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如是我聞。爾時,世尊與千二百五十人之大比丘眾俱,住王舍城小兒1醫師耆
婆之菴羅園。其時,摩揭陀國王韋提希子阿闍世,於四月迦底迦之十五布薩日滿月
之夜時,生於殊勝之宮殿高樓,被諸大臣所圍繞。如是,摩揭陀國王韋提子阿闍世
於布薩日,發感興而言:「嗯!真實可愛之明月夜!嗯!真實美麗之明月夜!嗯!真
實和藹之明月夜!嗯!真實幸福之明月夜!今我等如何親近沙門、婆羅門,以親近
能使我等之心得清淨愉悅耶?」
二 於此,有一大臣,對摩揭陀國王韋提希子阿闍世奏言:「大王!茲有不蘭迦葉,
彼是僧伽之主,教團之首領,一派之導師,智識廣博,名聞甚高,為一派之開祖,
受眾人之尊敬,出家甚久,富有經驗之長老。大王親近彼不蘭迦葉,由於親近彼,
能使大王之心得清淨愉悅。」雖如是上奏,摩揭陀國王韋提希子阿闍世,默然(不應)。
48 三 其時,其他之大臣,亦對摩揭陀國王韋提希子阿闍世奏言:「大王!茲有末伽梨
瞿舍利,是僧伽之主,教團之首領,一派之導師,智識廣博,名聞甚高,為一派之
開祖,受眾人之尊敬,出家甚久,富有經驗之長老。大王!親近彼末伽梨瞿舍羅,
由於親近彼,能使大王之心得清淨愉悅。」雖如是上奏,摩揭陀國王韋提希子阿闍世
默然[不應]。
四 其時,其他之大臣,亦對摩揭陀國王韋提希子阿闍世奏言:「大王!茲有阿耆多
翅舍欽婆羅,是僧伽之主,教團之首領,一派之導師,智識廣博,名聞甚高,為一
派之開祖,受眾人所尊敬,出家甚久,富有經驗之長老。大王!親近阿耆多翅舍欽
婆羅,由於親近彼,能使大王之心得清淨愉悅。」雖如是奏上,摩揭陀國王韋提希子
阿闍世默然[不應]。
五 其時,其他之大臣,亦對摩揭陀國王韋提希子阿闍世奏言:「大王!茲有婆浮陀
迦旃延那,是僧伽之主,教團之首領,一派之導師,智識廣博,名聞甚高,為一派
之開祖,受眾人之尊敬,出家甚久,富有經驗之長老,大王!親近婆浮陀迦旃延那,
由於親近彼,能使大王之心得清淨愉悅。」雖如是奏上,摩揭陀國王韋提希子阿闍世
默然[不應]。
二 沙門果經 五五
長部經典一 五六
六 其時,其他之大臣,亦對摩揭陀國王韋提希子阿闍世奏言:「大王!茲有散若夷
毘羅梨沸,是僧伽之主,教團之首領,一派之導師,智識廣博,名聞甚高,為一派
之開祖,受眾人之尊敬,出家甚久,富有經驗之長老。大王!親近散若夷毘羅梨沸,
由於親近彼,能使大王之心得清淨愉悅。」雖如是奏上,摩揭陀國王韋提希子阿闍世
默然[不應]。
七 其時,其他之大臣,亦對摩揭陀國王韋提希子阿闍世奏言:「大王!茲有尼乾
子,是僧伽之主,教團之首領,一派之導師,智識廣博,名聞甚高,為一派之開祖,
受眾人之尊敬,出家甚久,富有經驗之長老。大王!親近尼乾子,由於親近彼,能
49 使大王之心得清淨愉悅。」雖如是奏上,摩揭陀國王韋提希子阿闍世默然[不應]。
八 其時,小兒科醫師耆婆,離於摩揭陀國王韋提子阿闍世不遠處,默然而坐。如
是摩揭陀國王韋提希子阿闍世言耆婆曰:
「汝,是忠誠予之耆婆!汝今何故默然耶?」
[耆婆曰:]「大王!茲有世尊、應供、等正覺者,與千二百五十人之大比丘眾
俱,住我等之菴羅園。對世尊瞿曇起如是之稱譽:「彼世尊,實是應供、等正覺、
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陀、世尊。」大王!親近
彼世尊,由於親近,能使大王之心得清淨愉悅。」
[大王曰:]「然者,忠誠予之耆婆!預備眾乘!」
九 小兒科醫師耆婆答王:「大王!如是。」以備五百牝象,及王自用之象乘,對王
奏言:「大王!象乘已備,今思正舉措[出發]時。」
其時,王,乘自己所乘之象乘,令彼等婦人各乘五百牝象,隨伴持炬者[之照
明],以大王之威嚴從王舍城出發,往小兒科醫師耆婆之菴羅園。
50 一0 如是至菴羅園不遠之處,摩揭陀國王韋提希子阿闍世,[突然]心生恐怖、戰
慄、身毛豎立。充滿恐怖與敬愕而身毛豎立之摩揭陀國王韋提希子阿闍世言小兒科
醫師耆婆曰:
「忠誠我之耆婆!汝非謀害我耶?忠誠我之耆婆!汝非欺騙我耶?忠誠我之耆
婆!汝非從我交與怨敵耶?實有千二百五十人之大比丘眾,而無任何之音聲,亦絕
無嚏、咳之音,如何得有[可能]耶?」
「大王!勿恐怖!大王!臣非謀害君、非欺君、非從君交與怨敵。大王!前進,
二 沙門果經 五七
長部經典一 五八
大王!前進。彼圓堂諸燈輝燃!」
一一 如是摩揭陀國王韋提希子阿闍世,進行其象乘能至之處,即下象乘而行近圓
堂之門前,詣已而言耆婆曰:
「忠誠我之耆婆!今,世尊在何處耶?」
「大王!世尊在彼處,大王!世尊近中央柱面東,向比丘眾而坐。」
一二 如是,摩揭陀國王韋提希子阿闍世詣世尊處,詣已,坐於一面。坐於一面已,
摩揭陀國王韋提子阿闍世,面視比丘眾默然靜坐,恰如清澄之湖水,感興而言曰:
「今比丘眾具如此之寂靜!予太子優陀夷跋陀亦願具此寂靜。」時,世尊告王曰:
「大王!汝亦傾心於所好耶?」
「然,大德!予愛好太子優陀夷跋陀。今比丘家具如是寂靜,予太子優陀夷跋陀
亦願具之。」
51 一三 如是,摩揭陀國王韋提希子阿闍世恭敬頂禮世尊,合掌禮拜比丘眾,坐於一
面,坐於一面已,白世尊曰:
「大德!若世尊准許予質問者,予欲請問。」
「大王!隨卿之所欲問。」
一四 「大德![世間]有種種技能職業[者],如:調象師、調馬師、車術師、弓
術師、軍旗手、元帥、戰士、高級武官、象力士、裝甲兵、奴隸出身者、廚師、理
髮師、助浴者、製葉者、編髮者、漂白業、織師、製籠者、陶師、計算師、印相師。
如是世間所知之種種技能職業者」」彼等於現世,享受彼等技能職業之成果,以令
自己安樂幸福,令父母安樂幸福,令妻子安樂幸福,令朋友安樂幸福。以此,向沙
門、婆羅門行布施,得尊勝天界安隱之福報。大德!如是,得見沙門[修行]現世
之果報耶?」
一五 「大王!曾記憶以此質問其他之沙門、婆羅門否?」
「然,大德!予記憶曾以此質問其他沙門、婆羅門。」
「然者,若大王不介意者,請依彼等所答而述之。」
52 「大德!我不介意於世尊或在坐如世尊者之處說此。」
「然,大王!請述之。」
一六 「大德!時,我詣訪不蘭迦葉,詣已,與彼不蘭迦葉互相交談可感銘之語後,
二 沙門果經 五九
長部經典一 六0
坐於一面。坐於一面已,我如是言彼曰:「迦葉![世間]有種種技能職業[者]。
如:調象師、調馬師、車術師、軍旗手、元帥、戰士、高級武官、象力士、裝甲兵、
奴隸出身者、廚師、理髮師、助浴者、製果者、漂白業、織師、製籠者、陶師、計
算師、印相師。如是世間所知之種種技能職業者」」彼等於現世,享受彼等技能職
業之成果,以令自己安樂幸福,令父母安樂幸福,令妻子安樂幸福,令朋友安樂幸
福。以此,同沙門、婆羅門行布施,得尊勝天界安穩之福報。迦葉!得見沙門[修
行]現世之果報耶?」
一七 大德!如是問已,不蘭迦葉如次言我曰:「大王!實然,作者、令作者、斬
人、令斬者、煎烤、令煎烤、悲惱、令悲惱、戰慄、令戰慄、令殺害生命、令取不
與者、破墻篨嬰茪J[他家]者、掠奪者、竊盜者、劫奪者、姦通他妻者、妄語者、
[自作教他作]此等者,無犯何等罪惡。若有人以尖銳之利刀,將此地上之眾生,
作為一肉聚、一肉堆者,由此因緣,無罪惡、亦無罪惡之果報。若彼於恆河之南岸,
行殺戮、又令殺戮、斬人、令斬者、煎烤、令煎烤者,由此因緣,無罪惡、無罪惡
之果報。若人於恆河之北岸,行布施、令布施、祭祀、令祭祀,由此因緣,無功德、
53 無功德之果報。雖因布施、調御、禁戒、實語,由此因緣,無功德、無功德之果報。」
一八 大德!如是,實問沙門[修行]現世之果報,不蘭迦葉,而答非業2[無作
用。]大德!猶如,問菴羅樹之果實,而答以羅孛闍(麵包樹)果。問羅孛闍樹之
果實,而答以菴羅樹果。大德!如是,實問沙門[修行]現世之果報,不蘭迦葉而
答以非業。然,大德!我生起如次之想念:「實如余者,對住我領內之沙門、婆羅
門,應如何想與不愉快焉?」大德!是故我對彼之言說,不稱讚亦不訶責。不稱讚
亦不訶責,而我內心甚抱不滿,不發任何不滿之言,平靜聽彼所說,不敬重此,起
座而出。
一九 大德!一時,我詣訪末伽梨瞿舍羅。詣已,與彼交談友誼之語後,坐於一面,
坐於一面已,我如是言彼曰:「瞿舍羅![世間]有種種技能職業者……[詳如一
六節],瞿舍羅!如是得見沙門[修行]現世之果報耶?」
二0 大德!如是問時,末伽梨瞿舍羅,如次言我曰:「大王!諸有情之雜染是無
因無緣,無因無緣諸有情而雜染。諸有情之清淨是無因無緣,無因無緣諸有情而清
淨。非自作、非他作、非餘人作,無力、無精進、無體力亦無氣力。一切之有情,
二 沙門果經 六一
長部經典一 六二
一切之生物,一切之有類,一切之命者[靈魂],無自在力、無力無精進,由[自然]
之決定、結合3、由自然之性質而互相變化,如是於六種4階級感受苦樂。實於百
54 四十萬種胎為首,及有六千六百種胎。有五百種業、五種業、三種業、一業、半業。
有六十二種之道跡,六十二種之中劫,六種之階級,八種之人地。四千九百種生業、
四千九百遊行者、四千九百龍住處,二千根、三千地獄、三十六塵界、七想胎、七
無想胎、七節胎、七天、七人、七鬼、七池、七林5、七百林、七崖、七百崖、七
夢,有八百四十萬大劫;於此間,患者、智者流轉輪迴已,為苦之終止。於此期間,
謂實無:「我以戒行、苦行、梵行,令成熟未熟業,或忍受已熟業以作滅盡。」如是,
實以斗定量苦、樂,輪迴有終限,無盛、衰,無增、減。猶如[於高處執絲]球,
以擲下絲球,令解盡為止,患者及智者,輪迴流轉已,當為苦之滅盡。」
二一 大德!如是問沙門[修行]現世之果報時,末伽梨瞿瞿舍羅,而答輪迴之淨
化6。大德!猶如問菴羅樹之果實,說明以羅孛闍果,問羅孛闍之果實,而答以菴
羅果。大德!如是,實問沙門[修行]現世之果報,而答以輪迴之淨化。然,大德!
我生如次之想念:「實如余者,對住我領內之沙門、婆羅門,應如何想與不愉快焉?」
55 大德!是故我對彼之言說,不稱讚亦不呵責。不稱讚亦不呵責,而我內心甚抱不滿,
不發任何不滿之言,平靜聽彼所說,不敬重此,起座而出。
二二 大德!一時,我詣訪阿耆多翅舍欽婆羅。詣已,與彼交談友誼之語已,坐於
一面,坐於一面已,我如次言彼曰:「阿耆多翅舍欽婆羅![世間]有種種技能職
業。……阿耆多翅舍欽婆羅!如是得見沙門[修行]現世之果報耶?」
二三 大德!如是問時,阿耆多翅舍欽婆羅,如次言我曰:「大王!無布施、無供
牲、無祭祀,無善、惡業之異熟果,無今世、無他世,無父、無母、無化生之有情,
世間無有沙門、婆羅門之正住正行、自知、證如今世他世。人由四大種而成,死即
地歸還於地身、水歸還於水身、火歸還於人身、風歸還於風身,諸根移入於虛空。
[四]人以擔架為第五7,從屍體運往至火葬止,雖[對死者言諸讚]語,[但被火
化後],骨成鴿色,供物變為灰。布施之說,唯對愚者之所設;若說人[死後]之存
在,此為無根之妄言而已。愚者及智者,身之死歿,即斷滅、消失,死後沒有任何
物之存在。」
二四 大德!如是,實問沙門[修行]現世之果報,阿耆多翅舍欽婆羅,而答斷滅
二 沙門果經 六三
長部經典一 六四
論。大德!猶如問菴羅樹之果實,而答以羅孛闍果;問羅孛闍樹之果實,而答以菴
羅樹果。大德!如是,實問沙門[修行]現世之果報,阿耆多翅舍欽婆羅,而答以
斷滅論。然,大德!我生起如次之想念:「實如余者,對住我領內之沙門、婆羅門,
應如何想與不愉快焉?」大德!是故我對彼之言說,不稱讚亦不呵責。不稱讚亦不
呵責,而我內心甚抱不滿,不發任何不滿之言,平靜聽彼所說,不敬重此,起座而
出。
二五 大德!一時,我詣訪婆浮陀迦旃延那。詣已,與彼交換友誼之語後,坐於一
面,坐於一面已,我如是言彼曰:「婆浮陀迦旃延那![世間]有種種職業者……
56 [詳如一六節]……婆浮陀迦旃延那!如是得見沙門[修行]現世之果報耶?」
二六 大德!如是問時,婆浮陀迦旃延那,如次言我曰:「大王!此等七身,非能
作、非所作、非能創造、非所創造,無能生產任何物,常住如山頂直立不動之石柱。
此等不動搖、不轉變、無互相侵害、不導致互相苦樂、亦苦亦樂。是故無能殺者,
亦無所殺者;無能聞者,無所聞者;無能識者亦無所識者。若人以利刀截斷他人之
頭,無有何人奪何人之生命。唯刀劍揮過此七身之間隙而已。」
57 二七 大德!如是實問沙門[修行]現世之果報,婆浮陀迦旃延那,而答由異而異。
大德!猶如問菴羅樹之果實,而答以羅孛闍果。大德!如是,實問沙門[修行]現
世之果報,婆浮陀迦旃延那,而答由異而異。然,大德!我生起如次之想念:「實
如余者,對住我領內之沙門、婆羅門,應如何想與不愉快焉?」大德!是故我對彼
之言說,不稱讚亦不呵責。不稱讚亦不呵責,而我內心甚抱不滿,不發任何不滿之
言,平靜聽彼所說,不敬重此,起座而出。
二八 大德!一時,我詣訪尼乾子。詣已,與彼交換友誼之語後,坐於一面,坐於
一面已,我如是言彼曰:「尼乾子![世間)有種種職業者......[詳如一六節]……
尼乾子!如是得見沙門[修行]現世之果報耶?」
二九 大德!如是問時,尼乾子,如次言我曰:「大王!尼乾子[離繁者]行四種
防護禁戒。大王!尼乾子,如何行四種防護禁戒耶?大王!尼乾子,[避]一切水,
以防(殺生之惡);以(避)一切水,控制(殺生之)[惡];以[避]一切水,抖落
[惡];以[避]一切水觸,連[制惡]。大王!如是尼乾子行四種防護禁戒。大王!
是故尼乾子被稱為心最高之自達、自抑制、自在者。」
二 沙門果經 六五
長部經典一 六六
58 三0 大德!如是實問沙門(修行)現世之果報,尼乾子,而答以四種禁戒。大德!
猶如問菴羅樹之果實,而答以羅孛闍果。大德!如是,實問沙門[修行]現世之果
報,尼乾子而答以四種禁戒。然,大德!我生起如次之想念:「實如余者,對住我
領內之沙門、婆羅門,應如何想與不愉快焉?」大德!是故我對彼之言說,不稱讚
亦不訶責。不稱讚亦不呵貴,而我內心甚抱不滿,不發任何不滿之言,平靜聽彼所
說,不敬重此,起座而出。
三一 大德!一時,我詣訪散若夷毘羅梨弗。詣已,與彼交換友誼之語後,坐於一
面,坐於一面已。我如是言彼曰:「散若夷毘羅梨弗![世間]有種種業者……[詳
如一六節]……散若夷毘羅梨弗!如何得見沙門[修行]現世之果報耶?」
三二 大德!如是問時,散若夷毘羅梨弗,如次言我曰:「汝若問我「他世有耶?」
我若以為「他世有」者,當答汝「他世有。」然,我不如是想、不想如此、亦不想其他、
不想非如此、亦不想非非如此。汝若問我:「他世無耶?」[......乃至......]「他世亦
有亦無耶?」[......乃至......]「他世非有亦非無耶?」[......乃至......]。「有化生之
有情耶?[......乃至......]「無化生之有情耶?」[......乃至...]「化生之有情亦有
亦無耶?」[......乃至......]「化生之有情非有亦非無耶?」[......乃至......]。「有善
惡業之異熟果耶?」[......乃至......]「無善惡業之異熟果耶?」[......乃至......]「善
惡業之異熟果亦有亦無耶?」[......乃至......]「善惡業之異熟果非有非無耶?」[......
59 乃至......]。「如來8死後存在耶?」[......乃至......]「如來死後非存在耶?」[......
乃至......]「如來死後亦存在亦不存在耶?」[......乃至......]「如來死後非存在亦非
不存在耶?」[......乃至......]。我若以為「如來死後非存在亦非不存在」者,我當答
汝「如來死後非存在亦非不存在。」然,我不如是想、不想如此、亦不想其他、不想
非如此、亦不想非非如此。」
三三 大德!如是實問沙門[修行]現世之果報,散若夷毘羅利弗,答以矯亂[如
鰻]論。大德!猶如問菴羅樹之果實,而答以羅孛闍果。然,大德!我生起如次之
想念:「實如余者,對住我領內之沙門、婆羅門,應如何想與不愉快焉?」大德!
是故我對彼之言說,不稱讚亦不呵責。不稱讚亦不呵責,而我內心甚抱不滿,不發
任何不滿之言,平靜聽彼所說,不敬重此,起座而出。
三四 大德!予對世尊問:「[此世間]有種種技能職業[者],如:調象師、調馬
二 沙門果經 六七
長部經典一 六八
師、車術師、弓術師、軍旗手、元帥、戰士、高級武官、象力士、裝甲兵、奴隸出
身者、廚師、理髮師、助浴者、製莫者、編髮者、漂白業、織師、製籠者、陶師、
計算師、印相師。如是世間所知之種種技能職業者–彼等於現世,享受彼等技能
職業之成果,以令自己安樂幸福,令父母安樂幸福,令妻子安樂幸福,令朋友安樂
60 幸福。以此,同沙門、婆羅門行布施,得尊勝天界安隱之福報。大德!如是,得見
沙門[修行]現世之果報耶?」
[世尊曰!.「大王!我[說此為]可能。大王!我對此問卿,可隨汝所思而答
之!
三五 大王!汝如何思惟耶?卿雇一奴僕,彼奉事於[卿]:晚睡早起、聽順卿之任
何雜務、和顏悅色、言愛語、恭順可意之行為。彼如是思惟:「成熟其功德之果報,
實希有哉!未曾有哉!此摩揭陀國王韋提希子阿闍世是人,我亦是人。然,此摩揭
陀國王韋提希子阿闍世以具足持受五欲樂,想彼戲樂如神,我於此乃彼之奴僕,而
奉事彼:晚睡早起,聽[順王]之任何雜務,和顏悅色、言愛語、恭順可意之行為。
實彼我[得為如此,]乃彼我之福德。然,令我剃除鬚髮,著袈娑衣,出家而為無
家者。」於彼而後,即剃除鬚髮,著袈娑衣,出家而為無家者。如是出家,彼防護
身、口、意而住,以滿足最低限度之衣、食,樂於離世靜居。對彼,卿之諸臣奏言:
「願大王有如,彼人乃大王之奴僕,以奉事[大王]:晚睡早起、聽順[王]之任何
雜務、和顏悅色、言愛語、恭順可意之行為。大王!而後,彼剃除鬚髮,著袈娑衣,
出家而為無家者。如是出家,彼防護身、口、意而住,以滿足最低限度之衣、食,
樂於離世靜居。」彼時,卿能言:「令彼人還歸我處,再為奴僕,為我奉事,晚睡
早起、聽順雜務、和顏悅色、言愛語、恭順可意之行為」耶?」
61 三六 [王曰:]「大德!不然,我等可同彼問訊、起迎,與座請坐。供彼衣、食、
住宿及病之醫藥、用具,并如法保護、蓋護、守護彼。」
[世尊曰:]「大王!卿如何思惟耶?果然如是,得見沙門[修行]現世之果報,
或不然耶?」
[王曰:]「大德!確實如是,得見沙門[修行]現世之果報。」
[世尊曰:]「大王!此是我所施設於沙門[修行]現世之第一果報。」
三七 [王曰:]「大德!其他亦得有如是沙門[修行]現世果報之施設耶?」
二 沙門果經 六九
長部經典一 七0
[世尊曰:]「大王!能[為]之。大王!然,我對此問卿,可隨汝所思而答之。
大王!對此如何思惟?於此,卿有一農夫,彼從事家業,納[王]租稅,增益
卿之財寶。一日,彼如是思惟:「希有哉!未曾有哉!此摩揭陀國王韋提希子阿闍
世是人,我亦是人。然,此摩揭陀國王韋提希子阿闍世,持受具足五欲樂,想彼戲
樂如神,我於此,乃彼之農夫,從事家業,納[王]租稅,增益彼之財寶。實彼我
[得為如此,]乃彼我之福德。然,令我剃除鬚髮,著袈娑衣,出家而為無家者。」
於彼而後,捨棄財產、親族,剃除鬚髮,著袈娑衣,出家而為無家者。如是出家,
彼防護身、口、意而住,滿足最低限度之衣、食,樂於離世靜居。對彼,卿之諸臣
秦言:「願大王有如,彼人乃大王之農夫,從事家業,納[王]租稅,增益大王之
財寶。大王!而後彼剃除鬚髮,著袈娑衣,出家而為無家者。如是出家,彼防護身、
62 口、意而住,滿足最低限度之衣、食,樂於離世靜居。」其時,卿能言:「令彼還
歸我處,再為農夫,從事家業,以納租稅,增益我之財寶」耶?」
三八 [王曰:]「大德!不然。我等可向彼問訊,起迎,與座請坐,供彼衣、食、
住宿及病之醫藥、用具,并如法保護、蓋護、守護彼。」
[世尊曰:]「卿如何思惟耶?果然如是,得見沙門[修行]現世之果報,或不
然耶?」
[王曰:] 「大德!確實如是,得見沙門[修行]現世之果報。」
[世尊曰:] 「大王!此實我所施設於沙門[修行]現世之第二果報。」
三九 [王曰:] 「大德!此兩種以外,更有如是沙門[修行]現世果報微妙殊勝之
施設耶?」
[世尊曰:] 「大王!能[為]之。然,大王!諦聽善思念之,我當說。」
摩揭陀國王韋提希子阿問世答世尊曰:「如是,世尊!」
世尊如次曰:
四0 「大王!如來出現於世,是應供、等正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
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如來是含括天界、魔界、梵天界、此世界、沙門、
婆羅門、天、人之眾[生],開示自己之證悟。如來宣說初善、中善、後亦善,具足
文義之教法及無比圓滿清淨之梵行。
63 四一 居士或居士子,或其他族姓子,聽聞如來之教法;聽聞此法已,對如來得信
二 沙門果經 七一
長部經典一 七二
仰,而彼如是熟慮:「在家多障礙、塵道,出家之生活是自由自在。住在家者,不
容易一向修圓滿清淨如螺細光耀之梵行。然,即令我剃除鬚髮,著袈娑衣,出家而
為無家者。」而後,彼捨棄財產及親族,剃除鬚髮,著袈娑衣,出家而為無家者。
四二 如是出家,依波羅提木叉之禁戒,持戒而住,精勤於正行,見小罪亦恐怖,
受學處而修學。具足清淨之身業語業,過清淨生活,戒具足,守護諸根門,圓滿具
足正念正智。
四三 大王!如何為比丘戒具足耶?9大王!於此有比丘,捨殺生,離殺生,不用
刃、杖,有羞恥之念,充足慈悲心,憐愍利益一切生物、友善而住。此為比丘戒之
一份。
捨不與取,離不與取,取所與物,期望所與,無何等之盜心,自清淨而住。此
為比丘戒之一份。
捨非梵行而修梵行,離染污濁,離淫欲法。此為比丘戒之一份。
四四 沙門瞿曇捨妄語、離妄語,語真實、不外真實,誠實可信賴,不欺世間,此
為比丘戒之一份。
捨兩舌,離兩舌,不此處聞往彼處告以離間此等諸人,亦不彼處聞來此處告以
64 離間此等之諸人。如是和合離間者,親密者更令親密,愛和合、好和合、喜和合、
持和合。此為比丘戒之一份。
捨惡口,離惡口,凡語無過失、樂耳、悅意、感銘、眾人所愛。此為比丘戒之
一份。
捨綺語,離綺語,語適時,語真實,語法,語義,語律儀,語應明確、有段落、
適義、可銘記於心。此為比丘戒之一份。
四五 離採伐諸種之植物,[日中]一食,夜不食,離非時食;遠離觀劇、歌謠、舞、
樂之娛樂;離持華鬘、香料、塗香之化裝;離使用高床、大床;遠離受蓄金銀;遠
離受生穀物;遠離受生肉;遠離受婦人、少女;遠離受男、女之奴僕;遠離受牝牡
之山羊;遠離受雞、豬;遠離受象、牛牝牡之馬;遠離受耕田荒地;遠離差使、仲
介所為之事;遠離買賣;遠離欺瞞秤、升、尺[之計量;]遠離賄賂、詐欺、虛偽
之邪行;遠離傷害、殺戮、捕縛、劫奪、竊盜,強盜。此為比丘戒之一份。
四六 有某沙門、婆羅門,受食信施而生活。專心住於採伐諸種植、樹木,例如從
二 沙門果經 七三
長部經典一 七四
65 根生、從幹生、從節生、從芽生、第五為從種子生者。遠離如是諸種植、樹木之採
伐。此為比丘成之一份。
四七 有某沙門、婆羅門,受食信施而生活。專心住於享樂積蓄物,例如食物之積
蓄、飲物之積蓄、乘具之積蓄、衣服之積蓄、臥具之積蓄、香類之積蓄、財物之積
蓄等。遠離如是享樂積蓄物。此為比丘戒之一分。
四八 有某沙門、婆羅門,受食信施而生活。專心住於觀[聽]娛樂。例如觀劇、
歌謠、舞樂、表演、古譚、手鈴、鳴缽、銅鑼、摩術奇境、賤人之竹棒戲、象、馬、
水牛、牡牛、山牛、山羊、牡羊、雞鶉之鬥技、棒擊、拳鬥、角力、模擬戰、利兵、
配兵、閱兵等之娛樂。遠離如是等巡迴演藝之娛樂物。此亦為比丘戒之一份。
四九 有某沙門、婆羅門,受食信施而生活。專心耽住於賭博之放逸處。例如八目
碁、十目碁、無盤碁、踢石、擲骰、棒打、占手痕、拋球、葉笛、鋤戲、倒立、風
車戲、升戲、車戲、弓戲、字戲、測意戲、模擬殘傷戲等。遠離如是等之賭博放逸
處。此亦為比丘戒之一份。
五0 有某沙門、婆羅門,受食信施而生活。專心住於享用高廣大床等。例如過大
之床座、獸形之腳臺、覆以長羊毛之織物、有文彩之白氈、繡花圖繪之床墊、於兩
邊有垂緣、單側有垂緣、鏤綴寶石、絹布之被蓋、大毛氈、象覆、馬掛、車衣、羚
66 羊皮、迦達利鹿皮之殊勝敷物、寶蓋、上下之紅枕等。遠離享用如是等之高廣大床。
此亦為比丘戒之一份。
五一 有某沙門、婆羅門,受食信施而生活,專心住於裝飾之放逸處。例如塗身、
按摩、沐浴、鏡、眼塗[色]料、華蔓、塗香、臉粉、面油、手環、髮飾、手杖、
藥袋、刀劍、蓋傘、彩履、頭巾、寶珠、拂塵、白衣、長袖等。遠離如是等任何裝
飾之放逸處。此亦為比丘戒之一份。
五二 有某沙門、婆羅門、受食信施而生活。專心住於無益徒勞之論。例如王論、
盜賊論、大臣論、軍兵論、恐怖論、戰爭論、食物論、飲料論、衣服論、臥具論、
華鬘論、香料論、親族論、乘具論、村里論、鄉鎮論、都市論、國土論、婦女論、
英雄論、路邊論、井邊風傳論、祖先論、種性論,世界起源論、海洋起源論、如是
有無之論爭。遠離如是等無益徒勞之論。此亦為比丘戒之一份。
五三 又有某沙門、婆羅門,受食信施而生活。專心住於諍論。例如「汝不知此法、
二 沙門果經 七五
長部經典一 七六
律、我如此法、律,汝如何如此法、律耶?」「汝是耶行者,我是正行者,」「我言
[前後]相應,汝言不相應。」「汝應言於前者而言於後,應言於後者而言於前。」
「汝無細慮而[自]言返復。」「汝之立論,墮於負處。」「為解汝負說而尋思,若
能者即自解!」遠離如是等任何諍論。此亦為比丘戒之一份。
67 五四 有某沙門、婆羅門,受食信施而生活。專心住於差使者、傳信之行作。例如
國王、大臣、剎帝利、婆羅門、居士、童子[令]:「汝來此處、往彼處,汝來持此、
持此往彼。」遠離如是任何使者、傳信之行為。此亦比丘戒之一份。
五五 又有某沙門、婆羅門,受食信施而生活。而於欺瞞、饒諛騙詐。遠離如是饒
諛騙詐。此亦為比丘戒之一份。
五六 又有某沙門、婆羅門,受食信施而生活。彼等依無益徒勞之橫明(畜生)而
過邪命生活。例如占卜手足之相、占前兆[吉凶]、占夢、占體[全身]相、占鼠所
咬、火護摩、杓子護摩、穀皮護摩、糠護摩、米護摩、熟酥護摩、油護摩、口護摩、
血護摩、肢節明、宅地明、剎帝利明、濕婆明、鬼神明、地明、蛇明、毒藥明、蝎
明、鼠明、鳥明、鴉明、命數豫言,防箭咒、解獸聲法等。遠離如是等任何無益徒
勞之橫明。此亦為比丘戒之一份。
五七 又有某沙門、婆羅門,受食信施而生活。[彼等依無益徒勞之橫明而過邪命生
活。]例如占珠相、杖相、衣服相、劍相、矢相、弓相、武器相、婦人相、丈夫相、
童子相、童女相、象相、馬相、水牛相、牡牛相、山羊相、羊相、雞相、鶉相、蜥
蜴相、耳環相、龜甲相、獸相等。遠離如是無益徒勞之橫明。此亦為比丘戒之一份。
68 五八 又有某沙門、婆羅門,受食信施而生活。彼等以占無益徒勞之橫明以過邪命
生活。例如占「王應進車、王不應進車。」「內部諸王當迫進、外部諸王當退卻。」
「外部諸王當迫進、內部諸王將退卻。」「內部諸王當勝利、外部諸王將敗退。」「外
部諸王當勝利、內部諸王將敗退。」「此人當勝利、此人將敗退。」遠離如是等無益
徒勞之橫明。此亦為比丘戒之一份。
五九 又有某沙門、婆羅門,受食信施而生活。彼等以占無益徒勞之橫明過邪命生
活。例如占:「應有月蝕、應有日蝕、應有星蝕、日月應行正道、諸星宿應行正道、
諸星宿應行非道,流星應損落、應有天火、應有地震、天鼓將鳴、應有日月星宿之
昇沈明暗。如是之果報,應有月蝕……[乃至]……如是之果報,應有日月星宿之
二 沙門果經 七七
長部經典一 七八
昇沈明暗。」遠離如是無益徒勞之橫明。此亦為比丘戒之一份。
69 六0 又有某沙門、婆羅門,受食信施而生活。彼等以占無益徒勞之橫明過邪命生
活。例如占:「應有多雨、應無雨、應有豐收、應無收穫、應來太平、應無恐怖、
應有疫病、應有健康。」[並占]記號、計算吉凶數、作詩、順世論爭。遠離如是任
何無益徒勞之橫明。此亦為比丘戒之一份。
六一 又有其沙門、婆羅門,受食信施而生活。彼等以占無益徒勞之構明過邪命生
活。例如占:娶、嫁、和睦分裂、貸入、貸出、[以咒術令]開運、遇禍、墮胎、啞
口、不能言、[舉手]不下、耳聾、問鏡、問童女、問天神、拜太陽、奉祭大[梵天]、
口吐火、奉請吉祥天等。遠離如是任何無益徒勞之橫明。此亦為比丘戒之一份。
六三 又有某沙門、婆羅門,受食信施而生活。彼等以無益徒勞之橫明過邪命生活。
例如許願、還願、對地基作咒、得精力[有子]、失精力[無子]、相宅地、對宅地
撒[祭物];漱口、沐浴、供犧牲、吐藥、下劑、上吐、下瀉、頭痛藥、點耳、洗眼、
灌鼻、眼藥、藥油;眼科醫、外科醫、小兒科醫、與根本藥、草藥、瀉藥等。遠離
如是任何無益徒勞之橫明。此亦為比丘戒之一份。
70 六三 大王!此比丘如是戒具足者,無論於何處,由戒之護持故,皆不見怖畏。大
王!恰如一灌頂之剎帝利制伏怨敵,無論於何處,皆不見怖畏。比丘而戒具足者,
由戒之護持故,無論於何處,皆不見怖畏。具足此聖戒蘊,彼之內心,感受無垢純
淨安樂。大王!如是比丘乃戒具足。
六四 大王!又比丘如何防護諸根門耶?大王!茲有比丘以眼見色時,不執取[總]
相,不執取別相。彼若放逸不防護,而隨著貧愛、憂悲、過惡、不淨法,即攝御眼
根,防護眼根,令達眼根之防護。以耳聞聲時……乃至……以鼻嗅香……乃至……
以舌味味……乃至……以身觸觸……乃至……以意知法時,不執取總相,不執取別
相。彼若放送不防護,而隨著貪愛、憂悲、過惡、不淨法,即攝御意根,以防護意
根,令達意根之防護。彼依此聖具足諸恨之攝御,感受內心無垢純淨之安樂。大王!
比丘如是攝護諸根門。
六五 大王!又如何比丘具足正念、正智耶?大王!茲有比丘於進、於退以具王智,
於瞻前、於顧後亦具正智。又屈伸手足時、持下衣、上衣及缽時,飲食嘗味時,大
71 小便時,行住坐臥時,覺醒時,語時,默時,皆具正智。大王!比丘如是具足正念、
二 沙門果經 七九
長部經典一 八0
正智。
六六 大王!又比丘如何為滿足耶?大王!茲有比丘,滿足其護身之衣及其養體之
施食,[彼]往何處,唯持此等(衣、缽)而往。大王!猶如有翼之鳥,飛往何處,
亦只持其翼而飛。大王!比丘如是滿足其護身之衣及養體之施食,往何處,唯持此
等而往。大王!比丘如是滿足。
六七 具足此聖戒蘊、聖諸根之防護、聖正念正智、望之滿足,選[住]空閑處、
樹下、山岳、峽谷、巖窟、藪林、露地、塚間、槁堆。彼乞食而歸,食已而結跏趺
坐、端身安住,現起深正念10。
六八 彼對世間,捨棄貪欲、無貪欲心而住,由[離]貪欲令心淨化。
捨棄害心及瞋恚,不害心而住,利益慈愍一切生物有類,由[離]害心及瞋恚
令心淨化。
捨棄惛沈及睡眠,脫離惛沈、睡眠而住,光明想而正念正智,由[離]惛沈、
睡眠令心淨化。
捨棄掉舉及惡作,心輕而住,內心寂靜,由[離]掉舉、惡作令心淨化。
捨棄疑,脫離疑而住,於淨法無有疑,由[離]疑令心淨化。
六九 大王!猶如有人,以負債而營事業,其事業繁榮,得還清負債之本金,尚有
剩餘,得以養妻。其時,彼思惟:「我曾負債以營事業,事業繁榮,得還清負債之
72 本金,尚有剩餘,得以養妻。」而彼其喜亦悅樂。
七0 大王!猶如有人,為重病所惱,不喜食物,而消失體力。然,其後,彼脫離
其疾病,喜得食物,以恢復體力。其時,彼思惟:「我曾為重病所惱,不喜食物,
而消失體力。然今,我脫離疾病,喜得食物,恢復體力。」而彼其喜亦悅樂。
七一 大王!猶如有人,繫禁於牢獄,彼其後健全安樂,又不減損彼之財物,得解
放此牢獄。其時彼思惟:「我雖嘗繫禁於牢獄,但今健全安穩,又不減損我之財物,
得解放此牢獄。」而彼喜其所悅樂。
七三 復次,大王!猶如有人為奴隸,不隸屬自己而隸屬他人,不得如自己所欲而
往;然後彼得解放奴隸之境遇,隸屬自己,不隸屬他人,獨立自由,任自己所欲而
往。其時,彼思惟:「我曾為奴隸,不隸屬自己而隸屬他人,不得如自己所欲而往;
今我得解放奴隸之境遇,隸屬自己,不隸屬他人,獨立自由,得任自己所欲而往。」
二 沙門果經 八一
長部經典一 八二
而彼其喜亦悅樂。
73 七三 復次,大王!猶如有人,財豎富裕,不能踏行曠野之道以求食,於危險[怖
畏戰慄]。然後,彼出此曠野,安穩無難,而安達無怖畏之村落。某時,彼思惟:「我
為財豐富裕,不能跨行曠野之道以求食,於危險(怖畏戰慄),然今,我出此曠野,
安穩無難,安達無怖畏之村落。」而彼其喜亦悅樂。
七四 大王!比丘不捨離 此等之五蓋,以觀自己猶如負債者、如疾病者、如囚獄者、
如遇奴隸之境、曠野之路者。大王!然,比丘捨離此等之五蓋,以觀察(自己),猶
如無負債、無疾病、出獄、自由、安穩者。
七五 觀察自己,捨離彼五蓋者,而生歡喜,生歡喜者而身經安;身經安者而覺樂,
覺樂者而心得三昧。彼離諸欲、離不善法;有尋有伺、由離生喜樂,達初禪而住。
彼由離生喜樂,以流潤充滿盈溢周偏其身;以由離生喜、樂,無不普洽其全身。
74 七六 大王!猶如浴室之熟練助浴者,或其弟子,撒洗粉於銅盆,注入水滴而混合,
洗粉潤濕,由潤濕而溶化,其內外具潤濕而周偏不遺漏。大王!比丘如是由離生喜
樂,流潤充滿盈溢周偏其身;以由離生喜樂,無不普洽其全身。
大王!此亦沙門[修行]現世之果報,比前者更為殊勝微妙。
七七 大王!更有比丘,以滅尋伺,內心安靜、心為專一,無尋無伺,由定生喜樂,
達第二禪而住。彼以由定生喜樂,流潤充滿盈溢周偏其身;以由定生喜樂,無不普
洽其全身。
七八 大王!猶如有深池湧出水,於此[水池],無東方之流入[口],無西方之流
入[口],無北方之流入[口],無南方之流入[口],兩天神時時與驟雨11,而且,
由此深池湧流泠水,以泠水充滿盈溢、周偏流潤此深池;無不以泠水普洽此深池。
75 大王!比丘如是以由定生喜樂,充滿盈溢、周偏流潤其身;以由定生喜樂,無不普
洽其全身。
大王!此亦沙門[修行]現世之果報,比前者更殊勝微妙。
七九 大王!更有比丘,離喜而住捨,正念正智,以身感受樂。諸聖者言:「以捨
而正念樂住」達第三禪而住。彼無喜樂,充滿盈溢、周偏流潤其身;無喜樂,無不普洽其全身。
八0 大王!猶如於青蓮池、紅蓮池、白蓮池中,有青蓮、紅蓮、白蓮生於水中、
二 沙門果經 八三
長部經典一 八四
長於水中、浸於水中,吸引水底之營養,由頂上至根,受冷水所充滿、盈溢、周偏
之流潤,冷水無不普洽青蓮、紅蓮、白蓮。大王!比丘如是以喜樂,充滿盈溢、周
偏流潤其身:以喜樂無不普洽其全身。
大王!此亦沙門[修行]現世之果報,比前者更殊勝微妙。
八一 大王!更有比丘!捨樂離苦,前所感受之悅、憂具滅,不苦不樂,成為捨念
76 清淨,達第四禪而住。彼以純淨心,偏滿其身而坐,其純淨之心,無不普洽其全身。
八二 大王!猶如有人,從頭至足,被覆白淨之衣而生,其白淨衣,無不普洽其全
身。大王!比丘以如是純淨之心,偏滿其身而坐!以純淨之心,無不普洽其全身。
大王!此亦沙門[修行]現世果報,比前者更為殊勝微妙。
八三 如是心寂靜、純淨,無煩惱、遠離隨煩惱,柔軟、恆常活動,而且在安住不
動之狀態時,比丘之心,傾注於智見。彼如次知:「我此身是由色所成、四大種所
成、父母之所生,飯粥所長養者,是無常、破壞、粉碎、斷絕、壞滅之法。我之識
與此相關連、依此而存在者。」
八四 大王!猶如琉璃寶珠,美麗而玉質優異,為八面之[結合]體,善磨精製而
光耀,清澄無獨,具足一切美相,濃青色、或濃黃色、或赤色、或純白色、或淡黃
色,以通此等之[質色],具眼者以此置於手中而善觀察:知「此琉璃寶珠,美麗而
玉質優異,為八面之[結合]體,善磨精製而光耀、清澄無濁、具足一切美相,濃
青色、或濃黃色、或赤色、或純白色、或淡黃色,以通此等[之質色]。」
大王!如是心寂靜、純淨,無煩惱、遠離隨煩惱,柔軟、恆常活動,而且在安
住不動之狀態時,比丘之心傾注於智見。而彼如次知:「我此身是由色所成、四大
77 所成、父母所生、飯粥所長養者,是無常、破壞、粉碎、斷絕、壞滅之法。又我之
識與此相關連、依此而存在。」
大王!此亦沙門[修行]現世之果報,比前者更為殊勝微妙。
八五 如是心寂靜、純淨,無煩惱、遠離隨煩惱,柔軟、恆常活動,而且安住在不
動之狀態時,比丘之心,傾注於化作意所成身。而且彼由其色身,化作意所成,而
有一切[大]肢小肢及不異其自己之身。
八六 大王!猶如有人,由文奢草,取拔其莖,彼思惟:「此是文奢草,此是莖。
文奢革與莖是相異。但由文奢草取拔草莖。」
二 沙門果經 八五
長部經典一 八六
大王!猶如有人,由鞘拔取刀,彼思惟:「此是刀,此是鞘。刀與鞘是相異。
但刀由鞘拔取也。」
大王!猶如有人,蛇由蛇皮蛻出,彼思惟:「此是蛇、此是蛇皮也。蛇與蛇皮
是相異。但蛇由蛇皮薄出也。」
大王!如是心寂靜、純淨,無煩惱、遠離隨煩惱,柔軟、恆常活動,而且安住
在不動之狀態時,比丘之心,傾注於化作意所成身。而且彼由其色身,化作意所成,
而有一切(大)肢小肢及不異其自己之身。
大王!此亦沙門[修行]現世之果報,比前者更殊勝微妙。
78 八七 如是心寂靜、純淨,無煩惱、遠離隨煩惱,柔軟、恆常活動,而且安住在不
動之狀態時,比丘之心,傾注於種種神通,而彼證得種種神通。一身而[化為]多
身,多身而[合為]一身,或現身、或隱身;通過壁、透過墻,穿過山無有障礙,
猶如於空中;出沒於大地,猶如於水;行於水上不沈,猶如於地上;趺坐、經行於
空中,猶如有翼之鳥;有如是大威德,能以手捫摸日月,以身到達梵天界。
八八 大王!猶如熟練之陶師或其弟子,能整泥土,任其所欲,完成製作種種容器。
大王!猶如熟練之象牙師或其弟子,能整列象牙,任其所欲,完成製作種種象
牙之[彫刻]物。
大王!猶如熟練之彫金匠或其弟子,能整彫黃金,任其所欲,完成製作種種容
具。
大王!如是心寂靜、純淨,無煩惱、遠離隨煩惱,柔軟、恆常活動,而且安住
在不動之狀態時,比丘之心,傾注於種種之神通,而彼證得種種之神通。一身而[化
為]多身,多身而[合為]一身,或現身、或隱身;通過壁、透過墻、穿過山無有
障礙,猶如於空中;出沒大地,猶如於水;行於水上不沈,猶如於地上;趺坐、經
79 行於空中,猶如有翼之鳥;有如是神力、大威力,以手能捫摸日月,以身到達梵天
界。
大王!此亦沙門[修行]現世之果報,比前者更殊勝微妙。
八九 如是心寂靜、純淨,無煩惱、遠離隨煩惱,柔軟、恆常活動,而且安住在不
動之狀態時,比丘之心傾注於天耳界。而彼清淨超越人間[耳界],以天耳界,聞人
天兩界遠近雙方之音聲。
二 沙門果經 八七
長部經典一 八八
九0 大王!猶如有人行於道路,彼得聽大鼓聲、小鼓聲、螺貝、腰鼓、銅鑼之聲,
而思惟:「彼是大鼓聲、小鼓聲,彼是螺貝、腰鼓、銅鑼之聲!」
大王!如是心寂靜、純淨,無煩惱、遠離隨煩惱,柔軟、恆常活動,而且安住
在不動狀態時,比丘之心,傾注於天耳界。而以清淨超越人間[耳界],以天耳界,
聽聞人天兩界及雙方遠近之聲。
大王!此亦沙門[修行]現世之果報,比前者更殊勝微妙。
九一 如是心寂靜、純淨,無煩惱,遠離隨煩惱,柔軟、恆常活動,而且安住在不
動之狀態時,比丘之心,傾注於[他]心智。而以自己之心,徹[見]其他眾生
及他人之心。如次證知之:
證知有貪欲心,為有貪欲心。
證知離貪欲心,為離貪欲心。
80 證知有瞋恚心,為有瞋恚心。
證知離瞋恚心,為離瞋恚心。
證知有愚癡心,為有愚癡心。
證知離愚癡心,為離愚癡心。
證知是統一心,為是統一心。
證知是散亂心,為是散亂心。
證知是廣大心,為是廣大心。
證知非廣大心,為非廣大心。
證知是有上心,為是有上心。
證知是無上心,為是無上心。
證知是有定心,為是有定心。
證知是無定心,為是無定心。
證知是解脫心,為是解脫心。
證知非解脫心,為非解脫心。
九二 大王!猶如好裝飾之男女,或家有青年男女,於潔白清澄之鏡或水缽,細觀
自己所反映之顏貌。若掛耳環時,如掛耳環,不掛耳環時,知不掛耳環。大王!確
實如是,心寂靜、清淨,無煩惱、遠離隨煩惱,柔軟、恆常活動,而且安住在不動
二 沙門果經 八九
長部經典一 九0
狀態時,比丘之心,傾注於他心智。而以自己之心,徹[見]其他眾生及他人之心。
如次證知之:
證知有貪欲心,為有貪欲心。
證知離貪欲心,為離貪欲心。
證知有瞋恚心,為有瞋恚心。
證知離瞋恚心,為離瞋恚心。
證知有愚癡心,為有愚癡心。
證知離愚癡心,為離愚癡心。
證知是統一心,為是統一心。
證知是散亂心,為是散亂心。
證知是廣大心,為是廣大心。
證知非廣大心,為非廣大心。
證知是有上心,為是有上心。
證知是無上心,為是無上心。
81 證知是有定心,為是有定心。
證知是無定心,為是無定心。
證知是解脫心,為是解脫心。
證知非解脫心,為非解脫心。
九三 如是心寂靜、純淨,無煩惱、遠離隨煩惱,柔軟、恆常活動,而且安住在不
動之狀態時,比丘之心,傾注於宿住隨念智,而隨念彼於宿世之種種住處,猶如一
生、二生、三生、四生、五生、十生、二十生、三十生、四十生、五十生、百生、
千生、十萬生、幾壞劫、幾成劫、幾成壞劫:「於彼處,我有如是名、生於如是種
族、如是階級、取如是食、享受如是苦樂、有如是壽量。我由其處死而生於他處,
於此我有如是名、生如是種族、如是之階級、取如是食、享受如是苦樂、有如是壽
量。而我由彼處歿,生來此處。」具如是形相、境遇,隨念種種宿世之住處。
九四 大王!猶如有人,從己之村落到其他之村落,又從其村落往其他之村落,又
由此村落,回來自己之村落,其時,彼自隨念:「我由此村落到某村落,於彼如是
82 住、如是坐、如是語、默。我由此村落,往其他之村落,於彼如是住、如是坐、如
二 沙門果經 九一
長部經典一 九二
是語、默。而我由其村落,回來自己之村落。」
大王!實如是心寂靜、純淨,無煩惱,遠離隨煩惱,柔軟、恆常活動,而且安
住在不動之狀態時,比丘之心,傾注於宿住隨念智。而彼隨念於宿世種種住處,猶
如一生、二生、三生、四生、五生、十生、二十生、三十生、四十生、五十生、百
生、千生、十萬生、幾壞劫、幾成劫、幾成壞劫:「於彼處,我有如是名、生如是
種族、如是之階級、取如是食、享受如是苦樂、有如是壽量。我由其處歿,生其他
之處;於彼,我有如是名、生如是種族、如是之階級、取如是食、享受如是苦樂、
有如是壽量。而又由彼處歿,生來此處。」具如是形相、境遇,隨念種種宿世之住
處。
大王!此亦沙門[修行]現世之果報,比前者更殊勝微妙。
九五 如是心寂靜、純淨,無煩惱、遠離隨煩惱,柔軟、恆常活動,而且安住在不
動之狀態時,比丘之心,傾注於生死智。而彼以超越人界之天眼,觀察眾生,見眾
生之死而又生;證如眾生應其所為之業,[而有]貴賤、美醜、幸福、不幸福。即:
「諸賢!此等眾生具身、語、意之惡業,誹謗聖者,以懷邪見,得邪見業;彼等於
身壞死後,生於惡生、惡趣、地獄。諸賢!此等眾生具身、語、意之善業,不誹謗
聖者,以懷正見,得正見業;彼等身壞死後,生於善趣、天界。」如是,彼以清淨
超越人界之天眼,觀察眾生,見眾生死而又生;證如眾生應其所為之業,[而有]貴
83 賤、美醜、幸福、不幸福。
九六 大王!猶如有眼者,立於四衢街道中之高樓,見諸眾人出入某家,又往來於
車道、人道,或生於四衢街道之中。彼思念:「此等諸眾人出入其家,往來於車道、
人道,或生於四衢街道之中。」
大王!如是心寂靜、純淨,無煩惱、遠離隨煩惱,柔軟、恆常活動,而且安住
在不動之狀態時,比丘之心,傾注於生死智。而彼以清淨超越人界之天眼,觀察眾
生,見眾生死而又生;證如眾生應其所為之業,[而有]貴賤、美醜、幸福、不幸福。
大王!此亦沙門[修行]現世之果報,比前者更殊勝微妙。
九七 如是心寂靜、純淨,無煩惱、遠離隨煩惱,柔軟、恆常活動,而且安住在不
動之狀態時,比丘之心,傾注於漏盡智。而彼如實證知:「此是苦」,如實證知:「此
84 是苦之集」,如實證知:「此是苦之滅」,如實證知:「此是到達苦滅之道」。
如實證
二 沙門果經 九三
長部經典一 九四
知:「此是漏之滅」,如實證知:「此是到達漏滅之道」。如是知、如是見故,其心
解脫欲漏、解脫有漏、解脫無明漏,而「於解脫,解脫」之智慧生,證如:「生已
盡、梵行已修、應作已作、更不再生。」
九八 大王!猶如有峽谷,無染污而澄明、淨潔之水池,有眼者立其岸,見牡蠣之
殼、砂石、礫、及群魚之或動、或止,彼思念:「此水池,實是澄明,清淨而無染
污;於此,有牡蠣之殼。砂石、礫、及群魚之或動、或止。」
大王!如是心寂靜、純淨,無煩惱、遠離隨煩惱,柔軟、恆常活動,而且安住
在不動之狀態時,比丘之心,傾注於漏盡智,而彼如實證知:「此是苦」,如實證知:
「此是苦之集」,如實證知:「此是苦之滅」,如實證知:「此是到達苦滅之道」。如
實證知:「此是漏」,如實證知:「此是漏之集」,如實證知:「此是漏之滅」,如實
證知:「此是到達漏滅之道」。如是知,如是見故,其心解脫欲漏、解脫有漏、解脫
85 無明漏,而「於解脫,解脫」之智慧生,證知:「生已盡、梵行已修、應作已作、
更不再生。」
大王!此實沙門[修行]現世之果報,比前者更殊勝微妙。大王!:此沙門[修
行]現世之果報,其他絕無有比此更殊勝之沙門[修行]現世之果報。」
九九 時,世尊如是宣說已,摩揭陀國王韋提希子阿闍世,白世尊言:「殊勝哉!大
德!殊勝哉!大德!猶如使倒者起、覆者顯現、示迷者以道、於黑暗中揭油燈、使
有眼者見[諸]物,如是,世尊以種種方便說示法。大德!予今自歸依世尊,歸依
法,歸依比丘僧。願世尊攝受予,自今以後,以至命終,歸依[三寶]為優婆塞。
予如狂愚、如癡暗、知不善、受罪過所制伏,為獲得王位,予正弒殺父王。大德!
請世尊受納,予確認罪過為罪過,於將來必自調御。」
一00 [世尊曰:]「大王!實是狂愚、癡暗、不善、罪惡制伏卿,正弒殺卿之父
王。然,大王!卿認罪過為罪過,依法懺悔故,對此,我當納受卿之懺悔。然,大
王!若人認罪過為罪過,其如法懺悔者,以將來自調御,此乃聖者之律,繁盛之所
以也。」
一0一 世尊如是說時,阿闍世王白世尊曰:「然,世尊!予今歸[去]。予有多忙、
多作。」
[世尊曰:]「然者,大王!當隨意。」
來自元亨寺版漢譯南傳大藏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