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迦牟尼佛中心 圓燈節法會 2025【瑪哈嘎拉法會&神變月祈福供燈】 2025 消災除障法會
 
 
 
 
 
 
 
弘揚佛法 行銷規劃 公益VIP申請
 利美園地
心靈.心理.管理搜尋
地區:
分類
精選顯密資訊
  PLIBC
雪謙寺 
SMTB
寧瑪巴噶陀大圓滿虹光
佛學數位圖書館暨博物館
台灣蒙藏文化中心
喇嘛網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實做,找到工作的真諦   
轉寄 列印 迴響 閱讀尺
加入會員
更新日期:2010/09/12 08:31:28
新聞單位 :

學習次第 : 進階

2010/05/27  

有關「未來的職業」,許多的說辭充斥在我們周遭,讓人急著要關掉工藝課,把每個呆頭鵝送進大學,再進入一個小隔間。在這些說辭中,隱含了一個假設,我們正朝後工業經濟邁進,未來,每個人將只處理抽象事務。

【文/摘自《摩托車修理店的未來工作哲學》,大塊文化】

 

有關「未來的職業」,許多的說辭充斥在我們周遭,讓人急著要關掉工藝課,把每個呆頭鵝送進大學,再進入一個小隔間。在這些說辭中,隱含了一個假設,我們正朝後工業經濟邁進,未來,每個人將只處理抽象事務。

 

然而在抽象事務裡忙進忙出,並不等於思考。白領的專業,也被常規化和降格了,手法和100年前用來打擊手工製作的邏輯相同:工作裡的認知元素,被切離專業人士,而在一個系統或流程中,做成範例,然後再交回給取代專業人士的一個勞工新階級——事務員。如果真正的知識工作,實際上不是在增加當中,而是在減少,因為這些工作未來將集中到極少數的菁英,那麼,這對務必讓學生接受的職業忠告,頗有意義。如果他們不是註定將來一定進入高層,卻還是希望在工作中用腦筋,那麼,找個阻絕泰勒主義邏輯的工作,從而安全地不受影響,對他們來說,應該是有幫助的。

 

造成判斷力遠離專業人士的,並不一定是利潤的考量;有時,那是公共政策的問題。標準化的考試,剝奪了教師對教材的選擇;嚴格的判例準則,阻止法官的逕行判決。我們的自由政治本能,似乎迫使我們往權力集中這個方向走;我們不信任把權力交到個人的手上。自由主義推崇中立的程序,在設計上,就成了一個不負責任的政治。其出發點立意良善——確保我們的自由不會受到濫權的破壞——最後卻成了一種吞食個人行動力的怪獸,尤其是對那些在公部門工作的人。在私部門裡,這個怪獸是由求取最大利潤所創造出來的,而非來自對權力的不信任,但吞噬力量則不分軒輊。

 

「專家系統」,一個由人工智慧研究人員所打造出來的術語,最初是軍方為了作戰指揮所發展出來的,後來卻用在油井鑽探和電話線路維護這類的領域,取代業界的專家。接著它們又侵入醫療診斷,最後還進入了金融和法律顧問這類認知模糊卻有利可圖的領域。芭芭拉‧賈森(Barbara Garson)在《電子血汗工廠:電腦如何把未來的辦公室轉化為過去的工廠》(The Electronic Sweatshop: How computers Are Transforming the Office of the Future into the Factory of the Past)一書中,詳細說明「人類如何用盡巧思,來消除對人類巧思的需求」。她發現,專家系統的企圖,類似泰勒的工廠合理化,「把知識、技能,和決策從員工移轉到雇主」。泰勒的時間和動作研究,把每一個具體的工作動作打散成支離破碎的小部分。

 

而現代知識工程師則進行類似的細節研究,只不過,他所剖析的是決策,而不是砌磚塊。於是時間-動作研究,就變成了時間-思考研究……建立一個專家系統,必需先找個活生生的專家來說明,然後再由知識工程師把它複製下來。也就是說,先找個專家做訪談,通常要進行數個星期到數個月的訪談。知識工程師觀看專家對樣本問題的處理方式,並問專家在做看似出自直覺的決策時,到底考慮了哪些因素。最後,把成千上萬個經驗法則餵給電腦。結果就成了一個能夠經由啟發,以「制定決策」或「提出結論」的程式,而不只是套公式計算。一套複雜的專家系統就和真正的專家一樣,應該能夠從「不確定」或看似無意義的不完整資料中,得出結論。

 

就某種角度看,被複製的專家得到了巨大的優勢和不朽名聲。當專業被集中化了之後,其他的專家和未來的專家就被取代了。賈森寫道:「這表示在顧問或由人來服務的事業裡,有更多被雇用的人,是這種顧問意見的傳播者,而非原創者。」理察.桑內特在《新資本主義文化》中,也描述這樣的過程,「尤其是在金融、高科技,和精緻服務等尖端領域裡」:真正的知識工作變成集中在極少數的菁英手上。似乎,我們應該冷靜看待「知識工作」,而不要看到水漲船高,就全都當成寶了。水漲船高的,很可能是事務員的工作。想要有所不同,就必須寄望於現代經濟基本邏輯——亦即,認知階層化(cognitive stratification)——裡的大逆轉。我不清楚我們到底要如何依賴這個希望,但是,如果歷史可以做為殷鑑的話,我們應該去懷疑,所激發出來的這個希望,是否反而成了一個工具,驅使年輕人去當個事務員,就像工匠意識驅使工人進入生產線一樣的荒誕。這二者都提供了一個透鏡,讓工作從遠處看頗有吸引力,但所呈現出來的,卻是個上下顛倒的影像。

 

這種讓人抱以熱望的想法,最新的版本集結成「創意經濟」這個詞。理查.佛羅里達(Richard Florida)在《創意新貴》(The Rise of the Creative Class)中,把創意人的影像呈現出來。「不修邊幅的怪咖」,現在是「創新過程的核心」,在「科學和工程、建築和設計、教育、藝術、音樂,及娛樂裡」形成一個核心的創意階級,加入「商管、金融、法律、醫療等相關領域,成為專業創意人」。

 

【內容請見《大師輕鬆讀》379期〈交心的領導〉】





上一篇(換個「健康」的好工作) 回目錄 下一篇(換新定位,贏新地位/更新定位)

全球慈智部落格
上師格西‧羅桑丹巴仁波切:永和中心專屬日誌:Xuite日誌
台灣血液基金會~全台血荒敬請熱血民眾踴躍捐血
旅行者與魔術師
慧光集-喇榮三乘佛學會
財神文物展,求財物品大觀園

贊助網站
佛教藝術
雪域明珠-西藏:宗教觀光客旅遊動機與其滿意度之研究
初級禪訓班--法鼓山台南分院
醒吾學院台北教育網
台灣農特產品整合行銷推廣協會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