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欺詐求財遭報應的幾則公案

益西彭措堪布

隨著經濟的發展,被物質欲望刺激得幾乎瘋狂的人們早已忘記“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的古訓,“不管黑貓白貓,抓到老鼠便是好貓。”已成人們的逐財邏輯。為了賺錢,什麼話都敢說,什麼事都敢做,什麼法子都敢想,這裏沒有道德的約束,不相信造惡會有惡報,“誠實”被譏為“愚蠢”,“狡詐”被贊為“高明”。迷失了方向的現代人將智力用在商業詐騙上,於是乎各種各樣的假冒偽劣產品充斥市場,其造假技術之高、速度之快、手法之巧在過去的時代簡直難以想像;人與人之間沒有了信任,時刻都有被人愚弄的可能。然而,發心卑劣的商業欺騙行為傷天害理,造業者不可能永遠逍遙法外,沾滿罪惡的金錢絕不可能帶給人們真正的幸福。因為既已造下深重罪業,因緣成熟之時,自要吞食難咽的苦果。

  海鹽倪某,將雜木叢銼成粉末,做香貨賣。一夜,香末中忽起煙焰,當時倪某欲逃出戶外,但在煙霧迷蒙之中,求出不得,結果人屋都化為灰燼。

  宋廬山盧常,賣油燭,將魚膏摻於其中,建隆觀黃禹,則以牛脂入油來作燭,兩人都被天雷震死。

  清康熙庚戌年,有福建人姓顧,住于江陰,暗賣假銀。顧所制的假銀在市場上幾能以假亂真,一般人根本無法辨別,但過不了十日就恢復了原樣。某甲當時以六金換成二十金,到閶門去買紗緞,歸來乘舟,夜過華蕩時,狂風大作,舟船沉覆,寸絲無存,某甲因善泅水而得倖免,最後裸身而歸。當天顧被震死,造銀的爐罐被擊碎如粉。

  廣陵有一王老姥,賣布帛時常以短尺量布,死後托夢,告訴其子:“我平生以短尺騙人,冥司罰我在西漢浩氏家轉生為牛,牛腹下有一‘王’字。”其子找到浩家,果然生有一牛,腹部白毛成一“王”字,遂將牛贖回。此牛如給細食則不吃,草料方食。而且負重耕田時安然無事,閑養無事時卻百般跳觸,其心極不安靜。

  郁林謝秀林,尺度鬥稱,輕出橫取,一日被雷震死,屢葬屢發,直至屍肉潰爛乃焚,腹中得到一個雷楔。

  蜀人黎永政,製造鬥稱非常善巧。輕重增減不論別人有何要求,都按其要求去做,並不顧及事情的後果。有貪利小人不顧因果報應的,往往去求做,後為司察神糾奏,永政和其二子都眼盲,五指傷殘,手節零落而死。

  以上幾則公案的受報者當初發心都為求財,但其所為卻是欺詐損人的惡行。一時看似精明、生財有道,但最終卻是一樁完全折本的生意,得不償失。

 





主持人
益西彭措堪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