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尊貴道源法師
|
| | |
佛堂講話 第三輯 二、二力相應定生極樂
二力相應定生極樂
諸上善人慈悲:道源講幾句話打打閑岔。昨天講到大勢至菩薩從超日月光佛,學念佛三昧。今天講題是:二力相應定生極樂。分三段講:
㈠專憑自力悟修甚難
念佛法門,顧名思義,是教我們念佛。佛本來無時不念眾生,佛念眾生,眾生念佛,兩方互念,才能成功。念佛的好處,是能得到佛力加被。專靠自力來了生死,是可以的,其他宗派如禪宗即是全靠自力,不過很難如願。這有三種原因: 1.我們博地凡夫,煩惱深厚,不易超出。不能超出煩惱,即不能明心見性。 2.無佛力加被,魔多來擾。 3.陳義過高,普通根器不易理解。有此三因,所以禪宗只能接引上根利器,中下根人不易領受。分別說明如左:
1.煩惱深厚,不易超出:三界內的見思惑,以貪瞋癡為根本。貪瞋癡造出甚多業障,乃無始以來的習氣,很難破除。再分別解說如下:
貪──貪是對順境現前所起的煩惱,約分財、色、名、食、睡五類,即所謂世間「五欲」。不學佛的人,固然免不了「貪」,學佛的人仍然不易擺脫這個「貪」字。拿「財」字來講,衣、食、住、行非財莫辦。一到財境現前,即心迷智暗,而隨財轉了!義中求財,還是好的,超出範圍,即是貪圖非義之財,犯佛法也犯世法。請看多少才智之士,事功烜赫,因財而身敗名裂者,比比皆是。說起話來人人都以清高自許,但一臨財境現前,就迷惑了!一方面是因為錢好用,一方面是無始以來的習氣使然。其二是「色」,男女之色為生死根本,是人所共知的,但這一關最難打破。因為作眾生以來,就有此煩惱,不僅上等動物如此,下至蜎飛動之倫,莫不皆然。其三是「名」,我國三代以上,已以好名為病,而三代以下,則惟恐不好名了!歐美有「名譽為第二生命」之諺,現代世界各國,無論國家社會乃至各個人,無不以「榮譽」相爭逐。即有道德有修養的大法師,亦多不免這種習氣,聽見人家恭維,看見報章頌揚,便生歡喜心。講起道理來誰都知道,但是一到名境現前就迷惑了!其四是「食」,不學佛的人貪圖口腹之欲,姑且不談。即學佛人懂得不吃眾生肉的道理──眾生即是過去父母,未來諸佛,這種誠懇痛切的教諭,深足警世了!但業障重者,仍不能屏除多生習氣。我曾親見有人一餐不能適口合意,就傷心到流淚。佛教徒雖不食肉,而對適口的素菜,也要多吃一點兒,修行多年的人,也還免不掉這種習氣,這就叫做:「貪食忘道,歡喜放逸。」最後講到「睡」,惡勞好逸,是世人常情,按佛法晝夜六時都得用功,不應貪睡。但為習氣所使,不能不睡,睡眠以後,即入黑暗糊塗狀態,幾與屍體無異。而在「我知」「我見」未破除以前,沒有不貪睡的。
以上說的都屬於「貪」,即財、色、名、食、睡五境現前,所引起的煩惱。
瞋──瞋是對逆境現前所起的煩惱,不論在家人、出家人,對逆境現前時,都要發生煩惱。煩惱有八萬四千,惟「瞋」最烈,佛喻為「瞋恚如大火,能燒功德林。」又說:「一念瞋心起,八萬障門開。」人到忿怒的時候,不聽人勸,不怕人恥笑,不怕墮地獄,也不要成佛了!種種顛倒,無法形容。事後雖知後悔,但當瞋境現前時,心卻被境迷轉不可理喻了!
愚癡──愚癡即不正知見。念佛了生死,才是正知見。而自無始以來,無明纏縛已深,不正知見任運生起,解脫很難。所以古人有:「人生百年如白駒過隙」「生死在呼吸之間」等警策語句,都是想喚醒世人愚癡的迷夢。
以上說明貪瞋癡三根本煩惱深厚,超出甚難。
2.無佛力加被,魔多來擾:魔,自無始以來,即與眾生結怨,如無佛力加被,自力驅除甚難。現講一段公案:
悟達國師者,唐懿宗鹹通年間,封為國師,稱總教沙門,住安國寺,帝親臨法席,時有遠人貢進沉香寶座,帝以其珍貴不禦,以賜國師,師竟受之,且甚為得意。詎知其怨家即乘此隙而入,致生人面瘡,幾瀕於死,後遇異僧以三昧水洗之方愈。異僧並為說明因果始末,謂汝前身即漢之袁盎,曾勸景帝斬錯,盎後身十世為高僧,錯銜怨不得報復,汝今受沈香寶座而心起憍慢,故彼得乘機而入。師因此作三昧水懺三卷,流通至今。
又民國三十七年,我在普陀山發心於頭頂「燃燈」時,有一位老修行,發心一同燃燈供佛。據雲:他在普陀山住茅蓬,此時真發菩提心,願斷盡煩惱,度盡眾生。一日靜坐中,忽聞空中有言:「你也發菩提心?你也想了生死嗎?」言訖,即覺有人入於腦中,從此不能打坐,一想用功,即感覺有人在腦中擾亂。
以上述兩則故事觀之,自力驅除魔障,實非易事。
3.陳義過高,普通根器不易理解:所謂開悟者,即是明自心、見自性。而心性被煩惱遮蓋纏縛,不明難見。須把一切執見,層層透過,即最後一個「佛見」,亦須掃空,才能明心見性。如禪宗四祖道信大師,去度牛頭山法融禪師,當時法融禪師尚未開悟,住在茅蓬,觀心辦道。四祖到後,趁融師取茶之時,在他座上寫一「佛」字。融師奉茶後,將欲就座,忽見「佛」字。竦然一驚!四祖喝道:「你還有這個在?」可見「佛」也是障礙。《金剛經》雲:「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就是說明這種道理的。但是這種道理,甚高甚深,平常人實在不易瞭解。
依上來所講的道理,雖然佛性人人本有,個個現成,但因煩惱深厚,魔障重多,義理高深,若全靠自力悟修,實在甚難!
㈡但靠佛力往生不易
上節講不仗佛力全靠自力開悟不易,是由於煩惱厚、魔障重、義理高三個原因。那麼,單靠佛力怎樣呢?也不能生西。超日月光佛教大勢至菩薩念佛,就因為單靠「佛念」不成,所以才要「念佛」。「念佛」「佛念」,二念相交,那就一定生西方了。經文:
譬如有人,一專為憶,一人專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見非見。
先就經文來講:「憶」約佛說,現在講就是阿彌陀佛,「專忘」指眾生說。佛是專以濟度眾生為懷,無奈眾生把佛忘了!「若逢、或見」的「若、或」是不定詞,約佛邊說;「不逢、非見」約眾生邊說。佛時時逢到眾生,看見眾生;而眾生有念佛者,則必逢必見;倘若不知念佛,不肯念佛者,則不逢不見了。又一義:「若、或」皆作「雖」字解,都約眾生邊說,你既不念佛,佛「雖」現在你面前,你也是不逢不見,此二義皆可通。
昨天講過彌陀饒舌的公案──長耳和尚是定光佛的化身,永明壽禪師是彌陀佛的化身,壽禪師是「順現」,長耳和尚是「逆現」。都是當時杭州人們所常逢常見的呀!誰又認識他們是佛呢?這就是雖逢不逢,雖見不見了。
今天再講一段豐幹饒舌的公案──豐幹是唐朝天臺山國清寺的和尚,當時有候補官閭丘胤者,在貧困潦倒之際,忽奉命牧台州。而正在當赴任時,猝患劇烈頭痛,命在呼吸,可算命途偃蹇!但是他對佛法頗有因緣,幸得豐幹大師往為治癒。胤在感恩之下,因問台州尚有高僧何人?豐師告以國清寺寒山、拾得二僧,即文殊、普賢化身。胤到任後即往國清寺參謁寒山、拾得二大士。知客僧告以他們倆是瘋顛僧,大人如有吩咐,喚他們來就是了。胤以為不可,於是知客僧引胤至大寮──廚房,即呼寒山拾得,胤見了兩師,立即伏地頂禮。寒、拾二人,即笑敖著奔往寒岩,胤亦追至寒岩。寒山回首說:「豐幹饒舌!彌陀不事,禮我為何?」遂縮身入岩穴,其穴自合。
豐幹是彌陀化身,寒山、拾得是文殊、普賢化身,一佛二菩薩同時現身於國清寺,而該寺僧眾及一般信徒,哪個認識他們是佛菩薩呢?這不也是雖逢不逢,雖見不見的例證嗎?
佛教化度,不顯神通。不信佛者自不必說,信者亦尚有以為佛菩薩不夠慈悲,眾生這樣苦惱,還不來濟度!殊不知佛菩薩都是在因地即發大菩提心,以度生為懷,無時不在「念眾生」「行度化」,不過眾生「不念」不識罷了!不念佛專等佛來接引,那是等不來的!你不念佛,即使佛現在你的面前,你也不會認識,還是等於不見。就是佛來接你,你也絕不會跟著去的!
以上說明佛無時不在憶念眾生,我們不念佛而專仗佛力,仍不能生西。
㈢因緣和合方生淨土
上兩節說明全靠自力或專仗佛力,都不易成功──開悟或生西。現在講念佛、佛念,因緣和合,必能生西。經文:
二人相憶,二憶念深。如是乃至從生至生,同於形影,不相乖異。
這段經文是說:假使二人互相憶念,而且憶念甚深,則此二人從今生到來生,都不會分離,如影隨形一樣。這裡應注重兩點: 1.必須二人互相憶念,且不是泛泛的淺念,而是甚深的憶念。前面講過,自力難斷煩惱,仗佛力則能帶業往生。又自力魔多來擾,佛力能以卻魔。自力法門義理高深,普通根器不易理解;念佛法門平實淺易,且不致錯誤。這是說靠佛力比自力穩當容易。 2.專靠佛力而不自修,也不能成功。前面曾說,我們不念佛,縱然佛時時在念我們,也決不能生西的。
要生西方,須「念」且「深念」,這是眾生的事,佛沒有不念眾生的。眾生則有念佛的,有不念佛的,因佛無時不念眾生,且憶念甚深,生西不生西,端在眾生自己,佛是一味平等的。佛心如雨,三草二木,同得滋潤,無有差別。三草二木,配五乘法。佛說法一味平等,原無大小三五之別,因眾生根器不同,領納不同,才有五乘之分。如同大木所得雨量多,小草所得雨量少,是一樣的。再進一步研究三草二木:淨土法門三根普被,和雨一樣。但被澤者第一須有根,如草木然,若無根,雖蒙雨澤亦不能生長。第二根要深,草木無根固然得不到雨的利益,如根太淺,亦擎不住風吹日曬。根,即善根,淨土法門以念佛為善根,但念佛必須至誠懇切,把這一句佛號,一定要念到極樂世界去,才算功夫。所以大勢至菩薩說念、深念,「念」即是植善根,「深念」即是深植善根。《阿彌陀經》說:「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這是說多善根福德因緣,才能生到西方。念、甚深念,則善根福德俱多,即能與彌陀念眾生之念碰到一起,而生西方了。
有人說:彌陀大慈大悲,十念即可往生,平日又何必念?更何必深念呢?不錯,十念即能往生,但不十分可靠。你現在念上十口氣的佛,永不再念,等著死了生西吧!那你一定生不去。因為帶業往生不帶新業,昨天已講過。你時時在造作三業,十念功德,敵不過你不斷新造的三業,怎能生西呢?所以必須多念深念,只顧念佛,自然不致造業了。念佛不但要多念,而且要深念!怎麼叫深念呢?就是一句佛號在「事念」上念到西方,在「理念」上念到自心深處。若只多而不深,則雖多到一日三千乃至十萬,一面念佛一面妄想,口念而心不念,則善根太淺,仍不能保證生西。必須每句念到自心,念到西方,才能與佛念相應,必然生西無疑。
難得大家發心念佛,既已念佛,還應進一步求深念。怎麼才能「深念」?要作三種觀想: 1.觀眾生苦, 2.勿負善根, 3.勿負佛恩。我們觀察眾生,受苦無窮,而欲度無力,所以念佛求生西方,證得無生法忍,還度苦難眾生,思念及此,即應深心念佛。勿負善根:須知人身難得,前生不犯殺盜淫妄,始得現生人身。前生種了念佛的善根,今生方知念佛。而失卻人身則極容易,不念佛造作三業,轉眼之間,即失掉人身,亦同時辜負了自己的善根,思念及此,應即深心念佛。觀想佛在甚深憶念我們,我不念佛,豈不大負佛恩!思念及此,即應深心念佛。
現有一部分學佛者,不明淨土宗旨及其修法,謗為「他力教,決不能成佛!」這是錯誤的。古代大德們,讚歎「佛力」,原為讚歎「淨土法門」的「殊勝」,非謂全靠佛力,這種外行的批評,不要盲從。再說淨土宗標旨為念佛法門,「念」不是「自力」是什麼?一面憑「自力」「念」,一面仗「佛力」加被。前面講過專靠自力、專靠他力都難滿願,必須二力因緣和合,方生淨土。佛是隨時等著迎接我們,能生西不能生西?只看我們這點「深念」的力量了!
話說多了打閑岔,大家提起精神,好好念佛吧!
|
主持人 |
道源法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