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09/04/04 NPO 喇嘛網 編輯部 報導
《智慧如海──穹拉仁波切開示法要》
在台停留一個月的時間,仁波切在鳳山寺講述《菩提心禮讚》、《菩提道次第廣論》,並到北、中、南學苑開示,令各地同修法喜充滿。仁波切離台後,南海寺僧團特別整理其中三篇──〈宗大師祈禱文〉、〈廣論祈願文〉、〈回向偈〉以饗大眾。在此並願仁波切早日再臨!
一、宗大師祈禱文
關於宗大師的祈禱文,有很多不同的唸誦方式,有人是以四句來唸誦,也有人是以五句來唸誦,各位現在所唸誦的總共有六句:
「遍身成就心王金剛持,無緣大悲寶庫觀世音,無垢大智湧泉妙吉祥,摧伏魔軍無餘祕密尊,雪頂智嚴善巧宗喀巴,賢慧普聞足下作白啟。」
「成就心王金剛持」,也就是代表釋迦世尊、大悲寶庫觀世音、大智湧泉妙吉祥、以及摧伏魔軍無餘的祕密尊(金剛手菩薩),也就是祂們所指出來的心續、祂們內心的內涵與宗大師內心的內涵是無二無別的,所以向宗大師好好祈求,等於向所有的諸佛菩薩祈求。
在經藏裡面有很多句子都指出:宗大師是文殊師利菩薩的化身,而在一些經論裡面又提到:宗大師不僅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也是金剛手菩薩的化身。有人會覺得很奇怪:宗大師既然是文殊師利菩薩的化身,為什麼他不一出生就告訴大家說,自己就是文殊師利菩薩,然後展現出他的智慧,反而花很多時間去學習種種的經典理論?有一個原因就是:如果他直接示現成佛的樣子,眾生可能就會有些不相信,因為沒有看到宗大師整個成佛的過程,而對宗大師所說的話,就無法產生信心。另一種原因就是:宗大師所以要這樣示現,是要告訴後來的人,如果能夠好好照著法上說的內涵,按著步驟去學習的話,也可以像宗大師一樣得到最圓滿成就。
另有一種說法是說,宗大師示現菩薩的樣子,還沒有成佛,是為了示現祂這一世才能成佛。同樣的觀世音菩薩及金剛手菩薩也都示現成菩薩,以一般的說法來講,觀世音菩薩在所有菩薩當中代表著大悲心,文殊師利菩薩代表智慧最深奧的,而金剛手菩薩代表心力、勢力最大的。所以祈禱文中讚歎宗大師,在雪域裡,沒有一個人、沒有一個學者能夠比他更好,德行比他更高。各位要用這種很真誠的心來讚歎宗大師。這只是一種說法而已,真正的情況則是觀世音菩薩、文殊師利菩薩、金剛手菩薩以及宗大師,都是在很久以前就已經成了佛,祂們只是示現出菩薩的樣子,所以我們應該好好的向祂們祈求,就有辦法得到佛陀最深奧的加持。
密教的說法,觀世音菩薩就是所有佛陀悲心所聚合起來的象徵,文殊師利菩薩是所有佛陀智慧聚合起來的象徵,而金剛手菩薩是所有佛陀心力和勢力聚合起來的象徵,而宗大師則是這三位佛的化身。所以宗大師具足最大的悲心、最深奧的智慧及最強的心力,所以我們應該好好向具足種種功德的宗大師祈求。
不共的密教法門,不是以一種比丘的相來為眾生說法,而是現出種種不同佛相來為眾生說法。有很多人因為沒有見到真實的情況,所以認為密教的傳承並不是佛陀親口說出來的,也就不相信密教的說法。可是在許多經典論典裡面都有證明,佛陀所說的密教是最清淨的。當然現在所傳下來的密法,傳承都已經非常清淨。所謂「傳承清淨」是說,從佛陀時代傳承到現在的密教法門,都是完全清淨的。若從一般的角度去看,我們會覺得密教的修持與種種的學習方式,好像與外道有些相同,但實際去檢查則是完全不一樣。密教的修持必須建立在顯教之上,對顯教有深刻的認識後才能在密教上修持。所以之前應該先好好在道次第學習,然後再繼續學習密教,如果不如此,而直接學習密教的話,是不會有所進步的。
金剛持佛,以一般文字上的意義來說,因為金剛持佛的佛像,手上持的是金剛杵,我們稱此佛為「金剛持佛」。若以了義的方式來講,金剛所代表的是最究竟的證得空性的智慧,只有佛陀具有這種最究竟的智慧,所以祂稱為金剛持。透過心王金剛持,也就是本師釋迦世尊所遺留下來的教誡,如果我們能夠好好去學、去修持,不僅僅是現在,未來也可以得到非常大的安樂,以及非常大的成就,所以說祂是「遍身成就心王金剛持」。
「無緣大悲寶庫觀世音」,「悲」是悲心。悲心可分為三種,第一是「聲緣悲」,第二種是「法緣悲」,第三種是「無緣悲」。這裡所講的是無緣悲。無緣悲不是說完全沒有緣著任何東西,祂所緣的是以無自性的角度去看待眾生,覺得眾生不了解這些無自住的法門,而感覺他們很可憐,悲心由此而發。觀世音菩薩的本性其實就是大悲的本性,所以說:「無緣大悲寶庫觀世音」。觀世音菩薩的悲心就如同寶庫,這寶庫充滿著無緣大悲心。
「無垢大智湧泉妙吉祥」,「無垢」就是遠離「煩惱障」及「所知障」二障。「妙吉祥」所指的就是文殊師利菩薩,這個譬喻就是讚歎宗大師,像文殊師利菩薩一樣,完全遠離煩惱障及所知障。
「摧伏魔軍無餘祕密尊」,「魔軍」是指一般人的「煩惱魔」、「天魔」、「死魔」、「五陰魔」。「祕密尊」就是金剛手菩薩,金剛手菩薩是完全把四魔摧伏了。至於四魔的本性如何?為什麼我們要斷除?以及斷除的對治方法是什麼?在這裡暫不詳述。
「雪頂智嚴善巧宗喀巴」,「雪頂」指的就是西藏,西藏是被許多雪山包圍起來的國家,所以它也被稱為「雪域」。在藏地有很多的智者,他們都把善巧的宗喀巴尊為最莊嚴的。
「賢慧普聞足下作白啟」,「賢慧普聞」(善慧稱揚)也就是宗大師名諱。「足下作白啟」是希望在宗大師的足下,向祂好好的祈求,希望宗大師能夠加持我,讓我如理的生起三士道所闡釋的所有內涵。讓我在內心中如理的生起證量,並且能得到現世及究竟的安樂。
有人會問:「我們若真正去祈求會有效嗎?」這當然是有效的。因為在祈求當中,我們會透過祈求,讓自己的罪障漸漸淨除,讓自己的福報漸漸增長。唯有好好淨罪集資,才有辦法得到最究竟的佛果。所以我們可以透過祈求來達到淨罪集資的目的,而成就最圓滿的佛果。在祈求的時候,可以觀想宗大師就在自己的前面,以虔誠的心來唸祈禱文。也可以祈求自己想要的任何東西。
例如生病的人,可以祈求宗大師加持,讓他的病好起來,也有可能,一個人雖然很虔誠的誦持祈禱文,可是後來總是被業障所苦,可能是定業的緣故,所以說很難在這一世就看到改善。但不能因為這一世沒有改善,而認為這樣唸誦沒有功德,因為唸誦功德雖然在這一世沒有發揮出來,可是來世一定可以得到更大的安樂。
現在講的是宗大師的祈禱文,當然還有其他很多咒語,例如:〈六字大明咒〉、〈阿彌陀佛心咒〉等等,我們有空就持誦它,他們的功德與此祈禱文是一樣的。
唸祈禱文時,可以很恭敬的坐在墊子上好好的緣念。假若沒有辦法,也可以利用開車、走路時唸誦,對我們的幫助是非常大的。
二、廣論祈願文
〈廣論祈願文〉,藏文的意思,是指長時間努力精進的一個偈頌,之所以這樣安立名稱,是從第一句「久勤所積福智二資糧」的「久勤」而來的。通常在說法者講解完《廣論》之後,聽法者都會唸誦〈廣論祈願文〉。我們都知道《菩提道次第廣論》是宗大師所著造的,祂透過寫本論,得到了許多殊勝的功德,於是祂在這本論之後,又再寫上〈廣論祈願文〉,希望這功德能回向無上菩提,自己能早日成佛,然後用最好的方便來救度眾生。《廣論》是宗大師在拉薩北部的一個地區寫下的。在寫《廣論》時,宗大師常常能親眼見到許多佛菩薩,並且還進一步與佛菩薩對談,討論法的精要部份。後來,阿底峽尊者也現身在宗大師面前,並把手放在祂的頭上加持,對祂說:「希望你能好好為眾生做一些事情,希望你能著作這本論,把法的內涵傳下去。」尊者與宗大師雖然不在同一時代,但透過尊者現身的因緣,大師可以說已得尊者傳承的加持。
當寫到《廣論》後面止觀「觀」的部份,宗大師認為這部份太艱澀了,可能沒有什麼人看得慬,因此決定不寫。這時候文殊菩薩現身對他說:「你還是把觀的部份寫出來,這樣也可以利益到一部份眾生。」文殊菩薩和宗大師之間有很親密的師生關係,文殊菩薩常會現身在宗大師面前與他討論佛法的內涵,他們的關係非常親密,就像我們現在一般的師生關係一樣。有時文殊菩薩也會對宗大師開一些玩笑,例如:「我以前已經宣說了諸佛菩薩那麼多精要的佛法,也寫了那麼多的經典論著,那你到底還在寫什麼?難道你寫的還會比我更好嗎?」這時候宗大師就回答:「我不敢奢求可以寫得那麼好,但是希望透過我對您所說的法內涵的了解,再記錄下來,讓其他眾生也能知道。」
有些野獸非常有靈性,在宗大師寫這本論時,一些歡喜白善法的野獸,也常求親近宗大師,並且幫助他一起完成這本論著。也有些山神會化成牧人的模樣,來到宗大師所住的地方供養他酥油以及糌粑等等的食物。所以,在〈祈願文〉中,宗大師也寫了一句「成辦修道廣大妙順緣」,「妙順緣」指的就是這些眾生。
「久勤所積福智二資糧,
無限寬廣如空盡所有。」
以藏文來講,只有「久勤所積二資糧」,「二資糧」就如同我們中文所寫出來的,是指「福德資糧」和「智慧資糧」。宗大師所積下的福德資糧非常寬廣、非常多,多的程度如天空般地廣大。這兩句是宗大師所回向的一些功德和回向的因。
「為導愚癡蔽障慧眼眾,
我願速得成就勝者王。」
這裡的「眾」指的是眾生,「眾生」在藏文中有「走」的意思。為什麼「走」會代表眾生呢?這是因為眾生一直在輪迴中來回走動,無法如同佛陀一樣永遠安住在無上菩提的境界裡面。「愚癡蔽障慧眼」是說,眾生的本性其實是非常清淨、有智慧的,可是由於無明覆蓋的緣故,因此「慧眼」就如同沒有作用,像個瞎子一般。
如果這位眾生能把無明從慧眼上拿開,那他將看得非常清楚,知道何事應做、何事應捨。這一句所闡釋的是,宗大師的功德所要回向之處,就是這些正被愚癡的無明所障蔽的眾生,這些眾生都是長久在痛苦中一直輪迴,所以宗大師非常不忍心,希望將他們引導出來,讓他們得到安樂。「為導」是說,宗大師希望能引導這些眾生脫離輪迴的綑綁。
宗大師非常希望能將這些眾生自痛苦的輪迴中解救出來,但是他也知道要真正做好這件事情,必須成就最圓滿的佛果。所以他接著就寫下「我願速得成就勝者王」,希望能趕快成就最無上的菩提,透過種種方便,開示每個眾生所相應的佛法來救度他們。「勝者」指的是非常殊勝的補特伽羅,像聲聞眾及獨覺眾都是非常殊勝的補特伽羅。之所以在「勝者」之後,又加上一個「王」字,代表佛陀是勝者中最殊勝的一位。
今天大家在這裡聽聞佛法,透過恭敬聽聞佛法,可以積集到福德資糧和智慧資糧,所以不能平白地讓這些資糧浪費掉,應該透過如理回向,讓這些資糧繼續增長廣大。今天的聽法者有很多是從遠方來到這裡,你們不畏舟車辛勞從那麼遠的地方趕來,這可以集聚非常大的資糧。同樣地,為成辦今天這場法會,相信有很多人事前做一些努力、護持,像是會場的佈置及種種的準備,這些行為都可以集聚到非常好的資糧,所以應該把它回向。透過聽法可以讓自己了解得更多,以前不明白的部份也可以清楚。我們可以透過聽法的過程集聚到智慧資糧,而透過準備法會等種種的過程積集到福德資糧。我們現在常常開一些研討班,透過這些研討班級教導其他的眾生,讓他們對佛法有更深的認識,這對他們是非常有幫助的,這樣我們也可以集聚到非常大的資糧。
如果今天我們所集聚到的這些資糧,能夠把它換成色法的話,相信這色法是如同天一般廣大的,只有現在我們沒有辦法看到而已。為何說我們的功德會如此廣大呢?因為成立《廣論》團體,我們所做的事情不僅是為自己好而已,這些事情是可以利益到廣大眾生,透過利益這些眾生,我們就可以集聚到廣大的資糧。相信大家組成這《廣論》團體,為的就是要讓其他眾生也都能受持佛法、得到安樂,由於大家都有清淨意樂的緣故,因此得到的福報和資糧都是非常大的。
「未到彼位生生輪轉中,
皆得文殊菩薩悲攝受,
值遇顯密勝道全次第,
無間修習令諸勝者喜。」
從現在開始,我們決定要成就最無上的菩提來救度眾生,但是我們知道不可能在這一世就得到圓滿的佛果,必須透過生生世世的修持才能達到這圓滿的境界,所以我們就要好好地在道次第上一步一步走上去。我們必須在生生世世中做好聞、思、修的修持,要做好這些修持,必須有具量的師長來攝受、指導,因此現在就應該好好地祈求:「希望將來我也能得到好的師長來指導我,希望將來能得到文殊菩薩的攝受,生生世世由文殊菩薩引導我走上去。而文殊菩薩是以祂的大悲心來攝受…」為什麼要以悲來攝受呢?因為一位說法者要為他的弟子傳法的時候,必須以慈心和悲心為他們闡釋法的內涵,所以我們也祈求:希望自己能得到真正具量的上師,例如得到文殊菩薩的攝受,希望得到這些上師以慈心和悲心攝受,引導我們一直走上去。
「值遇顯密勝道全次第」,佛教一步一步地學上去是有它一定的次第,譬如由小乘到大乘的次第,或是由下士道、中士道、上士道再到密乘的次第,還有分共與不共的次第。因為文殊菩薩非常通達這一切教理以及次第,我們要祈求文殊菩薩能慈悲攝受我們,帶我們一步一步地按照次第走上去。「無間修習令諸勝者喜」,我們要透過長時間的修持來讓諸佛菩薩歡喜。諸佛菩薩真正歡喜的,並不是我們財物上的供養,祂們真正歡喜的是:我們能好好地、長時間下間斷地一直在法上修持。
這裡之所以會說:「皆得文殊菩薩悲攝受」,是因為文殊菩薩是宗大師的老師,宗大師希望自己生生世世都能被自己的老師──文殊菩薩的攝受,一步一步地走上去。我們現在以宗大師弟子的身份,也可以學宗大師向文殊師利菩薩祈請,也可以向其他的菩薩祈請,譬如:普賢菩薩、觀世音菩薩,或是一些具量的上師,或自己的根本上師以及佛陀,都是我們祈求的對象。
「我所實解殊勝道聯要,
皆由猛利大悲引方便,
無餘滅除眾生愚蒙心,
長久住持法王聖者教。」
下一步,就是祈求透過自己在經論上種種的學習和修持,得到了某種成果,也要把自己所了解的,以大悲心攝持的方式教導給其他眾生,希望他們能得到如此圓滿的知識。「我所實解殊勝道聯要」,「實解」是確實的了解,「道聯要」指的是道次第,例如:下士道、中士道、上士道,這一步步道次第的內涵,完全了解之後教給眾生,希望他們也都能了解。「皆由猛利大悲引方便」,我們在教導眾生的時候,不要希望他們回報,例如財物的供養等等,而是以不求回報的心,以大悲心、慈悲心來救他們,把法傳給他們。在說法時不僅要具足慈心與悲心,同樣地也需要方便,如果我們有殊勝的善巧方便,那就可以按照眾生所相應的,按照他們的根機來傳法。
「無餘減除眾生愚蒙心,長久住持法王聖者教」,眾生對法可能不了解,或是以邪惡的角度看待法,或是對法的內涵不了解而起了懷疑之心,或是根本不了解這法是在說些什麼,或是看不懂,這都是因為罪障、愚癡障蔽住他們的心靂,才沒有辦法真正見到法最清淨的內涵。因此,希望他們能夠透過聽法得到智慧,把這層污垢去掉,讓他們也能見到法最究竟的內涵。
「諸凡佛陀聖教未被地,
或雖已蒙被護復衰微,
心為大悲所感極撼動,
顯揚如是利樂法眼藏。」
有些地方的人可能曾接受到佛法,但這佛法後來又慢慢衰微;有些地方的眾生福報非常差,連聽聞佛法的機會都沒有。我們應以非常強大的慈心與悲心去告訴他們,希望這些眾生也都能得到最深奧的佛法。「聖教」就像是真正的寶一樣,如果眾生都能得到這個寶,然後如理修持的話,他們很快就能得到非常大的利益,也可以脫離「寂靜邊」和「有邊」,而得到最究竟的無住涅槃。「顯揚如是利樂法眼藏」,「利樂」指的就是法能帶給眾生利益和安樂,就像是寶藏一樣,眾生一旦能得到法的寶藏,他內心的黑暗就可漸漸去除,心中的空虛也都可以漸漸地消失。
「佛及佛子清淨希有業,
圓具所成菩提道次第,
祈賜益求解脫眾者心,
永護勝者無邊大事業。」
我們知道宗大師在著作這本論時,有很多佛以及菩薩現身在他面前加持他,希望他能好好寫完這本論來利益所有有情,因此「佛及佛子」代表的就是常常來幫助宗大師的那些諸佛菩薩。宗大師寫這本論,就是希望所有的眾生都能脫離輪迴,希望這些在輪迴中痛苦的眾生都能趕快解脫,好好在佛法上努力精進。
「成辦修道廣大妙順緣,
及除違緣障礙人非人,
願我生生世世不遠離,
諸佛所讚圓滿清淨道。」
我們知道宗大師在寫這本論之前,就有許多佛及佛子(也就是菩薩)來加持他,並且在著作時也有一些山神和種種眾生繼續護持,讓他能夠好好寫完這本論。宗大師感念他們的恩德,希望這些成辦他修道的廣大順緣,也都能得到最圓滿的菩提果。像我們能成立《廣論》團體,也是必須透過許多人的幫助,透過種種的順緣才能夠成立的,這些幫助的順緣,不僅僅是一些人的幫忙而已,也可能是有一些歡喜白善法的天眾或是鬼神,在暗中地幫助我們。今天我們能辦出這麼好的團體,完全都是眾生他們大力的協助才可以成就,因此在回向時,也應該為他們做回向,希望他們也能夠早日脫離輪迴,並且證得圓滿的菩提果。幫助我們的這些眾生不僅只有人而已,有可能是一些天界的眾生,也有可能是一些鬼神,或是龍、或是在六道中的各種眾生,希望他們也都能脫離痛苦而得到安樂。同樣地,在這大殿上供奉著兩尊護法神的像(韋陀菩薩、伽藍菩薩),我們今天能辦好這些事,也都是由於他們的協助,所以我們也要為他們做回向。
「若時如理精勤恆修習,
最極勝乘道中十法行,
爾時力士不捨常作伴,
吉祥大海遍及廣十方。」
「若時」指的是,我們有時間就應該好好精勤地、長時間地去修習佛法。「最極勝乘道」,「勝乘道」是指大乘道,「十法行」是指與大乘道所相應的十種方法,我們要常常去修持與大乘道相應的十法行。十法行的第一個是「書寫經典論典」,以前沒有印刷的技術,因此必須用手書寫。接下來是「供養」、「布施」、「聽聞法」。聽聞法後在心中「受持法義」、「閱讀經典論典」、「為其他人講解開演」、「課誦和唸誦」。有些人每天會為自己固定一些功課,做一些經文上的課誦、唸誦。接下來是「思惟法義」,第十個是好好思惟法義之後,「如理的修持、修習法義」。
「爾時力士不捨常作伴,吉祥大海遍及廣十方」,這裡的「力士」指護法神,希望護法神都能常在我們身邊,協助我們一步一步地按照道次第修持上去,消除我們在修持中所產生的障礙,並且用許多順緣讓我們能慢慢一步一步地走上去。「吉祥大海遍及廣十方」,在十方世界中有許多眾生也是在如理的修持佛法,所以我們希望這些護法神和種種的順緣,也都能降臨到他們身上,並且希望這些眾生都能繼續聽聞精奧的佛法。而種種的順緣以及佛法就如同吉祥的大海一般,希望這些大海能遍佈十方的一切世界,讓所有眾生都能得到利益。
我們這樣緣念〈祈願文〉之後,可以繼續觀想:十方世界的諸佛菩薩,也是非常殷重地在為我祈求,希望我發的這個願,都能如理地實現。
三、回向偈
今年(八十六年)法王在美國紐約莊嚴寺開示的時候,闡釋了「願消三障諸煩惱,願得智慧真明了,普願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薩道。」這一首偈,如果我們仔細去思惟、觀察,會發現這首偈完全地表達出佛教的道次第。一般來說,如果要深廣地解釋道次第,可以寫成像《廣論》這樣一本厚厚的論著,如果要把道次第收攝成一首偈,就可以寫成像這首偈一樣。前三句闡釋了共下士道以及共中士道的內涵,最後一句「世世常行菩薩道」,闡釋了上士道的內涵。所以能緣念這首偈去作祈求的話,就包含了三士道次第的內涵,而且不僅顯教而已,也包含了密教的次第內涵。
「願得智慧真明了」跟「普願罪障悉消除」這兩句,藏文的詞句是倒過來的,也就是「普願罪障悉消除」在文中裡是第三句,而在藏文則是第二句。
「願消三障諸煩惱」的「三障」,藏文是寫三毒,三毒也就是我們的貪、瞋、癡煩惱,祈願能夠如理地消除三毒煩惱。一般世間的毒藥,只要一接觸馬上就會受到它的傷害,嚴重的話,還可能會送命。這三種煩惱就像是毒藥一樣,會直接或間接地傷害我們。所以必須先認識貪、瞋、癡是最主要的毒藥,是真正傷害我們的敵人。認識它們是毒藥之後,就要想辦法斷除它,當我們生起想要斷除煩惱的心,我們會開始去修持佛法,修持佛法就是斷除貪、瞋、癡煩惱最好的方法。
如同《廣論》所提到的,當我們聽法的時候,要把自己想成是病人,為什麼呢?或許有人會想:我身體又沒有病,為何要把自己想成病人?這是因為我們現在正被三毒煩惱迫害著,就像病人被毒藥所傷害一樣,所以我要受持佛法。佛法就像最珍貴的藥,能治療我的三毒煩惱,讓我心裡的三毒病苦快速地消除。因此找們要把聽聞到的佛法,想成是一種珍貴的藥。並且在聽聞佛法的過程中,我們要想:「我要如理地去享受這些佛法,就像病人正在吃珍貴的藥一樣。」如果能夠如理地服用這些珍貴的藥,病一定能很快痊癒。同樣的,我們如果能夠如理地受持佛法,貪、瞋、癡的煩惱一定也能夠很快地消滅掉。
大家可以發現,這一世由於有三毒煩惱的緣故,使我們日常生活常常處在非常苦惱的狀態當中。我們也要間接地了解,如果現在不好好斷除這三毒煩惱,來生仍然要遭受如同今世這樣的苦。如果能像現在這樣還算是好的,萬一來世變得更悲慘,掉到三惡道,那種苦遠比今世所受的苦還嚴重。所以,為了避免這些苦,必須現在就努力斷除這三毒煩惱。斷除三毒煩惱的方法,如同《廣論》裡面提到的,我們可以從皈依以及深信業果等等開始下手。
還要進一步思惟:儘管我們現在僥倖地得到人身,但是這個人身也是由於我們之前煩惱的緣故才得到的,並不是真正斷除煩惱而得到的,所以如果不努力去斷除這些煩惱,來世還是有可能掉落三惡道去受苦,因此我們必須照著《廣論》道次第的內涵如理修持,來斷除三毒煩惱。
在三士道的內涵當中,下士道是告訴我們如何使自己儘量不生起煩惱;中士道進一步告訴我們如何如理地斷除這些煩惱;上士道告訴我們如理地斷除煩惱之後,還要更深入去斷除煩惱的習氣,如果這些煩惱能夠從根斷除,也就是連習氣一起斷除,那就可以成佛了。想要完全根除三毒煩惱,我們必須修道。「願得智慧真明了,普願罪障悉消除。」這兩句就代表我們正在修道的內涵。
「普願罪障悉消除」:修道的時候,除了希望「道」能夠在心中如理生起來,也希望在這過程當中,都不要有任何的障礙。一般來說,障礙可以分成三種:一種是「外障」、一種是「內障」、還有一種是「祕密的障礙」。關於外面的障礙:例如這個地區常常會有戰爭,或是有飢荒,或是鬧瘟疫等。同樣地,如果這個地區的國王、大臣以及人民,都不喜歡佛法,他們也會來阻礙。所以倘若我們要好好修持佛法,這些外面的障礙,都是應該消除的。以台灣來講,外面的障礙可以算是比較小,比如政府的法律沒有阻擋我們學佛等等。關於內在的障礙:例如在修持時,身體有所不適,有人生重病,沒有辦法好好修持,這就算是一種內在的障礙。祕密的障礙:像有些人根本就不喜歡佛法,打從心裡討厭佛法,或者雖然很喜歡佛法,也努力地在道次第上修持,可是修持的過程當中一點覺受都無法生起來,這都算是祕密的障礙。「普願罪障悉消除」,就是希望消除三毒煩惱以及種種的罪障等等。而消除它的目的,是因為想要能夠如理地修持佛法。
「願得智慧真明了」,這句話是說:我們之所以輪迴在三有、六道當中,是因為有我執,也就是因為愚癡的緣故。愚癡最主要的因就是我執,想要正對治我執,就要如理地修持空性,要以證得無我的空性智慧,用這個清淨智慧去分辨是與非,來對治我執。
「世世常行菩薩道」,所闡釋的就是上士道的內涵。我們都非常希望解脫,但是應該去想一想所有的眾生也都跟我們一樣希求解脫,所以我們要行菩薩道。之所以要行菩薩道是為了所有的眾生,希望所有的眾生也都能夠得到解脫,因此我要成佛來利益他們。成佛最好的一條路就是行菩薩道,所以這句話代表著非常深奧的內涵。
如果我們有空去參訪寺廟,參訪的過程中,內心也可以緣念這首偈。或者有空也可以像唸咒一樣,一句一句反覆地唸。
《智成春36班→增上314班》 - Yahoo!奇摩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