能。依,此探討業、輸迴、涅槃在佛教所具有的倫理意義。
 

第四章:解析「自利利他」此一概念,得知「自利」、「利他」係以「和」的邏輯形
式結合,且「利」具有世間及出世間兩個向度,並論證何以自利利他的行為不是「自
私的」行為,及在何意義下與「手段-目的」模式的行為有所區別。
 

第五章:形構「自利利他」為倫理規則,嚐試以此規則解除西洋規範倫理學所面對之
難題。
 

第六章:在實踐層次上略述「自利利他」規則所具有之對於主體差異的適應性。

第七章:承前討論做一總結,突顯「自利利他」倫理規則在理論上及實踐上的整全性

中國文化大學/印度文化研究所/76/碩士/研究生:李明芳  

國家圖書館--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





上一篇(換個「健康」的好工作) 回目錄 下一篇(漢譯《雜阿含經》緣起說之研究)

全球慈智部落格
格魯派的學位制度
攝類學
真實意與普巴金剛合修
空性
輪轉之愛 ~ 脊損傷友向前行-財團法人脊髓損傷潛能發展中心

贊助網站
維基百科-藏傳佛教
不解巖寺
供養佛說解脫經
台灣師大國文系佛學研究
claire心靈季節- PChome 新聞台Blog
第十七世大寶法王 · 中華佛教直貢葛舉*菩曼仁波切* · 喇嘛網 · 化育資訊網 · 佛曲音樂*大寶法王篇* · 台灣佛教慈濟慈善事基金會 · 大愛電視網路
西藏敏竹梅芭藏香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