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持續暖化,而且日益加劇,普天之下氣候異常、災難頻仍,最近南美洲一帶發生嚴重水患;4月的北美洲原該是春暖花開的時節,竟有暴風雪,真是令人擔心。釋證嚴

水一旦不調和,不是引發水災就是乾旱,在在都是要我們重視的問題與省思:要保存大地水脈,唯有停止過度開發。

近百年來,人類為了便利交通,莫不大肆開山、闢路;為了經濟效益,伐林闢地,種植牧草畜養牲畜,卻漠視眾生命脈來自於水脈,一旦缺水,就無法生存。森林、水土遭受破壞,同樣也會破壞水脈,就如人的身體,血管若發生問題,就會影響健康。

從太空中看地球,是一顆充滿水的藍色星球,很美;就如我們在花蓮,好山好水盛產稻作糧食,也有向日葵、蓮花、甘蔗等多種優良農作,沿著花東縱谷到關山、玉里、臺東,筆直的道路兩旁綠野平疇,一片金黃稻穗,田裡的油花菜不但可作綠肥,每當清風拂過,整片花田如海浪般波動,真是很美。

我們是否能留住花蓮──這個後山花園?不知道。其實發展趨勢都在於一個觀念;時有所聞的「愛臺灣、愛地球」呼籲,就是希望在這塊美好的土地上,留住一片綠洲。



地球逐漸地沙漠化,從北京長期處在沙塵暴的威脅中,甚至隨著氣候、風向,也會南下侵襲日、韓、台灣,可見一斑。北京的沙塵暴從何而來?源自蒙古沙漠化,原本一望無際的草原,可謂草長馬壯,許多牧民以養牧牛羊維生;近年來因氣候驟變,連年遭逢雪災,青草難以生長,以致牛羊無草可食,僅能掘食草根,大量牲畜因飢餓死亡,等到冬天過後即缺水嚴重,草原很快就變成沙漠。

再看看甘肅,慈濟人多年來為甘肅援建水窖,親見那裡乾旱的景況令人無法想像。當地有句俗諺:「天乾吃淚水,下雨喝混水」,多無奈的一句話。有些人一生的時間幾乎都耗用在挑水,每日數小時上山、下山,就為挑回兩桶水,真是苦不堪言。

近幾年來,我們已經為當地援建5,000多個水窖,可供5,000多個家庭使用,希望在雨季、雪季時能儲存水量,以取代辛勞地挑水。儘管如此,當地大部分人,仍然要走上一趟趟的山路挑水;在飲水都成問題的情況之下,遑論栽種五穀雜糧,生活上的困窘,可想而知。

放眼天下,無論是水患漫溢,還是沙塵暴、旱象等等,都是因水而起的危機,而且年年惡化;我們要有警策的覺悟,其實危機就在我們周遭,人人都應為水省思,切莫輕易鑄下遺憾。 釋證嚴【2007/06/10 經濟日報】





主持人
釋證嚴